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参观花圃(2)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周长公式的应用。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引入新课:参观花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花圃的周长。
(2)交流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周长公式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测量花圃的长和宽,计算周长。
(2)让学生测量花圃的边长,计算周长。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周长公式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周长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鼓励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参观花圃》。
本节课主要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用途。
2.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包括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
难点:人民币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在购物过程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模型、花圃商品价格标签、购物清单学具: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人民币模型、一份花圃商品价格标签、一份购物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真实的花圃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用途,让学生对人民币有基本的认识。
3. 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教师向学生讲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4.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份人民币模型、一份花圃商品价格标签、一份购物清单。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购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并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人民币的用途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实际例子演示购物能力的培养购物清单购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模拟购物。
答案:根据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并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模拟购物。
2观光花园 (1)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经历研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学生仔细计算。
仔细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教课方法置疑、议论、合作、研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口算题目)480÷80=490 ÷ 70= 240 ÷ 60= 300 ÷ 50=2.(课件出示 :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回答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并谈谈你是怎么想的40×()<16030×()<26260×()<48590×()<3683.竖式计算 :252÷30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学生报告并谈谈为何要这样算。
4.说一说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后指名读)5.同学们真是聪慧的小猛士 ,用自己的智慧拿到了苗圃通行证, 我们一同进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1.出示主题图 ,苗圃的风景很美,从图中的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2.你会依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识题吗?( 学生回答 )3.求“均匀每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应如何列式 ?指名回答 ,让学生谈谈为何用除法列式 ?(1)指引学生理解154÷ 22=求的是均匀数,是把 154 均匀分红22 份,求每份是多少 ,因此用除法计算。
(2)察看这个算式与从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今日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问题。
(板书课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4.先估一估 :每个小花坛大体各有多少盆?5.方才大家预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每栽花终究各有多少盆? 用什么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呢 ?( 列竖式计算 )那我们此刻就用竖式来计算出结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2课《参观花圃》,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三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
2. 探究并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3. 运用所学方法完成各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4. 能运用除法解决参观花圃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题目《参观花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参观花圃!在花圃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朵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但是,在参观之前,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将花圃中的花均匀地分给每个参观者呢?请思考一下。
学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第二环节:呈现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好的,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设花圃里有347朵花,我们要将它们均匀地分给23个参观者,每个参观者可以得到多少朵花呢?请你们思考一下,如何进行计算?学生:将347除以23。
教师:非常好!我们将347除以23,你们可以尝试用手算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一下。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商是多少?学生:商是15。
教师:很好!我们得到的商是15。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请仔细观察商的十位数和个位数。
学生:商的十位数是1,个位数是5。
参观花圃。
(教材第69~71页)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难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
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花圃,那里种了很多的绿色植物(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情境图)。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师: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花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花圃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可以用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
师: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生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列出算式:154÷22120÷18师:能估计一下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交流。
汇报:生1:22比15大,商在个位上,是一位数。
生2:22≈20,20×7=140,20×8=160,140<154<160,所以可能是7盆。
生3:154≈140,22≈20,154÷22≈7。
师:用除法竖式你会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看作20,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师: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你会验算吗?师:试算120÷18,必须思考清楚这几个问题:①该把18看成多少试商?②应该商几?商写在哪里?为什么?③商“6”是乘18,还是乘20?为什么?④这一竖式与上一竖式有何区别?怎样知道对错?⑤如何检验?(用求得的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与被除数相等。
6.2《参观花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将在数学课上一起走进花圃,探索其中的数学奥秘。
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第六章的第二节《参观花圃》来进行学习。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从教材的6.2节开始,主要学习参观花圃中的数学问题。
这部分内容包括花圃的面积计算,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花卉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布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并不是抽象的,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安排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
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花圃的图片,以及一些计算工具。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笔,以便能够记录下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花圃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花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用数学的什么知识来描述它们。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学习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组织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并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花圃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提示。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主要包括一些实际的计算题目,以及一些布局设计题目。
例如,计算一个花圃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花圃的布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数学知识,让数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6.2《参观花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掌握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 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方法3. 花圃的环保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方法。
2. 教学难点: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方法,特别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花圃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花圃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花圃的设计和规划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花圃,激发学生对花圃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参观花圃》。
2. 讲解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1)花圃的构成:讲解花圃由哪些元素组成,如花卉、树木、草坪、景观小品等。
(2)花圃的特点:介绍花圃的布局、色彩、造型等特点,以及花圃的功能和作用。
3. 讲解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方法(1)设计原则:讲解花圃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美观、实用、经济、环保等。
(2)设计步骤:介绍花圃设计的步骤,包括现场勘察、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花圃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花圃方案。
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注重美观、实用、经济、环保等原则。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花圃的设计和规划过程。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参观的花圃进行分析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花圃设计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设计能力。
参观花圃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水平”、“垂直”的概念2.能够观察并描述花圃中的图形特点3.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方向判断和指示教学重点1.理解“水平”、“垂直”的概念2.观察并描述花圃中的图形特点教学难点1.进行简单的空间方向判断和指示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新课“参观花圃”:向学生们简单介绍花圃。
花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由许多种植植物的花园组成的。
我们今天来参观这个美丽的花圃,并学习一些新知识。
2.教师将宝贝宝盒投射于电子屏幕上,展示十辆车。
展示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看清这些车的位置关系,并学习一些新知识。
教师提醒学生:“同学们必须看得很清楚、很认真,这样才能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使我们更加了解它们。
”提高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
–提示学生,请检查图形是否垂直、水平或倾斜。
–提示学生检查图形是否有实心或空心等特点。
2.花圃的参观–花圃的名称是什么?–花圃可以是什么形状?–我们从哪里去参观这个花圃?–我们在花圃里面可以看到哪些植物?3.学生会在花圃中发现不同的植物。
–请学生对植物进行简单的观察,看看它们长得怎样?–请学生描述这些植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4.花圃中的图形–学生将会在花圃中看到什么图形?–学生请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学生将会学习水平、垂直等概念。
总结1.教师展示二维平面图形并进行调整。
让学生试图指出它们是否是垂直或水平的,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小游戏,加深对图形概念的理解。
2.进行课堂小测试,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巩固1.让学生自己制作花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
2.学生相互展示他们的花圃制作,并让他们互相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善于思考、积极讨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如地观察并描述花圃中的图形特点,也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方向判断和指示。
6.2《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6.2《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参观花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参观花圃的相关知识,包括花圃的面积计算、不同形状花圃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同形状花圃的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不规则花圃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掌握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不同形状花圃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花圃的面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计算一种形状的花圃面积。
学生们可以利用彩纸剪出不同形状的花圃,并用尺子测量边长,计算面积。
3. 课堂讲解:讲解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花圃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示例,让学生们清楚明白地理解计算过程。
4. 练习巩固:给出几个实际的花圃形状,让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圃面积计算正方形花圃:边长× 边长长方形花圃:长× 宽三角形花圃:底× 高÷ 2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家里花园的面积。
答案:花园面积 = 长× 宽2.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尝试计算不规则花圃的面积。
答案:不规则花圃面积 = 各三角形面积之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参观花圃、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掌握了花圃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参观花圃》(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2节《参观花圃》。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理解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的含义;2. 学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等。
学具:学生手册、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参观花圃的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的重要信息和符号,如花圃的入口、出口、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等。
2. 讲解:通过参观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参观的顺序和路径,让学生明白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花圃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参观,每组选定一种花卉或设施,进行观察和记录。
学生可以利用学生手册和彩笔,将观察到的事物画下来,并在旁边注明名称和特点。
5. 练习:让学生根据参观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圃地图入口 > 出口各类花卉和设施分布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参观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答案:根据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如:入口 > 花卉区 > 设施区 > 出口。
参观花圃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口算:①30×8 ②60×6 ③7×90 笔算:120÷20 174÷20 提问:在除法的竖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预设: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出示例题1:花圃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如果用牡丹花来摆22个小花坛,那么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如果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团,那么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
引出课题——参观花圃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课件,发现数学信息。 2. 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解决问题: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的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4÷22。154是几位数?(三位数)22是几位数?(两位数)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板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2)不计算,你能知道商是几位数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理由。学生可能说出:15比22小,商在个位,商是一位数。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学生可能想出: 方法一:把154看作150,把“22”看作“20”,150÷20≈7,所以154÷22≈7,所以商可能是7。
三、解决问题二 1、继续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师: 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也要去参观苗圃,工作人员将中心花坛用126盆花来布
置,每个图案用18盆,请你估计一下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独立解决这道,好!那就充分展示你们自我能力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2 参观花圃(2)-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题目为“参观花圃(2)”,主要内容是通过参观花圃了解花的基本知识,同时学习折线图的绘制与解读。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手绘图形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折线图,会用折线图表示现象;2.了解各种颜色花卉的描述与特点;3.学会用手绘图形表示数据;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手绘图形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折线图,会用折线图表示现象;2.了解各种颜色花卉的描述与特点。
四、教学难点学会用手绘图形表示数据。
五、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2.操作练习法;3.课堂讨论法;4.任务实践法。
1. 导入老师展示本节课目标,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花卉的颜色、特点及描述老师给学生展示各种花卉的图片,并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花卉的颜色、特点、用途等方面。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花卉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什么是折线图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老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等教具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折线图,并给出折线图的构成要素和画法。
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折线图。
4. 针对实际数据进行练习老师通过教材的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折线图来表示数据,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图形代表的意义和和数据的关系。
5. 总结在学生自行进行图形绘制的同时,老师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和讲解各种花卉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同时留下一定的练习任务。
七、教学评估在本次课程中,老师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1.学生的发言参与度;2.学生绘制的图形准确程度;3.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程中的学习状况,这样下次教学时,老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图像、幻灯片、黑板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参观花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生:冬天。
师:是啊,冬天已经到来了,我们身边的一些花草树木都凋谢了。
可是花圃里的花儿开得正艳,工人叔叔为了让游客欣赏更好的美景,需要把花摆放成各种造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景图)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自由回答获取的数学信息)2、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看看能学到什么数学知识呢?(板书课题参观花圃)【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二、探索新知1、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根据刚才找到了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2、解决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1)根据题意列式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师:为什么用除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4÷22)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生:将154盆牡丹花平均分到22个花坛内,平均分用除法。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上一节课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除数有什么特点?生:这个算式的除数是两位数。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估一估师:你能先判断一下它的商是几位数吗?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生:一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为参观花圃。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的第二节,参观花圃。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参观花圃的情境,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巩固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
2. 教学重点: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中的花卉,引发学生对参观花圃的兴趣。
2. 教学讲解:(1) 讲解加减法运算:以购买花卉的情境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例如购买3盆玫瑰和2盆郁金香,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讲解乘除法运算:以分配花卉的情境为例,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例如有6盆花卉,需要平均分配给3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得到几盆?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参观花圃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运算:黑板左边写上“购买花卉”的情境,列出花卉的数量和价格,让学生通过加减法运算得出总价。
2. 乘除法运算:黑板右边写上“分配花卉”的情境,列出花卉的数量和分配的人数,让学生通过乘除法运算得出每个人可以得到的花卉数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与参观花圃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购买5盆玫瑰和4盆郁金香,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购买5盆玫瑰和4盆郁金香,总共需要支付105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参观花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快速算出几个数的综合。
3.通过参观和计算,学生能够认识到花卉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通过参观花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快速算出几个数的综合。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在课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的花园里,让他们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朵,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
### 2.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老师提问:“有一个花园,里面有几株玫瑰花,几株菊花和几株梅花,如果我想知道这个花园里一共有多少朵花,我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头脑风暴”,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所有花的数量。
### 3. 利用基础技能计算花的总数接下来,老师教给学生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横竖相乘法。
老师用白板演示,举例说明,第一行有3朵玫瑰花,第二行有4株菊花,第三行有2株梅花,那么这个花园一共有多少朵花呢?学生先算出横向的朵数3+4+2 = 9,然后再算出纵向的株数 3x3 = 12,最后相乘 9x12=108。
所以这个花园里一共有108朵花。
### 4.巩固数学知识点——横竖相加法和横竖相乘法老师写几个简单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使用横竖相加法和横竖相乘法计算的能力。
如: (3 + 5+ 2) x 5 = 50。
### 5. 让学生认识花卉的多样性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让他们分成若干组去认识花园里的植物。
每个小组需要去认识植物的名称、形状、颜色、气味和用途,并记录在笔记本里。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到花卉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总结1.参观花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横竖相乘法是最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算出多个数的乘积。
3.通过认识花卉,学生可以了解到花卉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笔记能力。
课后作业1.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城市中的花园或公园,并尝试用横竖相乘法计算出里面花的总数。
第4课时参观花圃(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够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情景导入
1.用竖式计算。
77÷32 350÷88470÷54
2.( )里最大能填几?
20×( )<166 40×()<270
30×( )<198 50×()<465
3.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计算题:856÷34。
(引导学生估算结果,交流估算方法。
)
(2)试着笔算。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
(3)交流计算过程,明确笔算方法。
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除数34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大,说明够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所以商应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用“四舍”法把“34”看作“30”来试商比较方便。
30×2=60,比较接近85,可以用2去试商,除到十位,商写在十位的上面。
然后用176继续除以34,30×5=150,比较接近176,可以用5去试商,商写在个位的上面。
)
2.探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计算题:600÷29。
下面请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试算,说出所遇到的困难。
(29除60商2后余2个十,同个位上的0组合后不够商1。
)。
(3)讨论,明确算理。
(第一次除后余下的数和个位落下的数合在一起是20,比除数小,不够商1,因此,要在个位上写0占位。
)
(4)学生独立完善竖式,同桌互评。
3.结合实例,说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让学生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是5或者比5大时,可有“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字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4题。
先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然后计算,全班交流。
2.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5题。
先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6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错误原因,引起学生的重视,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尝试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大胆说出试商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掌
握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