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1.69 KB
- 文档页数:14
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选择试题及答案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选择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从事出版物总发行业务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
A.属于国有或国有资本控股的出版物发行企业B.有与出版物总发行业务相适合的发行专业人员C.注册资金很多于2000万元D.具备相对应的计算机管理条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2.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06年3月14日通过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C.《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纲要》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3.2006年3月2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要以( )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
A.激发活力,改善服务B.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C.创新文化管理体制D.推动经营陛文化单位转企改制4.下列关于辞书出版业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对照的语文辞书由各民族出版社负责出版B.并不是所有的图书出版单位都能够出版辞书,但是如果成立了专门的辞书编辑室就能够出版C.图书出版单位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必须5年内没有因图书质量不合格而被省级及以上出版行政部门处罚的记录D.专科类辞书根据专业分工,由相对应的专业出版社出版5.当前中日政治关系面临困难局面,其症结是日本领导人接连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 )。
A.山本武士墓B.大日本神社C.富士会社D.靖国神社6.疏排题是图书中章节标题常采用的标题形式,一般来说,( )。
A.如果标题是两字,字之间空两字B.如果标题是四字,字之间空两字C.如果标题是五字,字之间空一字D.如果标题是五字以上,字之间须空半字以上7.校对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联想方法是( )。
A.相似联想B.关系联想C.互补联想D.对比联想8.印版通常分为( )。
2019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为了各位考友能够更好地复习应战,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了“2019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三章”,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
§3.1编辑与编辑工作(P83)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一、“编辑”的概念①【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②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
③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动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原因(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这由出版工作特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所决定。
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的。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出版单位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出版物产品设计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特色的选择和决策。
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编辑工作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P85)7个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专业特点)政治性: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把握双为的方向,坚持中共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把好政治关,是我国编辑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思想性:保证出版物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性:通过出版物向消费者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2019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卷一)1.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将书籍刻印分为私刻和( )。
A.公刻B.官刻C.坊刻D.合刻E.独刻2.在我国古代刻书业中,私刻多是( )所为。
A.官员个人B.士人C.书商D.藩王府E.家族祠堂3.商务印书馆创办初期的主要业务是出版( )等。
A.商务用书B.新式工具书C.教科书D.期刊E.西方文化名着4.从辛亥革命起到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出版的新式辞书有( )等。
A.《康熙字典》B.《辞源》C.《动物学大辞典》D.《四部备要》E.《辞海》5.申请设立新的出版单位,应当具备( )等条件。
A.有确定的业务范围B.有符合国家所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C.有适合委托印刷复制业务的协作单位D.有电子商务平台和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E.有符合国家规定数量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6.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职责有( )等。
A.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法规B.审批大型出版项目的投资预算C.制定和实施出版单位劳动聘用制度D.制定全国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E.制定和实施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7.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由( )构成。
A.成本控制机制B.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C.印刷技术优化机制D.编辑出版责任机制E.社会监督机制8.凡在一个登记期内有( )等情况的,应取消或吊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A.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D.不能按要求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E.有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49.下列书稿中,应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有( )。
A.《日本动画研究文集》B.《中共党史简明读本》C.《“东方之子”访谈录》D.《“乒乓外交”实录》E.《藏传佛教通解》10.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范围,除了正文外,还包括( )等。
A.封面、插图B.扉页、版权页C.天头、地脚D.前言、后记E.翻口、订口答案:1.BC 2.ABE 3.BCDE 4.BCE 5.ABE 6.ADE 7.BDE 8.ABCE 9.BDE10.ABD11.出版社经济效益指标由( )等构成。
一、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一)文字的产生与演变:1.文字出现之前,记录信息的方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表意2.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陕西西安半坡文化,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时代甲骨文。
3.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l)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2)从小篆变为隶书一一的一次变化,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3)从隶书变为楷书(二)文献载体的变迁1.纸发明以前的文献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犊、嫌帛 .2.简策是竹片,单片称“简”,多片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版犊是木片,简称“犊”。
3.与简犊有关的图书术语:版框、行款、天头、地脚,卷、册、杀青、尺犊、版图、书札、篇籍 .4.纸张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时期,西汉古纸:添桥纸、金关纸、马圈湾纸。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制造出的“蔡侯纸”大大促进了纸张的晋及应用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一)雕版印刷: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西安市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为唐初印刷品,不晚于公元 690?699 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印本,是公元 702?704 年的唐武周刊本 .(二)泥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宋代毕异发明的 .泥活字印刷的图书:宋朝周必大印刷的《玉堂杂记》,元朝姚枢印刷《近思录》、《小学》、《经史论说》,清代翟金生印刷《泥版试印初编》 .(三)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使用 .木活字印刷品:元代王祯,在公元 1298 年排印了《放德县志》 .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文献:元代王祯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
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明代 (公元 1638 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
清朝一次采用木活字印书活动:乾隆年间,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134 种,主办人金简 .金简把这改印数活动写成总结,名为《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该文内容比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更为详明具体,是我国活字印刷的重要文献 .(四)铜活字印刷:明代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无锡华氏和安氏家族最为有名 .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明代华氏会通馆印行的《宋诸臣奏议》 .我国历规模一次的铜活字印刷:清代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全用铜活字排印。
2019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初级一、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内容包括:各民族文字与主要文献载体。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古代图书的生产。
古代图书的流通。
(一)基本要求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中国历几种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
2.了解中国历早期的几种主要文献载体。
3.了解纸的发明及影响。
4.熟悉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5.了解印刷术向域外的传播。
6.熟悉中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方式。
7.熟悉中国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
8.了解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方式。
(二)考试内容1.中国各民族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历的早期文献载体。
3.纸的发明与造纸术的传播。
4.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向域外的传播。
5.中国古代的刻书业及其编辑工作。
6.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
二、出版、出版物与出版工作内容包括:出版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版活动的条件和一般过程。
出版物的概念、属性、种类和标志。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与职业道德建设。
编辑工作的地位,编辑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了解展开出版活动的条件。
3.掌握出版的一般过程。
4.掌握出版物的概念、属性和种类。
5.熟悉出版物的标志。
6.掌握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7.了解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
8.掌握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9.了解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10.熟悉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的知识。
11.掌握编辑过程基本环节和各环节相互关系。
12.熟悉编辑过程的一些特殊情况。
13.掌握对编辑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14.熟悉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1.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
2.展开出版活动的条件和出版的一般过程。
3.出版物的概念、属性、种类和标志。
4.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5.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和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说明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着重考核考生履行编辑、技术编辑和一级校对等工作岗位职责所要求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中级职业资格考试,以考生已经具有初级职业资格的必备知识和能力为前提。
因此,以下所列中级两门科目的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是在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部分。
中级考试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范围,还包含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而且考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各个考试模块的“基本要求”中,标有“▲”号的,为从事数字出版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标有“★”号的,为非从事数字出版的其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没有任何标记的,为所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应考内容。
一、出版概论内容包括:“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前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出版物的概念、要素和种类,出版物的特殊性。
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关于出版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熟悉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
5.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
6.熟悉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护的知识。
8.掌握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9.了解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熟悉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12.了解美、英、法、德、日等同的出版业概况。
13.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开展出版学研究的意义。
14.熟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及其相关学科。
2019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11.一位大学讲师2019年调入某出版社。
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
A.在2019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B.在2019年或2019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C.在2019年或2019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D.在2019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一、信息检索内容包括:常用印刷型工具书的类型,各类工具书的特点、种类、功用和使用方法。
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出版工作常用信息的检索方法。
(一)基本要求1.掌握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的类型、特点、功用。
2.掌握常用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的特色,能熟练选择使用。
3.了解类书和政书的概念。
4.了解关于书目、索引和文摘的知识。
5.熟悉年鉴的特点、功用、类型和常用年鉴的特色。
6.了解关于手册、名录、表谱和图录的知识。
7.熟悉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掌握其中字顺法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8.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类型。
9.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10.熟悉常用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11.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
12.了解图书报刊资料的检索途径。
13.掌握字、词、成语的检索途径。
14.熟悉典故、诗词文句的检索途径。
15.掌握综合性百科资料的检索途径。
16.熟悉人物、机构、历史、地理资料的检索途径。
17.了解科技资料的检索途径。
(二)考试内容1.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的类型、特点、功用与它们的使用。
2.类书和政书的概念。
3.关于书目、索引、文摘、手册、名录、表谱和图录的基本知识。
4.年鉴的特点、功用、类型和常用年鉴的特色。
5.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及其运用。
6.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类型和基本方法。
7.常用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8.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及其运用。
9.选择合适的途径检索出版工作中常用信息。
二、编辑工作内容包括:编辑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与组稿的基本知识。
审稿的作用、制度、要求和方法。
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步骤、方法和加工整理的内容。
稿件提交审定和整理发稿的要求。
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非印刷型出版物的编辑工作。
(一)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采集的作用。
2.掌握编辑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范围和采集信息的方法。
3.熟悉信息处理的步骤。
4.了解选题策划的作用。
5.掌握选题策划的要求和基本步骤。
一、产品策略:1、产品整体概念策略:是指与出版物相关的,包括内容、形式、交易方式及相应服务等多种含义的概念体系。
它有三层含义:(1)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指出版物的核心效用,涉及出版物产品能给消费者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
(2)有形产品:出版物核心效用存在和实现的具体形式。
开本、用纸、封面美术设计、印刷和装帧质量等。
(3)附加产品:消费者因为购买出版物而得到的各种附加服务与利益,包括恪守信誉,送货上门,出版物退换等。
2、品牌策略:(1)出版单位品牌策略:有意识地把出版单位的形象或出版理念,通过一定的品牌形式,表达在自己生产的所有出版物品种上,并通过大众媒体以及出版物被消费者使用等形式传递给消费者,不断强化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逐渐使消费者形成整体的出版单位品牌概念。
(2)产品项目品牌策略:利用一组或一系列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出版物品种来传递其品牌信息,并进而树立品牌。
(3)品种品牌策略:通过一系列出版物品种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品牌形象,能够把出版单位形象和产品项目形象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这些形象也转变为品牌(4)作者品牌策略:与有品牌价值的作者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品牌作者的作品。
3、产品生命周期策略:(1)投放期特点及其营销策略:出版物初上市的时期,销量不大,增长缓慢;应该加大宣传,迅速扩大其影响力,促使出版物迅速转入成长期。
(2)成长期的特点及其营销策略:出版物逐步为消费者接受,销量迅速增长;应抓住成长期,不断扩大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把出版物销售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3)饱和期特点及其营销策略:销量达到顶点,市场需求趋向饱和,出现令人担忧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要科学地判断饱和期的长短,谨慎发货,做好滞销准备;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应对再次畅销。
(4)滞销期的特点及其营销策略:销量急剧下降,只有少数人购买,或无人购买。
滞销期营销策略的核心是撤退,主动地结束这一出版物的市场寿命,把营销资源转移到其他出版物上。
2019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五章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P140)【出版行政管理】是指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实行管理的行为。
根本任务:1、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2、实行行业监管;3、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4、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5、对从业人员实行管理;6、对出版物内容和质量实行监管;7、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出版行政管理涉及两个方面:1.实施管理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2.出版行政管理的对象: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
二、依法实施出版行政管理(P140)(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宪法》、《刑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计量法》等。
我国参加的《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和中国的承诺,也是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七条例一办法”)【《出版管理条例》是相关出版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行政法规。
】(三)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规章、规范性文件(P141):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等。
规范性文件:《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等。
2019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试题(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是( )。
A.作者、编者、读者,B.策划、审读、编辑加工C.编辑审读加工、整体设计、校对D.编辑、复制、发行2.下列有关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影响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B.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C.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D.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出版活动的作用逐渐缩小3.我国出版管理部门将出版物分为( )等类型。
A.报纸、图书、期刊、缩微出版物、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B.报纸、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工艺美术制品C.报纸、图书、期刊、影视片、音像制品、互联网出版物D.报纸、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4.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
A.组合运用多种媒体B.建立物流自动化系统C.培养大量的编辑出版人才D.利用外审力量完成稿件加工转自学易网 studyez5.在所有的编辑活动当中,最早出现的是( )编辑活动。
A.报纸 B.书籍C.期刊 D.网络6.图书编辑过程中,加工整理之前的基本环节不包括( )。
A.组稿 B.审稿C.整体设计 D.选题策划7.期刊的编辑过程中,审稿之后的基本环节包括( )。
A.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B.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c.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审定发稿、校样处理D.加工整理、审定发稿、排版印制转自学易网 studyez8.“编辑学”的英文名称“redactology”是由( )学者创造的。
A.美国 B.英国C.中国 D.法国9.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人今文字阶段的标志是通行的文字( )。
A.从商周甲骨文、金义演变为小篆B.从小篆演变为隶书C. 从小篆演变为楷书D.从隶书演变为行书lo.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当中,最先采用的是( )。
2019年中级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2019年中级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覆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 基础理论科目- 考试内容涵盖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数学、逻辑、统计学等。
- 重点考察考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专业知识科目- 考试内容依据专业领域划分,涵盖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 重点考察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深入理解。
3. 实务操作科目- 考试内容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包括专业软件操作、实验技能等。
- 重点考察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分析科目- 考试内容为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案例,要求考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 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
2. 填空题- 考察考生对概念、公式、原理等的记忆和应用。
3. 简答题- 要求考生对某一知识点或问题给出简洁明了的回答。
4. 计算题/分析题- 考察考生的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5. 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考试时间与分值1. 考试时间- 基础理论科目:120分钟- 专业知识科目:120分钟- 实务操作科目:根据实际操作内容而定,一般不超过180分钟 - 案例分析科目:90分钟2. 分值分配- 基础理论科目:总分100分- 专业知识科目:总分100分- 实务操作科目:总分100分- 案例分析科目:总分100分五、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复习- 考生应系统复习各科目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2. 强化训练- 通过模拟题和历年真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3. 实践操作- 加强实务操作的练习,熟悉专业软件和实验流程。
2019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B.青铜器C.竹木简牍D.缣帛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B.战国时期C.东汉时期D.西汉时期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B.越南C.印度D.日本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B.《蔡中郎集》C.《白氏文集》D.《元氏长庆集》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C.《陀罗尼经咒》D.《金刚经》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C.《康熙字典》D.《子史精华》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B.宋代C.元代D.唐代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B.400年C.500年D.1 000年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B.明末C.清中期D.清末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B.宋代C.近代D.现代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B.进奏院C.国子监D.兴文署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B.李大钊C.陈望道D.瞿秋白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2019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精讲:第四章为了各位考友能够更好地复习应战,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2019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精讲:第四章,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
§4.1近代印刷业的发展(P108)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1.近代造字技术:1815年,《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刻制了最早的中文铅合金活字。
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造中文字模。
1858年,美华书馆的威廉·姜别利发明电解法铸“美华字”,在中国通用几十年。
此外,他还发明了元宝排字架,大大提高了汉字排版速度。
2.近代印刷技术*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19世纪后的近半个世纪,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主要是传教士和外资机构: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申报馆*1878年,点石斋书局印制《康熙字典》(石印技术),首印4万,次印6万部,创当时发行量之最。
*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
(二)石印技术的兴盛:最早的平版印刷术1821年,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印刷所;第一本石印中文书籍:182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出版《中文课本》第一本石印中文期刊:1833年,广州出版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74年,该技术到上海,首先出现在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英国人美查办)将其发扬光大。
1881年,国人办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
三大石印书局:点石斋石印书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
1891年,同文书局印刷《古今图书集成》100部,堪称石印出版物中的精品巨制。
特点:工序少、印刷速度快、存貌不失真。
1867年,德国人J·阿尔伯特发明珂罗版印刷,不过十年传入中国。
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员工赵鸿雪试制珂罗版成功;1904年,该书局聘用日本人试验石印技术印彩色版获得成功。
(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111)铅印取代石印的条件:①铅印字模多、字体齐整秀丽;②价格下降;③小型印刷机国内已能制造;④纸型取代泥版使重印更加方便;⑤1906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石印应试读本的石印书局遭到致命打击,铅印从此开始占据绝对优势。
2019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11.一位大学讲师2019年调入某出版社。
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
A.在2019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B.在2019年或2019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C.在2019年或2019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D.在2019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说明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着重考核考生履行编辑、技术编辑和一级校对等工作岗位职责所要求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中级职业资格考试,以考生已经具有初级职业资格的必备知识和能力为前提。
因此,以下所列中级两门科目的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是在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部分。
中级考试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范围,还包含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而且考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各个考试模块的“基本要求”中,标有“▲”号的,为从事数字出版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标有“★”号的,为非从事数字出版的其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没有任何标记的,为所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应考内容。
一、出版概论内容包括:“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前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出版物的概念、要素和种类,出版物的特殊性。
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关于出版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熟悉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
5.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
6.熟悉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护的知识。
8.掌握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9.了解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熟悉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12.了解美、英、法、德、日等同的出版业概况。
13.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开展出版学研究的意义。
14.熟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及其相关学科。
15.了解中外出版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概况。
(二)考试内容1.“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出版物的要素、特殊性和从各种角度作的分类。
5.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6.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7.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8.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9.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10.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11.出版学的基本知识和中外出版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概况。
二、编辑概论内容包括:编辑与编辑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
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关于编辑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知识。
(一)基本要求1.掌握“编辑”的概念。
2.掌握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3.掌握编辑工作的特点。
4.掌握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5.掌握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6.掌握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7.了解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熟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二)考试内容1.“编辑”的概念。
2.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3.编辑工作的特点。
4.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5.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6.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7.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三、出版历史知识内容包括:中国各民族文字与历史上早期的主要文献载体。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古代图书的生产。
古代图书的流通。
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近代的各类出版机构。
近代出版的一些重要出版物。
近代的著作权法颁布、修订与实施。
近代的出版行业协会组织。
(一)基本要求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中国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
2.熟悉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几种主要文献载体。
3.熟悉纸的发明。
4.了解造纸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向域外的传播。
5.熟悉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6.了解印刷术向域外的传播。
7.熟悉中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方式。
8.熟悉中国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
9.了解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方式。
10.了解近代中国印刷业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应用与行业的发展。
11.熟悉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12.了解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13.熟悉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
14.了解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概况。
15.熟悉关于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的知识。
16.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出版机构。
17.了解国民党、文化团体办的近代出版机构。
18.熟悉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
19.了解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
(二)考试内容1.中国各民族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历史上的早期文献载体。
3.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与向域外的传播。
4.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向域外的传播。
5.中国古代的刻书业及其编辑工作。
6.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
7.近代中国印刷业对阿方技术的引进、应用与行业的发展。
8.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9.中国近代的出版机构。
10.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
11.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
四、出版行政管理内容包括:出版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国家对出版单位及其人员和业务活动的管理,国家对出版物印刷复制活动的管理,国家对出版物市场的管理。
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与有关的奖惩措施。
(一)基本要求1.熟悉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与各级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
2.熟悉实施出版行政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法律规范。
3.熟悉国家关于出版单位的设立、变更与注销登记的管理规定。
4.了解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
5.掌握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
6.了解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7.熟悉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8.掌握重大选题备案的手续。
9.掌握国家对书号、刊号的管理规定。
10.掌握国家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规定。
11.了解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
★12.掌握国家对书刊印刷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管理规定。
★13.熟悉国家对出版物市场的管理规定。
14.掌握同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政策。
15.熟悉国家对出版活动的奖惩措施。
(二)考试内容1.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主管部门。
2.实施出版行政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法律规范。
3.出版单位的设立、变更与注销登记。
4.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
5.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
6.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7.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8.重大选题备案的手续。
9.国家对书号、刊号的管理规定。
10.同家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规定。
11.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
12.国家对书刊印刷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管理规定。
13.国家对出版物市场的管理规定。
14.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政策。
15.同家对出版活动的奖惩措施。
五、出版社经营管理内容包括: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出版社的管理信息化。
出版社计划管理,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
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
出版社财务管理常识和纳税管理。
出版社对发行的管理。
(一)基本要求1.熟悉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含义。
2.熟悉出版社经营的目标。
3.了解出版社经营的决策。
4.了解出版社管理的职能和种类。
5.熟悉出版社的管理信息化。
6.了解出版社计划管理的作用。
7.熟悉出版社计划管理的内容。
8.掌握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
9.熟悉出版社的用人制度。
10.掌握关于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度的知识。
11.了解出版社的岗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和分配激励机制。
12.了解出版社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成本管理。
13.掌握出版社的纳税管理。
14.熟悉出版社的发行渠道建设和客户管理。
★(二)考试内容1.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含义。
2.出版社经营的目标和决策。
3.出版社管理的职能和种类。
4.出版社的管理信息化。
5.出版社的计划管理。
6.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
7.出版社的用人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度。
8.出版社的岗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和分配激励机制。
9.出版社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10.出版社的成本管理和纳税管理。
11.出版社的发行渠道建设和客户管理。
六、出版物市场内容包括:出版物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出版物市场竞争。
出版物消费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出版物市场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出版物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出版物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书展。
(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物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熟悉出版物市场竞争。
3.掌握出版物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购买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出版物市场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5.熟悉出版物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
6.掌握出版物市场细分的程序。
7.掌握选择目标市场时应考虑的问题。
8.熟悉目标市场的进入策略和定位策略。
9.掌握市场调查的内容和程序。
10.了解市场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1.掌握市场营销的策略。
12.熟悉主要的国际书展。
(二)考试内容1.出版物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出版物市场竞争。
3.出版物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购买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版物市场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5.出版物市场细分的概念、作用和程序。
6.目标市场的选择和进入策略、定位策略。
7.市场调查的内容和程序。
8.市场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9.市场营销策略。
10.主要的国际书展。
七、数字出版技术内容包括: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现状,数字出版平台。
数字出版常用技术种类。
数字出版文档格式种类,文档格式选择原则,数字出版常用文档格式。
元数据的概念及其作用,元数据标准及其分类,数字出版常用的元数据标准。
(一)基本要求1.了解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现状。
▲2.掌握数字出版平台的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3.掌握数字出版的常用技术种类及其功能。
4.掌握数字出版文档格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5.熟悉数字出版文档格式的选择原则。
6.掌握数字出版常用文档格式的特点。
7.熟悉元数据的概念及其作用。
8.了解元数据标准及其分类。
9.熟悉数字出版常用的元数据标准。
(二)考试内容1.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现状。
2.关于数字出版平台的基本知识。
3.数字出版的常用技术种类及其功能。
4.数字出版文档格式的种类、特点。
5.数字出版文档格式的选择原则和数字出版常用文档格式的特点。
6.元数据的概念及其作用。
7.元数据标准及其分类。
8.数字出版常用的元数据标准。
八、著作权知识内容包括:著作权与著作权法。
国际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归属与保护期,著作权限制。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
著作权的侵权与法律保护。
出版单位与著作权。
(一)基本要求1.掌握著作权的权利范围。
2.了解著作权的特征。
3.熟悉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
4.掌握《伯尔尼公约》的国际著作权保护原则。
5.熟悉《世界版权公约》和两个“国际互联网条约”的基本内容。
6.了解《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