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变换电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872.50 KB
- 文档页数:53
设计一个V/F转换器,研究其产生的输出电压的频率随输入电压幅度的变化关系。
1 绪论(1)电压/频率转换即v/f转换,是将一定的输入信号按线性的比例关系转换成频率信号,当输入电压变化时,输出频率也响应变化。
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频率与其数值成正比的输出电压,故也称电压控制振荡电路。
如果任何一个物理量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以预处理变换为合适的电压信号,然后去控制压控振荡电路,再用压控振荡电路的输出驱动计数器,使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矩形波个数,并用数码显示,那么可以得到该物理量的数字式测量仪表。
图1 数字测量仪表电压/频率电路是一种模/数转换电路,它应用于模/数转换,调频,遥控遥测等各种设备。
(2)F/V转换电路F/V转换电路的任务是把频率变化信号转换成按比例变化的电压信号。
这种电路主要包括电平比较器、单稳态触发器、低通滤波器等电路。
它有通用运放F/V转换电路和集成F/V转换器两种类型。
1.1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将直流电压转换成给定频率的矩形波的电路,要求包括:积分器;电压比较器和一个将给定频率的矩形波转换为直流电压的电路,要求包括:过零比较器、单稳态触发器、低通滤波器等。
1.2 设计指标(1)输入为直流电压0-10V,输出为f=0-500Hz的矩形波。
(2)输入ui是0~10KHZ的峰-峰值为5V的方波,输出uo为0~10V的直流电压。
2 设计内容总体框图设计2.1 V/F转换电路的设计2.1.1 工作原理及过程积分器和滞回比较器首尾相接形成正反馈闭环系统,如图 2所示,比较器输出的矩形波经积分器积分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矩形波,这样便可构成三角波,矩形波发生器。
由于采用集成运放组成的积分电路,因此可以实现恒流充电,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矩形波。
通过分析可知,矩形波幅值大小由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值决定,即方波的幅值OLM Z V V =± 。
矩形波的振荡频率 2.1.2 模块功能积分器:积分电路可以完成对输入电压的积分运算,即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01 什么是PWM脉冲宽度调制(PWM),PWM全称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脉宽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
PWM的频率:是指1秒钟内信号从高电平到低电平再回到高电平的次数,也就是说一秒钟PWM有多少个周期。
单位:Hz表示方式:50Hz、100HzPWM的周期:T=1/f(周期=1/频率)50Hz=20ms 一个周期,如果频率为50Hz,也就是说一个周期是20ms,那么一秒钟就有50次PWM周期。
占空比:是一个脉冲周期内,高电平的时间与整个周期时间的比例。
单位:%(0%-100%)表示方式:20%周期:一个脉冲信号的时间,1s内测周期次数等于频率。
脉宽时间:高电平时间。
上图中脉宽时间占总周期时间的比例,就是占空比。
比方说周期的时间是10ms,脉宽时间是8ms,那么低电平时间就是2ms,总的占空比 8/(8+2)=80%,这就是占空比为80%的脉冲信号。
而我们知道PWM就是脉冲宽度调制通过调节占空比,就可以调节脉冲宽度(脉宽时间),而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脉冲信号的次数。
以20Hz,占空比为80%举例,就是1秒钟之内输出了20次脉冲信号,每次的高电平时间为40ms。
我们换更详细点的图:上图中,周期为T,T1为高电平时间,T2为低电平时间,假设周期T为1s,那么频率就是1Hz,那么高电平时间0.5s,低电平时间0.5s,总的占空比就是0.5 /1 =50%。
02 PWM原理以单片机为例,我们知道,单片机的IO口输出的是数字信号,IO口只能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假设高电平为5V,低电平则为0V,那么我们要输出不同的模拟电压,就要用到PWM,通过改变IO口输出的方波的占空比从而获得使用数字信号模拟成的模拟电压信号。
我们知道,电压是以一种连接1或断开0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夹到模拟负载上去的(例如LED灯,直流电机等),连接即是直流供电输出,断开即是直流供电断开。
电路知识总结(精简)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4.负载大小的意义: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电路的断路处:I=0,U≠0电路的短路处:U=0,I≠0二.基尔霍夫定律1.几个概念: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2)表达式:i进总和=0或: i进=i出(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
(2)表达式:1或: 2或: 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三.电位的概念(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称为接地。
(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1.理想电压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
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
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电流源起作用。
电子信息类考研陈洪亮《电路基础》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电路基础名校考研真题分析说明:本部分从指定陈洪亮编写的《电路基础》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1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一、选择题1.的拉氏反变换式应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研]A.B.C.D.【答案】C@@@@2.如图6-1所示域模型中,各元件的阻抗单位为,应为()。
[中国矿业大学2008研]图6-1A.B.C.D.【答案】B@@@@二、填空题如图6-2所示电路,在t=0前处于稳态,已知,,。
时合上开关S,则S合上后电流的拉普拉斯表达式为______。
[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图6-2【答案】【解析】状态,将原图进行拉氏变换后。
运用节点电压法,有:所以有:三、计算题1.如图6-3所示的动态电路中,参数为:,,,,,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时将开关打开,试求开关断开后的电流。
[东北电力大学2008研]图6-3解:首先,求出电源的拉氏变换:换路前,有:,换路后,运算电路如图6-4所示。
列出KVL方程:解得:所以开关断开后的电流为:图6-42.电路如图6-5(a)所示,电压源激励如图6-5(b)所示。
开关S闭合前电路已进入稳态。
求开关S闭合的电压u C(t)。
[清华大学2007研]图6-5解:在复频域用拉氏变换法求解。
换路前。
t>0时,激励的表达式为:其像函数为:运算电路如图6-6所示,可得:整理并代入的表达式得:利用拉氏变换的延迟性质,可得到的时域表达式为:用分段函数表示为:图6-63.如图6-7所示电路,已知,,,,,。
原来开关S是打开的,电路已经达到稳态。
t=0时将开关S闭合。
求S闭合后电容电压以及流过开关的电流i(t)。
[武汉大学2007研]图6-7解:开关S打开时,电路为稳态,所以:,开关S闭合后,运算电路如图6-8所示。
以b为参考节点,对a列节点电压方程:则可得:所以:图6-84.图6-9所示电路原处于直流稳态,t=0时开关由闭合突然断开。
电路原理基础知识目录一、电路的基本概念 (2)1.1 电路的定义 (3)1.2 电路模型 (4)1.3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5)二、直流电路分析 (6)2.1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 (7)2.2 KVL和KCL法则 (9)2.3 电压源和电流源 (9)2.4 直流电路的等效变换 (10)三、交流电路分析 (12)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3)3.2 RLC交流电路的分析 (14)3.3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15)3.4 三相交流电路 (17)四、电路的频率特性与滤波器 (18)4.1 信号的频谱分析 (19)4.2 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 (20)4.3 常用滤波器元件 (22)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23)5.1 过渡过程的概述 (24)5.2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 (25)5.3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26)5.4 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27)六、集成电路与电子元件 (28)6.1 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30)6.2 常用半导体器件 (31)6.3 集成电路的应用 (33)七、电路设计与仿真 (34)7.1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6)7.2 电路仿真工具与软件介绍 (37)7.3 电路设计实例解析 (38)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源:电源是电路中的能量来源,用于提供电能。
电源可以是一个电池、一个发电机或一个供电网络等。
电源的正负极或正负极性是电路中的关键信息,它们决定了电流的流向。
负载:负载是电路中使用电能的设备或元件,如灯泡、电动机、电阻器等。
负载会消耗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能、机械能或热能等。
导线:导线是电路中用来传输电流的媒介,它负责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
导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或铝等。
导线的电阻越小,电流的传输效率越高。
开关: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向和电路的开关状态。
开关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由电子信号自动控制。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它是由电源提供的驱动力和负载的阻力共同决定的。
《高频电子电路》(王卫东版)课后答案下载《高频电子电路》(王卫东版)内容简介绪论0.1通信系统的组成0.2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0.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1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1.1LC选频网络1.1.1选频网络的基本特性1.1.2LC选频回路1.1.3LC阻抗变换网络__1.1.4双耦合谐振回路及其选频特性1.2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1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模型1.2.2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3多级单调谐放大器__1.2.4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__1.2.5参差调谐放大器1.2.6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1.3集中选频放大器1.3.1集中选频滤波器1.3.2集成宽带放大器1.3.3集成选频放大器的应用1.4电噪声1.4.1电阻热噪声1.4.2晶体三极管噪声1.4.3场效应管噪声1.4.4噪声系数__小结习题1第2章高频功率放大器2.1概述2.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1工作原理分析2.2.2功率和效率分析2.2.3D类和E类功率放大器简介 2.2.4丙类倍频器2.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分析----------DL2.FBD2.3.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2.3.2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2.3.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2.3.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2.3.5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2.3.6高频功放的高频效应2.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2.4.1直流馈电电路2.4.2滤波匹配网络2.4.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2.5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简介2.6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与功率合成电路2.6.1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2.6.2功率合成电路__小结习题2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3.1概述3.2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2.1产生振荡的基本原理3.2.2反馈振荡器的振荡条件3.2.3反馈振荡电路的判断3.3LC正弦波振荡电路3.3.1互感耦合LC振荡电路3.3.2三点式LC振荡电路3.4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3.4.1频率稳定度的定义3.4.2振荡器的稳频原理3.4.3振荡器的稳频措施3.5晶体振荡器3.5.1石英晶体谐振器概述3.5.2晶体振荡器电路3.6集成电路振荡器3.6.1差分对管振荡电路3.6.2单片集成振荡电路E16483.6.3运放振荡器3.6.4集成宽带高频正弦波振荡电路3.7压控振荡器3.7.1变容二极管3.7.2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3.7.3晶体压控振荡器__3.8RC振荡器3.8.1RC移相振荡器3.8.2文氏电桥振荡器__3.9负阻振荡器3.9.1负阻器件的基本特性----------DL3.FBD3.9.2负阻振荡电路 3.10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3.10.1间歇振荡3.10.2频率拖曳现象3.10.3振荡器的频率占据现象3.10.4寄生振荡__小结习题3第4章频率变换电路基础4.1概述4.2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描述4.2.1非线性元器件的基本特性4.2.2非线性电路的工程分析方法4.3模拟相乘器及基本单元电路4.3.1模拟相乘器的基本概念4.3.2模拟相乘器的基本单元电路4.4单片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4.4.1MC1496/MC1596及其应用4.4.2BG314(MC1495/MC1595)及其应用 4.4.3第二代、第三代集成模拟乘法器 __小结习题4第5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5.1概述5.2振幅调制原理及特性5.2.1标准振幅调制信号分析5.2.2双边带调幅信号5.2.3单边带信号5.2.4AM残留边带调幅5.3振幅调制电路5.3.1低电平调幅电路5.3.2高电平调幅电路5.4调幅信号的解调5.4.1调幅波解调的方法5.4.2二极管大信号包络检波器5.4.3同步检波----------DL4.FBD5.5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5.5.1混频器原理5.5.2混频器主要性能指标5.5.3实用混频电路5.5.4混频器的干扰5.6AM发射机与接收机5.6.1AM发射机5.6.2AM接收机5.6.3TA7641BP单片AM收音机集成电路 __小结习题5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6.1概述6.2调角信号的分析6.2.1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6.2.2调角信号的分析与特点6.2.3调角信号的频谱与带宽6.3调频电路6.3.1实现调频、调相的方法6.3.2压控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6.3.3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6.3.4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电路6.3.5间接调频电路6.4调频波的解调原理及电路6.4.1鉴频方法及其实现模型6.4.2振幅鉴频器6.4.3相位鉴频器6.4.4比例鉴频器6.4.5移相乘积鉴频器6.4.6脉冲计数式鉴频器6.5调频制的`抗干扰性及特殊电路6.5.1调频制中的干扰及噪声6.5.2调频信号解调的门限效应6.5.3预加重电路与去加重电路6.5.4静噪声电路6.6FM发射机与接收机6.6.1调频发射机的组成6.6.2集成调频发射机6.6.3调频接收机的组成6.6.4集成调频接收机__小结习题6----------DL5.FBD第7章反馈控制电路 7.1概述7.2反馈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7.2.1基本工作原理7.2.2数学模型7.2.3基本特性分析7.3自动增益控制电路7.3.1AGC电路的工作原理7.3.2可控增益放大器7.3.3实用AGC电路7.4自动频率控制电路7.4.1AFC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特性7.4.2AFC电路的应用举例7.5锁相环路7.5.1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7.5.2锁相环路的基本应用7.6单片集成锁相环电路简介与应用 7.6.1NE5627.6.2NE562的应用实例__小结习题7第8章数字调制与解调8.1概述8.2二进制振幅键控8.2.12ASK调制原理8.2.22ASK信号的解调原理8.3二进制频率键控8.3.12FSK调制原理8.3.22FSK解调原理8.4二进制相移键控8.4.12PSK调制原理8.4.22PSK解调原理8.5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8.5.12DPSK调制原理8.5.22DPSK解调原理__小结习题8第9章软件无线电基础9.1概述9.2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9.3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9.4软件无线电的应用__小结习题9附录A余弦脉冲分解系数表部分习题答案参考文献《高频电子电路》(王卫东版)图书目录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