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恢复方案及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62.74 KB
- 文档页数:9
水土保持方案山区生态恢复与保护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尤其在山区地区更是不可忽视。
山区地势陡峭,水土流失常常导致山体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于山区生态的恢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被恢复与修复山区植被的丧失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植被的恢复与修复是山区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应对山地退耕还林政策给予更好的支持。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增加山区的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动中来。
其次,要进行植被的人工造林工作。
根据山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
在选择树种时,要优先考虑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比如某些树种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另外,应推广山地植被的绿化工程。
通过开展山地公园的建设工作,增加山区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山区的绿化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二、水资源合理利用山区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山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
修建具有防洪和护坡功能的水坝、沟渠等设施,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要加强对山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通过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进而减少山区水土流失的风险。
另外,要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增加山区居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三、科学规划山区土地利用山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根据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合理划定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
比如,将土地利用划分为农田、林地、草地等区域,各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并且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对于违规占用土地、滥挖滥填、乱建乱搭等行为,要加强执法力度,及时予以制止。
⽔⼟保持⽣态修复的原则及具体措施⽔⼟保持⽣态修复的原则及具体措施由于⽣态系统具备⾃组织和⾃调控的功能,⽣态修复即是利⽤⽣态系统的功能或是⼈⼯调控能⼒的复合作⽤来恢复受损⽣态系统的健康。
⽔⼟保持⽣态修复作为⽣态修复的⼀种类型,主要是针对特定⼟壤侵蚀地区利⽤⽣态系统⾃⾝的组织和调控能⼒或是⼈⼯调控能⼒来对受损的⽔⼟进⾏修复,使其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从⽽实现⾃然⽣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保持⽣态修复的原则1、以⽣态学为主导在⽔⼟保持⽣态修复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托于⽣态学理论,并依照⽣态学的规律及原则来对处理和⽣态因⼦之间的关系进⾏处理,进⼀步对⽣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了解,全⾯对⽣态系统的演替规律进⾏掌握,了解物种的共⽣、互惠、竞争和对抗关系,以便于依靠⾃然之⼒来实现对⽔⼟的有效恢复。
2、流域整体修复⽔⼟保持⽣态修复主要是针对⼩流域综合治理中进⾏应⽤,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流域作为单位,从整体上保持⽣态修复的布局,即以流域作为⼀个单元来进⾏具体的规划设计,全⾯提升⽣态系统的⾃我修复能⼒,加快推动⽔⼟流失的治理步伐。
3、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然条件存在较⼤差别,因此在⽔⼟保持⽣态修复实施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即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与当地植被恢复特点有效结合,选择适宜的⽣态修复技术和⽅法,实现对⽔⼟的有效保护。
4、⽣态修复措施和⼯程和⾮⼯程措施相结合在⽔⼟保持⽣态修复过程中,将⽔⼟保持⽣态修复措施与⼯程和⾮⼯程措施结合使⽤,其对⽔⼟流失的治理具有⾮常好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保持⽣态修复与坡⾯⽔系⼯程、果林建设⼯程等⼯程措施相结合,可以全⾯提升⽔⼟治理⼯作的质量。
同时⽔⼟保持⽣态修复过程中,还离不开政策保障和公众⽀持。
因此在加⼤宣传和教育的⼒度,并进⼀步完善⼀系列的政策和机制,以此来获得公众的⽀持和参与,确保修复措施落实到位。
即在⽔⼟保持⽣态修复实施过程中,还要与相应的⾮⼯程措施有效配合,从⽽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一、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1. 施工前水土保持方案(1)施工前进行现场勘察,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确定施工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责任区域,并进行标识。
(3)建立合理的施工路线,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种植土壤保持植物,加固施工区域的土壤结构。
2.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1)在施工现场设置挡土墙,避免土壤流失。
(2)采取防尘措施,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
(3)进行地面硬化,避免泥浆流入河流和水体。
(4)定期检查施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3. 施工后的水土保持方案(1)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排除残留的土壤和材料。
(2)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加强施工区域的生态恢复。
(3)建立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定期巡查和维护施工区域的水土保持设施。
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1. 硬件设施方案(1)设置防护网,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泥浆等物质流入周边环境。
(2)设置喷淋设备,进行施工区域的湿化处理,减少粉尘的排放。
(3)设置噪音屏障,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排放控制措施(1)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并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
(2)安装粉尘收集设备,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排放。
(3)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 管理制度及措施(1)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建立环境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进行预防和准备。
(3)定期组织环境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4)强化环境监测,对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施工期间的应急预案1. 防洪预案(1)对施工区域内的河流和水体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2)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巡逻,发现河流水位异常时及时进行疏散和预警。
2. 化学品泄漏预案(1)对施工期间使用的化学品进行清点并登记,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避免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本文将介绍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方案和措施。
首先,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治理。
通过加强监管,建立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企业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推广和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3.提倡循环经济。
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4.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捕捞、盗猎和采伐等行为,严厉打击走私和贩卖珍稀物种的行为。
其次,水土保持方面的措施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1.植被恢复。
在受损的土地上尽快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根系系统来固定土壤,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2.防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水源枯竭。
3.建立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
修建防洪堤坝、挡土墙等工程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4.引入科学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水土保持系统、遥感和GIS技术等来监测和预警水土流失的风险,加强水土保持的规划和管理。
最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与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合作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行动。
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也应该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总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与措施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土地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临时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措施合理配套,以发挥最佳效益。
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建筑物施工前将坝后管理范围内的表土剥离,用于后期扰动的管理范围和弃渣外表面恢复植被,集中堆放在坝后管理范围右侧。
表土剥离:表土层厚度0.2m 左右,利用推土机将表土剥离,人工配合修整边角。
表土回填:施工结束后将保存的表土平铺在坝后管理范围,均匀平摊、压实。
覆盖表土后的坝后管理范围经全面整地后,进行灌草结合恢复植被。
灌木选用紫穗槐,株行距为2.0m*2.0m,,草种为早熟禾。
全面整地:穴装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时间在秋季进行。
栽植灌木:要求主、侧根发达,茎干通直圆满、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一致,相邻植株规格应基本相同。
撒播种草:全面整地,草种选用一级标准草种。
在秋季采用人工将草籽均匀撒播。
草袋土埂拦挡:根据先拦后弃的原则,人工将土填入编织袋、封包,沿堆土场外坡脚堆筑土埂。
并随着土方的堆放,不断的增加土埂长度。
拆除草袋土埂:人工拆除土埂,用铁锨铲破编织袋,土方利用,编织袋回收。
三、水土保持措施(一)做好场内道路上下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内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降雨径流对施工场地和渣场的冲刷。
(二)制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做好料场、渣场的挡护、排水等工程措施和植物种植保护措施,并负责料场和渣场施工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应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四、植被恢复措施施工及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植被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恢复原有功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符。
满足复耕要求后通知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并交付使用。
施工生产生活区为临时占地,占用地类为耕地,在施工前首先将表土按照0.3mm 厚度进行剥离,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工程结束后将表土回填在本区域。
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这不仅使得城市建设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降低自然灾害,保障生态平衡,需要采取有效的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二、工程水土保持意义1. 保护水资源: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资源过度流失。
2. 防止泥石流: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坡地的土壤侵蚀,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3. 促进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缓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植被生长,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4. 提升土地利用率: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使得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并减少土地的沙化。
三、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方案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最基本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通过植被的种植,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土壤侵蚀。
对于已经发生土壤侵蚀的地区,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来恢复土壤的固结性和保持土壤层的稳定性。
2.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包括坡面整治、梯田沟整治和河道整治。
通过将坡地平整,设置适当的梯田维护沟渠等方式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降低坡地表面的坡度,减少坡地的侵蚀性。
对于河道整治,可以通过设置拦沙坝、淤泥坝等设施来减少流失的泥沙含量,保障水质。
3. 防治坡地沙化对于沙化地区,可以采用固沙植被、人工植被等方式来防治坡地沙化现象。
通过固沙植被来有效保护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
4. 梯田建设在山地地区,可以通过梯田的建设有效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降低地表的流失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5. 畜牧禁止放牧在河流和湖泊周围的草地,可以通过禁止放牧的方式来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水资源,维护草地的生态平衡。
6. 生态水库建设生态水库可以有效地减少河流的泥沙含量,提高水质,保护水资源。
7. 沙场人工造林对于沙场地区,可以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来固定沙土,减少沙漠扩张的速度。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措施1. 引言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必须采取一系列保证措施,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2. 技术措施2.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植被恢复工程应注重选择具有防风固沙、抑尘保湿、固碳减霾等功能的植物种类,合理施行植被配置和绿化规划。
2.2 建设工程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保护性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梯田、沟壑治理、坡面保护等,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冲刷。
建设工程也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3 关注灌溉和排水系统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
灌溉系统应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排水系统要能及时排除积水,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 管理措施3.1 制定规划和管理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管理的有效性。
3.2 加强宣传教育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关机构应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4. 监测评估措施4.1 建立监测网络为了及时了解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应包括水质、土壤质量、植被情况等方面的监测点位,以准确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4.2 定期评估和调整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方案的效果持久和可持续。
5.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保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监测评估措施。
建筑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方案一、项目概况本建筑工程位于城市新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和停车场。
项目周边为农田和河流,存在较大的水土保持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二、水土保持措施1. 土地平整在施工前,对项目用地进行彻底的土地平整,确保地表平整、无明显颠簸。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震动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 设立固定挡土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固定的挡土墙,以阻挡因施工带来的裸露土壤的流失,避免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的流失。
3. 建立排水系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用于收集和排放降雨期间的雨水。
这有助于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同时减少地表水积聚的可能性。
4. 植被保护在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的植被进行保护。
如果需要清理植被,需在施工现场周边进行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同时,可以在施工现场周边进行绿化工作,以增加土壤的保持能力。
5. 垃圾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进行定期清理,避免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和影响。
6. 控制施工时间施工期间需控制土壤的裸露时间,尽量缩短裸露土壤的时间,避免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7. 监测和修复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一旦发现水土流失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以上七点是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方案,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工程对土壤及水资源的影响,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施工时,建设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修复工作,以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
2024年水土保持整改回复报告范本____年水土保持整改回复报告为了加强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自2024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整改工作。
此次整改工作主要涉及水土流失治理、农田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整改工作概况自2024年开始,我县在水土保持整改工作中全面落实了“坚持依法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
整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治理:通过修复植被、修建护坡、创造雨水集中和利用体系等措施,减少土地流失风险。
截至目前,在我县整治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公顷,治理效果明显。
2. 农田生态建设:通过推广有机种植、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品质等措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整改过程中,我县普及了有机农业技术,增加了有机农田面积,并采取了合理的农田轮作制度。
经过一年的实施,我县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 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我县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大幅度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
二、整改效果评估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县水土保持整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评估如下:1. 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经过整治措施后,我县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水土流失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整治后的土壤保持率提高了30%以上,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
2. 农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有机种植的推广和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使得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农作物的品质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
现在,我县农村环境的整洁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在整改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整改工作。
水土保持恢复绿化方案1. 引言自然资源的损失和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水土保持和绿化工作的恢复和加强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水土保持恢复和绿化方案。
2. 恢复受损的植被植被是维持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许多地区的植被已经遭受了破坏。
因此,恢复受损的植被尤为重要。
这可以通过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树木和植物来实现。
此外,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如植被恢复和护坡等,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植被的恢复速度和成功率。
3. 加强土壤保持措施保持土壤的稳定性是水土保持的关键目标之一。
针对受侵蚀和退化的土壤,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土壤保持。
例如,在坡地和丘陵地区可以修建梯田或建设护坡,以减缓水流速度,避免土壤流失。
同时,使用覆盖物如秸秆、草坪等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风力和水力对土壤的冲刷。
4. 推广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措施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水土保持至关重要。
在绿化工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我们可以推广节水措施,如收集雨水、建设人工湿地等,以充分利用雨水并减少径流对土壤的侵蚀。
5. 加强科学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水土保持恢复和绿化工作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监测和评估。
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植被的恢复情况和土壤的侵蚀状况。
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措施,可以不断改进工作效果。
6. 结论水土保持恢复和绿化工作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通过恢复受损的植被、加强土壤保持措施、推广节水措施以及加强科学监测和评估,我们能够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重视水土保持和绿化工作,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目录项目简介 (2)项目水文特征 (2)(一)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 (3)(二)水土保持的方针和目标 (3)(三)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3)(四)、水土保持措施 (4)(五)、重点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方案(计划、措施、投入) (5)1、取、弃土场处理 (5)2、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措施 (8)3、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8)4、项目临建设施的保持措施 (8)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中交一公局林米A段。
项目水文特征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交汇部,是青藏高原隆升、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平均海拔达到4000~5500m,常年雪线在4800m上下。
海拔5500m以上的山地往往发育现代冰川,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之一,峰、刃迹、古冰斗、冰斗湖、古冰川槽谷等各种冰川地貌极为发育。
路线走廊带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路线主要位于河谷阶地及漫滩上,部分位于山坡坡脚与河谷阶地边缘。
路线起点处最高,海拔2980m,路线止点位于林芝机场外侧,海拔2933m,最低点位于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海拔2920m.2、气候及水文: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受印度洋季风和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林芝地区平均气温7~16度,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
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
境内河流、湖泊、溪流广布,河流水域面积78.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46%。
本项目路线所经水系多为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河谷两侧雪山融雪形成的山谷汇水,洪水主要由降水、融水形成,在7-8月份降水较大时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在6-7月气温较高时,流域冰雪融化也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当降水与气温同期时,流域将形成大洪水。
3、工程特点:线路两次横跨尼洋河,线路沿线河滩布设,施工易受洪水影响。
根据多年水文气象资料调查,每年夏季6-9月份进入降水融雪洪水期,当温度较高时流域冰雪融化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当发生强降水时也易形成而来洪水,其特点是:历时短、涨落快、峰高量大、破坏力强。
河床冲刷易引起河流改道。
夏季河水流量大,为项目施工带来极大难度,还要防范因洪水引发的次生灾害。
建场选址及修建施工便道极其困难;项目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交汇部,是青藏高原隆升、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工程沿线地形极其复杂,经现场踏勘能够可选临建场地资源相当较少,路线所经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为典型的高原峡谷,沿线多为河漫滩,没有相对开阔连续大面积可供选址区域。
(一)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明确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强化水土保持各项管理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加强宣传,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水土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水土保持的方针和目标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保护水土资源,坚持水土保持工作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程建设与全局规划(土地利用、水源规划、城乡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减少林草地征用面积,坚持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保持工作体系1、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为强化水土保持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配环水保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合同段水土流失问题的管控的领导,监督、检查工作,我项目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本标段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排查工作。
组长:成员:2、健全水土保持体系制定水土保护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形成保证体系,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目标。
(四)、水土保持措施1、植物及土地防治措施(1)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林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指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2)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设计无防护的也应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地,不向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3)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4)路基施工做到边挖、边填、边夯实,不留松土面,土方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减少水土流失。
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5)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按设计要求砌筑挡碴墙,防止弃碴流失侵占农田或堵塞沟道。
(6)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及废弃物。
(7)保护场地周围环境,不在工地围蔽外堆放材料、垃圾。
严格按照批准的占地范围使用占地。
(8)施工便道要充分利用乡村既有道路、农用机耕路和铁路进站道路等。
便道宽度严格控制,要做到少占土地,少破坏植被。
2、防治水污染措施(1)预制梁场和拌合站的生产废物设垃圾池、废水设沉淀池进行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清洗骨料的水和其他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临时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或阻拦地表径流。
(3)桥梁钻孔泥浆禁止排入河流。
(4)加强水资源管理,禁止土石方、垃圾、污水直接进入水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到“先防护,后施工”。
(5)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处理在排放标准范围内时再排放。
(6)临时堆放时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做好地表截排水措施,严禁乱弃乱堆,、尽量减少在现场的临时堆放数量和时间要及时清运弃置。
(7)弃土作业必须先挡后弃,并避免弃碴外溢。
(6)施工结束后,尽快做好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
(五)、重点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方案(计划、措施、投入)结合本工程情况,明确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项目部将采取如下措施:1、取、弃土场处理砂石料开采时,要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和恢复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制定位置和规模进行,坚持随时开采随时平整和恢复原则,严禁随意乱开乱采。
河滩地带采料时,应做好河道疏通和平整工作。
本项目路基填料选用尼洋河河道内的砂砾进行填筑。
项目前期根据段落填土方量和运距优选土场,利用枯水季在河道内开挖砂砾料进行路基填筑,杜绝对林地、草场进行破坏。
本标段共选取10个取土场除K19+500处取土场均位于尼洋河河道内, 9处取土场在施工开采中杜绝超范围开挖,禁止私挖乱采,严禁改变河河水流方向。
取土场取土完成后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
1号取土场位于K7+800-K8+300左侧50m的河道,取土过程中,严禁超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
1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中,严禁超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2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3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4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5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6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7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8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9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材料进行回填,改造成适合耕种的良田,恢复成耕地交与当地村民耕种,目前已经完成。
弃土场尽量利用荒地,并报土地管理部门征用,施工中严格按批准的规划用地弃土。
弃土场用后,为保持现场自然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及时用挖掘机码方,将路基清表土弃于弃土场,带路基填筑完成后,用于路基边坡绿化,同时恢复弃土场植被。
2、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措施①K7+740--K12+932.5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计划7.10前完成,7.10-7.20恢复清理,其中K7+740-K9+388段计划在6月底完成)②K14+414--K18+900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计划7.20完成;5.10-7.20恢复清理。
其中K14+414—K16+925段计划在6月底完成)③K18+900—K21+580段路基边坡防护(计划在7月10日前完成;5.10-7.20恢复清理)④K24+700—K25+500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计划在7月15日前完成;7.15-7.25恢复清理)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卵石裸露,每段路基计划投入20人,投入农用3轮车或四轮车2台,水车1台,施工中及时对边坡大粒径卵石进行分段清理,用3轮车运走。
边施工边清理恢复,清除该段范围内的施工建筑垃圾,平整路基坡脚,对坡面菱形网格进行绿化,达到沿线路基整洁,美观。
(负责人:杨英俊)3、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共41个涵洞通道及钢波纹管涵,特大桥2座,中小桥各1座,项目在枯水期对桥梁下部组织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河流水源造成污染,并在施工过程中组织1台挖掘机、4台运输车对桥下进行恢复、平整,河道进行疏通、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清理后达到汛期水流畅通、桥下平整,无垃圾、无污染,整洁美观.由于施工土质松散,汛期水流湍急,势必对河岸冲刷侵蚀,为控制水土流失,采取了河流两岸码方的措施,阻断水流的直接冲刷作用,进而保证河岸水土稳定。
(负责人:孙**)4、项目临建设施的保持措施临时工程的设置应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临时工程用地周边应设置醒目的标识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及行进线路,我项目驻地采用轻型彩钢板搭建临时场房,有效减少占地面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循环利用。
项目驻地计划在2015 年11月底开始撤场,组织25人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破碎机2台,装载机2台,运输车8台。
拆除临时彩钢房等设施,项目办公用品进行转场,拆除围墙,破除硬化路面,对可回收利用的彩钢板房、型钢、机械设备进行转运撤场。
对破除的混凝废弃物运集中至指定地点处理,也可作为河道挡水坝加固进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