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表水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64 KB
- 文档页数:2
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地处鄱阳湖的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地区。
这片地区的河湖水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南昌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河湖水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南昌市需要积极开展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并思考合适的生态定位,以保护和修复河湖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南昌市可以在河湖水环境治理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的防治。
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严禁违规排放。
其次,应加大治理力度,修复受到污染破坏的河湖水体。
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修复湿地、进行植被绿化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南昌市需要进行生态定位思考。
生态定位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划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的过程。
南昌市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将河湖水环境纳入到生态定位的范畴中。
在生态定位中,可以分析和评估河湖水环境对于南昌市的重要性,并划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以指导相关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同时,南昌市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来改善河湖水环境。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
南昌市可以通过修复湿地、植被绿化、水生态工程等措施,提高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河湖周边的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增强水环境的自然保护能力。
最后,南昌市还可以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义工活动、举办环境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河湖水环境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还可以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河湖水环境治理中来。
总之,南昌市的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江西一河一策一图实施方案一、背景江西是一个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拥有着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河流和湖泊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江西的水资源,实施一河一策一图的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1. 保护水资源:通过制定一河一策一图的实施方案,全面保护江西的河流和湖泊,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推动江西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提升生态环境:通过实施一河一策一图的方案,改善江西的水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三、措施1. 制定一河一策规划:针对每条主要河流和湖泊,制定专门的一河一策规划,明确保护和治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2.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河湖治理工作:加大对河湖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河湖生态修复,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
4. 推动河湖景观规划:制定河湖景观规划,挖掘河湖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沿岸风景带,提升河湖的生态、文化和旅游价值。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四、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一河一策一图实施方案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2.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化监督和管理。
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一河一策一图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五、预期效果1. 水资源保护效果显著:通过一河一策一图实施方案,江西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修复。
2. 可持续发展效果显著: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水利事业取得了可持续发展。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1期水文水资源某化工产业园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段骁(九江市濂溪区水利局,江西九江332005)摘要:化工产业园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是开展化工产业园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基础与核心,对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文章结合濂溪区化工产业园规划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实践案例展开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熟悉工程概况,首先从水资源质量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分析等方面梳理出濂溪区化工产业园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做好濂溪区化工产业园水资源现状分析;同时着重围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主要包括空间管控、产业结构及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范及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与规划后续的“三线”管控及分析两方面完成化工产业园水资源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可为类似化工产业园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化工产业园;水资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1-0032-031工程概况九江市濂溪区化工产业园位于姑塘镇,东径115°52′~116°13′,北纬29°46′~29°46′。
园区规划主导产业发展粘胶纤维、化纤纺织、无纺布三大行业,形成区域配套、上下游衔接、多点支撑的化纤化工纺织工业产业链,并配套建设相关服务产业。
截至2020年底,现有主要取水企业23家。
其中赛得利(中国)、赛得利(江西)、金源化纤(盛君丝新材料)、九宏新材料、大唐化工等22家企业已建成投产,赛得利(中国)和九宏新材料为2020年新投产企业;乔旭(江西)2020年开工建设;恒生化纤用地曾经施工,后停建,且预计规划年内不再建设。
濂溪区化工产业园区规划范围:东起鄱阳湖,南临谷山湖,西至白鹿大道、姑塘集镇西部边界,北至香积大道、九宏新材料和中科鑫星两个企业的北部边界,总面积约7.79km 2。
地表水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表水资源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
为了确保安全的饮用水供应,保护地表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有效的地表水保护措施。
1. 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水源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水源的一片区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周围地区。
划定和管理水源地保护区是确保水源地的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建立监测站,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以确保水源地受到有效保护。
2. 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是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源头。
对这些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是保护地表水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强制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大对治理设施的投资力度。
同时,应促进农民采取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进行土壤保护和水质恢复工作。
此外,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也是降低地表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地表水保护的核心。
政府应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合理供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们也应该增强节水意识,采取措施减少浪费,比如修复漏水管道、安装节水设备以及合理利用雨水等。
此外,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护河道和湖泊水体的健康也是确保地表水质量的重要措施。
4. 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地表水保护意识的关键。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组织水资源保护宣传日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防治知识的了解,并鼓励个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行动中。
5. 国际合作地表水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家间可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地表水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推动地表水保护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地表水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水质保护与改善方案一、水源地保护。
1.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
咱们得像守护宝藏一样守护水源地。
在水源地周围画个大大的圈,这个圈里就是保护区啦。
在保护区里,严禁那些污染水源的活动,像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之类的,那可都是不允许的。
就好比你不会在自己的存钱罐旁边乱扔脏东西一样,水源地就是大自然的“存钱罐”,存着干净的水呢。
2. 加强监管。
得派一些“水卫士”去盯着水源地。
这些“水卫士”可以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当地的志愿者。
他们就像水源地的保镖,时刻巡逻,一旦发现有破坏水源的行为,就立马制止并给予惩罚。
这就像是在游戏里,谁要是违反规则,就得受到惩罚,这样大家才会遵守保护水源的规则。
二、污水处理。
1. 提高污水处理技术。
现在的污水处理技术就像魔法一样,能把脏水变成相对干净的水。
但是呢,这个魔法还得不断升级。
科学家们要像魔法师研究新魔法一样,研发出更高效、更便宜的污水处理技术。
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污水变成可以再利用的水,而不是让污水直接流到河流湖泊里搞破坏。
2. 完善污水管网。
三、减少污染排放。
1. 工业减排。
工业就像一个大水污染源,那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不得了。
所以工厂得像好学生一样听话,按照环保标准来排放污水。
政府可以给那些减排做得好的工厂发小红花,哦,不,是奖励,比如减税之类的。
而那些不听话的工厂,就得让它们好好反省,加大处罚力度,直到它们改正为止。
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农民伯伯们在种地的时候,有时候会不小心让农药和化肥流到水里,这就污染了水质。
咱们得给农民伯伯们一些好办法,比如教他们精准施肥、科学用药。
就像做菜的时候,盐放得刚刚好,既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
这样既能保证农作物长得好,又能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四、水生态修复。
1. 植树造林。
树木可是水的好伙伴。
它们的根就像小爪子一样,紧紧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而且树木还能吸收雨水,像个小水库一样慢慢释放水分。
所以咱们要多植树造林,特别是在河流湖泊的周围。
这就像是给河流湖泊穿上了一件绿色的保护衣,让它们的水更清澈。
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4 [/Q主左长清(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南昌330029)摘要:针对全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要提高全民水保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和实现“三步走”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灾减灾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我省的基本灾害之一。
1998 年特大洪涝灾害给我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84 亿元,其中水土流失是最大的帮凶。
为有效地预防和综合治理这一灾害,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投入力度,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水土保持工作者共同努力,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建国以来,特别是90 年代后,治理步伐大大加快。
据统计,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万hm2(公顷),减少土壤流失量4.5亿t(吨),营造水保林157.5万hm2公顷),经济果木林16.8万hm2(公顷),种植牧草2.6万hm2(公顷),修建水平梯田、山边沟等10多万hm2(公顷)。
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各类水保站335个,综合治理小流域549条,完成高标准重点治理面积22.67万hm2(公顷),小流域经济效益达2.4 亿元,为我省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之大,危害之烈,江南罕见。
笔者针对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期望对我省实施防灾减灾与可待续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1.1 水土流失面积及流失量据1996 年调查,江西省99 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共计352.2万hm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 %。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22.8万hm2(公顷),中度流失面积104.5万hm2公顷),强度及其以上的流失面积124.9万hm2公顷),分别占总流失面积的35%、30%和35%(表1)。
据调查推算,全省每年土壤侵蚀量达1.65〜2.2亿t(吨),相当于损失5万余hm2(公顷)、20 cm(厘米)厚的耕作层,(这不包括人为开矿修路等基建项目直接废弃的泥沙)。
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江西,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却如同一块阴影,笼罩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水土流失不仅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一、江西省水土流失的现状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山地丘陵面积较大,地形起伏明显。
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从流失面积来看,江西省的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且分布广泛。
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大片的土地因为水土流失而变得贫瘠,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从流失程度来看,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
轻度流失往往不易被察觉,但长期积累也会带来严重后果;中度流失已经对土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植被恢复难度加大;重度流失则导致土地石漠化、基岩裸露,生态系统几乎崩溃。
二、造成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江西省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速度快,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气候条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雨水的冲击力大,容易破坏地表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被冲走。
3、土壤特性:江西部分地区的土壤质地疏松,抗侵蚀能力较弱,容易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流失。
(二)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一些地方盲目开垦荒地、陡坡耕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得土壤失去了保护。
2、过度采伐森林: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的蓄水保土功能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
3、矿产资源开发:采矿活动中,不规范的开采方式和尾矿处理不当,破坏了山体和地表植被,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4、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三、江西省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一)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原本葱郁的山林变得荒芜,清澈的溪流变得浑浊,生态平衡被打破。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湖泊生态系统和周边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
鄱阳湖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养殖废弃物、粪尿等都会通过径流、渗漏等途径进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
此外,过度的农田灌溉也导致湖泊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第二,工业废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地区工业发达,许多企业的废水排放未经过有效的处理,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排放也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降落到湖泊水体中,加剧了湖泊的污染程度。
第三,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带来的废水、污水也大量排放到湖泊中,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等,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富氧化,极大地损害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以下治理策略是必要的: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污染排放的标准和限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
第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工业污水治理。
对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强制实施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监测系统,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减少有害物质对湖泊的污染。
第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确保城市污水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湖泊的污染。
江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一、问题背景江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保护江西的水土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
二、水土流失现状江西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集中在农田和山区。
因为抢种、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此外,不合理的森林开发、采矿活动等也给水土资源带来压力。
三、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的关键措施。
它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并减少水污染和河流泥沙淤积。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江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一)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通过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合理分配,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开发利用。
(二)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保护措施,如有机耕作、轮作休耕等,以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损害和污染。
同时,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加大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保护能力。
严禁非法砍伐和滥伐森林资源,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力度。
(四)推动环境教育和宣传。
加强对广大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五、水土保持的成效评估为了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通过监测土壤侵蚀和水质变化等指标,评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并及时调整措施和策略,以提升保护水土的效果。
结语江西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但只要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就能够保护好水土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落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各项措施,为江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江西省地表水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一)
摘要:摘要: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的局面受到了严峻挑战。
本文在分析全省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科学决策、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全省地表水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状况保护对江西省江西省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它们与其他直接入湖河流共同构成鄱阳湖水系,经入江水道于湖口注入长江。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104km2,其中江西境内15.71×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省内不属于鄱阳湖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合计为1.04×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539×108m3/a,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5%,居全国第七位1]。
全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677m3/a,高于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1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量10.5×108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6×108t,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5.9×108t。
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78×104t、氨氮排放量3779.6t,工业废水达标率77.6%。
城镇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32.3×104t、氨氮排放量2.5×104t,生活废水处理率3.9%2]。
2002年,江西省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
在全省主要河流89个评价河段中(评价河长5742km),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GB3838——2002,下同)的占评价河长的79.3%,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12.1%,其中,劣于Ⅴ类水标准的河段长245.5km;主要污染河段有南昌、景德镇、新余、萍乡、赣州等城市河段,以及东乡、全南、莲花、永丰、上高、高安、德安等城镇河段;鄱阳湖评价水域2184km2,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的占72.9%,劣于Ⅲ类水标准的占0.3%,主要污染水域为赣江南支口;柘林、万安、江口等主要大型水库的水质全年都优于Ⅲ类水标准3]。
全省局部水域的污染主要是受到点污染源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2]3];但农业生产、矿山资源开发等产生的面污染源,给水体带来农药、化肥及重金属、酸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4]5]。
2水污染原因及发展趋势
2.1水污染原因
当入河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时,就开始产生水体污染。
在主要受点污染源影响的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与枯水期流量呈正相关,因此,入河排污量和稀释流量就成为决定河段水质状况的两个主要对立因素。
(1)现状排污总量还不至于造成全省地表水总体污染
2002年全省月平均废水排放量0.875×108t,而全省汇入长江及其他外省水系控制断面的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自产量)之和约为580m3/s,由此计算的污径比为5.8%。
由于90%保证率枯水月份的污径比不大,因此,全省现状排污量还不至于造成地表水总体污染,这与全省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也相吻合。
(2)生活废水处理率低是造成部分城镇河段污染的主要因素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0.5×108t,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6.3%。
全省废水COD 排放总量39.08×104t、氨氮排放总量2.88×104t,其中生活废水COD排放量占总量的82.7%t、氨氮排放量占总量的86.8%。
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9%。
由于全省生活污水处理率极低,所排放的污染物(COD、氨氮)占总量的比例达80%以上,因此成为全省部分城市、县城河段污染的主要原因。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废水达标率不高也是地表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2002年全省工业用水总量为42.8×108t,重复利用率仅为48.8%;全省工业废水达标率仅为77.6%,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约低10个百分点。
虽然全省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物(COD、氨氮)占总量的比例还不到20%,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小于生活污水,但由于其大部分排放在城镇附近河段,与生活废水造成的污染具有叠加效应,从而加重了水体污染程度。
此外,全
省主要排污企业,如江西江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贵溪冶炼厂)和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等的废水,对其排污口下游河段的污染十分显著5]。
(4)部分城镇河段因稀释流量太小而导致水污染问题突出
萍乡、东乡、莲花、永丰、德安、上高等城市和县城位于各级支流河段,虽然这些城镇的排污量从全省来看并不算很大,但是由于所在河段枯水径流量都很小,致使水体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5)面污染源对地表水的影响不容忽视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铜、钨、银、铀储量居全国前列,与钽、稀土被誉为江西的“六朵金花”。
全省矿山开发集中在5个重点区域:赣南钨矿及稀土矿区、赣东北铜及多金属矿区、萍乡~丰城煤、铁、盐矿区、赣西北铜金矿区、景德镇瓷土及煤矿区。
据调查,至1999年,全省矿山开采累计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940km2,累计废石存放量12.85亿t,尾砂累计排放量11.53亿t,矿山废水约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导致了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且给水体带来重金属及酸污染。
例如,赣东北铜及多金属矿区产生的大量含铜及酸的废水,使乐安河及其支流大坞河、泊水河水体受到污染,损害了水体的饮用、养殖、灌溉等功能。
此外,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其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农村畜禽饲养场粪肥流失形成的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2水污染发展趋势
目前,江西的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大,且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水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水污染问题只是在局部河段比较突出。
但是,江西正在进入高速增长、奋力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全省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增加,对水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必然会增大。
我国经济较发达省、市的水污染经历表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江西省在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区域性水污染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形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污染,其治理难度一般都很大,不但需要巨大的治理费用,而且治理时间也将很长。
这主要是由于涉及到工矿企业需要大量的治理费用,甚至不少还要关停并转等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