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氧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 格式:doc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1
迅速撤离泄漏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注 意 防 护急救电话:120氧气Oxygen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安全标准化危险物质危害告知牌氧气(助燃气体,请注意消防安全)健 康 危 害理化特急 救 措 施应 急 处 理无色无味气体吸入:呼吸75%或更多的常压氧数小时可能引起鼻不通气,咳嗽,喉咙痛,胸痛和呼吸困难。
呼吸带压纯氧可能引起肺损害,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带压纯氧可能引起肺损害,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不燃气体22氧化气体乙炔(易燃气体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引燃温度(℃):305爆炸上限%(V/V):80.0爆炸下限%(V/V):2.1乙炔Acetylene 应急处理防范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乙炔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 乙酸氧气气
瓶安全告示牌
乙酸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乙酸氧气气瓶的安全告示牌的相关信息。
乙酸氧气气瓶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
安全告示牌内容
以下是乙酸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应包含的内容:
1. 标题:乙酸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
2. 标识:在告示牌上明确标示"乙酸氧气气瓶"的字样,并配以
相应的图标符号,以确保的识别和辨别准确无误。
3. 安全警示语:使用醒目的字体和颜色,提醒人们注意乙酸氧
气气瓶的特殊性质和潜在危险。
告示牌设计要求
为了确保乙酸氧气气瓶的安全告示牌能够有效地传达安全信息,以下是设计要求:
1. 显著性:告示牌应具有足够的显著性,方便人们迅速注意到
并阅读告示牌上的内容。
2. 信息清晰: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配合合适的图标符号,确
保安全信息易于理解和识别。
3. 耐候性:考虑到乙酸氧气气瓶可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
告示牌应具有耐候特性,能够抵御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4. 安装位置:告示牌应安装在靠近乙酸氧气气瓶的位置,以便
人们容易找到并阅读相关安全信息。
总结
乙酸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是确保人们在使用乙酸氧气气瓶时能
够知悉相关安全事项的重要工具。
设计和编写告示牌时,要保证信
息简洁明了、文字内容准确、设计合理实用,以提高告示牌的有效
性和可读性。
以上是有关乙酸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的相关信息。
需要了解更多详情,请参考相关法规及标准。
(800字)。
乙炔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 乙烯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乙烯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一、目的本安全告示牌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工作人员和现场相关人员注意乙烯氧气气瓶的安全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二、注意事项1. 乙烯氧气气瓶的使用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以确保他们可以正确地使用乙烯氧气气瓶。
3. 在气瓶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气瓶的搬运和存放必须遵循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确保气瓶稳定且远离明火和高温源。
- 确保气瓶的气阀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气体泄漏。
- 使用适当的阀门和连接器连接气瓶,确保密封性。
- 在使用乙烯氧气气瓶时,避免过度压力和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压力。
- 使用乙烯氧气气瓶时,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面罩和手套等。
- 在乙烯氧气气瓶使用完毕后,请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储存和处理。
三、应急措施1. 如发现乙烯氧气气瓶泄漏或出现异常情况,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远离泄漏源和附近的明火和高温源。
- 通知相关人员,以便执行相应的紧急处置措施。
- 采取措施阻止气瓶泄漏,如使用气密堵漏剂等。
- 如果泄漏无法控制或出现火灾等紧急情况,请立即报警并启动紧急撤离程序。
2. 在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过程中,请遵循规定的应急预案和程序。
四、违规行为和处罚对于违反乙烯氧气气瓶安全规定的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产整顿、责令停业等措施。
请大家共同遵守乙烯氧气气瓶的安全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发现安全隐患,请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请确认以上内容符合您的需求。
乙炔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 丙酮氧气气
瓶安全告示牌
乙炔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
安全注意事项
1. 严禁携带易燃物品或高温物品靠近乙炔氧气气瓶。
2. 禁止在气瓶周围进行明火作业或进行焊接等高温作业。
3. 使用乙炔氧气气瓶时,请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以防止气体积聚造成爆炸危险。
4. 在操作乙炔氧气气瓶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以避免意外发生。
5. 气瓶储存时,应远离易燃物品和高温区,确保气瓶处于稳定和垂直的位置。
应急处理措施
1. 如果发现气瓶泄漏或发生火灾,请立即远离现场,并拨打紧急电话号码通知有关部门。
2. 切勿试图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下亲自处理泄漏或火灾事故。
3. 如果出现人员受伤或中毒的情况,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告知医生有关气体泄漏或中毒事故的情况。
4. 在事故现场,应尽量避免产生静电或明火,并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以上为乙炔氧气气瓶安全告示牌的内容,请按照要求进行制作和张贴。
在操作和储存过程中,请始终注意安全,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法规。
Note: The above translation may not be perfect. Please double-check for accuracy before using it.。
危险化学品危害安全告知卡:乙炔极易燃气体;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
分子量26.04,熔点-80.8℃,沸点-83.8℃,气体密度1.17g/L,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临界压力6.19MPa,临界温度35.2℃,饱和蒸气压4460kPa(20℃),爆炸极限2.1%~80%(体积比),自燃温度305℃,最小点火能0.02mJ。
主要用途:主要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
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原料,也用于氧炔焊割。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易燃烧爆炸。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非常宽,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
【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复快,无后作用,高浓度吸入引起单纯窒息。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全面通风,防止乙炔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在发生或合成、使用、储存乙炔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衣物和钉鞋。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在有乙炔存在或使用乙炔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不能接触铜、银和汞。
要避免使用含铜66%以上的黄铜、含铜银的焊接材料和含汞的压力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乙炔一、背景简介乙炔是一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应用中广泛存在。
乙炔的主要用途是制取有机合成原料,例如乙炔醇和乙炔酸,以及生产塑料、橡胶、溶剂和焊接用气体等。
然而,乙炔也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化学品,具有易燃、爆炸和毒性的特点,在存储、搬运、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二、危害特性1.易燃乙炔是一种易燃气体,其燃点低且易于点火。
当与空气混合的浓度在2.5%至82%范围内时,乙炔会形成可燃气体,一旦遇到明火或火花,会发生剧烈燃烧或爆炸。
2.爆炸由于乙炔具有极低的点火能力和高的燃烧速度,一旦发生爆炸,威力极大,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死。
3.毒性乙炔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或吸入过多乙炔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头痛、晕眩、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能引起窒息或中毒死亡。
三、安全防护措施在乙炔的存储、搬运、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存储乙炔应存放在远离热源、火源和阳光直射的阴凉、干燥、通风的场所,禁止与氧气、氧化剂、氯、溴、碘、酸等易燃物质和强氧化剂接触。
存放区域内应设有安全标识、警示灯、火警和泄漏报警装置,储罐和管道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2.搬运搬运乙炔时应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和设备,禁止与其他化学品混装或过程中撞击、摩擦、挤压等运输方式。
搬运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关证书才能操作,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爆鞋、防毒面具、手套等。
3.使用使用乙炔进行实验或工业生产时,应在封闭、通风良好的设施内进行,禁止室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等易燃物品。
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整改和测试,保证安全设施齐全、可靠性和性能符合要求。
使用设备和器材应选用具有防爆、防火、防毒等特点的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4.处理乙炔处理指废气、废液等处理,不得将废弃物排放至环境污染物。
废弃物应储存在密封容器内,经过专门的处理或交付专门的处置单位处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乙炔一、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品名:乙炔别名:乙炔气、乙炔液、乙炔气体化学式:C2H2结构式:CAS 号:74-86-2危险类别:易燃气体II. 危险性描述1. 主要危险性质乙炔是一种易燃气体,在通风不良或空间较小的封闭环境中,极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在引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爆炸事故。
2. 对人体的危害乙炔对人体有刺激作用,长期或大量暴露在乙炔气中,可引起头痛、头晕、嗜睡、胸闷、呼吸急促、昏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昏迷、死亡。
乙炔还会在人体内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毒性很强的化合物,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
3. 环境危害乙炔气体可以破坏大气层臭氧层,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气候变化。
III. 防范措施1.储存和运输储存时,应将乙炔气体存放于远离火源和易燃物的处所,保持通风良好,存放温度不得超过40℃,防止与氧气、氧化剂、卤素等物质接触。
运输时应使用专用的乙炔气瓶,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碰撞、摔打等物理损伤,防止泄漏或爆炸事件的发生。
2.使用使用乙炔前,应充分了解其危险性质,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并佩带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耳塞等防护装备。
在使用乙炔时,应注意其爆炸性和易燃性,切勿将其暴露在高温环境、明火或其他易燃气体环境中。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瓶阀,并检查连接处是否有泄漏。
3.应急处理如果发生乙炔泄漏或爆炸,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安全疏散工作人员和周围人员,切勿使用明火、电器、手机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物品,同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处置。
在乙炔泄漏的环境中,应配戴呼吸器,迅速制止泄漏源并进行适当的清理工作,以免泄漏扩散。
在乙炔爆炸后,应及时进行紧急灭火和处理,防止伤亡和环境污染。
IV. 安全提示乙炔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其危险性十分明显,因此在使用、储存和运输时,应充分了解其危险性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即时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氧气,氩气,CO2)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危险性类别危险性标志码乙炔(电石气)Acetylene 易燃易爆 CH 22CAS号 74-86-2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81.8(119kPa) 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沸点(?):-83.8 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饱和蒸气压(kPa):4053(16.8?) 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相对密度(水=1): 0.62爆炸上限%(V/V): 80.0 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爆炸下限%(V/V): 2.1 质。
危险性描述现场急救措施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话缙云县消防中队缙云县消防中队:119 3MAC(mg/m):未制定缙云县人民医院缙云县人民医院:120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危险性类别危险性标志码氧气Oxygen 助燃 O2CAS号:7782-44-7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218.8 本品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元沸点(?):-183.1 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品名氧气乙炔气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危险性理化数据】【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熔点(℃): --218.8【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的自然通风条件。
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沸点(℃): -183.1【不慎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
人工呼吸。
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相对密度(水=1): 1.14【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护。
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1):1.4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 能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竭而死亡。
性的混合物。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危险性理化数据】【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身体防护措施】性中毒:接触 10~ 20%乙炔,工人熔点(℃): -81.8/119kPa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沸点(℃): -83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名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氧气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水=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不慎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
人工呼吸。
就医。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乙炔气【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
【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9kPa沸点(℃):-83相对密度(水=1):饱和蒸气压(kPa):4053(℃)【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氧气重大危险源安全告知牌氧气重大危险源安全告知牌一、氧气性质简介氧气(Oxygen)是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8,其分子量为3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的气体,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必需的物质之一。
然而,高浓度的氧气或纯氧环境下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二、氧气使用风险1.氧气是一种助燃剂,其与可燃物混合时可能引发火灾。
2.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导致人体氧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氧气在高压环境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工业事故。
4.氧气泄漏或误操作可能引发人员窒息或冻伤。
三、安全操作规程1.氧气储存和使用区域应严禁烟火及易燃物品。
2.氧气瓶应妥善保管,避免撞击和高温。
3.使用氧气时应佩戴专业防护用具,如氧气面罩、手套等。
4.定期检查氧气设备及管道,确保其完好无损。
5.在操作氧气阀门等设备时,应缓慢转动,防止产生静电。
四、紧急应对措施1.立即切断氧气来源,关闭相关阀门,防止事故扩大。
2.移除可燃物和火花,防止火灾蔓延。
3.将受影响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4.报告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理。
五、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氧气设备及管道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2.对员工进行氧气安全培训,熟知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3.定期演练氧气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4.建立氧气使用记录和管理制度,确保其安全可控。
六、环境保护规定1.在氧气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泄漏和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对氧气泄漏和废物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进行处理。
3.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氧气使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七、责任与监管1.建立健全氧气使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
2.对氧气储存和使用区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监管和管理氧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品名氧气乙炔气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危险性理化数据】【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熔点(℃): --218.8【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的自然通风条件。
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沸点(℃): -183.1【不慎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
人工呼吸。
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相对密度(水=1): 1.14【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护。
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1):1.4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 能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竭而死亡。
性的混合物。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危险性理化数据】【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身体防护措施】性中毒:接触 10~ 20%乙炔,工人熔点(℃): -81.8/119kPa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沸点(℃): -83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氧气安全告示牌 1 / 1
名称
类别
危险
等级
氧气 不燃 气体 警示标识 防护措施 3 级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根本元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
危险性
质。
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普通大气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灼烧
健康危害
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
浓度在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 面色苍白、 眩晕、心动过速、
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泄露应急
处理 灭火方法 防护措施
切断火源,防止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
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二氧化碳。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
吸入 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急救 : 120 火警 : 119。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名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
氧气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
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
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
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
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
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
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
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
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
竭而死亡。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
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
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
(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
性的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不慎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
人工呼吸。
就医。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
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
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
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
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
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乙炔气【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
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
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
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
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
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
不齐。
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
失。
【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
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
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19kPa
沸点(℃):-83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气压(kPa):4053(℃)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
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Cu、
Ag、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
合物。
【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
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并
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注
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
识,注意自身防护。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
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
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
服。
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
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
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身体防护措施】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
器、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在
一般环境下作业不需特殊防护。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
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
人监护。
附注:【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两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海盐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海盐县人民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盗警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