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教练员竞技状态调控方法的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54.95 KB
- 文档页数:2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编排特点、原则及工作内容-武术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曾一度在军事战争中锻造了顽强生命力的武术,渐渐淡出硝烟弥漫的战场,开始与体育结为连理,步入体育的殿堂,走入体育竞赛的行列,走进百姓的生活。
虽然经过国人的努力,中国武术未能挤身进入2008 年奥运会,成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国人乃至国际爱好者对中华武术的热爱。
近年来,随着武术人口的日益增多,以及人们以武会友、切磋技艺的呼声的日益高亢,各种武术赛事并未日渐凋零,而是有增无减、依然红火,而且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的规模也呈现出越来越庞大的趋势,这里我们将超过800 名运动员参赛的传统武术比赛界定为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
武术赛事是推动中国武术前行的有力杠杆,举办各类传统武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传统武术赛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建设。
大型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编排是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比赛秩序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笔者10 余年的国际、国内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的编排实践中可以得出,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编排不仅仅是周密细致、统筹兼顾地安排运动员比赛的时间和场地,而且编排工作还直接影响运动员场上的发挥、裁判员场上的评判、辅助人员的工作安排、观众对赛事的观赏兴趣、赛事的顺利、圆满完成等等。
为此,本文拟总结多年来的国际、国内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编排工作经验,探研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编排的特点、原则、工作内容、步骤以及编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等等,为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编排工作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编排工作提供实际指导,以便有更多的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担当编排记录长工作,同时,还能够从编排记录这一赛事核心工作的角度,推动传统武术竞赛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1 大型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编排特点1.1 设项无定数自2003 年凤祥杯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中开始试行新的设项办法,在规程中设有拳术、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对练,同类拳种、器械集中编组,凡报名的拳种不超过 5 人均集中编为其它拳种。
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及训练建议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及训练建议随着中国跆拳道运动的飞速发展,对于比赛规则的不断调整与更新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新规则的出台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前了解并适应新规则对于运动员的比赛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征以及训练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征1. 灵活多变的进攻方式在新规则下,裁判对于进攻方式的要求更加严格。
传统的腿部进攻变得更加重要,腿法技巧的多样性成为了比赛中进攻手段的主要特征。
运动员需要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踢法,如正面踢、回旋踢、侧踢等,以灵活多变的进攻方式出击。
2. 快速、准确的打击技巧新规则下,打击技巧的迅速与准确成为了比赛中技术战术的重要特征。
选手在比赛中必须能够迅速发动有效的攻击,切入对手的防线。
准确打中对手的关键部位,如头部、躯干等,可以为选手赢得宝贵的分数。
3. 竞技力的综合提升新规则的变化,使得跆拳道比赛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提升,技术、体能、战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影响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因此,选手的训练需注重技战术训练的综合性,通过提升力量、速度、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综合提高自身的竞技力。
二、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的训练建议1. 技术训练的多样性新规则下的跆拳道比赛更加注重技术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因此在训练中,选手需要注重对各种技术的训练。
除了腿法技巧的训练外,还需注重拳法技巧的训练,如快速的出拳、组合拳等。
通过多样化的技术训练,能够提高选手的进攻水平与得分效率。
2. 快节奏的反应训练新规则下比赛的快节奏增加了选手的反应速度要求。
因此,在训练中可以增加快节奏的反应练习,例如教练发声或发信号后,选手需要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选手的反应速度,使其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反应。
3. 自由对抗训练的加强在新规则下的跆拳道比赛中,选手之间的对抗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对抗,更加强调整体战术与策略的协同与应对能力。
武术套路中运动节奏的训练要点探讨王振宇随着武术运动在国内外的地位提升,武术套路运动的关注度逐渐上升。
但是,武术套路运动的细节却被大家忽视。
比如,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运动节奏,节奏是运动具有运动美的关键因素,运动节奏关乎着武术套路运动的质量,本文将围绕着武术套路运动、节奏及训练展开综述。
中国传统武术种类多种多样,从而研发了五花八门的武术套路,尽管武术套路丰富多彩,但是练好武术套路都需要勤奋练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1 竞技武术套路1.1 概念竞技武术套路,顾名思义就是在竞技过程中,武术参加者所使用的武术套路。
对于竞技武术套路的评价可以从武术参加者的武术动作的熟练程度、武术动作的难度、武术节奏的把握上等方面进行,竞技武术套路的核心就是追求“高、难、美、新”。
1.2 竞技武术套路的特点竞技武术套路的特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竞技武术套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与体育运动充分结合一起,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攻防。
同时,竞技武术套路也经常被运用到军事斗争中。
(2)由于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复杂,训练难度大,因此,在练习竞技武术套路动作时需要武术者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脚踏实地的态度、敢为人先的勇气,更需要武术者坚持每天训练,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优美是一点一滴训练出来的,高质量的竞技武术套路能够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3)竞技武术套路对武术者身体要求较高,需要武术者身体灵活度高,需要武术者应急能力强。
竞技武术套路不仅能够增强武术者身体体质,而且能够提高武术者自卫能力。
武术者拥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服务了社会和人民群众。
1.3 武术套路运动的节奏武术套路运动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其节奏感表现在有快有慢,有动有静,有急有缓。
武术套路运动节奏鲜明的动感反映出武术者的武术功底,当武术者表演武术套路运动时,其节奏感不强,严重观众的审美欣赏。
高质量的武术套路运动其武术动作连贯,动作干净利落,节奏感灵活多变。
武术界流传这样的名言,“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云、快如风”,可见,武术套路运动动作变化的丰富性。
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及调控方法赛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说,赛前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成绩。
过度紧张、焦虑、失眠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影响技能表现。
而平静、自信、专注等积极情绪则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因此,了解如何调控赛前情绪状态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赛前情绪状态的种类赛前情绪状态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两种。
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平静、自信、专注、愉悦等,这些情绪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提高技能表现。
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包括过度紧张、焦虑、失眠等,这些情绪会对身体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比如,过度紧张会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使技能表现降低。
焦虑和失眠会影响运动员充分休息,身体无法得到充分恢复,影响体能和状态的发挥。
调节赛前情绪状态的方法了解赛前情绪状态的性质后,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调控赛前情绪状态。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节:情绪自我调节情绪自我调节是指运动员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来调整情绪状态。
这些行为可以通过身体放松、呼吸控制、思维训练、自我暗示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自我平衡和控制情绪。
例如,运动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并通过呼吸调节控制情绪。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是家庭、朋友、教练和团队成员的鼓励、帮助和支持,这些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缓解压力和紧张感,增强内部信心和干劲。
在赛前可以和团队成员进行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组织活动,为比赛准备做好心理准备。
专业心理辅导专业心理辅导可以是运动员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来调节情绪状态。
心理辅导是一种通过有针对性的话语和手段来帮助运动员理解自己的情绪,解决情绪问题的过程。
通过专业心理辅导,运动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和心理状况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专业心理辅导可以在赛前的准备过程中进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矫正情绪状态的问题。
论武术套路竞技能力特征的分析和训练特点作者:蔡荣军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2期摘要: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在内容结构上也发生了改变。
结合国际武联,亚洲武联竞赛中实施的规则,重新认识套路运动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对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培养提高运动员的各乡竞技能力指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武术套路竞技能力特征训练特点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转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奥运会武术成为特设项目、广州亚运会更是把长拳设成产生首金的项目,国家对武术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
通过1983年至1986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武术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种。
因此,正确分析套路运动的竞技能力结构特点,是全面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并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由之路。
影响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武术套路长拳的决定因素特征主要是体能、技能与战术、心理和智能特征。
[1]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运动训练学》等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了最基本的论据。
2.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本文各项段落及其大意进行逻辑辨证法进行分析,拿出结论。
二、分析与讨论1.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
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研究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研究竞技武术,是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武术运动。
长拳,是其中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套路之一,也是最为基础、最常见的技术体系之一。
长拳的演练风格,是现代竞技武术中最关键的一个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对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拳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也可以为提高竞技武术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一、现代竞技武术长拳的套路及内容现代竞技武术长拳的套路,一般包括基础、进阶和高级等三个层次。
其中基础套路主要是以单式动作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手、足和身体的协调操作,完成简单的拳法、腿法和步伐等动作训练。
进阶套路则包括了多种组合技术、连招和配合动作等,相对于基础套路而言属于进阶水平。
高级套路则包括了更加复杂的技术动作、更加高超难度的运动表演,最具代表性的套路有“太极长拳”、“八段锦”等。
现代竞技武术长拳的套路内容,主要涉及如下方面:拳法、手法、腿法、身法和步法等。
拳法主要包括了单臂拳、双臂拳、拳头、掌法等,手法则包括了刁手、捣击、抓击和拍击等。
腿法则包括了蹦跳、踏步、跳跃、窜出等等部位的技法。
身法则指的是躯体协调和灵活度的表现,以及各种基本架势和身位的应用。
步法则指的是拳术中步法组合的应用,步法的要求是稳、准、快、灵。
二、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的研究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是指演练过程中的动作表现风格和演练方式,主要涉及身体的协调性、技术的准确性、动作的美感性等方面,是影响竞技武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竞技武术长拳的演练风格,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历史传承、地区文化、训练手法、个人习惯等等。
研究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不同风格的套路之间的异同点,挖掘不同风格之间的优劣劣,并从中获得更加科学、系统、高效的训练手法和方法,提高竞技武术的水平和技能。
根据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动作表现风格方面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演练风格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简约、大气、流畅和纯净等不同风格。
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及对策摘要: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的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形成并保持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提供帮助。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前言任何武术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手段的实施,都是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夺取最佳水平。
其中,对赛前状态的调控是解决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自身应有水平的重要一环。
所谓赛前状态,是指在竞赛开始之前,由于对竞赛的认识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使机能发生了条件反射的变化,物质代谢过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神经中枢兴奋性、脉搏、呼吸、血压、体温以及汗腺的活动,血糖水平等运动员在赛前的竞技状态实际是身心变化的综合。
有关文献表明,每个运动员在面临重大比赛环境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紧张状态,并由此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焦虑。
因此研究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及解决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1 武术运动员赛前焦虑症状分析1.1运动员竞赛焦虑量表(SCAT)。
这是由美国学者马腾斯(Martens,1982)专为学生编制而成的焦虑量表,它具有对学生作特殊测定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编制了“竞赛状态焦虑量表”。
该量表共有27题,分别从运动竞赛状态焦虑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每个方面有9题,每题有“一点也不”、“有一点”、“适中”、“非常强烈”四个答案,得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
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中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况的担忧,这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所引起的焦虑,它主要是以单元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话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的。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中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己的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它通过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头脑模糊不清晰或肌肉紧张感的提高而表现出来。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分析及对策作者:李云清史红强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01期摘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并指出运动员的期望值不宜太高。
应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并有所突破,进行专门性心理训练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和稳定情绪的效果。
一场比赛的胜负,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员的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紧张;焦虑;心理素质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练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作用。
美国格鲁波先生在1984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发表论文指出:“低、中级运动员心理因素对技能影响占20%,生物力学因素占80%;而优秀运动员正好相反,心理因素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20%。
”可见,在高水平比赛中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1紧张和焦虑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
紧张和焦虑属于情绪状态中的一种,是许多运动员在比赛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
适宜的紧张能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不适宜的紧张则会分散注意力,引起思维迟钝,动作反应减慢,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过度的紧张会干扰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
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完成各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状态,它包括紧张、担心、忧虑的感受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紧张是造成焦虑的因素之一,而所有的焦虑都伴随有身体方面的紧张。
武术套路竞赛特征分析作者:徐启军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摘要:中华武术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武术套路是一项体现高、难、美、新的高度协调的竞技传统体育项目。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套路竞赛规则、竞赛内容对武术特征影响非常大。
武术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和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武术套路竞赛特征心理调控竞赛规则竞赛内容作者简介:徐启军(1975-),男,汉,山东菏泽人,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武术。
一、前言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理念进入中国,中国武术也逐渐向竞技武术过度,竞技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赛体系,随着08奥运的圆满闭幕,中国的许多优秀文化都展示到国际友人的面前,中华武术也不例外,我们向世人展示了无比神秘的中华武术。
但是,武术要想国际化发展,走竞技发展的道路是许多专家现在所推崇的形式。
武术竞赛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体系。
武术竞赛的举办为武术全国范围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高校的武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武术大多以竞技武术为主,竞技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武术竞赛也相应的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二、武术套路竞赛特征中国武术中最早成为正式竞技体育项目的是武术套路,武术套路从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都符合竞技体育竞赛的标准。
武术套路在现代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他走向国际舞台,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武术项目虽然没有能够进入奥运会,但是,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武术竞赛在国际上将越来越多。
了解分析武术套路的竞赛特征将大大推动武术的发展。
(一)套路竞赛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分析竞赛特征武术套路是一项体现高、难、美、新的高度协调的竞技传统体育项目,要求精细的技术动作和高灵敏度的神经系统支配,所以技术水平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心理活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在全国武术比赛或武术套路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参赛的选手实力相差无几,往往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心理能力。
武术竞技套路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分析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内容丰富,融技击、健身、观赏娱乐于一体,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理论指导武术训练实践,以武术项目的特点为出发点,探讨武术套路科学的训练方法,旨在为武术套路训练走向科学化与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互联网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采访多名武术套路教练,运动训练学专家,就个别问题征询了专家的意见。
1.2.3观察法通过观摩武汉体院、广西师范大学等专业队训练情况,并结合历届全运会、全国武术锦标赛等武术套路竞赛的录像资料,发现并总结训练发展的整体趋势。
2结果与分析2.1力量训练的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支持2.1.1武术套路的技能特征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讲究全套动作的高质量,动作难度的高规格。
高质量地完成高难度动作,杜绝扣分点的出现,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身体控制能力。
现在试行的规则最明显的特点是难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以及器械的抛接难度)的高分值,并对难度动作进行了量化,确定难度等级和分值。
根据现今竞赛规则要求,每一个武术竞赛套路,都必须有一定的高难度动作。
如果没有很好的力量素质、时空判断能力和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就很难顺利完成这一难度动作。
无论是刀术、剑术、棍术等器械类套路项目长拳、太极、南拳。
都需要良好的力量为支撑,武术套路运动需要的力量素质不是绝对力量的大小,而是完成快速动作的爆发力,即速度力量素质的优劣。
这就需要在力量性训练中合理运用力量训练的各种手段。
2.1.2武术套路的生理生化因素特征分析套路运动中的拳、刀、枪、剑、棍等技术的比赛及训练时间约为90秒钟左右,在表演类项目中属于时间持续较长的运动,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保证机体长时间完成成套动作的能量需要。
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是什么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是什么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武术教学的原则基本上遵循一般体育教学的原则,同时根据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有以下五点: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多开展比学赶帮,组织竞赛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新颖;尽量做到系统化、多样化。
2、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看、想、练”三字a、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使学生了解初步的概貌。
b、通过图片、电影、录相、比赛、表演等使学生观察动作的全部过程和某一细节,以及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c、通过观摩练习、正误对比、参观表演等方式来分析学生或学生相互之间分析技术的问题。
3、系统性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步骤上,教材内容和教学步骤应当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
例: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简单套路)→高难套路;拳术→器械;单练→对练。
理论讲授:概述→使学生了解武术的产生、发展和内容、特点等;→武术的动作规格和技术特点;→武术教学与训练,→竞赛和裁判法→编排套路的知识等。
专题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系统性,如:教一个套路,应先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
4.严格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对学生的动作学习要严格要求。
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教学与训练中必须因人施教。
a、对少年儿童:要精讲多练,练习内容以动为主,对静止性动作的练习内容和时间不宜过多过长。
b、对成年人:可多启发他们多思考,培养他们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对年老体弱者:安排学习内容要少,并注意练习的间歇要长些、多些。
d、对男生:要强调动作放松,防止僵硬。
e、对女生:要强调用劲,防止松懈,尤其要合理安排女生例假期间的练习。
浅谈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武术套路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又被称之为“套路运动”。
武术套路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娱乐观赏方面的作用已被世人所共识。
如今,武术套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全民健身计划的展开以及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对武术套路教学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有着现实理论意义。
1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1.1教学以基本功的训练为主,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本功的训练不仅是武术套路中的基础,更是教学过程中的精华。
它是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专项练习的重要保障。
基本功训练就犹如高楼之地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岌岌可危。
拥有良好的基本功不仅对提高武术技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均有显著效果。
基本功一般概括为: 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形、身法以及柔韧、协调、力量、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功训练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对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动作要规范化。
对于基本功的每一招每一式,教师都要亲历躬为给学生做好示范讲解,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其次,教学时要细心耐心。
学生在初学时,应为紧张等原因或多或少会造成错误多余的动作,在此阶段产生反复属正常现象,教师应细心、耐心给予指导,指明动作细节,并让学生多次练习,使得动作精准熟练;最后,教师要明确功防特点。
武术动作不只讲究外形、姿态,更要注意攻防。
学生能否把学过的招势在实践应用,有赖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这对学生来说,会使技术尽快提高。
1.2直观教学与口头讲授相结合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的动作示范是指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动作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