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12
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一、知识整理(一)、书法艺术——出鬼入神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为内容,以某种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和,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3、汉字演变: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其中, 和是正式书体,和是辅助字体。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1、中国画: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⑵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画、画、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勾勒与、设色与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画两类2、文人画⑴地位:是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①追求风格;②创作上强调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3、山水画:⑴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兴起的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①以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人物画、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1、上古先秦时期⑴黄帝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文化已经相当发达;⑵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⑶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 ,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⑴秦汉:设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⑵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
⑶南北朝和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 ,总称 ,规模宏大。
3、明清时期⑴音乐:戏曲音乐繁荣;⑵器乐:形成古琴、、筝、、唢呐、、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⑶名曲:琵琶曲《》,《》。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⑴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中国的古代艺术1.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2.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3.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喜欢写意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A.改变了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C.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画风D.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体系5.《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
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6.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B.异端思潮的影响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7.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8.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艺术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探索中国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表现;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或一件古代陶瓷,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趣;2. 提问:你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古代艺术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包括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2. 分别介绍中国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表现,重点讲解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三、艺术欣赏(20分钟)1. 分组展示学生事先准备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发现其中的美和艺术表现手法;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提供绘画、雕塑或陶瓷等材料,让学生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创作;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理解,创作一幅作品;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2.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和魅力;3.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继续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趣。
教学资源:1.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图片、模型等;2. 绘画、雕塑、陶瓷等创作材料;3. 课堂展示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了解和理解程度;2. 学生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表现;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文化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2. 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亲身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3. 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相关课题,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报告。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与文化内涵。
从壁画、陶瓷到书法、绘画,中国古代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不同艺术形式展开讨论,深入探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知识点。
一、壁画:绘境山水,繁衍文明中国古代壁画是一种以绘画的形式出现在墙壁上的艺术形式,常见于古代宫殿、墓葬等建筑中。
它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富有张力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追求。
典型的历史知识点之一是唐代的“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它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瑰丽的色彩,成为了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二、陶瓷:守望千年,传递文明中国古代陶瓷作为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不断演化和创新,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汉代的“汉白玉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知识点。
汉白玉器的创作原料取自中国北方的汉白玉,在工艺上展示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术和细腻工艺。
它不仅在宫廷和贵族中受到喜爱,还被广泛用于外交和礼物赠送等场合,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书法:千字之中见真情中国古代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它以字为形象,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其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历史知识点之一。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的自序,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章法,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这篇作品不仅被后世誉为千古绝世之作,也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
四、绘画:雅俗共赏,艳而不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知识。
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幅作品以山水为主题,以饱满细腻的笔触和恢弘壮丽的气势,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南方的自然风光。
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成为了历史上南宋置地图的重要参考。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从早期的彩陶、玉器、青铜器,到后来的壁画、石窟,再到唐宋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程。
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古老而深厚,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古代艺术也一直贯彻着“传统”这一主线,无论是在器物、绘画、雕刻、建筑等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特色。
例如,传统的中国画,在技法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极高的独特性,这种独特之处在世界艺术中独一无二。
中国古代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神秘”。
中国民间传说、神话传统历来就占据重要地位,且广泛地渗透进中国古代艺术中。
例如青铜器上常见的神兽、凤凰,壁画中的佛像、仙人,都是中国古代艺术中常见的题材。
这些题材虽然神秘而奇特,但却又符合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标准,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艺术的第三个特点是“精致”。
中国古代艺术一直以来都有着高度的工艺美术与装饰美术要求,在这些方面中国古代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
尤其在青铜器、彩陶、玉器等领域,中国的作品精致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
以青铜器为例,这些器物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有着高度的艺术性,自商代到汉代的青铜器都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早期的艺术以实用品为主,逐渐发展到中期的工艺美术,最后演化成以文学、绘画为主的文化艺术。
汉、唐、宋三个朝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唐宋两个时期的文化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顶峰。
中国古代艺术的成就与发展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古代艺术以其独具的传统、神秘、精致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引起了世界上许多收藏家、艺术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及演变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五牛图》鉴赏
《五牛图》是中国古代的一件艺术作品,它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五牛图》由五张牛肖像组成,每张牛头都动作各异,栩栩如生,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形象逼真,神态非常生动,形体栩栩如生,饱含立体感。
五张牛头构图对称,犹如一幅壁画,显示出明快精细的构图结构,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使人们能够在观赏中感受到空间深度。
《五牛图》的线条流畅,细腻,运用层次区分手法,突出了牛头的动作和表情,使画面变得丰富而精美,极富表现力。
此外,作品的色彩也十分绚丽,结合了黑、白、青三种基调,令人神往。
《五牛图》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精湛的雕刻技艺,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情景问题切入奥运会徽是当今世界最为人注目的主题标志,它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一届奥运会市场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形象景观工作的核心。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图案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即相互套连的奥林匹克五环,同时衬以表现奥运城市和东道国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的主体图案。
奥运会会徽的图案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城的特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如图)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
“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 2008”字样,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
为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与赞赏?因为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
这一会徽是如何展示中国的民族艺术的?让我们通过学习本课找到答案。
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二、三、四、五目,分别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五个方面的起源、发展演化来讲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五目呈并列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秦代②略长③圆匀④秦朝⑤汉魏⑥平衡对称⑦整齐安定⑧汉末⑨方正⑩严整○11晋代○12楷书○13草书○14书法家的感情○15李斯○16王羲之○17书圣○18欧阳询○19真卿○20柳公权○21怀素○22张旭○23苏轼○24黄庭坚○25米芾○26蔡襄○27赵孟○28文征明○29董其昌○30人物画○31山水画○32花鸟画○33工笔○34写意○35个性表现○36抒情写意○37自然风景○38意境○39先秦○40秦汉○41东晋○42隋唐○43《秦王破阵曲》○44明清○45夏商○46周代○47汉代○48隋唐○49明清○50帝王歌功颂德○51华丽工整○52结构严谨○53胡舞○54宋代○55生产生活○56乐舞百戏○57四方散乐○58杂技歌舞○59宋代○60戏曲音乐○61明代○61东方民间音乐○63海盐○64弋阳○65京剧○66道光重难疑点探究1.汉字演变的基本特征(1)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的古代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古代艺术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形式和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绘画就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形神兼备,以表现主题的意境为主要目标。
绘画作品通常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线条勾勒出神奇的山水风景,抒发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情感。
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包括宋代画家范宽的《巨幅手卷》和元代画家虚谷的《千里江山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同时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古代建筑也是艺术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到民居和园林,每一座建筑都展示了中国人注重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古代建筑大量使用了木结构,通过天然材料的运用,营造出一种融于自然的氛围。
比如,中国古代皇宫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装饰而著名,如紫禁城和颐和园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戏剧和舞蹈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中国古代戏剧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如京剧、评剧、豫剧等。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形式之一。
它的精湛表演技巧和独特的唱腔使其成为国际艺术舞台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古代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展示美的艺术形式,通过舞姿和动作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发展。
在古代舞蹈中,动作流畅而优雅,充满寓意和象征。
中国古代舞蹈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出浴”场景以及《千手观音》等都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代表作品。
除了上述艺术形式,中国的古代艺术还包括陶瓷、雕刻、漆器等多种形式。
中国的古代陶瓷制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如唐代的三彩和宋代的青瓷等。
陶瓷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技巧,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
而雕刻艺术则以其精细和独特的手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漆器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通过植物树脂的运用,制作出耐磨、耐用且富有装饰性的作品。
中国古代艺术古代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闻名于世。
它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技巧,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丰富的变迁和发展,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表现形式中国古代艺术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以水墨为主要媒介,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形神兼备,追求意境和意象的表达,常以山水、花鸟和人物等为题材,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认识和诠释。
除了绘画,中国古代艺术还包括雕塑、陶瓷、篆刻、书法等多种形式。
雕塑作为一种三维艺术形式,以石材、木材、金属等为材料,通过雕刻和造型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
陶瓷作为一种窑变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质感而备受世人赞叹。
篆刻和书法则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审美意境。
二、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特点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
古代中国人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追求雅俗共赏、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
艺术作品中常运用典故和象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意义,这种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艺术作品更富有内涵和厚重感。
古代中国人还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使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构图的合理安排来营造平衡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这种追求虚实相生、自然和谐的审美理念也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许多建筑作品中运用了对称、重复和空间的处理等技巧,使其更具审美价值和观赏性。
三、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意义中国古代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娱乐,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