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预设表(动物大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动物大世界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动物的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动物的故事:讲述动物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动物的环保:学习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4. 动物的手工: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动物的歌曲:学唱动物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三、主题活动安排:1. 第一周:认识动物(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 第二周:讲述动物故事(培养想象力)3. 第三周:学习保护动物和环境(环保教育)4. 第四周: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发展动手能力)5. 第五周:学唱动物歌曲(培养音乐素养)四、教学活动设计:1. 动物的认识: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动物的故事:教师讲述动物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3. 动物的环保:通过讲解、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4. 动物的手工:提供动物模板,让幼儿剪贴、涂色,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手工作品。
5. 动物的歌曲:学唱动物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考察幼儿在环保教育中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4. 通过幼儿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活动的效果,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六、主题活动六: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内容: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和生活环境,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例如:熊猫喜欢吃竹子,猴子喜欢在树上活动等。
活动安排: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园大班主题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园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与教学活动1. 活动一: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 活动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活动三: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提供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分类。
4. 活动四:动物的保护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5. 活动五:动物的模仿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提供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三、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和实物: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活动和幼儿观察。
2. 视频资料:有关动物生活的视频,用于教学活动和幼儿观看。
3. 故事书籍:有关动物的书籍,用于教学活动和幼儿阅读。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于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来评价主题教案的实施效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活动一:2课时2. 活动二:2课时3. 活动三:2课时4. 活动四:2课时5. 活动五:2课时六、活动六:动物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
七、活动七:动物的迁徙与繁殖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迁徙和繁殖行为。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迁徙和繁殖行为。
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园大班主题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园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与安排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物(狗、猫、鸟、鱼)第二周: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森林、草原、水域、陆地)第三周:探索动物的饮食习惯(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第四周: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胎生、哺乳)第五周:了解动物的保护机制(防御、伪装、共生)三、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一:动物拼图游戏目的:让幼儿认识和记忆动物的外形特征。
准备:各种动物的拼图卡片。
过程:教师出示动物拼图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拼图游戏。
2. 教学活动二:动物故事分享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准备:动物故事书籍。
过程:教师分享动物故事,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动物的生活环境。
3. 教学活动三:动物饮食调查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饮食习惯。
准备:动物饮食调查表。
过程:教师发放调查表,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填写动物饮食调查表。
4. 教学活动四:动物保护主题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保护机制,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
准备:动物保护资料卡片。
过程:教师出示动物保护资料卡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动物。
5. 教学活动五:动物歌舞表演目的:让幼儿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示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
准备:动物歌舞表演音乐、道具。
过程: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物歌舞表演。
四、家园共育1.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动物饮食调查表,并讨论动物的饮食习惯。
3. 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动物保护知识,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动物主题的兴趣和认知。
3.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评价幼儿对动物主题的热爱和关注程度。
六、教学活动六:动物栖息地手工艺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动物栖息地理解。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1. 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2. 动物的特征:学习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
3. 动物的保护: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学习保护动物的方法。
4. 动物的智能:了解动物的智能表现,如使用工具、学习能力等。
5. 动物的生态环境: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三、主题教学活动1. 动物分类游戏: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学习动物的分类。
2. 动物特征观察:带领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如外形、习性等。
3. 动物保护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习保护动物的方法。
4. 动物智能展示:通过故事、实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智能表现。
5. 动物生态环境学习:带领幼儿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四、主题评价1. 幼儿对动物的分类掌握情况。
2. 幼儿对动物特征的了解程度。
3. 幼儿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行为。
4. 幼儿对动物智能的了解。
5. 幼儿对动物生态环境的认识。
五、主题资源1. 动物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动物故事、书籍等阅读资源。
3. 动物保护相关的宣传材料。
4. 动物生态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5. 动物智能实验器材。
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6. 动物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7. 动物歌舞表演:创作动物主题的歌曲和舞蹈,让幼儿通过歌舞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8. 动物手工艺制作:制作动物主题的手工艺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9. 动物观察日记: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10. 动物知识竞赛:组织动物知识竞赛,检验幼儿对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主题教学活动实施步骤1. 引入阶段:通过图片、实物等引起幼儿对动物主题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与教学目标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物(1)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几种常见的动物名称,如狮子、长颈鹿、猴子等。
第二周:认识常见的动物(2)教学目标:让幼儿继续认识更多的动物,如大象、熊猫、海豚等,并能用词语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三周:动物的家园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如森林、草原、水域等,并认识一些典型的动物代表。
第四周:动物的饮食与生活习性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饮食习性,如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等,并观察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第五周:动物的繁殖与成长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等,并观察动物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活动与方法1.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图片,让幼儿认识和说出动物的名称。
方法: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教学活动:观看动物视频,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方法:播放动物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 教学活动:参观动物园,让幼儿实地观察动物。
方法: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点。
4. 教学活动:动物故事分享,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习性。
方法:讲述动物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动物的习性。
5. 教学活动: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
方法:提供动物模板和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动物手工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进行课堂问答,评估幼儿对动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1. 动物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动物园门票和交通安排。
3. 动物模板和手工制作材料。
4. 动物故事书籍。
六、第六周:动物的防御与攻击行为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防御和攻击行为,如狮子咆哮、猴子摆手等,并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动物生存的一部分。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物(狗、猫、鸟、鱼等)2. 第二周:探索动物的特点(外形、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3. 第三周: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陆地、水域、空中等)4. 第四周:学习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5. 第五周:欣赏动物的舞蹈(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动物图片、视频等,引导他们发现动物的特点和差异。
2. 游戏法:通过动物角色扮演、模拟动物生活场景等游戏,让幼儿体验动物的生活。
3.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动物的认识和看法。
4. 实地考察法: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定期检查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
2.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视频、图书等资料。
2. 动物模型、玩具等实物。
3. 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
4. 动物园、植物园等实地考察场所。
5. 互联网资源,用于拓展幼儿的视野。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动物的外形特征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 第二周: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视频或故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进行模拟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动物,展示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周:动物的生存环境观看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的视频。
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保护动物、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3. 学习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1. 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动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2. 培养幼儿保护动物、关爱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2. 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活动法: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认知和理解动物。
4.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动物的生活习性。
5.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认识动物: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3. 了解动物特点:通过观察、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动物分类:引导幼儿将动物进行分类,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关爱环境。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幼儿动手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3.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动物主题的理解。
4. 调查幼儿对保护动物和关爱环境的意识,了解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