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庖丁解牛》 (4)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26
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庖丁解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介绍、庖丁解牛的故事梗概、文言文词句解析、文章主旨及寓意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2. 领悟文章的主旨,学会运用到生活中;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文言文词句的解析;重点:庖丁解牛的故事梗概,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庖丁解牛的故事PPT,文言文知识点讲解稿;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庖丁解牛的动画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庖丁解牛的故事,分析文章的背景、人物、事件;3. 例题讲解:针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及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庖丁解牛》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故事梗概文言文词句解析文章主旨及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及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文言文故事,提高文言文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词句解析;2. 文章主旨及寓意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4. 作业设计中的文章主旨及寓意分析。
一、文言文词句解析1. 词语释义: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释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2. 句式分析:讲解文言文特有的句式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 语法讲解: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等,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领悟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并能辩证地进行评价。
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重点难点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1.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检测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翻译。
2、通过理解寓言的文体特征,把握本文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1.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的理解。
学时难点探讨庖丁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的联系,理解本文主旨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时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
最新庖丁解牛教案一等奖(优秀9篇)《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二、解释题意: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这天我们学习这篇寓言,能够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课文朗读四、整体感知(一)串讲课文1、第一段:译文:庖丁为文惠君宰牛。
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騞騞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分析: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
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
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
这些富于节奏感受的声音十分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
语文高二人教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庖丁解牛》随堂检测班级学号姓名一、基础知识1、《庖丁解牛》节选自《》,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
庄周,时期著名思想家,与并称“老庄”,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给划线的字注音并作解释(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2)良庖岁更刀,割也()(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5)膝之所踦()(6)新发于硎()(7)奏刀騞()然(8)砉()然向()然(9)批大卻()(10)导大窾()(11)肯綮()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①A.良疱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动用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动词使动用法词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羞:羞愧,形容词做名词②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乐: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B.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E.以无厚入有间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臣之所好者,道也 _______ (2)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__ (3)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4)良庖岁更刀 ____(5)族庖月更刀 _________ (6)虽然,每至于族(7)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6、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7、庖丁解牛要经过三个阶段,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3)第三阶段:8、根据课文中的话,写出所演变出来的成语(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2)技经肯綮之未尝()(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3 《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2.体会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并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初步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其做简单辨析。
教学重难点1.积累本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2.体会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并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初步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其做简单辨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
“解牛”与“养生之道"听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在本文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这是为何?下面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这个道理。
二、初读文本任务:熟读文本。
活动:学生自由诵读。
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多媒体呈现:踦yǐ(抵住)砉xū(拟声词)向xiǎng(通“响”)骋huō(拟声词)盖hé(通“盍")郤xì(同“隙”,空隙)窾kuǎn(空)軱gū(大骨)硎xíng(磨刀石)间jiàn(间隙)怵chù(害怕,恐惧)謋huò(拟声词)设计说明: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虽然较少作为考查对象,但是解决生字词,是阅读、理解文本的第一步。
三、再读文本任务:整理、识记基础知识。
活动: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整理每一段中的重要字词、特殊句式。
要求: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落实常见字词的含义,并能够翻译课文。
设计说明:对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做初步的梳理、理解与积累,在此基础上梳通文意。
四、研读课文任务一:分析“解牛之美"。
活动一:找出庖丁“解牛”的五个动词,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解牛"场面的。
3《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
2、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主张;领会庄子散文形象化说理的艺术魅力。
3、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培养运用规律,反复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对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品读庖丁解牛的场面,感受庖丁的高超技艺,欣赏庖丁解牛之美。
2.结合现实生活发掘“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从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常识积累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2.《庄子》其书《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语言有很大影响。
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题目解析《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一、文本疏通,文言积累。
1.字音订正。
膝之所踦(yǐ)技盖(hé)硎(xíng)彼节者有间(jiàn)砉(huā)然騞(huō)然怵(chù)然批大卻(x ì)导大窾(kuǎn)肯綮(qìng)大軱(gū)2.实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