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利于自己的。

【经济学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里曾经就提出过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说到

底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为什么选择能够成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呢?

在上一节昭君出塞的故事里,我们得知资源是稀缺的。正因为稀缺才会导致我们在选择一种资源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错失另一种资源,因此选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选择。

在微观经济学中讲的就是个体(包括家庭、企业和单个市场)如何选择的问题,例如企业扩大产量是通过提高技术还是增加要素投入量,消费者是购买普通商品还是高档商品呢?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有钱了,是去消费还是投资呢?国家在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时候到底是先解决哪个问题呢?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学中选择无处不在!

其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选择,比如,一个上班族是选择休假还是继续加班呢?家里来了多年未见的朋友,是在家里做饭吃还是到饭店就餐呢?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正如汉姆雷特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汉姆雷特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选择。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是一筹莫展。

例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面临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读研的两难选择,以及在就业的时候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读研是读名校的研究生还是一般高校的研究生等。

在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时,只有在学习有关经济学知识之后,利用经济学去分析每一种选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益或者我们会受到哪些损失,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促进我们进步。

1.2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

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1.3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唐玄宗登基之初,国家的实力远不如武则天时期繁荣与强盛,而且还出现了生产凋零、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于是唐玄宗便决定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经济,重振国威。

首先唐玄宗选拔了姚崇、宋琛等几个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宰相,而且大胆采纳他们的建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建议,这十条建议对玄宗前期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其次,唐玄宗还对吏治进行了严厉整治,不仅使贪污腐败现象大为减少,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最后,玄宗还集思广益,戒骄戒躁,不仅使社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国库收入也大大增加,全国各地都呈现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繁荣景象,从而又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

然而在创造出好的局面以后,唐玄宗开始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整日沉迷于享乐之中,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励精图治的动力。在用人方面,也开始任用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为宰相,从而导致吏治混乱,政治黑暗。最出人意料的是唐玄宗不顾封建伦理,强行将自己貌若天仙的儿媳妇杨氏占为已有。众所周知,这个杨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能歌善舞,再加上可人的面貌,很快就赢得了玄宗的欢心。由于杨贵妃备受唐玄宗的宠爱,其家族成员杨国忠也因为这层裙带关系而平步青云,官拜唐朝宰相,位极人臣。只可惜杨国忠能力有限,好事不成,坏事有余,结果使本来就已经黑暗的朝廷变得更加昏暗。而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只管与杨贵妃玩乐,无心牵挂朝政,最终使得朝纲崩坏,引起一系列的麻烦。

天宝十五年,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终于被激化了,影响最坏的当属安禄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