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生物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20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合在一同→组织→器官→生物体。
第一节生物体生物体:是能停止生命活动的生物集体,是地球上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植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它们的集体呗统称为生物体。
它们都不时地从地球上摄取水分、空气、营养等物质,停止各种生命活动。
一、植物体结构:1、头部:位于身体前端,通常长有眼、鼻、口、耳等器官,其主要功用:从外界捕捉信息,与外界环境交流物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响。
许多植物的脸不呈一个平面,这种结构能使植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植物捕捉猎物,逃避敌害。
2、颈部:位于头与躯干之间,初等植物的颈柔软,能使得头部向左、右转动,从而扩展头部感官从外界捕捉信息的范围。
许多植物没有颈。
3、躯干: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局部,呈近似的圆柱体或扁圆柱体形。
功用:维护、循环、呼吸等功用。
人体的躯干从腹面可分为胸部、腹部,从反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躯干的最外面为皮肤,内有肌肉、骨骼和各种内脏。
2人体皮肤总面积:1.5~2m头发:10万~20万根骨骼:206块:头部36块,躯干46块;四肢124块;骨骼肌:500块4、四肢:植物躯干上长有附肢,能使身体运动。
人的附肢称为四肢,分为上、下肢,上肢有肩、手臂、肘、手段、手等局部,它们有灵敏的关节,具有很多功用:握住物体,制造工具。
交流感情。
下肢有大腿、膝、小腿、足等局部,顺应直立行走在退化进程中,有些植物的附肢发作了演化,如:鸟的附肢变成了翅膀〔翼〕,顺应在空中飞翔;海豚等水生哺乳二、植物体:1、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地下局部:主根、侧根2、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三种器官2、苔藓植物只要茎、叶〔还算不上真正的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3第二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165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切片,看到了一些小孔洞,相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锁小室。
林耐的生平林耐1707年5月23日出生于有“北欧花园”之称的瑞典斯科讷地区的罗斯胡尔特拉,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幼时的林耐,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
”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
林耐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
有时林耐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耐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
在小学和中学,林耐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
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从1727年起,林耐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
在大学期间,林耐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
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
1732年,林耐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
1735年,林耐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
在国外的3年是林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
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
在此书中,林耐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
1738年林耐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
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着,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共收集了5938种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第1节、植物的主要类群1、植物是生物界中的最大类群,150多万种植物占据生物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
在庞大冗杂的植物世界里,各种植物以自己共同的生活方式来顺应外界环境,争得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位置。
2、生物学家依据植物体内有无脊柱,将植物分为脊椎植物和无脊椎植物两个主要类群。
脊椎植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匍匐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植物又分为原生植物、腔肠植物、扁形植物、线形植物、环节植物、软体植物、节肢植物和棘皮植物等。
3、脊椎植物中五大类群植物之间的比拟:4、无脊椎植物中除了原生植物为单细胞植物外,其他均为多细胞植物。
节肢植物是植物界里种类最多,散布最广的无脊椎植物,约占植物界种类的五分之四以上,比拟罕见的有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和昆虫类。
昆虫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超越其他一切植物的总和,简直在地球外表任何中央都有它的散布。
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1、已被人类看法的植物约有35万种,依据它们繁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种子植物和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基本区别在于被子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包被,种子有果实包被,而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都是暴露的。
但它们都是种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4、孢子植物①蕨类植物经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停止繁衍。
②苔藓植物生活在比蕨类植物更阴湿的中央,它们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根,也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停止繁衍。
③藻类植物绝大少数生活在水中,它们没有根、茎、叶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大多经过细胞分裂或用孢子停止繁衍。
三、细菌和真菌1、大少数细菌和真菌体内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无机养料,必需依托现成的无机物维持生活。
2、细菌是一种集体庞大、结构复杂、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集体直径或宽度,少数在1微米左右,通常需用10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它的基本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生物体生物体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是地球上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自然界的动物种类非常多,有动物、植物、真菌和病毒,它们的个体被统称为生物体。
它们都不断地从地球上摄取水分、空气、养分等物质,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
1、头部:从外界捕获信息,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在人的脸上,眼、口、鼻分布在一个平面上。
而许多动物的“脸”不呈一个平面,眼位于头部两侧,口向前突出,这种结构能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动物捕获猎物,逃避敌害。
)2、颈部:位于头部与躯干之间,能使头部向左右转动,从而扩大头部感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
许多动物没有颈。
3、躯干:通常呈近似圆柱体形或扁圆柱体形。
人体的躯干从腹面分为胸部、腹部,从背面可分为背部、腰部和臀部。
躯干的最外面为皮肤,内有机头、骨骼和各种内脏。
4、四肢:许多动物的躯干上长有附肢,附肢的功能是使身体能运动,并发生位移。
人的附肢称为四肢,位于躯干上部的称为上肢,位于躯干下部的称为下肢。
在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开始只用下肢直立行走,于是手就获得了自由,可以随时任意使用。
从此,人类用双手制造工具、绘图写字(握住物体,制作,作出形状,握手等)……这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的开始。
二、细胞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制造出一种能够放大270倍的显微镜。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光学显微镜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生物的分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生物的分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群的生物,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以及各单位的特点和含义。
2. 生物图片识别:选取不同类群的生物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写出每个类群的生物名称和特点。
图片的选择应涵盖各个类群,以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与报告: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种常见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4. 作业思考题:设计一系列与生物分类相关的思考题,如“如何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生物分类的意义是什么?”等,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拖延。
2. 图片识别部分要求准确无误,对每张图片进行详细的分类说明。
3. 小组讨论与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 思考题需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5. 作业需以电子版形式提交,格式规范,字迹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图片识别的准确性、小组讨论与报告的质量、思考题的回答情况等。
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与同学互评相结合,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结果:将学生的作业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亮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一习动力和自信心。
《细菌和真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和大多数真菌是体形微小等;2.知道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与人类关系密切。
技能目标1.了解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和食物保存的方法;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证得看待细菌对人类的利和弊;2.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点及分布。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细菌主要特点1.分布的广泛性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2.细菌是微小的生物(微生物)教师简单介绍细菌大小,直径(举例如300个细菌按宽度平行排列的厚度相当于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所以用肉眼看不见,要用特殊的仪器——显微镜观察。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细菌这两个字,在他们的心目中,细菌等同于疾病,有恐惧的心理。
3.细菌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多数有利:可用在制作酸奶、食醋、泡菜等;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
(2)少数有害:使生物体患病;使食物腐败。
4.细菌分类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师简单讲述、分析)通过一张面包上面的霉菌图片引出真菌。
二、真菌除了霉菌以外,还有酵母菌,食用真菌(蘑菇、木耳等)都是真菌,大概数量10多万种。
1.霉菌展示各种霉菌图片。
霉菌多数生活在食物上,能使物体发霉,但也能制作出药品和做食品。
教师可以适当讲述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及对人类的贡献。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用做来面包发酵(有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酿酒(缺氧:生成等二氧化碳和酒精)等。
展示图片,加强学生影响3.多种多样的食用真菌说明某些真菌可以实用,但是并非所有的类似菌类可以食用,教师可以举例有关误吃有毒菌类而中毒身亡的惨痛教训。
4.其它真菌通过展示图片或影片来简单介绍另外的一些真菌。
三、食物的保存1.保存方法。
《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一、导入
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但是,这么多种类的生物如何进行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生物的分类。
二、目标
1. 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观点;
2.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能够根据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三、观点诠释
1. 生物分类: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分门别类的方法。
3. 分类原则: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干系等。
四、方法与原则
1. 形态分类:根据生物的外部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的叶形、花朵、果实等。
2. 生态分类:根据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如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3. 遗传分类:根据生物的遗传干系进行分类,如同源物种、同源属等。
五、实践操作
1. 观察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特征,尝试根据形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2. 野外考察:学生们可以到校园或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特征,尝试根据生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3. 遗传实验: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遗传干系,尝试根据遗传干系对其进行分类。
六、总结
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掌握了根据形态特征、生态特征、遗传干系等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技巧。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生物进修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的分类知识。
【课题】 2.4.1 生物的分类审查:初一科【课型】新讲课主备:班级:姓名:学组【教师【学习目标】【学生笔录复备】1.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认识生物分类的单位。
栏】2.初步学会依据生物的特色进行生物分类。
【重难点展望】1.生物分类的方法2.生物分类的单位【学习过程之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 P61-64。
2.填空:(1)分类是将大批事物的研究方法。
(2)生物的分类其实是将进行归类。
(3)、等科学家对生物的分类有过重要的贡献。
(4)、、、、、和组成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3.思虑: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进行分类的例子吗?为何要进行分类?【学习过程之课内对话】1.生物的分类。
因为生物种类特别多,也有必需对它们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的方法(1)生物分类和生活中物件的分类同样,标准的拟订有相当大的主观要素,因此生物的分类方法好多。
如能够依据颜色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生殖方式不一样样等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2)生物学家的分类时以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家发现生物有一些共同特色,而此外一些生物又有此外一些共同特色,于是他们把某些特色作为分类的准则)。
活动:将以下图中的生物物进行分类联合教材中的知识点经过这个活动,能够概括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在分类前必定要充足认识对象的性质和特色,确立分类目的、标准,依照分类标准分完一层,再进行下一层,直至将所有对象分开为止。
例:对鲫鱼、水蛭、白菜按以下方法分类:思虑:能不可以对 5 钟脊椎动物进行分类?3.生物的分类单位(1)七个等级:(如动物界、植物界之分)、(如被子植物门、脊索动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在这七个分类等级中,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种生物都能够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找到它们的分类地位及其附属关系。
(2)在分类阶层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物种就越(像荷花、百合、桃花等等都属于植物),共同特色越(小麦和棉花的共同特色,比小麦和水稻的要少,前一组属于同门,尔后一组属于同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