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_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十大油田排名情况及未来油气开发趋势分析排名如下:第一:大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第二:长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第三:胜利油田(隶属中国石化)第四:塔里木油田(隶属中国石油)第五:渤海油田(隶属中海油)第六:新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第七:西南油气田(隶属中国石油)第八:延长油矿(隶属延长石油集团)第九:辽河油田(隶属中国石油)第十:塔河油田(隶属中国石化)未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新趋势: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总体思路将继续围绕“深化东部、强化中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展开。
未来油气的开发和勘探将集中于五个方面:1、大力研发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挖掘老油田开发潜力。
2、加大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探投入,实现规模有效开发。
3、紧抓天然气发展机遇期,积极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
4、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紧缺、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现实,大力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替代能源将对缓解石油紧缺、提高能源安全、保护环境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5、进军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大力提高深水油气产量。
丰富的资源基础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常规油气资源难以满足国内快速需求的背景下,非常规资源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 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10大油田介绍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大型油田。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十大油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大庆油田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被誉为中国的“石油摇篮”。
它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油田开发的油田之一。
大庆油田的产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
2. 石油长庆油田石油长庆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第二大陆上油田。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之一。
3. 焦石油田焦石油田位于山西省焦作市,是中国最大的焦煤型油田。
它不仅产出大量的石油,还具有丰富的焦煤资源,对于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胜利油田胜利油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陆上油田。
它的油气储量丰富,产量稳定,为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庆东油田庆东油田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油田之一。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油田开发技术先进,产量稳定。
庆东油田的发展推动了吉林地区的经济繁荣。
6.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发现的大型油田之一。
它的油气储量巨大,产量稳定,为辽宁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7. 华北油田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陆上油田。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产量巨大,为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8. 华南油田华南油田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陆上油田。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产量稳定,为广东地区的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9. 渤海油田渤海油田位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是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
它的油气储量巨大,产量稳定,为中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西南油田西南油田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产量稳定,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上就是中国的十大油田。
这些油田不仅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回复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石油工业的初期起步。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各大油田发展史的文章。
第一步:中国石油工业起步(1950-196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初期,主要的挑战包括国内技术水平低下、设备陈旧以及缺乏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充满信心的中国政府相信石油资源开发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决定全力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第二步:大庆油田的兴起(1960-1970年代)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早期,大庆油田的兴起被视为标志性的事件。
大庆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
在1960年代初期,中国在大庆油田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同时也得益于政府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大庆油田的兴起使中国石油工业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并为后续的石油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步:渤海油田的发展(1980-1990年代)渤海油田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海上油田之一。
在1980年代,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政府将目光投向了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
渤海油田成为了首个大规模开发的海上油田项目。
中国油服公司采用了创新的技术和设备,解决了深水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挑战。
渤海油田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
第四步:西南油田的崛起(1990-200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始受到重视。
西南油田地处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盆地区域,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市等地。
西南油田区盆地庞大的地质油气储量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西南油田开始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西南油田的崛起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国之一。
第五步:中国海上油田的探索(2000年至今)随着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政府开始关注海上油田的开发潜力。
论述长庆油田的数字化应用及发展趋势在石油工业领域,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已进入了数宇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闭环新阶段。
数字化油田系统可以实时观察并掌握油田的各种信息以及参数,并通过这些信息和参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油田开发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长庆油田的矿产资源登记面积大,管理的油、气、水井多,并且较为分散,企业的管理难度很大,管理成本也很高,为了改善企业的管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长庆油田实施了数字化建设工程,建立了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的目标,使油田的产量不断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油田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数学化油田的各项潜能正在不断地发挥和实现,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1数字化油田的定义数字化油田是针对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管理专门开发,以满足日常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生产监控、设备管理、成果展示的需求,是一套集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发布、管理、控制和应用于一体,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全新现代化生产经营综合数据一体化管理应用平台。
数字化油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数字油田是指以数字地球为技术指导,以油田实体为对象,以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收集海量的数据,并进行多种数据融合,运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表达的技术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特征。
广义的数字油田不仅是技术目标,更是管理目标,是油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
2长庆油田数字化系统的组成油田数字化系统是一个涉及到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通信网络的复杂系统平台。
硬件系统完成前端数据采集、遥控、遥测功能。
软件系统用于后台进行数据显示、汇总分析等功能。
网络系统用于将前端硬件系统和后台的软件系统进行联络起来,达到数据上传下达的目的。
中国各大油田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2010年1-8月,中国石油旗下的长庆油田共完成油气当量2288.38万吨,同比增长14.45%。
2009年,长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3082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油田的第二大油气田。
由此,长庆油田成为中国近10年来产量增长最快的油气田。
不过,与此同时,同为中国石油麾下的辽河油田2009年原油产量下降至1000万吨,退居全国第七,油气当量只位列全国第九,成为中国各大油田近10年来产量下降最快的油田。
辽河油田的峰值产量为1552.31万吨,1995年时居全国第三。
《中国经济周刊》根据权威机构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各大油气田原油产量及天然气产量等相关数据,研究并排定了2009年中国十大油气田。
进入榜单的十大油气田依次是:大庆油田、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渤海油田、新疆油田、西南油气田、延长油矿、辽河油田、塔河油田。
谁是中国十大油气田中石油稳占六席,大庆依然是老大,长庆增长最快成老二,辽河下降最快做第九No.1 大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一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并投产,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大油田,并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其中1997年达到5600.92万吨的产量高峰。
2003年产量跌破5000万吨,之后进一步下降,2009年产量为4000.03万吨,年平均递减3.12%。
2008年,大庆油田提出了4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
尽管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进入递减期,但其产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占到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1%,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9年,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0.04亿立方米,未来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有望成为大庆油田开发的第二支柱。
No.2 长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三,天然气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二长庆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陕甘宁盆地,1971年发现,1975年建成投产,产量在140万吨的规模上徘徊了整整10年。
长庆油田长庆油田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
成为国内仅次于大庆、胜利油田的第三大油田。
长庆油田是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快速增长的领跑者,每年给国家新增一个中型油田,我国陆上最大产气区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10,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1/4。
油气产量加速向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挺进。
长庆油气当量上1000万吨历经33年,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用了4年,并在此基础上又用4年实现油气产量翻一番,达到4000万吨。
2013~2014年,长庆油田有望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建成中国“西部大庆”。
1. 地理状况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也称陕甘宁盆地),是目前在该盆地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43哥油气田的总称。
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
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
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
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聚宝盆之誉。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
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陕西占总储量78.7%,甘肃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
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
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以内的煤炭资源量达到2.4万亿吨。
“西部大庆”--长庆油田怎样炼成长庆天然气发展迅猛,给华北地区和陕甘宁蒙区域建成了安全稳定的气源地。
2013年岁末,在鄂尔多斯盆地,诞生了一个年产5000万吨级的油气田。
历时43年,长庆油田在我国本土继大庆油田之后建成第二个世界级特大型油气田。
一个大油气田的诞生,对保障国家油气战略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
社会在关注,在有“磨刀石”之称的“三低”油气藏上,“西部大庆”是如何建成的?究竟蕴藏着多大能量?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从梦想到现实在不断地挑战极限中,长庆油田通过解放思想、持续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赢得建设大油气田的机遇。
在经历三次决定长庆油田命运的转折和跨越期间,思想解放的影响可谓深远。
上世纪80年代,长庆油田原油年产量上到140万吨左右徘徊不前。
这一时期,由于后续资源接替乏力,“小而肥”的侏罗纪油藏开发陷入低谷。
始于1970年的长庆石油会战必须解放思想,在长达10多年的坚守探索、艰难突围之后,石油勘探开始由侏罗纪向三叠纪转移,从中生界找油向古生界找气转移。
上世纪90年代,长庆集中仅有的资金,在盆地三叠纪找油的同时,亦拉开天然气勘探。
随着塞1井和陕参1井勘探获重大突破,发现亿吨级安塞油田和当时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靖边气田。
思路的转变,彻底扭转了“无米下锅”的困境,长庆自此走出“十多年不上产”的窘迫。
世纪之交,中国石油做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以年产油气当量500万吨规模在国内暂露头角的长庆油田,提出用“三个重新认识”(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来驾驭油田的未来发展。
三个重新认识给长庆油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里格气田、西峰油田和姬塬油田相继问世,打破了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对特低渗油田“不能有效开发”的权威判定,并实现高效开发。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漫延,国际油价高位震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国内多个城市“气荒”频现。
xx十大油气田排名:中石油稳占六席中石油稳占六席,大庆依然是老大,长庆增长最快成老二,辽河下降最快做第九。
大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一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并投产,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大油田,并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其中1997年达到5600.92万吨的产量高峰。
2003年产量跌破5000万吨,之后进一步下降,2009年产量为4000.03万吨,年平均递减3.12%。
2008年,大庆油田提出了4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
尽管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进入递减期,但其产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占到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1%,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9年,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0.04亿立方米,未来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有望成为大庆油田开发的第二支柱。
2长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三,天然气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二长庆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陕甘宁盆地,1971年发现,1975年建成投产,产量在140万吨的规模上徘徊了整整10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相继突破,长庆油田的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2001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14.84%。
天然气生产方面,2000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29.3%,2009年产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按照中国石油的规划,到2015年,长庆油田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打造成中国的“西部大庆”。
3胜利油田(隶属中国石化)2009年原油产量第二,油气总当量第三1961年发现并投产的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
1991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量为3355.19万吨,之后产量开始递减,连续递减8年后,即1999年后,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于2004年后产量缓慢开始上升,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2009年12月19日,必定载入中国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史册,成为长庆人永远的骄傲——这一天,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06.06万吨,成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气田。
这是几代长庆人40年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
1. 技术创新撬开低渗透油层之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藏构造,号称“磨刀石”的致密油层占到含油层的近七成,经济有效开采的难度相当大。
要从如此致密的含油层中把原油“抠”出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开采难题。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在油田开发初期,“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严酷现实,使油田的原油产量在100多万吨水平上徘徊了10多年。
在低渗透油气藏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长庆油田依靠的是科技创新。
在深入探索、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勘探思路由向延长组上部组合找油为主转向向延长组下部组合找油为主,由向下古生界找油转向向上古生长庆油田: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周昌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摘 要 始建1970年的长庆油田,针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气藏构造,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90年代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9年实现了3000万吨。
长庆油田以技术创新撬开了低渗透油层之门,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加速油田工程建设,用数字化提升油田管理水平,同时走市场化路线,引进生产力,着力将油田建设成西部生态油气区,创造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
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管理升级的发展之路,由一个百万吨的小油田快速发展成全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气田。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产量 技术创新 标准化 数字化 生态油气区·72·国际石油经济2010.3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界找气,实施油气兼探,完成了从侏罗系到三叠系进而到多层系寻找油气富集区的勘探战略转移。
通过实施“1277”科技创新工程及一系列低渗透油田经济开发的主体技术,长庆油田实现了油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和开发效益的不断提高。
例如,采用丛式井开发技术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地面工程工作量;井网优化、超前注水、重复压裂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油田开发的效益。
在此基础上,长庆油田形成了一整套有效开发“三低”油气田的主体技术、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系列,其中一些技术在国内甚至国际居领先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磨刀石”上,艰苦探索成为长庆油田永恒的主题。
面对“三低”油气藏,一代代长庆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誓言,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20世纪90年代原油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7年油气当量一举突破2000万吨;2009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跨越3000万吨,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的第二大油气田。
2. 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加快油田建设速度在大发展的背景下,油田必定面临着由于规模迅速变大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工作量成倍增加,生产建设协作环节增多,管理幅度迅速变大。
要实现大规模高效开发,油田就必须化繁为简,做到低成本和高效率,长庆油田的标准化体系就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的。
该标准化体系具体包括: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流程管理和标准作业程序。
近两年,长庆油田重点在建设层面推行标准化体系,包括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不仅控制了建设投资、加快了建设速度、保证了建设质量,还提高了劳动效率、控制了人员增长。
长庆油田在投资规模、建设工作量都达到历史高峰的情况下,用一整套符合长庆地下油气开发和地面建设、并优化简化需求的标准设计文件,统一油气田开发工艺和流程布局,统一井组、井站建设规格标准,使油气田建设按照“组装”、“复制”的模式低成本扩展,成倍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
例如,建成一座集气站只用一个月,建成一个联合站不超过三个月,建成一座大型天然气处理厂只需半年。
这样的建设速度证明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显示出的强大活力,它的实施优化了地面建设资源配置,解放了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的生产力。
长庆油田还把标准化由建设层面向管理层面、执行层面覆盖,着力完善标准化体系。
在机关管理层面推行流程化管理,达到管理目标化、业务流程化、工作规范化;在操作层面推行标准作业程序,固化操作员工作业行为,提高操作员工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
3. 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长庆油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石油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起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系统,以油气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指挥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高了管理效率。
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长庆油田通过数字化这只“妙手”,在油气田生产前端实现了自动投球、电子巡井、电子路卡、电子执勤、系统预警报警、生产流程智能诊断、系统自检、站点智能控制和功图计量等功能。
对老油田采取保留、增加、配套、升级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使数字化在长庆的新老油气田都开花结果,催生了长庆油气井站现场管理的全新模式,实现了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
目前,长庆千里油气区的数千余口油、气、水井和站库、长输管道的诸多生产及管理要素,通过数字化集中在鼠标的控制下,将油气田的开发管理,由过去的“守株待兔、大海捞针”变成了“精确制导、准确打击”。
采油工足不出户,在监控室就可实现油井的动态管理工作,也使决策者在千里之外如在现场,数字化成为油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4. 巧走市场路,引进生产力按照中国石油的发展规划,大发展的长庆油田,每年需要近800部钻机、400余套试油(气)机组、250多支地面建设队伍以及20多万人的规模参加会战。
如此大的资源量,不要说长庆油田,就是在中国石油内部也不好解决。
2010.3 国际石油经济·73·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长庆油田以“市场化”破解发展难题,以中国石油专业队伍为主体,社会资源共同参与,集中数倍于自身的优势资源,组织起大规模的油气会战。
1000余部钻机、500多套试油(气)机组和300余支地面建设队伍、20多万参战人员汇聚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油气产能建设。
同时,以覆盖油气田生产、建设、管理各个领域标准化体系,实现了建设速度、建设质量“两提高”,安全风险、投资成本、劳动强度的“三降低”,确保了油田建设的安全。
5. 着力建设西部生态油气区长庆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大部分油气区处在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长庆油田把建设生态油田、绿色油田放在重要位置。
自2001年以来,油田共投资了40多亿元实施油气区生态工程和援建地方民生工程,做到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部署、同施工、同验收和同考核。
长庆油田油气区域内有绿色的草原、秀美的山川和密集的人群,有近千万名群众常年与油区共享一片蓝天。
在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长庆人把节能减排工作列入与油气上产同等重要的位置。
针对油田生产耗水、耗电量多,废水、废气排放量大的实际,长庆油田及时采取“四大节能工程”:开展了以电力系统优化,绿色照明,以及采油、注水、输油系统调整优化为主的综合节电工程;以“以气代油”、“以煤代油”、集输系统密闭混输、密闭储油为主的节油工程;以燃气发电机组、轻烃回收利用、伴生气集中发电为主的节气工程;以采出水处理回注、锅炉凝结水回收为主的节水工程。
按照新的节能规划,2008-2010年,长庆油田将投资2.6亿元,重点在节电、节水,提高集输、热力、加热效率和淘汰更新低效高耗能设备上做文章,把好节能降耗的源头关。
投资项目实施后,每年将节约能源折合4.6万吨标准煤。
当油气田生产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长庆油田首先给环境保护让路。
近两年,为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长庆油田对油气田设计好的图纸重新进行井站选址和改变管道走向达100多次。
目前,长庆油田分别安装采出水处理设施128套和废气处理设施40套(含2套硫黄回收装置),并在陕北和陇东油田建成1座含油污泥处理厂和1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实现环境保护从天空到地面、从地上到地下、从液态到固态的深层延伸。
2006年,长庆油田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延安王窑水库一级保护区域内的102口油水井实施永久性封堵,改迁13座集输站点、26条集输油管线,并投入150多万元建成王窑水库环保视频监控系统。
在长庆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可以看到,4套视频监控装置将水库周围及上游50千米范围内的一草一木全部“搬进”计算机,实施24小时监控。
油田虽然为此直接增加开支10多亿元,但保证了延安30万人的饮水安全。
长庆油田还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开发与环保同步的原则,兴建了王窑、侯市、杏河等5个环保示范区;建成了“中国石油长庆林”和“长庆采一生态林”,成为企地和谐共建“绿色延安”的标志性工程。
根据不同油气生产区域的环境,长庆油田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环境治理办法,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取环境保护上的最大收效。
目前,长庆油田已形成以避免井场施工给环保可能造成危害的“黄土塬生态保护模式”,以让荒漠戈壁的气田开发后能尽快进行植被恢复的“沙漠生态保护模式”,以不让河流、水库和自然保护区受到污染侵害的“敏感区生态保护模式”,以在林缘地能进行油林共建的“林缘地生态保护模式”。
这四种模式成为长庆油田建成生态油气区的法宝。
6. 创造企地和谐,凝聚发展动力长庆油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各地政府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企地关系,修水库、筑公路、建电厂、建希望小学、培育万亩碳汇林、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了“共建、共荣、共赢、共享”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长庆油田的油气藏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老、少、穷”地区,但长庆油田开发到哪里,就把“保护环境、造福群众”的社会责任延伸到哪里。
长庆油田积极支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畜饮水、生态建设、教育事业、扶贫、抗旱、抗震救灾等民生工程,在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促进和带动了地方施工、建材、贸易、物流、劳务输出、餐饮等相关产业和行业·74·国际石油经济2010.3月 度 扫 描MONTHLY REVIEW2010.3 国际石油经济·75·政策要闻(2010年2月)俄罗斯自2月1日起上调石油出口关税俄罗斯从2月1日起将原油出口税提高约1.4%,由每吨267美元上调至270.7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