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九章B有机化学基础9.3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跟踪检测.doc
- 格式:doc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10
烃的衍生物Ⅰ—卤代烃1.(2018新课标Ⅱ-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种 B.8种 C.9种 D.10种【答案】C【解析】根据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有1,2-二氯丁烷、1,3-二氯丁烷、1,4-二氯丁烷、2,3-二氯丁烷、1,1-二氯丁烷、2,2-二氯丁烷、1,1-二氯-2-甲基丙烷、1,2-二氯-2-甲基丙烷等9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2.(2018-新课标Ⅲ-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D.乙酸在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乙烷和浓盐酸不反应,故错误;B、乙烯可以制成聚乙烯,用于食品包装,故正确;C、乙醇含有亲水基羟基,能溶于水,而溴乙烷不溶于水,故正确;D、乙酸和甲酸甲酯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正确。
【考点】烷烃的性质,烯烃的性质和用途,乙醇的性质,溴乙烷的性质,同分异构体3.(2018-北京-25)(17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E的分子式是C6H10O2。
E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5)已知:2CH3CHO OH—CH3CHOHCH2CHO。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1) 3 (2)浓硫酸和浓硝酸(3)O2N CH2Cl+NaOH △ O2N2OH+NaCl(4)碳碳双键、酯基(5)加聚反应(6)[CH(CH3)CH(COOC2H5)]n+nH2O浓H2SO4[CH(CH3)CH(COOH)]n+ n C2H5OH(7)CH2=CH2H2O/催化剂 C2H5OH Cu△ CH3CHO OH—CH3CHOHCH2CHO浓H2SO4△ CH3CH=CHCHO银氨溶液 CH3CH=CHCOOH C2H5OH/催化剂△CH3CH=CHCOOC2H5【解析】根据高分子P的结构和A的分子式为C7H8,可以推出,D为对硝基苯甲醇,那么A应该为甲苯,B为对硝基甲苯,C为一氯甲基对硝基苯,(1)A的结构式3;(2)甲苯和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对硝基苯,所以试剂a为浓硫酸和浓硝酸;(3)反应③是一氯甲基对硝基苯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苯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Cl+NaOH △ O22OH+NaCl;⑷根据高分子P的结构简式及E的分子式可以推出E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C2H5,其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酯基⑸F应该中E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反应④是加聚反应。
第3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目标1.掌握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3.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考点一醇的结构和性质必备知识梳理·夯实学科基础1.醇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2)官能团为________、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或________(n≥1)。
2.醇的分类3.几种常见的醇4.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在醇分子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使O—H和C—O的电子都向氧原子偏移,因此醇在发生反应时,H—O容易断裂,使羟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同样C—O也易断裂,使羟基被取代或脱去。
从而发生取代反应或消去反应。
5.醇的性质(1)醇的物理性质递变性(2)醇类的化学性质(以1丙醇为例)将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下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所示: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部位。
与Na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HBr 的取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醇、酚的典型代表物(乙醇、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了解醇、酚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了解醇的一般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初步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1.感受醇在有机化合物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醇类物质和苯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学习重点1.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通过物质结构预测其性质的能力。
课时ⅠⅠ探究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质量为a 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而且质量仍为a g的是( )A.盐酸B.乙醇C.一氧化碳D.硝酸2.下列关于乙醇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易挥发的液体B.无色透明且难溶于水的液体C.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高D.可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3.乙醇分子结构中,各种化学键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乙酸、浓H 2SO4共热时断裂②键B.和金属钠反应时断裂①键C.和浓H2SO4共热至170℃时断裂②⑤键D.在Ag催化下和O2反应时断裂①③键4.下面4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3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B.CH3CH2OH CH2=CH2↑+H2OC.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D.CH3CH2OH+HBr CH3CH2Br+H2O5.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Cl B.C.D.6.32g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得到11.2L(标准状况下)H2,该醇是( ) A.CH3OH B.C2H5OH C.C3H7OH D.C4H9OH二、填空题7.______和______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______。
乙二醇、丙三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______可作汽车的防冻液,______用于配制化妆品。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章(B)有机化学基础跟踪检测(三十五)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鲁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章(B)有机化学基础跟踪检测(三十五)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鲁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章(B)有机化学基础跟踪检测(三十五)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鲁科版的全部内容。
跟踪检测(三十五)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1.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其水溶液显弱酸性,俗称石炭酸B.苯酚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C.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65 ℃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D.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苯酚的水溶液后立即放出二氧化碳解析:选D 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但强于碳酸氢根的酸性,所以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故D错误。
2.(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分子式为C4H10O并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的有机化合物有( )A.2种B.3种C.4种 D.5种解析:选A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的有机化合物是醇类,且满足C3H7—CH2OH,—C3H7有2种,则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的有2种.3.(2018·上海长宁区一模)有机物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②消去③取代④氧化⑤还原⑥加聚⑦缩聚A.①③⑤⑦ B.②④⑥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解析:选 C 丙烯醛分子中有两种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和醛基.碳碳双键决定了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醛基决定了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成羧酸)、还原反应(还原成醇)和加成反应,所以C正确。
课时3 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2018备考·最新考纲]1.掌握醇、酚的结构与性质。
2.了解醇、酚的重要应用及合成方法。
考点一 醇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1.醇及其分类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 +1OH 或R —OH 。
2.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1)溶解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2)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 -3。
(3)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
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3.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表所示。
化学方程式以乙醇为例2rCH 3CH 2OH +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 2H 5+H 2O醇的消去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共同之处是相邻碳原子上要有氢原子和—X(或—OH),不同之处是两者反应条件的不同:前者是浓硫酸、加热,后者是强碱的醇溶液。
教材VS高考1.(SJ 选修5·P 70 “整理与归纳”改编)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答案 ①C 2H 5Br +NaOH ――→H 2O△C 2H 5OH +NaBr②C 2H 5OH +HBr ――→△C 2H 5Br +H 2O ③C 2H 5OH ――→浓H 2SO 4170 ℃CH 2===CH 2↑+H 2O④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催化剂CH 3CH 2OH⑤2CH 3CH 2OH +O 2――→Cu△2CH 3CHO +2H 2O2.(溯源题)(2012·全国,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
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判断正误:(1)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2)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3)1 mol 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 L 氧气(标准状况)(√) (4)1 mol 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 g 溴(×)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SJ 选修5 P 68“观察与思考”与P 69“活动与探究”,对醇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进行了考查。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 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1.(2016·普宁模拟)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苯的实验式:C6H6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 .甲醛的结构式: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解析:选C 实验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的最简关系式,苯的实验式为CH,A错误;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B错误;结构式是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甲醛的结构式正确,C正确;结构简式不能省略官能团,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D错误。
2.有机物C7H15OH,若它的消去反应产物有三种,则它的结构简式为( ) A.B.C.D.解析:选D 若C7H15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三种产物,则必须符合:连有—OH 的碳原子必须连接着三个不同的烃基,且烃基中邻位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 mL,在一个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氢氧化钠的量不够 B.硫酸铜的量不够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解析:选A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NaOH必须过量,而本次实验中所加NaOH还不足以使CuSO4完全沉淀为Cu(OH)2。
4.(2016·荆门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萘()是最简单的稠环芳香烃,萘与足量氢气充分加成的产物一氯代物有2种B.酚酞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结构中含有羟基(—OH),故酚酞属于醇C.溴水能将甲苯、己烯、CCl4、乙醇四种溶液鉴别开来D.的名称为2甲基4戊醇解析:选C 萘和足量H2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是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A错误;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不属于醇,B 错误;甲苯的密度小于水的,且不溶于水,出现分层,上层是有色层,己烯能使溴水褪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且不溶于水,下层是有色层,乙醇和溴水不分层,故可以鉴别,C正确;离官能团最近一端进行编号,名称为4甲基2戊醇,D错误。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九章B 有机化学基础9.3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跟踪检测1.(2017·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分子式为C 4H 10O 并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的有机化合物有(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解析:选 A 分子式为C 4H 10O 并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的有机化合物是醇类,且满足C 3H 7—CH 2OH ,—C 3H 7有2种,则能被氧化生成醛类的有2种。
2.(2017·邯郸模拟)A 、B 、C 都是有机化合物,且有如下转化关系:A 去氢加氢B ――→被氧气氧化催化剂 CA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 大2,C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 大16,C 能与NaOH 溶液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是乙烷,B 是乙烯B .A 是乙烯,B 是乙炔C .A 是乙醇,B 是乙醛D .A 是乙醛,B 是乙醇 解析:选C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 大2,说明A 发生去氢生成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 大16,则B 为醛,C 为酸,则A 为乙醇,B 为乙醛,C 为乙酸。
3.(2017·宁海中学段考)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遇FeCl 3溶液不能发生显色反应B .可与NaOH 和NaHCO 3发生反应C .1 mol 该有机物可以与5 mol Br 2发生反应D .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有16个碳原子共平面解析:选C 该分子中有酚羟基,能跟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的酚羟基能与NaOH 反应,但不能与NaHCO 3反应;己烯雌酚与Br 2可在上发生加成反应,也可在酚羟基的邻位上发生取代反应,1 mol 该有机物共消耗5 mol Br 2;联系苯和乙烯的分子结构,两个苯环所在平面跟所在平面不一定共平面,因此,16个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
4.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FeCl 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 )A .2种和1种B .2种和3种C .3种和2种D .3种和1种5.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有关该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氧化、酯化、水解等反应B .1 mol 该有机化合物与足量Na 反应可产生1 mol H 2C .1 mol 该有机化合物最多与3 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D .该有机化合物与 第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 该有机化合物含羟基和醛基官能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 错误;该有机物中只有羟基能与Na 反应,1 mol 羟基与足量Na 反应可产生12mol H 2,B 错误;该有机物中含醛基和苯环,1 mol 该有机物最多与 4 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C 错误;该有机物与分子式均为C 9H 10O 2,互为同分异构体,D 正确。
6.(2017·太原模拟)麦考酚酸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止肾移植排斥,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麦考酚酸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7H23O6B.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D.1 mol麦考酚酸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解析:选D 分子式为C17H20O6,A错误;含有酚羟基,能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 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和羧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分子中含有酯基、羧基、酚羟基各1 mol,能和 3 mol NaOH 反应,D正确。
7.体育比赛中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倡导公平竞赛。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属于苯酚的同系物B.滴入KMnO4(H+)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能证明该物质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C.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氧化、还原、消去等反应D.1 mol 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 mol和7 mol 解析:选D 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但它不属于苯酚的同系物,A错误;滴入KMnO4(H+)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可能是碳碳双键被氧化,也可能是苯环上的侧链烃基或酚羟基被氧化,B错误;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氧化、还原等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1 mol 该物质与1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同时与3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因为该物质分子中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所以1 mol 该物质与H2反应时最多消耗7 mol H2,D正确。
8.(2017·唐山模拟)雌二醇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与Na、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B.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C.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内D.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选D 该物质含有醇羟基、酚羟基,可以与Na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含有酚羟基,可以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A项正确;该物质含有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由于醇羟基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含有H原子,所以可以发生消去反应,B项正确;该物质含有饱和碳原子,由于饱和碳原子是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内,C项正确;由于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所以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也能发生氧化反应,D项错误。
9.(2015·重庆高考)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解析:选B X和Z都含有酚羟基,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Y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正确;X和Z中都含有酚羟基,由于酚羟基的酸性弱于碳酸,X和Z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B不正确;Y中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C正确;Y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X中含有酚羟基,可以发生缩聚反应,D正确。
10.(2017·济宁模拟)某些牙膏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
其中没食子儿茶素(G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G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B.1 mol GC与6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C.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D.遇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解析:选C A项,结构中有“CH2”,即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共面,错误;B 项,1 mol该有机物中有5 mol酚羟基,能消耗5 mol NaOH,错误;C项,酚羟基容易被氧化,由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含有醇羟基,由于醇羟基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CH2),能发生消去反应,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正确;D项,含有酚羟基,遇到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错误。
11.(2017·保定调研)具有抗HIV、抗肿瘤、抗真菌和延缓心血管老化的活性苯并呋喃衍生物(R)的合成路线如下:(R 、R 1表示烃基或氢原子)(1)①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D 中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 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名称)。
④写出F 与足量NaOH 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G 可通过如下流程合成: I ――→Cl 2光照 J ――→NaOH 、H 2O △M ――→①O 2、催化剂△②H+G 1.08 g I 与饱和溴水完全反应,生成2.66 g 白色沉淀,则I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写出M→G 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Y 易溶于水b .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R 的分子式为C 12H 10O 3答案:(1)①CH 3CHO ②氧化反应 ③溴原子 碳碳双键 酯基(三者顺序可调换)12.(2017·广东六校联考)香豆素是用途广泛的香料,合成香豆素的路线如下(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1)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1 mol 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物质Ⅳ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豆素在过量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Ⅴ是香豆素的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Ⅴ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②能使氯化铁溶液呈紫色③能发生银镜反应(5)一定条件下,与CH3CHO能发生类似反应①、②的两步反应,最终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Ⅰ的结构简式可得其分子式为C7H6O2,1 mol该有机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O2 7.5 mol。
(2)由物质Ⅳ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含有羟基(酚羟基)和羧基两种含氧官能团,反应④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根据题给条件知,(2)羟基(或酚羟基)、羧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