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8
12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合理想象盘古的形象。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盘古的神勇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阅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天上有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和闪烁的星星,地上有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和葱郁的森林。
宇宙中的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彩啊!那它们是怎样诞生的呢?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神话故事说,是盘古用生命换来了这一切。
盘古是谁呢?在传说中,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这个生动、感人的神话故事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滋”,翘舌音“浊”和后鼻音“撑、丈”。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浊、丈、血、液、茂”等字时,也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劈、撑”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撑、液、茂”等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字谜示例:两只手,很高尚,场面大,它能帮。
(谜底:撑)流水不停歇,随风潜入夜,形态多变幻,受冷会凝结。
(谜底:液)草下有一物,天干排第五,茁壮又兴旺,精美还丰富。
(谜底:茂)(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劈”的上部宜宽大,下面写得短些。
“浊”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把握字体整体结构,不要写的过于疏离。
语文《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背景知识: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
是中国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盘古开天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其后,南朝萧梁的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盘古开天地古文
盘古开天辟地
徐整〔两汉〕
天地浑(hùn)沌(dùn)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
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部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赏析《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黑暗,就拿起一把大斧头,用力一劈,只听一声巨响,那个大鸡蛋破裂开来。
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之间。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他呼吸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最后,盘古倒下了,他的身体化为了大地的山川湖海和万物生灵。
从此,天地间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四季更替,有了生命和生机。
《盘古开天地》课文赏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壮丽历程。
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盘古的英勇与坚韧,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起源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盘古在混沌中醒来,手持大斧劈开天地的情景,展现了盘古的勇敢和力量。
这种开天辟地的壮举,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其次,课文详细描述了天地形成的过程,以及盘古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化为世间万物。
这种将人类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的想象,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最后,课文以盘古倒下,身体化为大地万物的结尾,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的主题。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总的来说,《盘古开天地》不仅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神话故事,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深刻反映和传承。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赏析《盘古开天地》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孕育而生。
他醒来后,发现周围一片黑暗,就拿起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的黑暗猛砍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那个大鸡蛋破裂开来。
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怕天和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之间。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每天长高一丈。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终于形成了,盘古也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人类和万物开始在大地上繁衍生息。
赏析:《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壮丽故事。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宇宙初开时的混沌状态和盘古的英勇形象。
盘古手持大斧,奋力劈开混沌,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他的行动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开拓精神。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他的身体化为万物,赋予了自然界各种元素生命和意义,这种“人体宇宙观”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课文还通过描述盘古的牺牲和付出,传达了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价值。
盘古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世界,为人类和万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总的来说,《盘古开天地》不仅是一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神话故事,更是一部富含哲理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瑰宝,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1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盘古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开天辟地一说最早出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
文言文《盘古开天地》原文及翻译盘古开天辟地文言文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
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
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
发为星辰。
皮肤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译文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
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
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盘古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盘古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盘古成为了最伟大的神。
盘古开天地文言文拼音版
昔者,盘古在混沌之中,孤雌生一颗大悲欲继非天地之后。
窒息之夜演化日月,混沌为混成之气,萌生万物,气凝而变瑞。
盘古体状如巨人,蓄力甚久,抑憋之极,方欲截断混乱,开辟阳寨,雄发力气,转成巨大石头。
力度甚强,无法承受,四分五裂,精神分开。
分离而生,天地开。
天成圆而高巍峨,地却方而廣辽远。
盘古当之至圆至高,无所不能。
盘古献身以梦有身,辅大事于天下。
天与地彼此异,亦相互兼容。
盘古兑子为屋宇,目光炯炯,精神焕发。
观日月星辰旋转,泰山巍峨,大河奔流,蓄万物于己,无可比拟。
盘古兑剩余之力,改天变地,形成九天五地。
身首分散,骨骸堆积,形成从上到下九层天空,涵盖若干具轮回。
五层地面如叠,支撑天空下落。
故九天高耸入云,五地深沉负载。
盘古身心焕然一新,日夜趋走。
声息之间,距离日月千万里。
盘古无限精力,以左手托著天空,右手基于大地。
使天地分别稳定运行,寐物能生长壮大。
天知天,地知地。
天地遵守其所知,相互协调,万物有序。
天如明镜,地如盆景。
日月交替,四时变迁。
山川纵横,花木
繁茂。
水流如织,瀑布奔腾。
有动物走翔,鱼戏水中。
盘古开天地,使大道行仁。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猛”等10个生字,会写“滋润”等生字,积累“四季的风”等优美词句。
2、初步了解神话这种体裁,学习抓重点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仿写有关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抓重点词朗读课文,积累语言,体会神话的神奇。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想象,仿写有关变化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助读单。
教学过程:一、初识神话,导入课题1、出示《后羿射日》等图片,及二下识字八,讲解神话的由来。
师: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没有宇宙飞船,没有人造卫星,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恐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宇宙从哪里来?世界万物是从哪里的?”为了使存在变得合理,人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幻的故事,像这些充满瑰丽想象的故事就是——神话。
(板书:神话)2、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师:今天我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神话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一个故事:《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神话这种体裁,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神话由来和特点。
】二、学习字词,梳理大意。
1、检查字词。
(动词、平翘舌、多音字、偏正短语)2、学习偏正短语时,引导学生用想象画面的方式读好词语,并学着说几个形容词偏正短语。
3、学习写滋润。
1)理解词义;2)观察字形;3)教师范写,注意笔顺和位置;4)生练写5)讲评【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仍是中段的教学重点,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容易读出的,在归类的基础上能便于识记。
课标提出可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
所以在书写难写字“滋润”时,先进行理解后再书写。
虽然耗时多,但却能提高学生字词的敏感性,还是值得的。
】4、学习概括课文1)自由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1:学生概括啰嗦有难度的。
引导用表格抓每段关键词进行概括;预设2:学生概括简练的,表扬,让其介绍方法,抓课文的最后一段,关键句进行概括。
四年级课文盘古开天地全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了。
哎呀!他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他闷得慌,心里可难受啦!“这是什么鬼地方啊?黑咕隆咚的,我要把它劈开!”盘古一生气,抓起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哗啦”一声,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你说盘古厉不厉害?他独自一人在那混沌中,就敢拿起大斧头劈开这一切。
要是我在那,说不定吓得动都不敢动呢!他这股子勇气和力量,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咱们想想,要是没有盘古,这世界会是啥样?还黑咕隆咚的一团糟呗!盘古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再想想咱们自己,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和盘古比起来,那可真是差得太远啦!盘古能坚持那么久,创造出这么伟大的功绩,咱们也得学着勇敢点,坚强点,遇到困难不退缩,是不是?我觉得盘古就是个超级大英雄,他的故事应该永远被咱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