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数字技术美学的对比解析与辩证审思_巩杰
- 格式:pdf
- 大小:177.66 KB
- 文档页数:5
79数字与传播·研究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相关问题探寻摘 要:电影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艺术领域的重要结合,电影发展史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当前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给电影的各个相关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发展时代,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认知电影美学,做好相应的电影艺术创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电影的现代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冲击;电影创作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王晶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对电影创作技术、电影语言和相关叙事方式产生了影响,而且还对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能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下的电影美学,更好地完善数字技术与电影之间的相互融合,做好新时期电影美学的营造和传递。
1.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分析计算机技术是数字技术的核心,而这一核心技术进入到电影制作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主要是电脑成像和电脑绘画得到的数字影响和相应的虚拟空间手段在电影创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电影与电视、电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促使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为中心的新型媒体的出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电影审美文化、电影艺术表达形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电影就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纵观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电影真实观的变化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传统的电影在拍摄手段、制作方法等方面大都是以真实存在的景象作为电影影像的主要来源,观众通过荧幕上影像与真实景象之间的对比来评判电影的真实度,例如传统的巴赞长镜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等都是从真实情境出发而形成的电影物体拍摄手法,电影题材的选取也都是从人们现实生活中所提取的。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自其诞生以来就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影的制作、表现手法以及观影体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就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二、科学技术对电影制作技术的影响1. 数字技术与特效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特效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的拍摄、制作不再受制于物理条件的限制,能够制作出更逼真、更复杂的画面效果。
如数字特效的使用使得电影中的虚拟世界、奇幻场景等得以实现,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
2. 摄影与声音技术摄影技术与声音技术的发展也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分辨率的摄影设备使得电影画面更加清晰、细腻;先进的音频技术则让电影的声音更加立体、逼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三、科学技术对电影美学表现的影响1. 叙事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影的叙事方式更加多样化。
数字技术使得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等复杂的叙事结构得以实现,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影叙事带来了新的视角和体验。
2. 画面美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影的画面美学更加丰富。
高分辨率的摄影设备使得画面更加细腻、逼真;数字特效技术则让电影中的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如视觉冲击力强的爆炸场面、逼真的自然环境等。
这些技术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得电影画面更具艺术性。
四、科学技术对观影体验的影响1. 观影环境与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影环境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电影院中数字化影院的普及,使得观众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观影体验;而在家庭中,高清电视、投影仪等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家庭观影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观影也成为了新的观影方式。
2. 互动性体验科技的发展也为电影带来了互动性体验。
如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电影情节中;而增强现实(AR)技术则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与虚拟物体进行互动,增强了观影的趣味性。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字技术相较于传统电影技术具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和表现力,为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突破。
本文将探讨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
数字技术的应用在电影领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早期的计算机合成来到今天的数字特效,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工艺,也对电影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涵盖了三个方面:视觉效果、声音设计以及电影叙事。
首先,数字技术为电影的视觉效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传统电影受制于实际拍摄场景和拍摄技术的限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创作者能够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实现各种效果,创造出更加惊人的视觉效果。
例如,虚拟场景的创造和特效的添加使得电影世界的构建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电影中的奇幻、科幻等题材能够更好地展现,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其次,数字技术为电影的声音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声音在电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电影情节和角色的表现力。
数字技术使得电影制作者在后期制作阶段可以通过声音增强器件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增加或减弱音乐、音效的音量和频率,使得观众更好地体验到电影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最后,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方式的改变也是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电影往往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制作可以更加多样化和非线性。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影片以及多个故事线交织等手法,电影可以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以非传统的方式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有趣的观影体验。
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既拓展了电影制作的边界,又提高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更加出色、声音设计更加丰富以及叙事方式更加多样化,为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数字技术特效的过度应用也可能导致电影变得过于依赖特技和视觉效果,影响电影的质量和审美品味。
数字艺术创作中的技术与伦理的辩证关系探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艺术创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从虚拟现实(VR)艺术到数字绘画,从 3D 建模到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然而,随着技术的日益强大,一系列伦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如何理解和处理数字艺术创作中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技术在数字艺术创作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手段,极大地拓展了创作的边界。
例如,数字绘画软件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自由地运用色彩和笔触,创造出传统绘画难以实现的效果;3D 建模和动画技术则让艺术家能够构建出奇幻的虚拟世界,呈现出惊人的视觉盛宴。
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提高了创作的效率。
过去,艺术家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幅作品,而现在,借助数字技术,许多繁琐的过程可以被自动化,从而让艺术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创意和表达上。
然而,技术的发展并非只有积极的一面。
在数字艺术创作中,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艺术创作的同质化。
当大多数艺术家都使用相同的软件和工具,遵循相似的操作流程时,作品可能会缺乏独特性和个性。
此外,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可能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为了跟上技术的步伐,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工具和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分散他们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和探索。
数字艺术创作中的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版权问题是一个关键的伦理挑战。
在数字环境中,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极其容易,这使得版权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会被未经授权地复制、修改和传播,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其次,数字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也可能引发伦理争议。
例如,一些作品可能包含暴力、色情、歧视等不良元素,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某些数字艺术作品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或者通过虚拟技术营造出虚假的信息和场景,误导观众。
再者,数字技术的发展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浅析数字技术在增强电影视觉特效中的作用【摘要】数字技术在电影视觉特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电影制作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和创新。
本文从数字技术在电影视觉特效中的应用、提升作用、优势、挑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影特效更加真实、惊艳,大大提升了电影观赏体验。
数字技术也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创作空间,使得电影特效越发细腻和具有冲击力。
数字技术在电影特效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技术水平要求高、制作成本增加等。
未来,数字技术在电影特效领域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电影视效带来更多可能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推动电影特效的创新与进步,为电影产业注入更多活力与活力。
【关键词】数字技术, 增强, 电影, 视觉特效, 应用, 提升作用, 优势, 挑战, 发展趋势, 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的视觉特效水平不断提升,为观众呈现出更加逼真、震撼的视觉效果。
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增强电影视觉特效的关键工具。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影制作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许多经典电影中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
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够帮助电影制作团队实现那些通过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特效场景,还能够大大提升电影的视觉效果,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所营造出的奇幻世界。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视觉特效质量,还为电影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电影制作不断突破传统的制作限制,开创出更多新的可能性,为影片的制作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 正文2.1 数字技术在电影视觉特效中的应用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电影视觉特效的领域。
通过数字技术,影片制作者可以创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使影片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数字技术在电影视觉特效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特效场景的构建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电影制作者建立虚拟场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来模拟真实的环境。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影美学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的研究,可以从从采用数字技术到创作手法和观影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嬗变体现在采用了数字技术的创作过程中。
数字技术给电影制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电影创作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和精确。
例如,数字技术使得影视特效得以迅速发展,实现了以前无法实现的梦幻般的场景和动作效果。
数字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恢复电影老片,使得过去因质量问题而被边缘化的佳作可以重见天日。
此外,数字技术还带来了全新的拍摄方式和后期处理手段,例如使用无人机和虚拟摄像机进行拍摄,以及通过CGI技术对影像进行后期调整等。
从而使得导演和创作者更容易实现他们的创作意图,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画面和视听效果。
其次,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嬗变还体现在创作手法的革新上。
数字技术的进步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例如,以前需要大量道具和场景进行拍摄的情节,现在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和合成技术实现。
数字技术还使得实验性电影的拍摄更容易,例如通过实时合成、投影和后期处理技术,创作出更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电影作品。
同时,数字技术也使得电影的表达手法更加多样化。
通过数字技术,电影可以融入动画、游戏、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和感官体验。
这些创新的创作手法使得电影更加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好地触动观众的心灵。
最后,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嬗变还体现在观影体验的变化上。
数字技术使得观影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沉浸。
例如,3D 技术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虚拟世界。
IMAX 技术则可以提供更大屏幕和更真实的影像效果,使观众感受到超越平常视听的震撼和冲击。
此外,数字技术还推动了影院装备的升级和改进,例如引入杜比全景声、动感座椅等,以营造更加逼真的观影氛围。
与此同时,数字媒体平台的兴起也让观影更加方便快捷,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影制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给电影美学带来了新的嬗变。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的研究成为现今电影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数字时代电影美学的嬗变过程,从技术手段、制作方式和观众体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数字时代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出现给电影制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传统影像采用胶片拍摄和胶片放映的方式,而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影制作更为精确和便捷。
首先,数字相机的出现使得电影拍摄更加灵活。
相较于传统的胶片相机,数字相机能够快速调整光圈、曝光和对焦等参数,提高了拍摄的效率和灵活性。
同时,数字化的特效技术也越发成熟,使得电影制作能够创造更加逼真的特效场景。
通过数字特效,电影创作者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自由地构建各种奇幻的场景,实现观众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的冒险和想象。
二、数字时代电影制作方式的改变数字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了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也对电影制作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电影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
而在数字时代,电影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处理使得电影制作变得更为简洁和高效。
数字编辑软件的使用使得剪辑更加容易,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多的创意。
电影后期制作中的调色等环节也可以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字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电影制作效率。
三、数字时代电影观众体验的变化数字时代的电影观影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电影观影通常需要到电影院进行观看,而如今通过数字化技术,观众可以在家中或手机上观看电影。
数字化的播放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自由选择观看电影的时间和地点。
同时,数字化的观影方式也使得电影产业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
观众可以轻松地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各国的电影也更加容易进入国际市场。
四、数字时代电影美学的探索和创新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嬗变不仅仅是技术手段和制作方式的改变,更是电影创作思维和艺术表达的创新。
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辨析史可扬【摘要】数字技术给电影的真实观、语言和叙事方式及观看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但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影技术的革命不等于电影美学的革命,它并未动摇电影的艺术本性,也未动摇电影美学的根基;数字技术所制造的“数字影像奇观”不是电影的艺术本性,奇观只是一种电影表达的形式,它虽然可以给我们出乎意料的视听享受,但它永远不可能代替形式中的“意味”,也就永远不能成为电影艺术本身;数字新媒体技术不能动摇中国电影美学传统,无论是从中国传统观念和观众的欣赏趣味来看,数字奇观化电影既与中国文化现实相隔膜,更不能成为中国电影的主要形态乃至追寻目标.【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电影艺术;电影数字技术;电影奇观;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影响;发展;走向【作者】史可扬【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1电影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任何一次电影技术革新都会成为一种内驱力,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兴起,同样给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造成冲击。
对之进行理论梳理和严肃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尤其是现实意义。
一、数字新媒体技术与电影的革新数字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而计算机技术介入电影制作领域,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介入使得电脑成像和电脑绘画获得的数字影像及其虚拟空间成为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实现了电影与电视及多媒体的结合和渗透,从而滋生以电脑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新媒体。
伴随着媒介的变化,审美文化、艺术样式也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数字电影应运而生。
简单地回溯一下数字电影的发展历程:经由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的初试牛刀,1977年美国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飞船模型,可以看作是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影制作的开始。
随后,《魔鬼终结者2:审判日》(1991年)、《侏罗纪公园》(1993年),到《阿甘正传》(1994年)、《真实的谎言》(1994年)、《泰坦尼克号》(1997年)、《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角斗士》(2000年)、《魔戒三部曲:王者归来》(2003年),《金刚》(2005年)等,都尝到了数字技术的甜头,而《狮子王》、《阿甘正传》、《未来水世界》、《龙卷风》、《山崩地裂》、《火山爆发》、《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精灵鼠小弟》、《完美风暴》、《恐龙》、《指环王》、《神鬼奇航》、《指环王3》等大片更是大规模地使用了数字技术,2010年的《阿凡达》,则把数字电影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论数字技术语境中的电影美学构建的论文影视论文摘要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给电影形态带来变化,并对经典电影美学造成冲击,中国电影理论界作出重构电影美学的尝试。
但对于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来说,在技术语境中,并非只有推倒经典电影理论大厦、重构电影美学一条路可走,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历史资源也是一个选择。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重构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变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对于电影的种种认识曾经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学者们。
在这部被认为是经典电影理论书籍的论文集中。
安德烈·巴赞把电影的发生学起点归结到了人类自远古就有的一种与时间相抗衡的基本心理要求,即木乃伊情结。
广泛影响了当时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学者们是由这个起点衍生出来的“真实电影”美学。
根据电影的发生学的起点,巴赞认为电影要做到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
以达到对现实世界的完整再现。
然而。
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巴赞的理论再一次成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学者们关注的对象。
只不过这一次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它整个体系的质疑。
这一切都是因为数字技术的介入。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数字技术对电影的介入,电影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开始关注起数字技术的问题。
从最开始对运用了数字技术的电影的评论,到对数字技术的详细介绍。
关于数字技术的一切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对电影中的数字技术逐步了解,人们开始对巴赞的美学体系提出了质疑。
什么是数字技术?它对电影有什么样的影响?它对经典电影理论造成了什么样的冲击?在“技术语境”中重构中国电影美学是否可能?尤其是后两个问题,批评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由于这些问题和数字语境中重构中国电影美学有关,所以它们也格外引人注目。
好莱坞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68年拍摄影片《2001:漫游太空》的过程中运用电脑成像技术的时候,他恐怕没有想到这项新技术在若干年后竟然开辟了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浅谈数字技术电影中的美学之道[摘要] 数字技术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就备受大家的关注,伴随数字技术电影而来的是一场有关美的大讨论,其实自数字技术电影出现至今,有关数字技术电影对于大众美学认知影响的讨论就没有停息过。
随着后现代脚步的悄然而至,后现代下的数字技术电影又必然呈现出与往传统美学截然不同的美学特点,甚至是颠覆传统的美,它们被称之为“另类的美”。
新技术革新下的美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那么,数字技术电影中的美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它能在大众的强列反响下愈加显得朝气蓬勃,可能正是因为它那独特的美学之道。
[关键词] 数字技术电影的外在美数字技术电影的内在美传统美的传承美的革新一般大家在判断一个事物美不美的时候,通常会将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都考虑进来,要是美学修养再高一些,可能还会涉及到它是否和谐、它是否具有创造价值等等。
毫无疑问,一部电影是否能带来美感,让人有美的享受也应该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考虑。
很多时候大家都将电影与票房与商业利益挂钩,当然这只是绝大部分电影的共性,这点我们应该承认,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在观看某些电影时自身会被感动、会被震撼,会觉得美的事物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会跟着电影中的主人公一起欢喜或痛苦,这也是电影无比神奇的魅力所在。
电影美学是至今仍然被大家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极富有争议,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又将电影推向了新的局面,数字技术用绚丽的画面和逼真动人的声音创造出非凡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影片的思想美,极大的提升了人了审美能力,虽然有关电影美学的话题至今仍充满着争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数字电影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将逐步展现它的独特吸引力和独特美学魅力。
一、数字电影的外在美电影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
从电影诞生之日起,人类就没有停止对电影美的探索和不懈追求。
1895年12月28日,首部电影在卢米埃尔兄弟手下诞生,二十世纪初,格里菲斯创立了电影化的叙事模式,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自其诞生以来便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和美学表达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本文旨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电影美学的影响,探讨科技进步如何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方式和观众体验。
二、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1. 摄影技术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影的拍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字摄影技术使得电影制作更为便捷、高效,同时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创作手段。
例如,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能够捕捉更为丰富的色彩和细节,使得画面更加真实、生动。
2. 特效技术特效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
从早期的模型特效到现在的CGI技术,电影中的虚拟世界越来越逼真。
特效技术的进步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还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的场景和情节。
3. 声音技术声音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影的观感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声音技术的进步,电影的声音设计越来越精细、逼真。
例如,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中的音效和音乐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为观众带来更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三、电影美学的变革1. 视觉美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越来越逼真、震撼。
高帧率、高分辨率、HDR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电影画面更加细腻、真实。
同时,特效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电影中的虚拟世界成为可能,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表现力,还为电影美学带来了新的可能。
2. 叙事美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电影的叙事方式。
例如,非线性叙事、交叉叙事等复杂的叙事结构在科技发展的支持下变得更加容易实现。
同时,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
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参与电影的讨论和评价,与电影创作者进行互动,从而影响电影的叙事方式和风格。
对电影数字特技的思考和认识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的延伸,是对世界和心灵的再现。
为了达到这种融合,其技术可谓是变化多样,尤其是特技的发展,其经历了传统特技——数字特技的一系列过程。
虽然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的享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艺术需要迅速的变革才得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电视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电影艺术的传统优势正在消失,而计算机的出现使电影艺术重新焕发了其独特的魅力,由计算机参与创造的电影画面不仅能够模拟现实,甚至能够超越现实,实现难以想象的画面,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
数字特技全称电子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它是将数字用于电影的特殊技术。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特技的出现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以更新、更奇的艺术表现力,带给了观众更具震憾力的视觉冲击,也大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设计手段。
一般来说,数字特技制做画面可分两种。
一种是量线形图形,即单线条几何图形画面;一种是扫描图形,即有色调的扫描影像图形。
动画片中多用第一种,故事影片多用第二种。
制做方法是:根据拍摄要求,计算机进行运算并编制程序;经自动检验校正后,按程序用录像机拍摄录制画面,然后再将磁带信号转录到胶片上使之形成光学影像。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数字特技和数字特效是不一样的。
数字特效是将数字技术用于电影所产生的特殊视觉效果。
数字特效偏重画面最后的效果,是“名词”。
数字特技偏重于产生这种效果的技术,是“动词”。
它包括计算机影像虚拟生成(二维或三维动画)即计算机数字创建和计算机数控影像技术(数字合成与处理,简称数码制作)即计算机数字控制。
我们在进行数字处理的时候要遵循光线匹配原则,色彩匹配原则,透视匹配原则,时间匹配原则及运动匹配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
数字化给视觉提供了全新的表现手段,从宏观上说,计算机参与电影特效的制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种是创建作用,另一种是控制作用。
计算机三维动画和虚拟技术属于创建作用,数字处理和数字合成属于控制作用。
一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一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发展历经默片、黑白、有声、彩色,到现在的高科技数字电影阶段,每一次巨大的变革无不有赖科技的推动。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电影影像产生了质的变化,为电影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开启了电影艺术与文化的新纪元。
上世纪70年代末,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开启了电影制作数字时代的新纪元。
此后,不论是在制作领域还是在放映阶段抑或是电影美学观念上,数字化进程的突飞猛进都为传统的电影工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生产、接受、传播等方式和电影观念。
在制作领域,像《哈利·波特》系列、《阿凡达》、《盗梦空间》等所呈现的那样,数字高科技以其高度逼真的技术手段以及虚拟现实的表现手法,使得人工置景以及历史场景复原变得轻而易举,以假乱真,完美地实现了从“空想”到“影像现实”这一电影造梦的强大功能。
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科技这一艺术理论经典命题的再反思。
技术,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凭借的方法、手段、能力或设备。
艺术也需要相应的技术,这就是所谓的技艺或技能,就传统艺术而言,主要是偏重于手工技术,也就是传统艺术对科技的依赖并不是非常强烈(至少相较于摄影、影视等现代型艺术)。
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大量介入则是晚近的事,尤其是电影,被称为“机器的产物”。
(1)数字技术大量介入影视甚至完全取代胶片,作为摄影机拍摄对象的现实越来越不重要。
影像世界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远,甚至毫无关系了。
这对人的审美心理、接受心理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演员不重要了(如《阿凡达》中演员的表演),导演的作用降低了(很多时候制片人比导演更重要),人的因素的重要性降低了,“物”、场景(仿真的或完全虚拟的)的作用则大为提升了,“作者电影”生存日益艰难,艺术风格越来越成为不可复制的神话。
关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有很多精辟的观点,有对技术主义的激烈批判和人文主义的坚守(如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对技术的膜拜、褒扬。
对当代电影数字技术的再读与评判【摘要】对电影来说,科学技术革命为它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也使电影赢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历史成果,一种关于数字技术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美学的理论也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不仅开拓了电影表现的可能性,而且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它对电影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推动作用。
但是人们表现出对数字电影过度的偏爱是否会意味着电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将误入歧途或陷入僵局?这一问题值得特别的关注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数字技术当代电影传统美学再读评判数字技术介入电影、电视领域必然导致当代影视理论及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
于是面对着数字化奇观带来的巨额票房和视觉冲击,就有论者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必然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传统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甚至认为“数字就是一切”。
一我们面对的仅仅是技术吗?数字技术对电影的逐步介入,是技术加盟,还是本体颠覆?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单向度的,正如马克思用赞赏而又痛恨的语言揭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机械、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也是自我抵触的,既欢迎崇拜,又警惕恐惧。
因为机器和科技沿着消蚀神性、解放人性的方向却似乎不由自主要走向控制人性、异化人性的归宿。
而数字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着电影的历史面貌的同时正在对电影的艺术特质提出严峻挑战。
只要你愿意,电脑工程师就可以将任何人的图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让他在银幕上“为所欲为”。
有趣的是,电影的虚拟世界在视觉上和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现实世界并没有任何区别。
当科学迈着诱人的步伐在艺术的殿堂飞舞的时候,电影与数字技术的联姻是否还能保持住它那颗艺术的心?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欢喜也有忧虑。
不管怎样,首先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一起再读数字电影的发展。
不容否认数字化技术给传统电影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自1 968年完成的科幻电影《2001遨游太空》诞生以来,银幕画面,时间和空间、真实和虚幻、终极和多元,一下子就开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了。
对数字技术与美学的一点思考
唐佳琳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2007()2
【摘要】数字技术对电影的逐步介入,是技术加盟,还是本体颠覆?这个问题的
回答不是单向度的,正如马克思用赞赏而又痛恨的语言揭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机械、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也是自我抵触的,既欢迎崇拜,又警惕恐惧。
因为机器和科技沿着消蚀神性,解放人性的方向却似乎不由自主要走向控制人性、异化人性的归宿。
机器不断地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人肢体感官的延伸,扩张着人的感性,但它又用严格的理性规范使人单一化、刻板化、格式化。
不必回避,从蒸汽机到电脑、互联网,机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机器不是中立的,每一种机器和技术发明背后都隐含着它的意识形态倾向。
【总页数】2页(P150-151)
【关键词】数字技术;美学;意识形态倾向;现代科技;内在矛盾;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作者】唐佳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
【相关文献】
1.实践美学的理论难题与实践维度的缺失——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点思考[J], 张奎志;张丹
2.关于东方美学研究方向的一点思考——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J], 陈静
3.对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一点思考 [J], 冯伟
4.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J], 陈旭光;刘志
5.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及思考 [J], 巩密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理解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辩证关系(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如何理解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辩证关系——101402班郑宇玲在高科技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的制作、创造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数字技术使电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极大的机遇。
它使电影艺术的观念和审美陷入了过时的境地;但也使电影艺术有了更强大的表现力和视听冲击。
让电影更深入人心。
纵观从古至今的电影历史之路,每一次的电影重大变革都得利于技术的发展。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电影对于观众的吸引力。
正是因为有了数字技术的应用,才维护了电影的地位。
因为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在家便能看电影,不需花大量的金钱去电影院看,方便又经济。
而此时,高科技加入了电影,使电影有了电视不能比拟的视觉震撼效果。
人们为了欣赏这一新鲜事物,不得不出门去到电影院,为电影行业重拾了生机。
然而,在这个数字技术的时代里,电影的剧情感和艺术感却被冲淡了。
人们开始着重于关注眼球所看见的,而少用心去感受。
当然,电影的创作者更多的专注于此,也怪不得观众有如此态度对待当今的大部分电影。
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巨大,除了技术层面的,还有艺术层面的,甚至影响到了电影的创作和电影美学。
数字技术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数字技术创造出电影的虚拟影像,数字技术带来影视艺术的融合与普及。
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
用数字技术取代了笨重的胶片摄影,也颠覆了后期制作的可能性和拍摄过程的局限。
用技术弥补了制作中的缺陷。
而且没有了之前繁重的胶片和片箱,减少了发行和放映过程中的复杂程序,使电影发行放映的成本降低,效果还更好,保存时间还长,十分有利于电影的发展。
数字技术创造出电影的虚拟影像。
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使电影中可以出现栩栩如生的虚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