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20RR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资料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 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 )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2013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资料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疑心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电脑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第一章:死因监测概述1.1 什么是死因监测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对人口死亡原因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改进等决策。
1.2 死因监测的目的死因监测的目的是了解人口死亡原因的时空趋势、风险因素和分布规律,通过及时监测和分析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策略、评估预防效果和改进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 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包括死因核查、死因分类、死因统计分析和死因报告等环节。
1.4 死因监测的意义死因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疾病暴发、流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质量提升和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第二章:死因监测业务流程2.1 死因监测流程概述死因监测业务流程包括死因报告收集、死因调查、死因分析和死因报告编制等环节。
2.2 死因报告收集死因报告收集是死因监测的基础环节,主要通过收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等相关数据协同工作,确保死因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
2.3 死因调查死因调查是对疑似或确诊死亡病例进行现场勘验、访谈、尸体解剖等方法,以确定死因的过程。
2.4 死因分析死因分析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死因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5 死因报告编制死因报告编制是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向相关部门汇报和公布。
第三章:死因监测的技术要求3.1 死因核查技术死因核查技术包括现场勘验、尸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死因分类与编码技术死因分类与编码技术是对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国际上常用的编码系统包括ICD和ICD-10等。
3.3 死因统计与分析技术死因统计与分析技术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基本统计指标计算、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3.4 死因报告编制技术死因报告编制技术是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的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统计和报告写作能力。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参会者,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关于死因监测培训的内容。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而又敏感的工作,它对于确保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将为大家介绍死因监测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死因监测。
一、死因监测的定义和目的死因监测是指对于个体死亡原因的研究和调查。
它通过系统收集并分析死因数据,评估死亡原因的类型和分布,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死因监测的目的主要包括:1. 确定死亡原因:通过对死亡个案的细致调查和研究,准确确定个体死亡的原因,为死因统计提供依据。
2. 评估公共卫生风险:通过分析死因数据,评估社会各个群体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追踪疾病流行趋势:通过对死因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疾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二、死因监测的方法死因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死因调查:包括对死亡个案的核实和详细调查,以确定死亡的确切原因。
调查内容包括病史、尸检、实验室检查等。
2. 数据收集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死因监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死因相关的数据,包括个体特征、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揭示死因分布的规律性和风险因素。
4. 报告和沟通:将监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向决策者和公众传递监测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死因监测对于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疾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估公共卫生风险:通过死因监测,可以评估社会各个群体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死因的细致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心衰、呼衰等)。
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损伤中毒需要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应尽量避免不填写的内容:
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
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
呼吸循环衰竭 J96.9 酸碱失衡 E87.4
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
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 G93.1→
不明 R99 肺部感染 J98.4
死因链
疾病
(1)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
(c)→(b) →(a)的时间长短关系:(c)〉(b)〉(a)
四.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和编码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步骤:第1步:填写正确完整的死因链。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第2步:应用总原则,选择规则1、2、3或修饰规则来确定根本死因当只有一个死因时选择该死因
当不止一个死因时,按规则确定。
总原则:选择顺序的“根”
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例:1.Ⅰ(a)肝功能衰竭 2. Ⅰ(a)脑出血
(b)胆管梗阻(b)高血压
(c)胰头癌(c)慢性肾盂肾炎
根本死因选择:胰头癌(C25.0)(d)前列腺腺瘤
根本死因选择:前列腺腺瘤(D29.1规则1:选择第1顺序的根
例:1.Ⅰ(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肝硬变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选择肝硬变(K74.6)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顺序是由于肝硬变引
起的食管静脉曲张。
2.Ⅰ(a)急性心肌梗死
(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流行性感冒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由(b)引起(a)
3.Ⅰ(a)心包炎
(b)尿毒症和肺炎
尿毒症引起心包炎,肺炎引起心包炎,选择第1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
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
例:1.Ⅰ(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
(b)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恶性贫血(D51.0).不存在于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的情况的报告顺序。
2. Ⅰ(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I09.9)不存在报告顺序,两种情况处于同一行上。
3.Ⅰ、(a)胰腺纤维束性病
(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选择胰腺纤维束性病(E84.9)不存在于报告顺序。
规则 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
例:1.Ⅰ(a)卡波西肉瘤
Ⅱ艾滋病
选择到(a)的HIV病(B21.0)
2.Ⅰ(a)卵巢癌
Ⅱ HIV病
选择卵巢的恶性肿瘤(C56)
修饰规则6条
规则A:对不明原因的重新选择
例:1.Ⅰ(a)衰老(R54)和坠积性肺炎(J18.2)
(b)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
选(b)M06.9.相当于总原则。
2. Ⅰ()贫血(D64.9)
Ⅱ脾大(R16.1)
选择脾大性贫血
不按总原则选脾大,但它可以修饰编码。
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像琐细情况未曾报告那样。
例:1.Ⅰ(a)龋齿
Ⅱ糖尿病
选择糖尿病(E14.9)
规则C:联系
当选择的原因与分类中的一个款式或与证明书上用于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情况时的“用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有联系时,则编码到联合情况。
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
例:Ⅰ(a)脑梗死(I63.9)
(b)脑血管意外(I64)
编码到脑梗死(I63.9)
规则E:“早期、晚期”选“晚期”
例:1.Ⅰ(a)三期梅毒(A52.9)
(b)初期梅毒(A51.0)
选三期梅毒(A52.9)
2. Ⅰ(a)妊娠期子痫(015.0)
(b)子痫前期(015.9)
选妊娠期子痫(a)(015.0)
规则F:疾病的“后遗症”致死选“后遗症”
例:1. Ⅰ(a)支气管肺炎(J18.0)
(b)脊柱弯曲(M43.9)
(c)儿童佝偻病(E55.0)
选:佝偻病后遗症(E64.3)
2. Ⅰ(a)脑积水(G91.9)
(b)结核性脑膜炎(A17.0)
选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3.(a)坠积性肺炎(J18.2)
(b)偏瘫(G18.9)
(c)脑血管意外10年(I64)
选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2013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40分)
1、死亡登记报告规范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期限是 7 天,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填好《死亡医学证明书》后需在 7天内向所属地的县(区)级CDC报出。
2、CDC收到的代报卡片,需于 5 天内完成代报,对网络直报的卡片,需于 7
天完成审核。
3、规范要求,对于在社区发生的死亡,社区医生则需在 30 天内进行报告
4、在确定根本死因时,总原则有 1 条,选择规则有 3 条,修饰规则有 6 条。
二、判断题(25分)
1、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送到医院即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2、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急诊科出诊时就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3、对死亡原因不清楚的病例,不需要填写调查记录(×)
4、造成意外死亡的情况不作为根本死因(×)
5、确定根本死因时,只要运用几大规则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不需要看相关的注解与解释说明(×)
三、请确定根本死因(20分)
1、a) 坠积性肺炎 7天
b) 脑卒中 3个月
c) 高血压10年
根本死因为:脑卒中
2、 a)高压心脏病 3年
b)高血压 15年
根本死因为:高血压心脏病
3、 a)脑损伤
b) 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
根本死因为: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交通事故)
4、 a)肝癌 6个月
b)肝硬化3年
b)乙肝 10年
根本死因为:肝癌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根本死因的定义:
答:(a)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