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16121028)研究方案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17年6月15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方案谢友明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一)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10多年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但由于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从多年听课情况来看,所谓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学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
再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当下的教学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
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教学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
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一“意见”发布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下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所以作为重中之重的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更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其进行研究,要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找到联系点、对接点和着力点。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我们认为深度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也就是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深度教学才能实现。
江苏省教育科学“⼗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10.31截⽌)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批准,决定从2019年7⽉1⽇开始,启动江苏省教育科学“⼗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的组织申报⼯作,截⽌⽇期为2019年10⽉31⽇。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申报⽅式2020年度课题全部实⾏⽹络申报,分两步进⾏:2019年7⽉1⽇⾄2019年9⽉30⽇,各市、各⾼校按申报限额数确定本市(本校)申报对象,指导、督促他们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评审活页,汇总课题申报信息并发⾄我办邮箱(webmaster@);2019年10⽉8⽇开始,各申报对象根据我办给的登录密码登录“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系统”上传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评审活页,2019年10⽉31⽇下午5点关闭课题申报管理系统。
⼆、申报数量 本次申报不收取任何费⽤,限额申报。
各设区市、各⾼校申报限额数如下:南京市,160项;苏州市,160项;南通市,160项;⽆锡市,130项;常州市,130项;扬州市,130项;泰州市,115项;连云港市,115项;镇江市,100项;徐州市,100项;淮安市,100项;宿迁市,100项;盐城市,100项;各本科院校:6项;各⾼职院校:3项。
上述申报限额数包括“初中教育专项”、“青年教师专项”(1980年1⽉1⽇及以后出⽣者申报)、“乡村教师专项”(村⼩、村幼⼉园、村教学点⽼师申报)、“体卫艺专项”。
各设区市、各⾼校上报名额中,“青年教师专项”不得少于30%,“乡村教师专项”不得少于10%。
“⼈民教育家培养⼯程专项”请在申报汇总表中注明,不列⼊上述申报限额数。
“学⽣资助专项”“中⼩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陶⾏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项⽬名称、研究内容必须与专项主题⾼度相关,每个专项限报50项,10⽉20⽇前由各专项申请单位按此要求将申报项⽬名单报我办审核,审核通过后统⼀在10⽉31⽇前将申报项⽬上传⾄我办课题申报管理系统,逾期不完成上传即作撤项处理。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题名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类别:重点自筹
课题主持人:周兵/刘玉峰
组织论证单位: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论证方式:会议论证
论证日期:2018年12月12日
一、开题报告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将以部分中职学校为研究样本,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查中得出客观现状,进而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的深层次原因,进而进行建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证研究,并对这种监控体系进行现实应用和实践检验。
具体研究过程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8月)
做好课题研究前的资料、信息搜集,通过收集整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讨论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多次研讨并制定研究方案,提请学校课题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前论证,集思广益,为争取立项打好坚实的基础。
2.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21年3月)
在组织开题论证后,根据研究方案分工实施,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在市内外
二、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三、专家组论证意见(通讯论证请将专家论证意见表粘贴于此)
四、论证组成员名单及签名(通讯论证无需专家在此签名)。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选题
(2018年)
一、立德树人: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研究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研究
四、新技术驱动课程变革与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
五、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相融合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六、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七、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八、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选课走班制研究
九、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生成过程和提升路径研究
十、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研究
十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开题论证报告《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课题组由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崔玉琴、王剑主持的《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2016/02/339。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在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之前,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现提交开题论证报告,请各位专家审议。
一、课题名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
二、研究的现状及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1)国外健康素养的研究国外对健康素养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时间,其概念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即临床视角和公共卫生视角。
临床视角的健康素养研究起源于美国,研究内容集中在病人的态度素养、知识素养和初级卫生保健素养、疾病预防与控制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等方面,研究显示,较低的健康素养通常与不良健康结局相关,包括治疗依从性差、不能早期发现疾病、较高的住院率、较高的住院花费等,这一视角的研究以美国为主要代表。
公共卫生视角的健康素养研究强调的是针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知识、行为和技能的综合反映,因此其不仅是个体的认知能力,而且还包括采取有益健康的社会行动能力;另外,公共卫生视角健康素养倾向于把健康素养放在社会的大体系环境中,是个人、社会、环境的互动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以公共卫生为导向的健康素养研究也就扩展到互动性和评判性层次,这一视角的研究以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为主要代表。
健康素养研究视角的转变,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特别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在这其中,学校健康素养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2)国内健康素养的研究我国健康素养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5年以前,几乎没有直接的相关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是综述文献,以介绍、分析和评论为主。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化研究》开题报告我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化研究》课题,于2015年11月开始选题,结果几次专家论证后确定课题,于2016年6月申报苏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3月被苏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批准号:16062015)。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著名观点,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一论断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的意义。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是激发、唤醒和鼓舞。
所谓“不教”,学生拥有了自主成长的愿望和能力,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就达到了“教”之目的。
2.研究的依据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检测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否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要求,帮助教师适时调整或深化自己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检验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否合理,适时调整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3.问题现状教学设计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62年格拉泽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诞生于美国。
中国的教学设计起步较晚,国内教学设计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介绍与引进阶段;(2)理论探索阶段;(3)应用和实践研究阶段。
当前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者大多处于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缺乏坚实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使得教学设计的研究发生偏向,教学设计理论不能很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附件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一、原则与宗旨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持续有效的主动服务,积极营造健康、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倡导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做说真话的科研,做真改革的科研,做有利于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科研。
2.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通过管理形成权威、规范、高效的科研知识生产力,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简化课题管理的程序和方式,全力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为课题承担者提供方便,减轻课题承担单位不必要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
4.对以往被实践证明积极有效、成熟完整的制度和规范不作大规模调整和改变,在适度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有效执行。
二、类别与总量5.设‚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和‚立项课题‛四大类。
其中‚重大课题‛全部有经费资助,采取招标和委托两种方式进行研究。
‚重点课题‛和‚专项课题‛包括经费资助和经费自筹两类,‚立项课题‛需全部经费自筹。
6.‚专项课题‛类别更加多样,除已有的‚初中教育专项‛、‚青年教师专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外,增设‚乡村教师专项‛,以重点关注和扶持乡村教育研究;同时,与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各有关单位合作,定期或不定期设立‚体卫艺专项‛、‚学生资助专项‛、‚招生考试改革专项‛、‚教师发展研究专项‛、‚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等专项课题。
7.‚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总数控制在6000项左右,其中重点课题占40%;重点课题中,有经费资助的课题控制在750项左右。
三、课题申报8.‚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三次实行限额网络申报,申报名额分配至各市、各高校,不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
9.凡在江苏省内从事教育工作的个人和团体(单位),均可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没有职称要求。
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同一课题可同时署两个申报人姓名。
10.为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青年教师专项‛课题申报者年龄放宽至40岁,所有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均可申报;青年教师申报比例在名额分配中明确规定,各市、各高校不得擅自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