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 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 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B .钙C .铁D .碘3.下列关于F 、C1、Br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4.放射性同位素钬 16667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B .67C .99D .1665.在63Li 、7 3Li 、23 11Na 、24 12Mg 、14 6C 、14 7N 中:(1) 和 互为同位素;(2) 和 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周期和族),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 为什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吉师大实验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测试题1 一、选择题1.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C.卤素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2.卤素单质与氢气都能反应,反应产物是卤化氢(X2+H2=2HX),这是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但其反应条件不同,从“黑暗中即可剧烈爆炸”→“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这是其性质的递变性。
其性质相似性的原因是(),其性质递变性原因是()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都是双原子分子C.电子层数不同D.卤化氢中卤素都是-1价3.11H、12H、13H、H+、H2是可以表示为()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4.113号元素原子(质量数是284)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A.171 B.0 C.58 D.605.已知115号元素原子有七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5个电子,试判断1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七周期第IIIA族B.第七周期第VA族C.第七周期第IIIB族D.第七周期第VB族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I、NaBr、B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
将白色物质溶入水得无色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在无色溶液中加入新制取的氯水,然后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白色固体中既有KI,又有BaCl2B.白色固体中既有NaBr,又有BaCl2C.白色固体中可能有NaBrD.白色固体中肯定没有NaBr7.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
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A.77B.286C.191D.1148.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 B.14 C.16 D.189. 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A .互为同素异形体B .互为同位素C .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 .都含有34个中子10. 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A. H2SB. O2C. COD. NO二、填空题11.已知有1H216O、D2S、3H218O、S17O2、2H2S、S16O2,其中有_________种元素,种原子,种分子。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第二章第一节 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化学必修⼆第⼀章知识点 ⾼⼀化学的第⼀章是打开学期学习重点的重要途径,这在必修⼆中依然被强调着。
下⾯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化学必修⼆第⼀章知识点,不要凭直觉⼩看单个章节在考试中的轻重程度。
⾼⼀化学必修⼆第⼀章知识点(⼀) 1、原⼦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体元素除外)的原⼦半径随原⼦序数的递增⽽减⼩; (2)同⼀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层数增多,原⼦半径增⼤。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正价由碱⾦属+1递增到+7,⾮⾦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正价,氧⽆+6价,除外); (2)同⼀主族的元素的最⾼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周期元素随原⼦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属单质的熔点递增,⾮⾦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属性与⾮⾦属性(及其判断) (1)同⼀周期的元素电⼦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越容易得电⼦,从左到右⾦属性递减,⾮⾦属性递增; (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层数的增加,原⼦越容易失电⼦,从上到下⾦属性递增,⾮⾦属性递减。
判断⾦属性强弱 ⾦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或酸中置换出氢⽓越容易越强 2,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 ⾮⾦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反应形成⽓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样) 5、原⼦结构:如:的质⼦数与质量数,中⼦数,电⼦数之间的关系 6、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周期序数=电⼦层数 B.原⼦序数=质⼦数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数=元素的最⾼正价数 D.主族⾮⾦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元素的⾦属性和⾮⾦属性强弱的⽐较(难点) a.单质与⽔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价氧化物的⽔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属性逐渐变弱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属性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微粒半径⼤⼩的⽐较规律:a.原⼦与原⼦b.原⼦与其离⼦c.电⼦层结构相同的离⼦ (3)元素周期律的应⽤(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原⼦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以位置推测原⼦结构和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7、化学键(重点) (1)离⼦键: A.相关概念: B.离⼦化合物:⼤多数盐、强碱、典型⾦属氧化物 C.离⼦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式的表⽰(难点)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相关概念: B.共价化合物:只有⾮⾦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式的表⽰(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极性键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般元素的⾦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的还原性越弱。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1)Na2CO3在BaCl2之后;(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三课时 核 素——————————————————————————————————————[课标要求]1.了解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1.原子结构记忆口诀:原子构成三子(质子、中子、电子)奇(奇妙),质子正电擎大旗。
电子抗衡带负电,中子无电为中立。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位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4.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间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原子的构成 质量数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质量数(1)概念: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②电性关系: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表示方法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2 6C 表示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
[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11H 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1.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吗?提示: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如14 6C 和147N 。
2.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 ,核内中子数为n ,则a g X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提示:am (m -n )mol 。
1.粒子符号(A Z X ±b n ±m )中各数字的含义2.数量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中: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3)阴离子中: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1.235 92U 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关于23592U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235B .中子数为92C .电子数为143D .质量数为235解析:选D23592U的质量数是235,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9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3。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基础知识】: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5页的“科学探究”,从表可得出碱金属原子结构异同:同:异:核电荷数由→;电子层数由→;原子半径越来越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⑴、与非金属的反应Li+O2 ________________ Na+O2________________ K+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从与氧气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相似性:。
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
⑵、与水的反应K+H2O____________________ Rb+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则碱金属与水:相似性:碱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和。
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水的反应越来越,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思考: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价。
②、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越来越,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_,即金属性逐渐。
元素周期表练习1.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答案:D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或2个的元素有:第一主族元素(包含H元素,碱金属元素);第二主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中的He元素2.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C.NaH D.H2O2答案:C因为H在NaH中显-1价,且为离子化合物,而VIIA族元素都能显-1价,与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3. A、B、C为短周期元素,他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B、C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A的核电荷数的4倍,B、C的族序数之和为A的族序数的2倍,则A、B、C分别为:A. Be、Na、AlB. B、Mg、SiC. O、P、ClD. C、Al、P答案:C,设A原子序数为X,短周期A此时不可能是第一周期,只能是第二周期,则B为X+7,C为X+9,B、C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A的核电荷数的4倍,则2X+16=4X,X为8,ABC分别是 O、P、Cl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只有x+1 B.可能是x+8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答案:D若为第二、三周期,则原子序数为x+1;若为第四、五周期,则原子序数为x+11,因为副族;若为第六周期,则原子序数为x+25,因为有镧系5.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导材料K3C60 答案:C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选项A中元素均是主族元素,砷是第四周期第ⅤA,镓砷第四周期第ⅢA;C中硒第四周期第ⅥA,锌是第四周期第ⅡB;B中La是第六周期第ⅢB,镍是第四周期第Ⅷ族;D中K是第四周期第IA,C是第二周期第ⅣA6. 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答案:BA. 8、18、32、32B.8、18、18、32C.8、18、18、18D.8、8、18、18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碱金属元素中,所有碱金属的氧化物均属于碱性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