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系统(1)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5
发动机冷却系统任务一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学习目标(1)冷却系统的功用和冷却方式(2)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认识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务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得到适度 的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 度在90℃左右。
正确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发动机温度与性能的关系图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气缸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 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 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Pe :输出功率Be :燃油经济性T :发动机温度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冷却系统的分类有液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液冷式主要用在汽车用发动机上,风冷式在摩托车上面应该非常广泛。
1).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是空气,通过气流利用散热片直接向周围空气散热,摩托车采用的风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冷却风冷发动具有特点:(1)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2)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2).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利用循环液将热量带走,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液冷需要冷却液作为导热媒介,根据导热媒介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类,现代轿车多采用水冷为主、油冷为辅的散热方式帮助汽车提高冷却能力。
水冷的媒介为防冻液,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汽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简介
汽车冷却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机械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水泵将冷却液从水箱中抽取到发动机内部进行循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温度并保持其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具体来说,汽车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水箱和散热器:冷却液首先储存在水箱中。
散热器位于发动机前部,由一系列密排的金属管组成,其目的是通过风扇或车辆行驶时的气流,将冷却液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2. 水泵:水泵由发动机驱动,通过带动叶轮的旋转,将冷却液从水箱抽取到发动机内部,然后再将其送入散热器。
3. 发动机内部循环:冷却液从水泵进入发动机内部,沿着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冷却通道流动,吸取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4. 散热器散热: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循环一段时间后,再次经过散热器。
这时,散热器的金属管中的冷却液通过与外部的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散发掉热量。
5. 冷却液回流:降温后的冷却液重新流回水箱,以重新开始循环。
这样一来,发动机就能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避免过热而造成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冷却液需要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因此,在汽车冷却系统中通
常使用的是特殊的冷却液,它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和抗腐蚀性的特点,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这就是汽车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简要介绍,它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和防止过热的关键系统。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物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冷却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热量传导:冷却系统首先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物体上的热量传递到冷却介质中。
这可以通过物体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或者通过传输热量的管道或表面来实现。
2. 冷却介质:冷却系统使用冷却介质来吸收物体的热量,并将其带走。
冷却介质可以是液体(如水)或气体(如空气)。
它可以通过流动或循环的方式与物体接触,从而有效地带走热量。
3. 热交换:冷却介质在与物体接触后会吸收物体上的热量,然后把它带到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器中。
在热交换器中,冷却介质与另一个介质(如空气或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它,从而使冷却介质得以冷却。
4. 循环系统:冷却介质经过热交换后会重新进入冷却系统,并继续循环使用。
这样可以不断将物体上的热量带走,确保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的设备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通常是循环流动的冷却液,通过循环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到散热器中,然后再利用风扇或空气流动来冷却冷却液。
而在空调系统中,冷却介质可以是制冷剂,通过循环往复的过程来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冷却。
简述汽车冷却系统的构造
汽车冷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水泵:水泵是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推动冷却液在系统中流动,以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2. 节温器:节温器的作用是控制冷却液的大小循环,使发动机的温度快速达到理想状态。
3. 水箱:水箱负责储存大量冷却液,作为发动机与外界热交换的媒介,将发动机的热量排出。
4. 水箱风扇:当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水箱风扇开始工作,帮助将水箱中的热量排出。
5. 水管:水管是冷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于连接各个部件,使冷却液能在系统中流动。
6. 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的水温,作为喷油量控制的一个依据。
汽车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发动机过热,并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保持恒温。
通过水泵、节温器、水箱、水箱风扇和水管等部件的协同工作,冷却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
发动机冷却系统任务一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学习目标(1) 冷却系统的功用和冷却方式(2) 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认识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务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在90℃左右。
正确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Pe :输出功率Be :燃油经济性T :发动机温度发动机温度与性能的关系图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气缸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 冷却系统的分类有液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液冷式主要用在汽车用发动机上,风冷式在摩托车上面应该非常广泛。
1). 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是空气,通过气流利用散热片直接向周围空气散热,摩托车采用的风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冷却风冷发动具有特点:(1)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2)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2). 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利用循环液将热量带走,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液冷需要冷却液作为导热媒介,根据导热媒介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类,现代轿车多采用水冷为主、油冷为辅的散热方式帮助汽车提高冷却能力。
水冷的媒介为防冻液,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循环路径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大小循环的路径发动机冷却系统大小循环的路径:1、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低于80℃时,石蜡成固态,弹簧将阀门压在座上,阀门关闭,冷却液由旁通口流入空调散热器进水管而不流入散热器,即进行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小。
2、大循环:当冷却液的温度高于80℃时,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体积膨胀,迫使橡胶套收缩,反推杆上端因固定而不能上移,橡胶套推动外壳克服弹簧的弹力而向下移动,打开阀门,大部分冷却液即可沿散热器进水管进入散热器进行大循环,小部分冷却液仍进行小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增大。
冷却系统循环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为强制循环水冷系,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
冷却系主要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补偿水箱、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套以及附属装置等组成。
在冷却系统中,其实有两个散热循环:一个是冷却发动机的主循环,另一个是车内取暖循环。
这两个循环都以发动机为中心,使用是同一冷却液。
主循环主循环中包括了两种工作循环,即“冷车循环”和“正常循环”。
冷车着车后,发动机在渐渐升温,冷却液的温度还无法打开系统中的节温器,此时的冷却液只是经过水泵在发动机内进行“冷车循环”,目的是使发动机尽快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随着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温度升到了节温器的开启温度(通常这温度在80℃后),冷却循环开始了“正常循环”。
这时候的冷却液从发动机出来,经过车前端的散热器,散热后,再经水泵进入发动机。
取暖循环这是一个取暖循环,但对于发动机来说,它同样是一个发动机的冷却循环。
冷却液经过车内的采暖装置,将冷却液的热量送入车内,然后回到发动机。
有一点不同的是:取暖循环不受节温器的控制,只要打开暖气,这循环就开始进行,不管冷却液是冷的、还是热的。
发动机冷却液大循环路径是什么?大循环是水箱里的水和发动机里的水的循环;小循环是指发动机里的水通过水泵循环,而水箱里的水不循环。
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发动机的冷却系有风冷和水冷之分。
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成为风冷系;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称水冷系。
1、冷却系统的循环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为强制循环水冷系,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
冷却系主要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补偿水箱、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套以及附属装置等组成。
在冷却系统中,其实有两个散热循环:一个是冷却发动机的主循环,另一个是车内取暖循环。
这两个循环都以发动机为中心,使用是同一冷却液。
一、冷却发动机的主循环:主循环中包括了两种工作循环,即“冷车循环”和“正常循环”。
冷车着车后,发动机在渐渐升温,冷却液的温度还无法打开系统中的节温器,此时的冷却液只是经过水泵在发动机内进行“冷车循环”,目的是使发动机尽快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随着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温度升到了节温器的开启温度(通常这温度在80摄氏度后),冷却循环开始了“正常循环”。
这时候的冷却液从发动机出来,经过车前端的散热器,散热后,再经水泵进入发动机。
二、车内取暖的循环:这是一个取暖循环,但对于发动机来说,它同样是一个发动机的冷却循环。
冷却液经过车内的采暖装置,将冷却液的热量送入车内,然后回到发动机。
有一点不同的是:取暖循环不受节温器的控制,只要打开暖气,这循环就开始进行,不管冷却液是冷的、还是热的。
2、冷却系统部件分析在整个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是冷却液,主要零部件有节温器、水泵、水泵皮带、散热器、散热风扇、水温感应器、蓄液罐、采暖装置(类似散热器)。
1)冷却液:冷却液又称防冻液,是由防冻添加剂及防止金属产生锈蚀的添加剂和水组成的液体。
它需要具有防冻性,防蚀性,热传导性和不变质的性能。
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加有防腐蚀添加及水的防冻液。
2)节温器:从介绍冷却循环时,可以看出节温器是决定走“冷车循环”,还是“正常循环”的。
济南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系部:机械制造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号:200909042247学生姓名:梁润之指导教师:鲁学柱职称:讲师2012年5月23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系部:机械制造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姓名:梁润之学号:200909042247指导教师:鲁学柱2012年5月23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系部:机械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班级:09汽修2班目录摘要 (5)关键词 (5)引言 (5)1 冷却系统的作用 (5)2冷却系统的组成 (6)3冷却系统的构造及维护 (8)4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11)5 冷却系统的检修 (14)6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15)7结论 (15)谢辞 (16)摘要: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并举例做出简单介绍。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引言:如果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1. 冷却系统的作用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带走引擎因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引擎维持在正常的运转温度范围内。
引擎依照冷却的方式可分为气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气冷式引擎是靠引擎带动风扇及车辆行驶时的气流来冷却引擎;水冷式引擎则是靠冷却水在引擎中循环来冷却引擎。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2.冷却系统的组成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
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
汽车知识发动机及冷却系统目录简介历史参数首先来看看最常见的一个发动机参数———发动机排量。
发动机排量是发动机各汽缸工作容积的总与,通常用升(L)表示。
而汽缸工作容积则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之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与活塞行程。
发动机排量是非常重要的发动机参数,它比缸径与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有关。
通常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
熟悉了排量,我们再来看发动机的其他常见参数。
很多初级车友都反映经常在汽车资料的发动机一栏中见到“L4”、“V6”、“V8”、“W12”等字样,想弄明白毕竟是什么意思。
这些都表示发动机汽缸的排列形式与缸数。
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缸、4缸、6缸、8缸、10缸、12缸等。
通常说来,排量1升下列的发动机常用3缸,比如0.8升的奥拓与福莱尔轿车。
排量1升至2.5升通常为4缸发动机,常见的经济型轿车与中档轿车发动机基本都是4缸。
3升左右的发动机通常为6缸,比如排量3.0升的君威与新雅阁轿车。
排量4升左右的发动机通常为8缸,比如排量4.7升的北京吉普的JEEP4700。
排量5.5升以上的发动机通常用12缸发动机,比如排量6升的宝马760Li就使用V12发动机。
在同等缸径下,通常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也就越高;而在发动机排量相同的情况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发动机转速就能够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以上是有关发动机缸数的知识,下面我们接着熟悉“汽缸排列形式”这个重要参数。
通常5缸下列发动机的汽缸多使用直列方式排列,常见的多数中低档轿车都是L4发动机,即直列4缸。
另外,也有少数6缸发动机使用直列方式排列。
直列发动机的汽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与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则是功率较低。
通常1升下列的汽油机多使用直列3缸,1至2.5升的汽油机多使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使用直列6缸,由于其宽度小,能够在旁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比如北京吉普的JEEP4000就使用直列6缸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原理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部件。
它通过循环冷却剂来控制发动机温度,避免过热,同时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本文将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工作过程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一个热交换过程。
发动机在燃烧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不及时散发,将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冷却系统通过冷却剂来吸收发动机的热能,并将其传递到散热器中进行散热,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1. 水泵:水泵负责循环冷却剂,利用传动装置与发动机曲轴相连,通过转动来产生压力,推动冷却剂流动。
2. 散热器: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关键组件,通常由数列平行的散热管和散热片组成,通过散热片与外界空气接触来散发热能。
3. 冷却液箱:冷却液箱是用来储存冷却剂的容器,同时具备排气、补充冷却剂和保持系统压力稳定的功能。
4. 热风机:热风机通常被称为风扇,它能改变外部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提供散热器所需的冷却风。
5.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可以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来自动调整冷却剂的流向,以提供最佳的冷却效果。
三、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1. 发动机启动后,水泵开始工作,将冷却液泵入发动机内部,形成循环。
冷却剂吸收发动机的热能,将发动机温度降低。
2. 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道,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将热能传递到冷却液中。
3. 冷却液通过水泵的推动,进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中,冷却液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散发多余的热量,使冷却液温度降低。
4. 冷却液经过热交换后,重新进入发动机,参与循环,保持发动机温度稳定在适宜的工作范围内。
5. 如果发动机温度过高,冷却液箱内的压力会增高,热风机将自动启动,提供足够的冷却风,并通过热交换器调整冷却液的流向,以加强冷却效果。
总结起来,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剂来控制发动机温度,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避免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