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志愿者培训基础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3
医院志愿者培训教材一、志愿服务的概念、价值和意义“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服务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服务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服务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服务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
参与志愿工服务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服务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二、志愿者者服务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开展志愿者行动,一定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
这是开展志愿者行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愿参加”主要是强调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觉性。
自愿参加是志愿者行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提。
只有“自愿”才能成其为“志愿者”,只有“自愿”才能持久。
对于参加者而言,志愿者行动的魅力就在于它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注重调动参加者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量力而行”就是要根据自己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允许的程度来开展工作。
首先,要研究服务客体,也就是要研究服务对象,搞清楚服务需求。
现实生活中服务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一定要从共青团和青年的实际出发,从各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