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水环境综治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水污染治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生态环境,制定2024年水环境综治工作计划,旨在全面展开水环境治理工作,实现水质优良、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良好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1. 加强水污染防治(1)完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水污染物排放达标。
(2)推广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确保农田用水的安全。
(3)加快河流湖泊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采取物理、生物等多种方式对水体进行处理,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
(4)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农田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统筹调度,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2)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采用高效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效能,优化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4)加强水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开展水资源动态监控,及时掌握水资源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 保护水生态环境(1)加强水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修复退化湿地,建设湿地保护区,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适应性。
(2)保护河流湖泊的水生物多样性,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推动江河源头生态保护和修复。
(3)加大水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水生态环境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
(4)加强水资源保护教育宣传,增强公众意识,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水资源利用习惯。
三、预期成果通过2024年水环境综治工作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水质明显改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全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的水系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系综合治理旨在优化城市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水利设施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本方案旨在提出全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水系综合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推动城市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2.原则:a.以科学规划为基础,确保治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按照“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综合治理、科学规划”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
c.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能力。
d.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水系综合治理的合力。
e.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机制,推动水系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1.水资源保护与利用a.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b.加强水资源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
c.提倡节约用水,推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d.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水质管理,确保城市水环境达到国家标准。
2.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a.制定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水生态系统。
b.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c.推广植被和水生物复绿,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d.设立水生态保护区,限制水生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3.污染物排放控制a.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b.加强工业排污控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c.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非点源污染减量。
d.强化城市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处理,减少雨水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
4.历史遗存水域保护与改造a.保护历史遗存水域,保留历史文化价值。
b.对历史遗存水域进行改造,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
c.定期进行历史遗存水域的清淤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a.加强城市水利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b.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加强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c.提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方式,加强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保护水资源,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和水保护与修复三个方面,提出一套可行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水污染治理1. 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
建设和改建现有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的处理能力,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同时,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设备维护,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2. 推动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针对造纸、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建立严格的环保监管制度,加强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推动绿色生产和清洁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完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
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和管理,建设雨水花园、湿地等雨水管理设施,将雨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评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高农田的水质和土壤质量。
二、水资源利用1. 加强供水管网建设。
提升城市供水管网的覆盖率和运营水平,缩短供水管网的老化周期,减少供水中的漏损和浪费。
2.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建立水资源权益、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通过水资源的定价和交易引导用水行为,实现合理用水和优先发展节水型产业。
3. 多元化水资源补给。
推动开展水资源调度工作,多渠道补给城市水资源,包括向近郊地区引水、地下水开采和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
三、水保护与修复1. 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
建立水生态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保护湖泊、河流和湿地的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推动水域生态修复。
针对已经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水域,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质和水生物的自净能力。
3. 加强水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城市水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升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
2023年水环境综治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标水环境综治是指对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系列工作。
2023年,我国水环境综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促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二、工作计划1.加强水环境治理的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完善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大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2.全面提高水环境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和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提升水环境监测与评估能力。
加强对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水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
3.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治理改造和淘汰工程。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新建和改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4.推进城市水环境整治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提升,确保达标排放。
加大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力度,减少雨污混接。
加强城市河湖水体的改造整治,提高城市河湖水质。
5.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对地下水的保护力度,制定和实施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措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工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中实施科学用水。
6.落实水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和水体清淤工程,改善水生态环境。
恢复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生物多样性。
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海洋水质。
7.加大水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环境的认识和意识。
开展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8.加强水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水环境管理机构建设,提高水环境管理能力。
加强水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
9.强化水环境综合监管加强水环境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水环境执法机制。
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估,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目标1.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经过2023年的努力,我国水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为确保___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顺利开展,切实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根据《市___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和监督管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有效治理非法开采建筑用砂、重点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区域环境山清水秀,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目标任务加强水污染行政执法,加大巡查力度,打击、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取缔及各流域非法采砂点,巩固治理成效。
___年重点治理,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各项内容,确保排放达标,并依法查处非法取土、采矿等行为,确保___年___月底前,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宜环境。
三、整治内容1.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坚决取缔非法采矿行为。
2.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取缔违章建筑挤占河道、污染河流问题。
3、做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局___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___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制订工作方案、___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通报工作情况、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在局___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___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国土资源所:负责辖区内土地巡查和矿山督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办公室:负责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和协调工作。
用地科:负责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督促项目业主按规划设计要求科学合理___施工,防止因项目建设造成地表大面积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
地环科:负责矿山植被恢复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矿山植被恢复。
监察科(监察大队):负责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水流域范围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
浅谈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城市水系治理是指依据城市水文地理特征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和管理城市水系,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治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水系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城市水系治理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保障城市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性、规划原则和方法、具体措施等方面,浅谈城市水系治理规划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性城市水系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水系治理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加城市绿地、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科学有效的水系治理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还能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应该充分考虑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障城市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在水系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尽量减少对水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保护和恢复水系的自然功能,打造具有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的城市水系。
2. 综合治理原则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应该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城市水系的各项功能和需求,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城市的水系管理和利用,实现水系的多功能发挥。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应该注重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推动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4.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倡导公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提高公众对城市水系治理规划的认知和参与度,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一、序言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是指对城市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进行综合规划、管理和治理,以实现水质改善、生态保护、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城市水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和挑战。
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范围1.水体治理水体治理包括对城市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进行清淤、还水、河道疏浚、污染物净化、水质改善等工作,以实现水体生态化、景观化和功能化。
2.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是指城市内的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泵站等设施,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应包括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提升,以保证城市内的雨水和污水有效、安全、快速的排放,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生态修复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范围还包括对水系周边的湿地、绿地、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以提升水体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创造更多的生态功能。
4.水环境监测与管理水环境监测是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对水质、水量、水流速、水位等指标进行实时、精准的监测,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三、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1.水质改善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水质的改善。
通过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加大水体治理力度、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达到水质逐步改善的目标。
2.生态保护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另一重要目标是保护水系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植被种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促进水体生态平衡和自净能力的提升。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中,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4.水环境整体改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整体改善,营造优美、清洁、安全的水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范围涵盖面广,任务繁重,需要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2023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引言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时间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修复水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制定了2023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1. 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大部分地表水达到或超过国家水质标准;2. 构建健全的水环境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修复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4. 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的良好风尚。
二、重点任务1. 推动工业污染治理。
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实施低碳生产;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检查,确保废水排放达标;建设工业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加快实施污染源整治项目。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推行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推广高效、节水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田的肥料、农药利用率,减少农村废弃物的排放。
3. 河湖水域治理。
加大对河湖水域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河湖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排污行为;加快实施河湖修复项目,恢复河湖的生态功能;加强河道清淤工作,保持河流的良好水动力条件。
4. 城市水环境治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处理水平,减少污水排放;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和生态景观水体建设,增加城市的绿色水源;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5.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制度,推行水资源定量配水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完善用水定额管理,鼓励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强河流、湖泊、地下水的水生态保护,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6. 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水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广告、宣传片、科普活动等形式,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组织有关的志愿者活动,共同守护水环境。
浅谈城市水系治理规划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是指对城市内河流、湖泊和水域进行综合管理和规划的一种措施。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的目的是保护城市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高城市内河流和湖泊的整体质量,从而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水系治理规划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保护城市水资源。
城市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这些水源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对这些水资源进行保护。
在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中,要设立水资源保护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开发建设,保护好水资源,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
要改善水环境。
城市水系经常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
在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中,要制定相应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对污染源进行管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治理城市内河流和湖泊的污染,使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要提高城市内河流和湖泊的整体质量。
城市内河流和湖泊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中,要重视保护和修复城市内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河流和湖泊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对城市内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要加强城市水系的管理和利用。
在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中,要加强对城市内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利用,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要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在城市水系治理规划中还要注意水文监测和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和利用。
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摘要:水系规划是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利用和保护城市水系资源,并对水系的多种功能之间,水系与城市建设之间进行协调和具体安排,以突出城市水系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环城水系;规划理念;设计目标;途径
城市水体及水系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
《南宁市城市水系整治控制规划》出台,旨在将南宁规划建设成拥有城市水系景观的“中国水城”。
文章总结了南宁现有水系的状况,分析了南宁环城水系的综合整治规划。
一、现状概况
南宁位于郁江干流的中下游,贯穿城区的河段为邕江。
邕江与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
在这个区域内的水系包括上游老口水库至下游邕宁梯级的邕江河段及18条内河:江北片的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那平江、四塘江等10条内河,江南片的大岸冲、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良凤江(水塘江)、良庆河、楞塘冲(良庆下河)、八尺江等8条内河和大王滩、天雹、老虎岭、龙门等城市周边水库、湖泊等。
随着南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令南宁内河水系的水质不断恶化,加上对水系上游水源的保护不力,使得水系的长年径流量不断变少,更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如朝阳溪,它是纵贯南宁市区的一条活水内河,既是城区汇水区域重要的径流排泄渠道,也是连通邕江的城市景观河流。
在六七十年代,它还清澈见底,而如今的朝阳溪却变成了朝阳沟,在溪水中垃圾沉积,黑水翻天,臭气扑鼻。
类似朝阳溪这样受污染的城市内河在南宁还有许多。
如马巢河、可利江等,原来也是城市内河受污染较轻的河沟之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质状况都有恶化的趋势,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一定影响,急需重新规划改造。
二、规划理念
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主要指防洪工程和通航工程。
但是河流有更重要的功能:即联系人类与自然。
未来传统的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治理规划理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城市河流将更强调河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纽带作用,将进一步突出“与自然共存”和“富有愉悦感”的未来城市规划主题。
因此,城市水系发展应纳入流域防洪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应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以及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特点,把
城市的经济功能、市政功能和环境功能密切结合起来。
城市水系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设计目标
以“水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为总体目标,构筑行洪安全、通航观光、娱乐休闲,特色鲜明的生态城市。
四、整治规划
(一)打造滨水生态城
规划分3个阶段打造城市水网结构。
第一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实施主城区内河河道整治工程,实现内河景观面貌焕然一新,河道沿岸基本绿化和生态修复,行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可利江与心圩江的连通,打造完成相思湖环城水系。
第二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建设实施南、北贯城渠,从根本上解决内河补水水源;建设实施内河之间环通水系,打造主城区五大环城水系,邕江市区河道防洪能力提高,邕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两岸基本完成绿化美化;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层次提升。
第三阶段从2016年至2020年,城区主要内河建设基本完成,进一步建设邕江、连通水系、内河有机联系的城市内河水系和景观生态通道,进一步发挥江南、江北贯城渠的生态效益。
城市水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城市内河水系沿线生态景观、滨水文化和旅游景观明显提升,进一步发挥城市滨水产业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18条内河综合整治后,将形成24个湖泊。
通过连通各运河形成五大环城水系——灵湖环、相思湖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五象湖环。
以解决南宁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达到内河生态景观补水及景观、通航游览双重目的。
图1
(二)内河河道整治,打造成休憩、旅游、度假的胜地
南宁城区内有众多邕江支流、水库及池塘,尽管市区内水系发达,但总水域面积在城市面积中的比重过小。
规划对位于南宁市邕江北岸的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7条支流,以及位于邕江南岸的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水塘江4条支流,总面积约1037.53平方公里的11条支流进行规划控制。
通过构筑“一江(邕江)、两库(老口水库、邕宁梯级)、南北贯城渠、五环(灵湖环、相思湖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五象湖环)、十八河”的水网结构。
即以邕江为主轴,构建城市核心水系。
规划结合水资源利用、城市生态、景观、旅游等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相邻水系的互联互通,形成环
城水系,构建水城、绿城。
在环境综合整治后,通过南北贯城渠解决江北及江南片区的主要内河的优质水源补水问题。
同时提高河道的行洪和蓄洪能力,满足内江的防洪治涝要求,改善内河水质。
同时结合河道整治进行河道的水景观营造和环境工程建设,利用滩涂绿化、岸线美化、工程亮化等措施,使内河沿线地区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憩、旅游、度假胜地。
此外,通过河道整治,提升沿河两岸城市开发用地的品质,提升城市建设用地开发价值并推动沿岸城建和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
图2
(三)南湖——竹排冲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构筑城市东部的绿色走廊
此项目规划范围包括河道控制线100米内的河床、护堤、平台以及5个城市公共绿地。
南湖——竹排冲连通明渠总长约750米,渠道呈西南至东北朝向,西起南湖,东至竹排冲河道,渠道宽度约10米至30米不等。
规划布局为“一轴两带三段七节点”。
“一轴两带”为蓝色水系轴及河道两侧的特色景观带。
“三段”即根据周边用地规划及现状用地使用情况,将南湖环划分出3个景观区域:时尚休闲区之“华彩乐章”、生态科普游憩区之“水上森林”、居住休憩区之“悠然生活”。
时尚休闲区(南湖沿线、竹排冲中心段):规划引入轻型消遣休闲娱乐的商业活动并散布在滨水用地内,如露天咖啡吧、露天酒吧等。
生态科普游憩区(长堽路、厢竹大道和长湖路的围合区域):在生态科普游憩区,市民可观赏游览水上森林的壮观景致。
这里以大量种植水杉、水生花卉植物作为景观特色,列植成丛、挺拔的水杉勾勒出平滑的天际线,也是河道景观的背景布幕。
飘逸柔软、花色多样的各色水生花卉,呈现出野而不乱、落英缤纷的自然生态水岸效果。
居住休憩区(竹排冲东南段):主要着重于对该段竹排冲居住环境的改善,将以自然缓坡河床为主要处理方式,让场地与河岸线自然相接,同时增设亲水平台、亲水台阶等设施。
图3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南宁的环城水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但是我们在规
划建设的时候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结合滨水区域的保护和开发,以经济模式的转变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桂江. 解读桂林两江四湖[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2]刘大毅. 省城实施环城水系改造工程[N].辽宁日报,2007,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