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课程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16
旅游经济学学习提示:文科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靠死记硬背。
许多考生在自学时常常依赖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而其效果往往是:死啃书本,表面上好像记得“很细”,连“哪个内容在哪一页上都记得清清楚楚”,而实质上却因“钻”得过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对教材整体逻辑联系的把握,结果是考试中遇上所谓“大题目”(即内容涉及较广、需要综合分析的题目)就很难进行理想地解答。
所以考生在自学过程中应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要做到以下三条:做好读书笔记关心时事,扩大书本以外的阅读量学练结合第一章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简介本章是全书的绪论,主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结构和研究对象等有关问题。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2)掌握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3)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构。
(4)了解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任务。
(5)了解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1单元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一、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的关系旅游活动是人们以游览为目的进行的旅行,包含着旅行与游览两方面内容,其中游览是旅游的目的,旅行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旅游活动早在古代便已产生,不过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这类活动多限于社会上层,旅游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经济性质不明显。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需求者与旅游供给者之间这种经济联系以及由于这种联系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总和。
旅游经济活动是在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特别是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促进商务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旅游需求的基础,而且在旅游供给上,形成了为满足旅游活动需要,以营利为目的的旅游经营行业。
旅游业是向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
它在19世纪中叶以前,还只是零星、分散、互不连结的,为游客提供食、住、行等服务的行业。
第一讲导论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一)考察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影响(二)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近代工业革命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出现专门服务机构(三)分工与交易角度的逻辑二、旅游经济学研究对象:(一)概念由旅游者空间移动而引起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结体等三者运动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1、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关联集约束使得价格影响需求的机制表现为一种合成价格影响机制而非自主影响机制,所以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旅游景区(点)、饭店行业、民航交通企业、旅行社等旅游相关行业共同努力、联合营销才能实现;时空约束使得饭店集团应该是基于地域广延性分布网络化发展模式,以此分散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旅游景区应该通过供给创新致力于帮助旅游者提升其消费技术。
所以,研究问题应该从目的地的角度而非简单产业角度2、旅游经济:内生信息化与诚信要求的经济旅游经济运行体系中足够且可信的信息有助于降低其需求流动而非供给流动下使用价值获取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的高信息搜索成本和购买风险;诚信的建立与弘扬尤其将通过降低签约谈判成本而有助于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张。
3、旅游经济:本地化刚性的经济旅游经济中生产的本地化刚性(一定程度上具有生产可分性的本地化,垂直分解)使得旅游经济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形式的规模经济实现方式,硬化了直接投资的要求;旅游经济中的住宿业中不存在着行业利润平均化的过程(营销的可分性)。
4、旅游经济:主体共享的经济旅游经济核心依托所表现出来的共享消费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者在评价产品效用时的复杂性,凸现了市场定位之于旅游体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折射出游客管理的内在要求,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的问题。
5、旅游经济:敏感而顽强的经济尽管旅游经济的运行的确存在敏感性的特征,但它更是反弹性能良好的顽强的经济。
第一讲导论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一)考察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引发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影响(二)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近代工业革命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出现专门服务机构(三)分工与交易角度的逻辑二、旅游经济学研究对象:(一)概念由旅游者空间移动而引起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结体等三者运动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1、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关联集约束使得价格影响需求的机制表现为一种合成价格影响机制而非自主影响机制,所以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旅游景区(点)、饭店行业、民航交通企业、旅行社等旅游相关行业共同努力、联合营销才能实现;时空约束使得饭店集团应该是基于地域广延性分布网络化发展模式,以此分散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旅游景区应该通过供给创新致力于帮助旅游者提升其消费技术。
所以,研究问题应该从目的地的角度而非简单产业角度2、旅游经济:内生信息化与诚信要求的经济旅游经济运行体系中足够且可信的信息有助于降低其需求流动而非供给流动下使用价值获取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的高信息搜索成本和购买风险;诚信的建立与弘扬尤其将通过降低签约谈判成本而有助于旅游经济规模的扩张。
3、旅游经济:本地化刚性的经济旅游经济中生产的本地化刚性(一定程度上具有生产可分性的本地化,垂直分解)使得旅游经济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形式的规模经济实现方式,硬化了直接投资的要求;旅游经济中的住宿业中不存在着行业利润平均化的过程(营销的可分性)。
4、旅游经济:主体共享的经济旅游经济核心依托所表现出来的共享消费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者在评价产品效用时的复杂性,凸现了市场定位之于旅游体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折射出游客管理的内在要求,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的问题。
5、旅游经济:敏感而顽强的经济尽管旅游经济的运行的确存在敏感性的特征,但它更是反弹性能良好的顽强的经济。
以与脆弱性定位的区别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略)第三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一、各模式介绍(见书本内容)二、旅游经济学分析要点(一)旅游需求的产生以及来自客源地、目的地和两地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二)影响旅游者由需求转向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转变过程(三)从目的地吸引力角度解说目的地竞争。
(四)对构成目的地旅游供给主体的厂商行为做分析(五)旅游经济发展对目的地经济影响(六)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三、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一) 旅游需求基本理论(二)旅游消费行为(三)旅游供给基本理论(四)旅游目的地竞争(五)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六)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七)旅游产业市场结构(八)旅游产业市场行为(九)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第二讲旅游需求基本理论第一节旅游需求的概念一、需求与旅游需求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有旅游欲望和闲暇时间的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旅游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旅游产品)数量二、旅游需求的形成(一)旅游动机(二)支付能力(三)闲暇时间影响旅游地域范围,产业关联效应发挥影响旅游方式,旅游需要实现程度影响旅游效用函数,产品结构升级影响旅游需求集中程度,进而经济质量三、旅游需求的特性指向性:时间指向性(原因?价格调节?)地域指向性(原因?从众行为?)敏感性:经济的与社会政治的(脆弱性?)多样性(略)第二节旅游需求的层次分解一、层次分解(见书本内容)二、层次分解的意义(一)增加可用于旅游的闲暇时间(二)增强旅游支付能力(三)着力于国内与出境旅游需求的有效化(四)继续重视国际入境旅游第三节、旅游需求基本规律(此节见书本内容)一、两个基本模型(一)MaxUi=Ui(Z)(二)MaxU=f(X1,X2,……Xn,Tt)二、基本规律收入变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价格下降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价格下降及收入增加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一)旅游与其他产品间的替代关系(二)收入变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三)价格下降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四)工作-闲暇决策(五)IT约束下的效用最优解第四节、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此节见书本内容)一、旅游人数指标二、旅游者停留天数指标三、旅游者消费指标四、旅游者出游率和重游率(总/净出游率)第三讲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旅游者消费概述一、旅游者消费与旅游消费(一)界定与争论1、经济意义上界定:旅游者消费强调对目的地经济影响;旅游消费则强调对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共同影响2、技术意义上界定:生产、体验、经历形成过程3、概念和关系之争论结论:旅游消费除包括旅游者消费之外,还包括旅游行为发生之前和以后因旅游活动发生的消费。
(二)旅游者消费的内含旅游者消费的意义:检验供给有效性、供给信息传递、旅游经济体系健康运行旅游者消费的理解:景区是“火车头”、相关消费构成、购物问题旅游者消费的特点:综合、异地、空间共享、变动弹性、冲动消费二、旅游消费结构与效果目的地角度:结构旅游者角度:效果(一)旅游者消费结构1 实物+劳务;基本+非基本;行+游+住+食+购+娱Δ需要因地制宜;Δ更广泛视角:将购物作为旅游活动包括到研究中(二)旅游者消费结构影响因素旅游者角度:收入、人口统计特征、旅游方式:团/散///另一种分类:计划、独立、勉强、消费技术。
目的地角度:目的地类型、协同程度影响:数量约束&空间布局。
(三)旅游消费结果-深入把握经历:最高境界“畅(flow)”///////////与“陶醉”的区别。
受个性特征、所处阶层、生活方式、旅游阅历等影响。
加强相关解说系统的建设。
●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消费对象主要特性●防范过时信息的负面影响:及时提供信息●注意旅行社宣传的负面影响:加强协调第二节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一、客源地因素(一)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二)收入分配(三)消费习惯(四)度假的权利(五)货币的价值(六)税收政策及旅游花费限制二、目的地经济因素(一)总体价格水平、供给水平:旅游吸引物、交通、服务、居民等因素(二)供给竞争程度:良性效率提高,恶性创新损失(三)旅游产品质量(四)对旅游者的经济、出入管制三、两地间因素(一)两地的比较价格(二)在客源地的促销努力(网络营销)(三)汇率(四)旅行的距离(感知,经济,文化):时间/费用(五)不寻常的事件第三节旅游目的地决策行为模型(略)第四讲旅游供给基本理论第一节旅游供给概述一、旅游供给的概念(一) 概念的理解1、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根据不同的价格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的数量。
2、旅游产品A:旅游者与旅游相关供给厂商交换物旅游产品B:旅游者作为生产主体产出的经历最大范围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3、旅游供给主要是服务能力,合成意义的生产能力二、旅游供求的主导关系(一) 短边原则(二) 需求“短边”下是否应该增加供给?(三)需求边界被突破后供给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三、旅游供给的基本组成(一)组成部分1、旅游景区(点)旅游景区(点)是旅游者/游客的概念:专家还是普通评价?解说系统的重要性旅游景区(点)是发展旅游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景区核心依托但需要转化旅游景区(点)同样具有不可移动性空间共享2 旅游交通交通本身不能成为出游动机交通可推动目的地成长:成行前提;刺激需求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因素3、住宿设施包括向所有类型游客提供商业性或准商业性过夜设施的所有机构饭店:以建筑物、内在设备设施以及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集合为依托,主要为离开常住地的消费者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的组织蕴涵着价值创新的理论基础家庭旅馆(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住宿设施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推进者(二)旅游供给特点饭店为例关联性:模块化引发的谁来串联?空间的固定性短边原则与短缺均衡:数量与结构增加了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是否可以考虑近域交通替代的方法时间固定性:收益管理(yield management)价格还是数量调整?第二节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一、供给概念与旅游供给概念二、旅游供给的分解问题(见书本内容)三、供求层次分解的意义(一)供给不等于销售(二)替代供给实现的非稳定性(三)无效供给退出困难,成为削价竞争的根源之一第三节旅游供给影响因素一、生产函数、供给函数、旅游供给函数(见书本)二、旅游供给规律(见书本)三、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旅游吸引物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管理和服务因素科技因素预期因素第五讲目的地发展专题(略)第六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第一节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一、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1、数量矛盾:接待能力与旅游总人次数2、时间矛盾:供给常年性、旅游吸引物季节性和需求时间性3、空间矛盾:不可贸易性与冷热点分布不均4、结构矛盾:类型、档次、方式与质量等方面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见书本内容)第二节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一、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技术性成因: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所共有的一般性矛盾价格调节♦制度性成因: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制、政策、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矛盾解释如下:发展道路决定了旅游供给因波动而存在“需求空隙”转轨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及产权扭曲下的“个人需求产业化”特殊闲暇时间安排下的“同步性震荡”“排浪式消费”二、制度性供求矛盾的基本对策♦改善闲暇时间总量和分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有效供求均衡机制♦降低供求不相遇导致的配额机制效率,着力目的地整体形象促销♦税收政策的调节♦增加高峰时期弹性旅游供给♦关于家庭旅馆•国外很流行,且被提升到可持续发展高度认Smith V L(1998)指出要注意:•家庭旅馆主人多有殷实丰厚家底,旅游经营为补充性收入•主人与客人没有语言、文化方面障碍•利用自己所在组织或某个预定网络促销•都有一套建筑规范和卫生标准三、政府价格控制与旅游供求基本原理1、最高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最高限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则最高限价不会对总剩余产生影响;如果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则造成短缺,总剩余无法最大化。
2、最低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最低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则最低限价不会对总剩余产生影响;如果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则也造成过剩,总剩余无法最大化。
3、最低限价的可行性分析•理论基础是社会平均成本;限制了成本优势•价格竞争是对重复建设的自我调整;“寻租”的内在激励•激烈竞争与份额改变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价是否有益:降价导致结果的变动(数学)分析结果:总收益变动趋势不确定4 、政府治理削价竞争的重点•加大对价格竞争导致的垄断的规制•深化产权改革,促使企业成为理性市场主体两权分离后的经理控制了企业却不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第7讲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第一节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包括旅游产业发育和旅游产业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