经济学中的曲线图.
- 格式:ppt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7
常见曲线图1、需求曲线(反比例关系)2、需求弹性曲线(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3、需求水平变动曲线4、供给曲线5、供给水平变动曲线6、拉弗曲线【反映税收与税率的关系】7、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8、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关系】9、洛伦兹曲线【反映贫富差距的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图中横轴OH 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 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 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
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 ,也不是45度线OL ,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 ,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12、微笑曲线【与企业经营的三大因素】微笑曲线是1992年当时的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
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边为技术、专利,中间为组装、制造,右边为品牌、服务。
微笑曲线在中间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
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什么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
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
各派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有不同的分析。
这里,我们只从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角度,对总供给曲线进行简单说明。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图1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基础各种曲线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消费者偏好增强;2、收入增加;3、替代品价格上涨;4、互补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购买课件、题库、面授押题、教材请联系唯一QQ:2849974013,其他均为倒卖不保证更新!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PS:价格;QS:供给量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A、生产成本降低;B、生产技术提高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5、预期购买课件、题库、面授押题、教材请联系唯一QQ:2849974013,其他均为倒卖不保证更新!第二章:无差异曲线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即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点移动)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形状和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注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1212dX dXX X MRS -=∆∆-=【注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形状预算线的变动特性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平移)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m/P2,m/P1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平移。
第一章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决定第一节决定曲线形状的内在原因一、均衡价格的理解:均衡价格不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不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而只能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供给等于需求就是两条线重合,这违反供求定律。
图中的垂线还表明,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价格可能不等,水平线表明价格相等,但供给量不等于需求量。
所以均衡价格必须同时满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这两个条件。
二、消费者均衡:消费者按照效用最大化的要求,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和商品边际效用的下降,而降低商品的报价,这就造成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因为货币与商品一样都具有效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进行付出货币失去的效用与购入商品所得到效用比较.如果他是取得货币的效用要大于他购入的商品的效用,他会因为总效用下降而停止购买,甚至要退掉已经买入的商品。
因为总效用是边际效用的加总,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使其最后买入的商品的边际效用回升,消费者的总效用将随之增加。
反过来,如果他付出的货币的效用要小于他购入的商品的效用,他将继续购买,因为每增加一个商品的买入将使消费者的总效用增加。
消费均衡的两个条件因此是,把钱用完和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即以下两个公式:这就是说,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对货币的拥有过多,就是商品拥有的较少,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商品的边际效用上升,消费者就要减少货币的拥有,多购买商品,才能增加他的总效用;反过来,消费者则要卖出商品,增加货币的持有,也能提高他的总效用。
只有在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的时候,消费者才实现了他的均衡,即不再买入或卖出商品,保持既定的商品与货币持有的比例。
这就证明,消费者均衡的选择,就是消费者购买商品要实现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正是在消费者均衡的意义上,商品的需求曲线不仅是商品的价格线,而且是商品的边际效用线,因为商品的价格反映了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商品的价格线,即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基础各种曲线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消费者偏好增强;2、收入增加;3、替代品价格上涨;4、互补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PS:价格;QS:供给量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A、生产成本降低;B、生产技术提高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5、预期第二章:无差异曲线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常见曲线图1、需求曲线(负相关关系)2、需求弹性曲线(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3、需求水平变动曲线4、供给曲线5、供给水平变动曲线计算题归类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类型的计算题,都是基于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大致只是两种情况:成正比或成反比。
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1.掌握两种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两种数量关系的计算方法:提高用加,降低用减;正比用乘,反比用除。
1.两个量成正比,即同幅增减。
如: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若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增加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商品的价值量也降低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2.两个量成反比,即二者的增减变化情况互为倒数。
如: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成为原来的(1+25%);则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1/(1+25%)=0.8,即减少20%。
②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若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原来的1/(1-20%)=125%,即增加25%。
注意:甲乙两个量成反比,固然是甲增乙减,但并非是甲增加若干即乙减少若干,而应以互为倒数计算。
如币值与物价成反比,币值下降20%,则物价成为原来的1/(1-20%),即1.25,涨幅为25%;而不能认为是“币值下降20%,则物价上涨20%”,那样计算绝对是错误的。
一、关于纸币的发行量(纸币购买力)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规律):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由左图可知,曲线A表示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程度小,所以曲线A是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曲线;曲线B表示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程度大,所以曲线B是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曲线。
、基本曲线与变动图需求曲线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减少增加D2Q o Q i Q i需求量变动D。
供给曲线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需求收入弹性UTUM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与无差异图X消费者均衡(一)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Y的恩格尔线■■XIIY的恩格尔线1 1收入-消费线_______ X的恩格尔线收入弹性高XPX收入变动与需求曲线移动(1)正常商品的两种效应X价格下降(补偿约束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价格弹性MP L短期产量曲线预算约束线替代的可行区域:脊线等产量曲线L宀兀衡全一竞 :争超厂额商利短润期均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三:亏损最小长期总成木与短期总成木「:平均成木CAcCTSh A V CQ* Q短期成本曲线一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三:亏损最小完全竞争厂商均衡四: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四:停止营业 STCQ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Q L *Q。
统计学中曲线图的名词解释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而曲线图是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图形表达方法。
它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工具。
一、曲线图的定义与用途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连接离散数据点的可视化工具。
它通常在横轴上表示自变量,而纵轴则表示因变量。
通过连接这些数据点,曲线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提供一种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的方式。
曲线图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经济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在经济学中,曲线图可以用来描述股市指数的变化趋势,帮助分析者预测市场走势。
在医学中,曲线图可以用来展示不同疗法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根据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在环境科学中,曲线图可以用来揭示空气质量、温度变化等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常见的曲线图类型1. 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通过连接数据点形成折线的曲线图。
它常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例如股票价格、气温变化等。
折线图能够直观地表达数据的趋势和变化幅度。
2. 曲线图曲线图是一种采用光滑的曲线连接数据点的图形。
与折线图相比,曲线图更加平滑,适用于展示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经济学中,曲线图常用于描述供求曲线的关系。
3. 饼图饼图是一种以圆形为基础的曲线图。
它通过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扇形区域,以展示各个因素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
饼图常用于展示市场份额、人口构成等。
4. 面积图面积图是一种使用曲线来填充区域的图形。
它常用于展示变量之间的累积关系。
例如,在经济学中,面积图可以用于展示一个国家的GDP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个产业在整体中的贡献比例。
三、曲线图的特点与优势曲线图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统计学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可视化工具:1. 直观表达数据关系:曲线图将数据点连接成连续的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观察者更准确地理解数据。
2. 显现趋势和变化:通过曲线的形态和方向,曲线图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