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
- 格式:pptx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5
紧目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实务探索——传播与教育《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改革探析唐雨晴(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湖南永州425199)摘耍:《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
鉴于此,如何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
提起广播电视史,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枯燥乏味,学了没用。
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详略得当。
突出教学■点当前,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分为两种情况:有部分院校是将其融合作为一门课程——<中外广播电视史>讲授;而有的院校<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分为<中国广播电视史>和<外国广播电视史>两门课程开设的。
不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内容都非常丰富,尤其是外国广播电视史,历史更悠久。
但是学时有限,教师在讲述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必须精选重点,什么地方应该重点讲述,什么章节应该略过,都应该处理得当。
比如外国广播电视史,对于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就要重点讲,而像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可以略讲或不讲。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事业历史悠久,而且相对发达,能够给中国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尤其是美国的电视业,目前,美国电视传媒业无论是从技术的发展水平、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是跨国媒体集团在全球的影响力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美国的电视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才有了今天的繁荣?究竟是怎样的广播电视体制,才成就了它今天的活力?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重点讲述。
第八节中外电视发展史一世界电视发展史1电视的发明(1)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2)贝尔德—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被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然而,机械电视具有设备太笨重、噪音太大、不易操作等缺点。
(3)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4)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的区别第一,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第二,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第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5)电视的成型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
*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张作霖刘翰1926)*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奥斯邦广播电台(洋办1922)*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国民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中国创办最久的报刊:大工报(19世纪末——至今)*古代最早的报刊(一般被认可的):唐代《进奏院状》*《收租院》是我国纪录片的第一个高峰*北京电视大学是亚洲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个电视教育节目:教授汉语拼音。
*公共产品理论:对于产品的个人消费或集体消费对于其他的消费者没有影响。
它的根本属性并不在于所有权,而是公共的且互不影响的使用权。
*心态与电视:欲知:受众欲使人知:媒体欲被认知:广告*传播史:新闻史广播电视史(事业史业务史思想史)*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新媒体*中国两大新闻社: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故事片相对的两面专题片(主题先行,论据牵强)*传播的类型: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内向(自我)传播*第一媒介:报刊第二媒介:广播第三媒介:电视第四媒介:网络第五媒介:新媒体第一章广电的科技术与事业第一节电子传播时代的技术演进与应用一.电的发明1.静电的发现2.1745年,荷兰人莱顿用“莱顿瓶”产生的电流可传达两英里导线。
1790年意大利,伏特发明蓄电池。
法国人安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根据“磁”可以产生“电”的效应,发明了发电机。
3.有线电报1837年,美物理学家,莫尔斯,有线电报实验成功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上帝创造了什么?)4.有线电话1875年6月2日贝尔研制成功电话1876年2月14日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了电话系统(电话发明日)二、电磁波的发现及无线电报和广播技术的发明1.法国人安培发现电磁感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发电机2.1864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提出电磁波存在理论,据此,后人发明无线电和雷达。
电子传播的三种要素动机渠道编码美国KDKA时间地点KDKA广播电台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
电视大观综艺节目时间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精办节目”的口号,集中力量建设中央。
但是挫伤了地方办广播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人一环境一社会模式(经济、政治、生活、文化)《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1924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是为中国第一步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这个法规允许国民有条件地(例如每年缴纳牌照费)使用收音机,同时,交通部开始筹备建立中国的广播电台。
萨尔诺大:萨尔诺天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NBC,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成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 1967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公共电视:行动纲领》,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并流行起来。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体系绘出了蓝图。
肥皂剧:种日间连续剧,又名“肥皂剧” ,因洗涤剂商赞助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肥皂剧在美国广播中出现, 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从早到晚不停地播出。
肥皂剧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
电视电影:即专为电视制作的电影。
60年代电视电影在美国发展起来,通常是单本剧或微型剧集。
电视电影按照电视比较粗放的要求,采用电影老练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既有电影效果,又有电视效率。
它不像电影似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精雕细刻,但比一般同期录音、多机拍摄、一遍就过的电视剧精致。
《新闻纵横》: 1994年诞生,是紧紧跟踪热点新闻的述评性节目,晚于《焦点访谈》 ,每次20分钟,融报道和评论为一体,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广播舆论监督性节目之一。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
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
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
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
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
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