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油和破乳
- 格式:ppt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4
①机械破乳
通常是采用离心分离,利用油、水的密度不同,经离心加热而使油相的粘度降低而加快破乳,该方法在乳化油废水的实际处理上应用较少。
②物理法
常用的物理破乳法有电沉降法、超声波法、过滤法等。
电沉降法主要用于油包水(W/O)型乳化液破乳;超声波破乳作用的强度不应太大,否则可能导致分散;过滤破乳是使乳状液通过多孔材料或过滤装置实现油水分离。
物理法在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上的实际应用也较少。
③化学破乳法
化学破乳法主要是改变乳化液的类型和界面性质,使它变的不稳定而发生破乳。
通常是通过投加药剂来实现这一过程,工程上应用较为广泛。
第一章隔油和破乳什么是隔油和破乳?在烹饪过程中,食材和油往往会相互作用,导致炒菜时出现“油泼”的现象,即有油溅到菜外面,不仅影响美观,还会造成食材糊炒。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进行隔油处理。
而破乳则是将油和食材分离,让油能更好地被食材吸收,提高炒菜的口感。
隔油和破乳的方法隔油隔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用“抽油”、“擦油”的方法,二是加入淀粉和清水。
抽油擦油法抽油擦油法是一种常用的隔油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碗或盘子,将需要炒的食材放在碗或盘子中。
2.将热锅中多余的油用铲子先移到锅边,然后再用厨房纸轻轻将锅边的油擦掉。
3.将食材放入锅中进行炒制。
加淀粉和清水加淀粉和清水也是一种隔油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需要炒的食材中加入适量的淀粉。
2.加入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让淀粉充分吸收水分。
3.炒菜时将食材倒入锅中,让锅里多余的油与淀粉水分离。
破乳破乳是将油和食材分离,让油能更好地被食材吸收,提高炒菜的口感。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破乳方法。
加入蛋白和清水加入蛋白和清水也是一种常用的破乳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需要炒的食材中加入适量的蛋白。
2.加入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让蛋白充分吸收水分。
3.炒菜时将食材倒入锅中,让蛋白吸附多余的油分。
加入盐加入盐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破乳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需要炒的食材,加入适量的盐。
2.等待片刻后,油和食材就会分离。
3.再将食材倒入锅中进行炒制。
注意事项1.隔油和破乳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灵活使用,但要注意食材不宜加太多油或水,否则会影响口感。
2.食材要充分炒熟后再进行隔油和破乳处理,以免影响营养和口感。
3.隔油和破乳的方法只是在烹饪过程中的小技巧,不能解决油炸食物的健康问题,应该适当控制油脂的摄入。
污水的物理处理-隔油和破乳一、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二、隔油池三、乳化油及破乳方法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1.来源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
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外,还有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等。
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含油废水为其主要来源。
石油工业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过程。
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来自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等。
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
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焦化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和各种贮罐的排水等。
2.状态含油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其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焦化厂或煤气发生站排出的重质焦油的比重可高达1.1。
油通常有三种状态:(1)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如把含油废水放在桶中静沉,有些油滴就会慢慢浮升到水面上,这些油滴的粒径较大,可以依靠油水比重差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对于石油炼厂废水而言,这种状态的油一般占废水中含油量的60%~80%左右。
(2)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这些非常细小的油滴,即使静沉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仍然悬浮在水中。
这种状态的油滴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这是由于乳化油油滴表面上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油滴合并。
如果能消除乳化剂的作用,乳化油即可转化为可浮油,这叫破乳。
乳化油经过破乳之后,就能用沉淀法来分离。
(3)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油品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只有几个毫克每升。
3.对环境的危害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的严重影响。
油田含油废水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渗入土中,破坏土层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摘要:归纳了近年来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和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破乳机理和发展现状,对今后乳状液破乳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油水界面膜,近年来,随着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得原油组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不断深入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新的破乳方法对油田的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的研究情况做了归纳,希望对广大油田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目前,由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以及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众多,以致原油乳状液破乳的机理没有完全弄清楚。
破乳就是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将其从稳定体系变成不稳定体系,最终达到脱水目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破乳剂的作用机理:1.顶替或置换机理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加入到原油乳状液后,由于破乳剂比乳状液的成膜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所以能迅速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将部分原成膜化合物顶替出来,形成新界面膜强度比原来界面膜强度低,减弱了界面膜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原油乳状液的破乳。
这种机理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2.反相作用机理这种机理认为,向乳状液中加入破乳剂,发生了相转变,即使原来的稳定油包水型乳状液类型转变为与其相反的乳状液类型,破乳剂的作用是充当水包油型乳化剂,在发生相转变的时候水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脱出。
3.润湿增溶机理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分子对乳状液的乳化膜有很强的溶解能力,从而破坏界面膜。
破乳剂分子可以润湿成膜物质,这种润湿包括水湿和油湿,分别使成膜物质向水中或油中溶解,从而破坏界面膜。
这类破乳剂也可被称作增溶剂。
3.絮凝-聚结机理絮凝作用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破乳剂分子可将原油乳状液中的分散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鱼卵状的聚集体。
这一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称作絮凝作用。
破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一、本文概述破乳,即将乳状液中的油水两相分离的过程,是化学工程和石油工业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破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破乳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新型破乳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文章将首先介绍破乳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重点阐述近年来在破乳剂开发、破乳过程优化以及新型破乳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破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破乳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二、破乳技术的基本原理破乳,或称破乳化,是一个将乳状液分解为油相和水相的过程,也就是消除乳状液稳定性的过程。
乳状液是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油)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这些微小液滴由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所稳定,防止它们合并形成更大的液滴或完全分离。
破乳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各种方法破坏或削弱这些乳化剂的作用,使乳状液失去稳定性,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破乳的主要机制包括化学破乳和物理破乳。
化学破乳主要是通过加入破乳剂(也称破乳剂或反乳化剂)来破坏乳化剂的稳定作用。
这些破乳剂通常具有与乳化剂相反的电荷,可以通过电荷中和作用使乳化剂失去稳定乳状液的能力。
物理破乳则主要依赖于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物理因素的变化,改变乳状液体系的热力学状态或动力学状态,从而实现破乳。
在实际应用中,破乳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取决于乳状液的性质(如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油水比例等)、分离要求(如分离效率、分离后油水的纯度等)以及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破乳技术在石油化工、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日趋活跃。
三、传统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传统破乳方法主要依赖于物理和化学手段,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
物理破乳方法主要包括加热、离心、电破乳等。
隔油的技术和方法隔油的技术和方法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等,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隔油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油品在废水中的状态(主要包括四种状态)⑴悬浮状态:油珠粒径一般大于100μm⑵乳化状态:油珠粒径小于10μm,一般为0.1~2μm⑶溶解状态:油珠粒径比乳化状态的小,有的可小到几纳米,溶于水⑷重油:可用沉淀法去除比重大于1的重油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重力分离法去除悬浮状态的油和重油,其构筑物为隔油装置,对于乳化状态的`油一般采用破乳—混凝—气浮工艺进行处理。
2隔油原理粒径较大的浮油的上浮规律遵从斯托克斯公式,应掌握公式中参数的确定。
3隔油池构造和工作原理⑴平流式隔油池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其中比重小于1且粒径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上,而比重大于1的杂质则沉于池底,上浮的油可油刮板刮到出水端,由集油管排出,沉渣则可通过排泥管排出。
优点是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管理,除油效果稳定,缺点是池体大,占地面积多。
⑵斜板隔油池采用波纹形斜板,废水沿板面向下流动,从出水堰排出,水中的油珠沿板的下表面向上流动,然后经集油管收集排出,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到板上表面,落到池底可经排泥管排出。
目前我国一些含油废水处理站,多采用这种形式的隔油池。
4隔油池的设计参数⑴平流式隔油池(去除油珠粒径不小于150μm)污水停留时间(1.5~2h),污水的水平流速(2~5m/s),单格池宽不大于6m,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不应大于2m,超高不小于0.4m,刮泥机的刮板移动速度不大于2m/min,排泥管的直径不小于200mm,集油管直径宜为200~300mm,池底坡度为0.01~0.02,污泥斗倾角为45°,考虑加热及灭火设施。
⑵斜板隔油池(去除油珠粒径不小于80μm)表面水力负荷(0.6~0.8m3/m2h),斜板的净距为40mm左右且倾角不应小于45°。
破乳名词解释:乳状液的分散相小液珠聚集成团,形成大液滴,最终使油水两相分层析出的过程。
破乳定义:又称反乳化作用(demulsification)乳状液的分散相小液珠聚集成团,形成大液滴,最终使油水两相分层析出的过程。
破乳方法可分为物理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
物理机械法有电沉降、过滤、超声等;物理化学法主要是改变乳液的界面性质而破乳,如加入破乳剂。
破乳原理:表面活性剂受到温度变化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由乳化状态变成油水分离的过程,主要是乳化不稳定造成。
破乳后的表面活性剂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印染助剂等失去使用性能,而且会引起副作用。
能有效地使乳状液破坏的试剂称为破乳剂(demulsifier),它们通常是在油水界面上有强烈吸附倾向,但又不能形成牢固的界面膜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有阴离子型破乳剂(如脂肪酸盐、磺酸盐类、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脂肪醇磷酸盐等);阳离子型破乳剂(如氯化十四烷基三甲基铵等);非离子型破乳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或苯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醚)。
破乳方法:1.长时间静置将乳浊液放置过夜,一般可分离成澄清的两层。
2.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当两液层由于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时,可将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缓慢地旋转摇动,这样可以消除界面处的“泡沫”。
促进分层。
3.用滤纸过滤对于由于有树脂状、粘液状悬浮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现象,可将分液漏斗中的物料,用质地密致的滤纸,进行减压过滤。
过滤后物料则容易分层和分离。
4.加乙醚比重接近l的溶剂,在萃取或洗涤过程中,容易与水相乳化,这时可加入少量的乙醚,将有机相稀释,使之比重减小,容易分层。
5.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向乳化混合物中缓慢地补加水或溶剂,再进行水平旋转摇动,则容易分成两相。
至于补加水,还是补加溶剂更有效,可将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试管中预先进行试探。
6.加乙醇对于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缓缓摇动,则可促使乳化液分层。
隔油和破乳幻灯片1第三章浮力浮上法幻灯片2学习内容1、概述2、隔油池3、气浮4、乳化油及破乳方法幻灯片31.概述1.1原理借助于水的浮力,使水中不溶态污染物浮出水面,然后用机械加以刮除的水处理方法统称为浮力浮上法。
1.2分类根据分散相物质的亲水性强弱和密度大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处理机理,浮力浮上法可分为:自然浮上法、气泡浮升法和药剂浮选法三类。
幻灯片41.3 定义自然浮上法----水中的粗分散相物质是比重小于l的强疏水性物质,可以依靠水的浮力使其自发地浮升到水面。
主要用于粒径大于50~60μm的可浮油的分离,因而常称为隔油。
气泡浮升法----分散相物质是乳化油或弱亲水性悬浮物,就需要在水中产生细微气泡,使分散相粒子粘附于气泡上一起浮升到水面,简称气浮。
药剂浮选法----分散相物质是强亲水性物质,就必须首先投加浮选药剂,将粒子的表面性质转变成为疏水性的,然后再用气浮法加以除去,这就是药剂浮选法,简称浮选。
2. 隔油池2.1. 油的概述1 油类的来源2 油的状态3 油污染的危害幻灯片6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铁路及交通运输工业屠宰及食品加工固体燃料热加工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石油开采1含油废水来源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石油化工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各种储罐的排水焦化含油废水幻灯片7可浮油:呈悬浮状态,粒径大于15μm,占石油炼厂废水含油量的60—80%,易于用隔油池去除。
分散油:粒径大于1μm,悬浮分散于水相中,不稳定,可采用粗粒化方法去除。
乳化油:呈乳化状态,粒径<1μm,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体系较稳定,必须破乳。
一般采用浮选、混凝、过滤等处理方法。
溶解油:呈溶解状态,一般低于5—15mg/l, 难于自然分离,可采用吸附、化学氧化及生物氧化方法去除。
油-固体物:水体中的油黏附在固体悬浮物的表面形成油-固体物,可采用分离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