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预设表(动物大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动物大世界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动物的认识: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动物的故事:讲述动物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动物的环保:学习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4. 动物的手工: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动物的歌曲:学唱动物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三、主题活动安排:1. 第一周:认识动物(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 第二周:讲述动物故事(培养想象力)3. 第三周:学习保护动物和环境(环保教育)4. 第四周: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发展动手能力)5. 第五周:学唱动物歌曲(培养音乐素养)四、教学活动设计:1. 动物的认识: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动物的故事:教师讲述动物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3. 动物的环保:通过讲解、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4. 动物的手工:提供动物模板,让幼儿剪贴、涂色,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手工作品。
5. 动物的歌曲:学唱动物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考察幼儿在环保教育中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4. 通过幼儿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活动的效果,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六、主题活动六: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内容: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和生活环境,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例如:熊猫喜欢吃竹子,猴子喜欢在树上活动等。
活动安排: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园大班主题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园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与教学活动1. 活动一: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 活动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活动三: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提供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分类。
4. 活动四:动物的保护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5. 活动五:动物的模仿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提供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三、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和实物: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活动和幼儿观察。
2. 视频资料:有关动物生活的视频,用于教学活动和幼儿观看。
3. 故事书籍:有关动物的书籍,用于教学活动和幼儿阅读。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于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来评价主题教案的实施效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活动一:2课时2. 活动二:2课时3. 活动三:2课时4. 活动四:2课时5. 活动五:2课时六、活动六:动物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
七、活动七:动物的迁徙与繁殖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迁徙和繁殖行为。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迁徙和繁殖行为。
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园大班主题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园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与安排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物(狗、猫、鸟、鱼)第二周: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森林、草原、水域、陆地)第三周:探索动物的饮食习惯(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第四周: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胎生、哺乳)第五周:了解动物的保护机制(防御、伪装、共生)三、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一:动物拼图游戏目的:让幼儿认识和记忆动物的外形特征。
准备:各种动物的拼图卡片。
过程:教师出示动物拼图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拼图游戏。
2. 教学活动二:动物故事分享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准备:动物故事书籍。
过程:教师分享动物故事,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动物的生活环境。
3. 教学活动三:动物饮食调查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饮食习惯。
准备:动物饮食调查表。
过程:教师发放调查表,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填写动物饮食调查表。
4. 教学活动四:动物保护主题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保护机制,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
准备:动物保护资料卡片。
过程:教师出示动物保护资料卡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动物。
5. 教学活动五:动物歌舞表演目的:让幼儿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示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
准备:动物歌舞表演音乐、道具。
过程: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动物歌舞表演。
四、家园共育1.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动物饮食调查表,并讨论动物的饮食习惯。
3. 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动物保护知识,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动物主题的兴趣和认知。
3.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评价幼儿对动物主题的热爱和关注程度。
六、教学活动六:动物栖息地手工艺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动物栖息地理解。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1. 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2. 动物的特征:学习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
3. 动物的保护: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学习保护动物的方法。
4. 动物的智能:了解动物的智能表现,如使用工具、学习能力等。
5. 动物的生态环境: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三、主题教学活动1. 动物分类游戏: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学习动物的分类。
2. 动物特征观察:带领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如外形、习性等。
3. 动物保护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习保护动物的方法。
4. 动物智能展示:通过故事、实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智能表现。
5. 动物生态环境学习:带领幼儿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四、主题评价1. 幼儿对动物的分类掌握情况。
2. 幼儿对动物特征的了解程度。
3. 幼儿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行为。
4. 幼儿对动物智能的了解。
5. 幼儿对动物生态环境的认识。
五、主题资源1. 动物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动物故事、书籍等阅读资源。
3. 动物保护相关的宣传材料。
4. 动物生态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5. 动物智能实验器材。
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6. 动物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7. 动物歌舞表演:创作动物主题的歌曲和舞蹈,让幼儿通过歌舞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8. 动物手工艺制作:制作动物主题的手工艺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9. 动物观察日记: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10. 动物知识竞赛:组织动物知识竞赛,检验幼儿对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主题教学活动实施步骤1. 引入阶段:通过图片、实物等引起幼儿对动物主题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主题概述主题名称:动物大观主题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内容与教学目标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物(1)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几种常见的动物名称,如狮子、长颈鹿、猴子等。
第二周:认识常见的动物(2)教学目标:让幼儿继续认识更多的动物,如大象、熊猫、海豚等,并能用词语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三周:动物的家园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如森林、草原、水域等,并认识一些典型的动物代表。
第四周:动物的饮食与生活习性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饮食习性,如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等,并观察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第五周:动物的繁殖与成长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等,并观察动物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活动与方法1.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图片,让幼儿认识和说出动物的名称。
方法: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教学活动:观看动物视频,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方法:播放动物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 教学活动:参观动物园,让幼儿实地观察动物。
方法: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点。
4. 教学活动:动物故事分享,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习性。
方法:讲述动物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故事中动物的习性。
5. 教学活动: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
方法:提供动物模板和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动物手工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进行课堂问答,评估幼儿对动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1. 动物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动物园门票和交通安排。
3. 动物模板和手工制作材料。
4. 动物故事书籍。
六、第六周:动物的防御与攻击行为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防御和攻击行为,如狮子咆哮、猴子摆手等,并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动物生存的一部分。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认识常见的动物(狗、猫、鸟、鱼等)2. 第二周:探索动物的特点(外形、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3. 第三周: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陆地、水域、空中等)4. 第四周:学习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5. 第五周:欣赏动物的舞蹈(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动物图片、视频等,引导他们发现动物的特点和差异。
2. 游戏法:通过动物角色扮演、模拟动物生活场景等游戏,让幼儿体验动物的生活。
3.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动物的认识和看法。
4. 实地考察法: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定期检查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
2.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资源:1. 动物图片、视频、图书等资料。
2. 动物模型、玩具等实物。
3. 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
4. 动物园、植物园等实地考察场所。
5. 互联网资源,用于拓展幼儿的视野。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动物的外形特征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 第二周: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视频或故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进行模拟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动物,展示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周:动物的生存环境观看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的视频。
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存环境。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保护动物、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3. 学习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1. 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动物的分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2. 培养幼儿保护动物、关爱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2. 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活动法: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认知和理解动物。
4.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动物的生活习性。
5.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认识动物: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3. 了解动物特点:通过观察、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动物分类:引导幼儿将动物进行分类,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关爱环境。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幼儿动手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3.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动物主题的理解。
4. 调查幼儿对保护动物和关爱环境的意识,了解教学效果。
动物大观园——大班主题教案第一章:认识动物朋友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动物,如:狗、猫、鸟、鱼、兔子等。
2. 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如:体型、颜色、斑点等。
3. 学习动物的叫声和习性。
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展区,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 组织幼儿进行动物叫声模仿比赛,增强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第二章:探索动物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性。
2. 培养幼儿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
3.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森林、草原、水域等。
2. 了解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特点,如:鸟的翅膀、鱼的鳍等。
3. 学习动物在生活环境中的作用,如:蜜蜂传粉、蚂蚁搬家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动物在生活环境中的生活。
3. 引导幼儿思考动物在生活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
第三章:动物的本领大比拼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如:鸟类迁徙、哺乳动物的哺乳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1. 认识动物的特殊本领,如:鸟类迁徙、哺乳动物的哺乳等。
2. 观察动物在园中的活动,分析动物本领的作用。
3. 学习动物如何保护自己和适应环境。
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观察动物在园中的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的特殊本领。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了解动物本领的作用。
3.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本领的感悟。
第四章:保护动物,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动物面临的困境,如:栖息地破坏、猎杀等。
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园《动物大观园》主题内容安排表主题目标1、知道自己大了,应该学会自己独睡。
2、知道有些动物会伤人,学会自我保护方法。
3、收集各种图片资料,了解动物的睡觉及生活习性。
知道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4、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5、愿意和大家分享有关动物的趣事,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动物有喜爱之情6、了解如何预防动物抓伤。
抓伤以后应该怎么办?主题内容第一周: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计算:我中奖了(分析图性特征);童话:小老鼠和大老虎;计算:七巧板;科学:动物尾巴的作用;版画:色彩畅想;歌曲:张家爷爷的小花狗;音游:三只猴子;绘欣: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手工:可爱的蜗牛;社会:有趣的十二生肖第二周:阅读:皮皮鼠吃跳跳糖;计算:给动物分类;语言:问答歌睡觉;计算:复习5的组成;科学:动物运动会;版画:和大师对话;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音游:熊和石头人;绘画:狮子;泥工狮子:;健康:防止蚊虫叮咬第三周:诗歌:喜欢;计算:小老鼠的魔方;谜语:五个矮儿子;童话:小乌龟找工作;科学:动物怎样睡觉;版画:狮子(纸板);打击乐:会打喷嚏的小老鼠;音乐欣赏:东郭先生和狼;绘画:神奇的动物;纸工:可爱的螃蟹;安全:小猫小狗会伤人第四周:讲述:蚂蚁飞上天;数学:小螃蟹吐泡泡(2的加减);寓言:守株待兔科学:动物的天敌和朋友;数学:大老虎的点心;版画:神奇的动物;律动:海燕;绘画:蚂蚁飞上天;社会:假如你能听懂动物的话;歌曲:小狗抬花轿;泥工:我喜欢的动物。
游戏活动1、能大胆称呼角色名称。
2、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选择的游戏。
3、在游戏时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环境创设1、把各种动物图片、书籍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进程布置成教具。
2、收集各种动物玩具、挂饰,调查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共同创设主题墙。
家长工作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有关动物的书籍,图片。
2、请家长与幼儿多讲解动物知识,共同探讨动物特征。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教案
一、活动主题
《动物大世界》
二、活动目的
1.唤起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和保护动物。
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合作等综合素养。
三、活动准备
1.制作大型动物图鉴、动物悬挂画、动物拼图、大型动物拼图游戏等教具。
2.准备幼儿园室内或室外场地。
3.准备动物面具、动物玩具等相关装饰物。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观察和讨论动物的图片和玩具,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介绍动物的饮食、习性、特征等。
2.活动体验
(1)动物园之行
教师带领幼儿到动物园进行观察和体验,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动物。
教师要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喂食、观察以及尊重和保护动物。
(2)动物展览
教师制作大型动物图鉴、动物悬挂画、动物拼图等教具,布置动物展览。
幼儿对展览中的动物进行观察、描述和讨论。
(3)动物拼图游戏
通过大型动物拼图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动物。
游戏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增进幼儿对动物的理解。
(4)小动物识别
让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并根据描述找出正确的小动物。
同时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地区。
3.活动巩固
教师反复强调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意义,引导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珍惜我们的地球资源。
五、活动结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认识和了解动物,发展了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和合作等综合素养,唤起了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大班主题计划表:动物大观园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了解并识别不同的动物,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食物习性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爱护和尊重之情,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3. 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动物的认知:包括动物的种类、特征、生活环境和食物习性等。
2. 动物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行为和情感。
3. 动物的手工制作:例如制作动物面具、折纸动物等。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动物图片、动物模型、故事书、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设置“动物大观园”的主题区域,摆放相关的教具和装饰。
3.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动物的声音或者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环节:介绍各种动物的基本知识,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
3. 活动环节:进行动物故事讲述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
4. 总结环节: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观察家周围的动物,或者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
2. 实地考察:组织孩子们去动物园或者自然公园实地观察和学习。
教学总结:本次“动物大观园”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基本知识,还通过故事和手工活动提升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尊重和爱护动物,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过程评估: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评估教学效果。
2. 作品评估:通过评价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了解他们对动物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3. 反馈评估:通过收集孩子们和家长的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和优化。
大班《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计划表12二级主题:不同的家园活动一:蚂蚁造家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及生活环境。
2、尝试合作用各种方式表现蚂蚁的家。
活动准备:事先在家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蚂蚁的课件活动过程:一、交流各自观察的蚂蚁动态。
1、你用什么办法可以吸引许多蚂蚁介绍各自吸引蚂蚁的方法。
2、你知道蚂蚁的种类吗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小结: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群居在一起,它的种类很多,每种蚂蚁都分雌蚁、雄蚁和工蚁,兵蚁是一种变型的工蚁。
雌蚁和雄蚁都有翅,工蚁和兵蚁没有翅。
蚂蚁都是一窝一窝地生活在一起,每一窝都是几十万只,它们是地上活动的动物,活动方式主要是在地上爬行二、了解蚂蚁的习性蚂蚁都是群居的。
如果离散时(或搬家时),它们怎样找到同伴怎样认路呢1、观看一段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视频,从中寻找答案。
小结:原来蚂蚁的腹部能分泌出一种物质,称为追踪素,通常蚂蚁出洞的时候,一般都是很有秩序地排成一纵队前进,前边蚂蚁分泌出这种带有象征气味的追踪素,边走边散发在路上,留下痕迹,后边走的蚂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紧紧地跟上,即使有个别的蚂蚁暂时掉队,也能沿原路前进不会迷路。
这种追踪素的气味就成了它们前进的路标。
回来的时候,仍按此路标返回洞内。
2、蚂蚁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是怎样造家的呢观看多媒体录像,了解蚂蚁造家的过程。
三、尝试为蚂蚁造家。
1、幼儿分小组尝试用多种材料表现蚂蚁的家。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地方。
如红色表示粮库,蓝色表示“客厅”等,通过摆放在不同地区,表示不同的蚁种。
3活动二:香香要回家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蚂蚁有依据气味辨别家族成员的特性。
2、有继续观察并了解蚂蚁的兴趣。
活动准备:《香香要回家》课件活动过程:一、主题引出:蚂蚁家族的辨认重点提问:1、我们一起观察蚂蚁,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家族群居)2、成千上万的蚂蚁怎样辨认自己家族的成员,不让其他的蚂蚁进入自家的蚁洞呢过度语:外形相同的蚂蚁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来辨认自己家族的成员呢让我们一起从蚂蚁香香遇到的事情中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