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酶学_样卷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8
食品酶学复习提纲1.酶的特性及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1.酶的特性及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1)酶的一般特性:酶的催化效率高(比一般反应速度快106-1013倍)、酶作用的专一性(键专一性、基团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a.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例如葡萄糖氧化酶作为除氧剂普遍应用于食品保鲜及包装中,延长食品保质期。
b.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利用酶的作用除去食品中的毒素。
例如:利用乳糖酶预先处理乳制品。
c.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利用酶作用去除食品中的抗营养素,提高食品营养价值,例如:谷类中的植酸为抗营养因子。
d.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酶法具有准确、快速、专一性和灵敏性强等特点,其中最大优点就是酶的催化专一性强e.酶与食品生物技术: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把游离酶固定化,然后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
2.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胞外酶:细胞内合成而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内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酶,这些酶在细胞内常与颗粒体结合并有着一定的分布。
多酶体系:在完整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种不同的酶联合组成的一个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催化一组连续的密切相关的反应。
同功酶:催化同一化学反,但由于结构基因不同,因而酶的一级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他性质有所差别的一组酶。
酶活力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大小的单位,通常用酶量来表示。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C,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称为酶原,是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3.酶的发酵技术对培养基的要求酶主要有微生物产生。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A )卷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酶比活力:在特定条件下,每1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是酶制剂纯度的指标。
2、immobilized enzyme: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3、chemical modification: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特定的基因片段为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一对寡聚核苷酸为引物,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DNA模板的变性,达到基因扩增的目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1、钙离子的存在会显著抑制α-淀粉酶活性。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V 正常可逆不可逆〔E〕(√)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答:细菌的细胞壁由胞壁质组成,胞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及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交替组成的多聚物,胞壁酸残基上可以连接多肽,称为肽聚糖(Peptidoycan)。
1.食品酶学:是酶学的基本理论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应用的科学,是酶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中酶的性质`结构`作用规律以及对食品储藏`加工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食品级酶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储藏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理论与技术.2.酶学:研究酶的性质、作用规律、结构和作用原理、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一门学科.3.酶的特性:⑴高效性.⑵高度专一性.⑶高度易控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⑷易变性.⑸代谢相关性.4.国际系统命名法:1961年:明确标出催化的底物和催化反应的性质.有两个底物时,须在两底物间加“:”,若一个底物为水时省略.⑴氧化还原酶:A-2H+B == A+B-2H.[反应通式].⑵转移酶.⑶水解酶.⑷裂解酶.⑸弃构酶: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换.⑹合成酶.5.酶纯化步骤须考虑:⑴防止酶变性失活.防止:①除少数情况下`低温`尤其有机溶剂;②大多数pH<4或pH>10很不稳定== 避免过酸过碱;③减少泡沫产生;④防止重金属`微生物等使酶变性失活.⑵在不破坏目的酶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激烈”手段.⑶用测定酶活力跟踪酶.6.酶分离纯化的总原则:⑴建立一个可靠和快速测定酶活力与纯度的方法.⑵了解所分离酶的结构特点,酶在细胞中的状态.⑶要明确原料的特性和数量.⑷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特性和优缺点,进行选择.⑸各种方法的使用顺序安排合理.⑹时刻防止酶的变性(温和或低温条件下操作).⑺要充分考虑各种因子的影响和实际的实验条件.7.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有高效和专一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预防酶变性失活的措施:①低温②大多数酶在小于4或大于10下不稳定,调控酸碱度③应尽量减少泡沫④重金属、微生物、有机溶剂、蛋白水解酶的存在使酶分解8.酶活力:酶催化某一种化学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有效含量,用酶活力单位表示[μ].几种酶的活力单位⑴酶的总活力=样品的全部酶活力.总活力=酶活力×总体积或质量⑵比活力: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⑶回收率:提纯后与提纯前酶的总活力之比.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的损失程度⑷提纯倍数:提纯前后没得比活力之比,它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纯度提高的程度.9.酶活力的测定[指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一般测产物为好].即酶促反应速率。
食品酶学一、名词解释1、酶: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
2、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单元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
3、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4、生物因子:指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须不可缺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5、同功酶((isoenzyme):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AA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
6、酶活力单位(active unit):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7、酶原:不具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8、酶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10、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11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其中较小的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基),与酶或蛋白质结合的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12、单体酶:仅有一个活性中心的多肽链构成的酶,一般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13、寡聚酶:由2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组成的酶。
二、简答题3、凝胶过滤的原理将凝胶装于层析柱中,加入混合液内含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小分子溶质能在凝胶海绵状网格内,即凝胶内部空间全都能为小分子溶质所到达,凝胶内外小分子溶质浓度一致。
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它从一个凝胶颗粒内部扩散到胶粒孔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与流出,使流程增长,移动速率慢故最后流出层析柱。
而中等大小的分子,它们也能在凝胶颗粒内外分布,部分送入凝胶颗粒,从而在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之间被洗脱。
大分子溶质不能透入凝胶内,而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隙运动,因此流程短,下移速度较小分子溶质快而首先流出层析柱。
因而,样品通过定距离的层析柱后,不同大小的分子将按先后顺序依次流出,彼此分开。
食品化学酶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酶是催化淀粉分解成糖类的?A. 蛋白酶B. 脂肪酶C. 淀粉酶D. 纤维素酶答案:C2.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含有哪种金属离子?A. 钾离子B. 钠离子C. 铁离子D. 锌离子答案:D3. 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是:A. 提供反应物B. 提供能量C.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提供催化剂答案:C4. 下列哪种酶是参与DNA复制的?A. 转录酶B. 聚合酶C. 限制酶D. 连接酶答案:B5. 酶的活性受什么因素影响?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酶的浓度答案:ABD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哪些特点?A. 高效性B. 专一性C. 可逆性D. 需要能量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酶的抑制剂?A. 重金属离子B. 有机磷农药C. 维生素D. 无机盐答案:AB4. 下列哪些是酶的分类?A. 氧化还原酶B. 转移酶C. 水解酶D. 异构酶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酶促反应的特点?A. 反应速度快B. 反应条件温和C. 需要高温高压D. 需要酶的参与答案:A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答案:蛋白质或RNA2. 酶促反应的速率受______和______的双重影响。
答案:酶浓度;底物浓度3. 酶的活性中心是______和______的结合部位。
答案:酶;底物4.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催化反应;调节代谢5. 酶的活性受______和______的影响,它们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中心。
答案:温度;pH值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酶的专一性。
答案: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由于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特定结构相匹配。
食品化学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A.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区域B.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氨基酸残基C.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蛋白质部分D.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非蛋白质部分答案:A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酶的辅因子?A. 金属离子B. 维生素C. 核酸D. 氨基酸答案:D3. 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 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D.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答案:B4. 酶的Km值是指:A. 酶的最大反应速率B. 酶的半饱和浓度C. 酶的活性中心D. 酶的抑制常数答案:B5. 酶的专一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 酶的分子结构B. 酶的活性中心C. 酶的辅因子D. 酶的底物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酶是一种能够________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
答案:催化2.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来调节。
答案:温度或pH值3. 酶的催化效率比非酶催化剂高大约________倍。
答案:10^7至10^134.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底物结合位点,催化位点5.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抑制和________抑制。
答案:竞争性,非竞争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酶的催化机制。
答案: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通过催化位点上的化学变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最后产物释放,酶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2. 描述酶的专一性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酶的专一性主要是由其活性中心的结构决定的。
活性中心的形状、电荷分布和化学性质必须与特定底物相匹配,以实现有效的底物结合和催化反应。
3. 解释酶的Km值在酶动力学中的意义。
答案:Km值是酶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酶催化反应达到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值越小,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高,催化效率也越高。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酶学试题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酶学试题课程代码:01966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特定条件下,______催化______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称为1个酶活力单位(1IU)。
2.酶的可逆抑制作用分为:竞争性抑制、______和______三类。
3.用来解释酶的专一性学说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4.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结合法、交联法和热处理法。
5.对于游离酶催化反应最常用______反应器,对于底物是气体的酶促反应通常采用______反应器。
6.纯化酶制剂时,酶纯度的主要指标是______。
7.根据酶的国际分类方法,淀粉酶属于______大类,乙醇脱氢酶属于______大类。
8.由______、______、操纵基因一起组成了操纵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与游离酶相比( )A.一定改变B.通常会改变C.通常不变D.通常会降低2.下列是属于酶分子的主链修饰的是( )A.脱氧核糖核苷酸酶的核苷酸置换B.溴代琥珀酸亚胺修饰酶蛋白的色氨酸C.青霉素酰化酶的葡聚糖二乙醛的内部交联修饰D.胰蛋白酶原的激活修饰3.果蔬类的酶促褐变通常是由下列哪种酶引起的( )A.多酚氧化酶B.过氧化氢酶C.果胶酶D.纤维素酶4.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某蛋白质混合物(牛血清白蛋白,pI=4.4;卵白蛋白,pI=4.7;碳酸酐酶,pI=5.9;溶菌酶,pI=7.0),用pH4.5 50mM醋酸缓冲液以0~1M 氯化钠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最先被洗脱下来的是( )A.牛血清白蛋白B.卵白蛋白C.碳酸酐酶D.溶菌酶5.当前生产酶制剂的酶主要来源于( )A.动物组织B.植物组织C.微生物D.基因工程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 酶的发掘与合成下列关于酶与菌株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提取的酶可以满足人类现代生活需求B 霉菌、酵母菌适宜在干燥的地方生长C 富集芽孢杆菌可使用高温处理样品D 通过平板快速筛选即可以获得适合的菌株下列关于酶的发掘方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使用提取宏基因组的方法从不可培养微生物中寻找酶B基于功能的筛选过程中需要使菌株将酶分泌至胞外C基于序列的筛选难以筛选到序列创新性非常高的酶D从极端环境中往往可以筛到性质比较特殊的酶下列关于质粒图谱的组成说明,正确的是?A质粒中编码阻遏蛋白的序列属于其他系统原件B质粒中只能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C质粒上的筛选标记的存在,使含有质粒的宿主菌不能抵抗该种抗生素的抑制D质粒上的多克隆位点中可以含有两个以上同种酶切位点下列关于表达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系统可以对表达产物进行糖基化修饰B对枯草芽孢杆菌系统中的某些内源蛋白酶进行敲除,可能产生有利于表达的效果C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实现高效表达的一个原因,是其可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D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菌体发酵培养效果往往优于丝状真菌表达系统下列关于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不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B操纵基因的作用是与阻遏蛋白相结合C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机制中,只有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才有诱导作用D酶生物合成的分解代谢阻遏机制中,可以通过控制易用碳源的用量减轻阻遏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1)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产酶的调节说法错误的是?A.微生物细胞中酶合成的调节理论不适用于动植物细胞B.动植物细胞的分化会影响酶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C.基因扩增和增强子作用都可以促进酶的生物合成D.抗体酶即有结合抗原的特性,又有酶催化的活性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培养植株相比,植物细胞产酶可以明显缩短酶的生产周期B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技术要求低于培养植株的技术要求C植物细胞培养产酶过程易于管理,产物质量稳定D植物细胞培养条件要求高,培养周期较微生物长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产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于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较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更为困难C动物细胞培养基使用前需高温灭菌以保证无菌性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维持合适的渗透压下列关于产酶微生物的保藏方法错误的是?A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实现了低温、真空、干燥三个条件B菌体速冻保藏法不能用于菌株的长期保存C沙土管保藏法只适用于产生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D在各种保藏方法中,斜面冰箱保藏法保藏过程中菌株活性最高下列关于酶生物合成的模式,不正确的是?A延续合成型最有利于酶的合成B同步合成型中酶对应的mRNA比较稳定C中期合成型中酶前期合成受到阻遏D滞后合成型中菌体停止生长后,酶还可以继续生产(2)下列关于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说法错误的是?A碳氮比过低,往往会使体系产酸过多,影响菌体生长B偏中性的条件下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抑制真菌的生长C某些碳源既有提供能量的作用,又有调节代谢的作用D生长因子对细胞生长繁殖非常重要,但很多情况下不需要额外添加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调控,说法错误的是?A菌体比死亡率较比生长速率对温度更为敏感B菌体在延迟期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C将菌体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有助于酶的发酵生产D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可以适当降低温度下列关于发酵过程pH 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是?A菌体分泌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会显著影响体系pHB菌体代谢生理酸性物质会导致体系pH 升高C发酵过程中常常使用缓冲液来维持体系pH 的稳定D菌体氮源消耗过多往往会导致体系pH 降低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中的溶氧调控,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氧传递越好B装液量越小,氧传递越好C通气量越大,氧传递越好D菌体浓度越高,氧传递越好下列关于代谢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组成型突变株可以节省诱导剂的使用B对于诱导型产酶菌株,诱导物的添加量越多越好C组成型突变株可以解除葡萄糖效应D可以使用加入末端产物类似物的方法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第四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1)(ppt没给答案)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大规模破碎细菌的方法?A匀浆法B高压均质法C有机溶剂破碎法D酶促破碎法下列哪种条件可以增强扩散作用?A降低温度B减小扩散面积C降低溶液黏度D增大扩散距离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特性而进行沉淀的方法属于?A盐析沉淀法B等电点沉淀法C复合沉淀法D选择性变性沉淀法下列关于离心的说法错误的是?A转子的效率因子与转子的半径和转速都有关系B对于某一离心颗粒,转子的效率因子越小,沉降时间越短C在物料离心选择离心条件时,只需考虑离心的转速和离心时间D对于某一转子,高速短时间和低速长时间可以得到相同的离心效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粗滤过程一般使用孔径较大的膜B微滤可用于热敏性物质的过滤除菌C超滤的操作压力大于反渗透过滤D透析可应用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下面有关层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缘洗脱法可以将不同组分有效分离B分配层析中,分配系数越大的组分移动越慢C阳离子交换剂基团解离后带正电D凝胶层析中分子量大的蛋白移动速度更慢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层析分离所利用的蛋白的性质?A分子的大小和形状B分子对固定相的吸附力C分子不同的催化能力D分子在不溶体系中分配系数下列关于SDS-PAGE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SDS 覆盖单体分子后,形成弯曲团状的SDS-亚基复合物B配制凝胶时加入的SDS 和巯基乙醇可以使蛋白解离成亚基单体C SDS-亚基复合物的表面电荷密度基本相同D电泳过程中,SDS-亚基复合物的电泳速度只跟亚基分子量大小有关在超临界萃取中,利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实现萃取物质分离的过程为?A等温变压流程B等压变温流程C等温等压吸附流程D变温变压吸附流程第五章酶的性质与催化动力学下列关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常数B酶在不同缓冲液中同一pH 下的酶活力相同C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时,反应速度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酶的激活剂能够提高酶的活力或加速酶促反应速率下列哪项不属于快速平衡学说的假设条件?A酶催化反应先生成酶底复合物,再生成产物B底物浓度远大于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以初始浓度计算C不考虑酶底复合物重新解离成酶与底物这个可逆反应的存在D酶底复合物在反应开始后,与酶及底物迅速达到动态平衡下列关于米氏常数Km说法错误的是?A. Km的大小只与酶自身性质有关,酶浓度的改变不会影响其Km值B. Km值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判断酶对于某一种底物的亲和力C.Km值是酶的特性,改变酶的结构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D. Km值是计算酶催化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下列关于竞争性抑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争夺酶的结合位点B可以通过提高底物的浓度来降低抑制程度C可以通过提高酶的纯度来降低抑制程度D反应动力学中的最大反应速率不变下列哪种抑制作用中,提高底物浓度对抑制程度无影响?A竞争性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C反竞争性抑制D共竞争性抑制第六章酶的修饰与改造下列关于酶的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原合成后,其活性并不展现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密,不能通过透析除去C.酶的大部分疏水链埋藏于分子内部,亲水链暴露于分子表面D.酶的活性部分具有柔性,酶的支架部分具有刚性下列关于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和大分子结合修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离子置换修饰通过改变催化活性位点来影响酶的催化特性B.大分子结合修饰中大分子与酶通过共价键进行结合C.通过大分子结合修饰可以延长酶的半衰期D.通过大分子结合修饰可以降低酶在机体内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酶的侧链基团修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修饰后不引起酶活力显著变化的基团为酶的非必需基团B.分子内交联修饰可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C.同型双功能试剂和异型双功能试剂都可以用于分子内交联修饰D.亲和修饰剂的结构具有与酶的底物类似的特点下列关于酶的水解修饰和置换修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的肽链被水解后有可能降低酶的抗原性B.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是典型的肽链有限水解修饰C.酶结构中单一氨基酸的变化不足以引起酶的特性发生改变D.可以通过改变酶的基因编码序列实现酶的氨基酸替换修饰下列关于酶的物理修饰及修饰酶的特性,不正确的是?A.酶的物理修饰可以改变酶的一级结构B.酶的物理修饰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C.通过酶的修饰可以扩大酶的最适pH 范围D.酶修饰后其米氏常数Km 值通常会变大A.酶的定向进化是指在体外进行酶基因的人工定向突变,从而得到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的技术过程B.定向进化中,突变具有随机性,但可以通过特定方向的突变选择,加快酶在某一方向的进化速度C.易错PCR 技术操作较简单,所有的基因都适合使用易错PCR 技术进行定向进化改造D.采用易错PCR 时,突变频率越高,筛选到正突变的可能性越大下列关于DNA 重排和基因家族重排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 重排技术的酶基因进化速度较基因家族重排技术更快B.随机引物体外重组技术可以直接使用mRNA 或cDNA 为亲本进行进化C.交错延伸PCR 技术中要以一种DNA 片段为主作为母版进行PCR 扩增D.基因家族重排技术中的母版基因同源性都较低下列关于构建基因文库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建的文库包含DNA 片段必须尽可能完整地反应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信息B.构建的文库必须有足够大的容量,保证正突变的比例更高C.构建文库的载体中可以含有重复的限制性酶切位点D.质粒载体的容量可以满足大片段基因的克隆要求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头末端连接的效率高于黏性末端连接的效率B.人工加尾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方便地连接片段与再切下片段C.使用衔接物连接片段时,如果插入片段内部也有该酶位点,则不能切下完整的插入片段D.使用DNA 接头连接法连接片段,接头不会自我连接下列关于突变基因筛选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情况下可以调整选择环境进行所需突变基因的定向筛选B.荧光筛选法可以实现酶定向进化过程中正突变基因的高效筛选C.透明圈平板筛选法可应用于各种突变酶的高通量筛选D.噬菌体载体携带的待筛选基因可以直接通过转化进入宿主菌中A.细胞表面展示法是使细胞将蛋白或多肽分泌至外界的一个过程B.噬菌体表面展示蛋白或多肽的筛选方法主要是特异性结合原理C.为提高筛选效率一个细胞可以同时表面展示多个蛋白D.酵母表面展示中被展示的蛋白主要与细胞的外膜蛋白结合下列关于基于酶的定点突变的酶分子理性设计说法正确的是?A.寡核苷酸介导的定位突变过程中合成的双链分子都含有突变基因B.盒式突变过程中通过合成简并寡核苷酸一次可以获得多种突变体C.PCR 介导的定位突变中所使用的引物都含有突变序列D.基于定点突变的酶分子理性设计不必分析清楚酶的构效关系下列关于酶的从头合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决定了其预期功能活性B.Rosetta设计蛋白质主要基于已有天然片段的拼接C.自然进化的随机性和长期性使人们能够获得满足需求的蛋白质D.我国研发的蛋白从头合成技术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结构第七章酶的非水相催化下列关于酶的非水相催化说法正确的是?A.非水相体系可以提高酶的活性B.非水相体系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方向C.可以使极性底物或产物溶解度增加D.酶的底物特异性和选择性不会改变下列关于有机溶剂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正确的是?A.天然酶分子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B.有机溶剂的极性越弱,对酶活力的影响越大C.有机溶剂能改变酶分子必需水层中底物和产物的浓度D.有机溶剂只能影响酶分子的表面结构酶在有机介质中哪项催化活性的改变有利于手性药物的拆分?A.底物专一性B. 立体选择性C.区域选择性D. 化学键选择性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A.异构化反应B.醇解反应C.水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第9章酶的反应器下列关于搅拌罐反应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批式反应操作精度要求高于连续式反应器B.连续式与流加式反应器可以缓解或解除底物抑制作用C.所有游离酶与固定化酶都适合用于搅拌罐式反应器D.分批式反应器的生产效率最高下列关于各类反应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流化床反应器的传质效果好于固定床反应器B.流化床反应器的酶装载量大于固定床反应器C.膜反应器只适用于固定化酶的反应D.喷射式反应器混合效果好、适用于各种酶的催化下列关于酶反应器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A.游离酶可以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B.填充床反应器对固定化酶的机械强度没有要求C.与分批反应器相比,使用连续反应器可以得到更高的产物浓度D.在各种反应器中,搅拌罐式反应器的应用范围最广下列关于酶反应器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尽可能获得高的生产效率,可以不考虑反应器的生产成本B.反应过程生成的产物量即为生产过程可获得的产物量C.酶的用量可以根据反应体系中底物的量进行计算D.为了保证反应效率底物浓度越高越好。
《食品化学》酶试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本题满分6分)1.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2.固定化酶:所谓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新利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37分)1.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六大类,在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酶是水解酶,其次是氧化还原酶及异构酶等。
2.在酶纯化中使用高浓度盐或有机溶剂的分离技术是选择性沉淀技术。
在酶纯化中根据分子大小所采用的分离技术是层析技术及膜分离技术。
3.pH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原因有(1)pH值引起酶变性而失活;(2)pH值改变酶蛋白分子的电离状态;(3)pH值改变底物的电离状态。
4.多酚氧化酶的系统命名是1,2-苯二酚,此酶以Cu 为辅基,必须以氢为受氢体,是一种末端氧化酶。
酚酶可以用一元酚或二元酚为底物,催化底物形成醌,醌进一步氧化聚合生成黑色素。
5. 马铃薯褐变的主要底物是L-酪氨酸;桃、苹果等褐变的关键底物是绿原酸。
6.水果和蔬菜的质构主要取决于所含有的一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木质素。
对于动物性食品原料,决定其质构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
7. 脂肪氧化酶的作用是青刀豆和玉米产生不良风味的主要原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被广泛用作果蔬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1食安12-2班孔令朋2012060410748. 在芥菜和辣根中存在着芥子苷,在硫代葡糖糖苷酶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重排和裂解,生成的含硫挥发性化合物异硫氰酸,它与葱的风味有关。
9.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同时影响食品的颜色、风味、质构和营养价值。
10.固定化酶由于能重复使用,在食品酶分析中使用的有固定化酶柱、酶电极、含酶的薄片、酶联免疫分析。
三、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4分)1. 食品工业中使用的酶都是蛋白质。
(√)2. 邻二酚的羟基变化产生的衍生物也能被酚酶所催化。
一、填充题1、酶分子修饰生物法是通过的手段改变蛋白质,即基于核酸水平对进行改造,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对DNA或mRNA进行和以期获得化学结构更为合理的蛋白质。
2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和。
3、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和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中的方法。
吸附法又可分为法和法。
4、重氮法是将与水不溶性载体的重氮基团通过相连接而固定化的方法,是共价键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5、酶反应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游离酶进行反应,即;另一类是应用固定化酶进行的。
6、酶联免疫测定(即ELISA)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两点:(1)利用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用于定量测定。
二、名词解释1、同工酶:2、产酶促进剂:3、酶活力:4、溶菌酶三、简答题1、酶学对食品科学有哪些重要性?2、在酶的纯化方法中,酶和杂蛋白根据它们的性质差异有哪些分离方法?3、固定化酶有哪些优点?4、固定化细胞有哪些优越性?5、酶的一般特征有哪些?6、在酶的提取中,生物组织的破碎方法有哪些?7、固定化酶的活力在多数情况下比天然酶的活力低,其原因有哪些?8、利用微生物产酶的优点有哪些?四、论述题1、溶菌酶在食品上的应用?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食品中的应用?3、ELISA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4、酶的固定会根据酶自身的性质、应用目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固定化载体和方法,在具体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的原则是什么?5、蛋白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6、酶联免疫测定(ELISA)试剂盒的组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食品酶学试题课程代码:01966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4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生物反应体系中的水分成溶剂水和__________水。
2.酶根据其催化反应类型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异构酶,合成酶,转移酶和裂解酶六类。
3.利用酶蛋白质的带电性质来进行酶纯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法。
4.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情况可分为__________抑制和__________抑制。
5.pH对酶活性影响主要影响酶蛋白的__________。
6.发酵产酶产量提高的主要措施有添加诱导剂、添加产酶促进剂,降低__________浓度或添加__________等。
7.酶蛋白分子大小(包括密度)性质来分离提纯酶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8.温度对酶最主要的影响二个方面为影响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酶抑制剂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是由于( )A.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结合影响催化活性B.抑制剂与酶的非必需基团结合影响催化活性C.抑制剂影响酶最适温度D.抑制剂与酶结构无关10.酶的纯化倍数是指酶经纯化操作后( )A.后者酶比活力与纯化前之比 B.纯化前与纯化后酶比活力之比C.纯化后酶活力与总酶活力之比D.酶的转换数11.水果成熟软化主要的酶可能有(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C.果胶酶D.果胶酶与纤维素酶12.溶菌酶可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产生强酸性物质C.产生强碱性物质D.分解细胞壁成分肽多糖13.切皮后的土豆暴露在空气中发生色泽加深的现象是由于( )A.土豆中的成分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B.多酚氧化酶引起的酶促褐变作用C.细菌污染D.土豆中淀粉酶的作用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品酶学复习题(1)⾷品酶学复习题(1)1.酶的特性有哪些?(1)催化效率⾼:⽐⼀般的酶⾼106-1013倍;(2)酶作⽤的专⼀性:⼀种酶作⽤于⼀种或⼀类分⼦结构相似的物质(3)易变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质,因⽽会被⾼温、酸、强碱等破坏(4)酶的催化条件温和;(5)酶在⽣物体内参与每⼀次反应后,它本⾝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改变。
8. 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酶学委员会提出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作为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每⼀种酶都给以三个名称:系统名,惯⽤名和⼀个数字编号。
2、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不同?脂肪酶⽔解脂肪,产⽣⽢油、⽢油⼀酯和脂肪酸脂肪氧化酶催化顺,顺-1,4-戊⼆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的氢化氧化作⽤。
4、酶活⼒: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它表⽰样品中酶的含量。
3、Km值代表反应速度达到最⼤反应速度⼀半时的底物浓度。
固定化酶:是指在⼀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的酶。
优点:同⼀批固定化酶能在⼯艺流程中重复多次的使⽤;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稳定性显著提⾼;可长期使⽤,并可预测衰败的速度;提供了研究酶动⼒学的良好模型。
26.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操作稳定性(2)贮藏稳定性(3)热稳定性(4)对蛋⽩酶的稳定性(5)酸碱稳定性。
27.什么是糖酶?常见的糖酶有哪⼏种?(四种以上)糖酶:裂解多糖中将单糖连接在⼀起的化学键,使多糖降解为⼩分⼦,催化糖单位结构上的重排形成新的糖类化合物的酶。
常见的糖酶: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乳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最常见的微⽣物产酶发酵类型是液体深层发酵2. 琼脂糖凝胶过滤和离⼦交换法等纯化酶的机理各是什么?琼脂糖凝胶过滤:不同式样通过凝胶时,能进⼊颗粒状凝胶的微孔的⼩分⼦被阻滞,不能进⼊微孔的⼤分⼦未被阻滞,改变颗粒状凝胶的微孔⼤⼩可能改变凝胶量分级分离范围。
食品酶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是由下列哪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A. 色氨酸B. 组氨酸C. 谷氨酸D. 赖氨酸2. 下列哪种酶不参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淀粉转化?A. 淀粉酶B. 糖化酶C. 脂肪酶D. 麦芽糖酶3.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无机催化剂高多少倍?A. 10^2B. 10^4C. 10^6D. 10^84.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通常酶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多少?A. 0-40°CB. 20-60°CC. 40-80°CD. 60-100°C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这种特性称为:A. 特异性B. 多样性C. 稳定性D. 可逆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食品酶学是研究_________在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控制中作用的科学。
7. 酶的催化作用不消耗酶本身,这种特性称为_________。
8. 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大多数食品酶的最适pH值范围是_________。
9.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_________来调节。
10.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
12. 解释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13. 描述酶的活性中心与酶的催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15. 讨论食品酶学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B5. A二、填空题6. 酶7. 催化作用的可逆性8. 接近中性9. 酶的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10. 催化反应、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三、简答题11.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催化食品中的化学反应,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食品酶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酶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酶学是研究酶在细胞内生物合成机理、酶的发酵生产及调节控制、酶分离提纯、酶的作用特性及反应动力学、酶的催化作用机理、酶的固定化技术、酶的分子修饰、酶分子的蛋白质工程改性和酶的应用等内容。
2.食品酶学的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食品酶学是酶学的基本理论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中作用的科学,是酶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中酶的性质、结构、作用规律以及对食品储藏、加工和食品品质的影响,食品级的生产机器在食品储藏、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理论与技术。
3.锁和钥匙模式、诱导契合理论锁和钥匙模式: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象钥匙一样,专一地插入到酶的活性中心部位,使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的部位与酶分子具催化功能的必需基团之间,在结构上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
诱导契合理论:1959年,Koshland提出的“诱导契合”理论,即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诱导,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 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
该理论用以解释酶的催化理论和专一性,同时也搞清了某些酶的催化活性与生理条件变化有关。
5.工具酶和酶制剂的定义基因工程中所应用的系列酶总称为工具酶,可粗略的分为限制酶,连接酶,聚合酶,核酸酶和修饰酶五大类。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6.酶的专一性及其包含内容酶对其所作用的物质(称为底物)有着严格的选择性。
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键专一性、基团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7.胞外酶和胞内酶的定义在生活细胞中产生,但需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酶称胞外酶。
如人和动物消化管中以及某些细菌所分泌的水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酶学题库1.下列哪种剂型的酶最方便于在食品生产中使用:AA.液体 B.粉剂 C.颗粒 D.纯酶结晶2.酶制剂的生产主要来源于:DA.动物组织提取法;B.植物组织提取法;C.化学或生物合成法;D.微生物发酵法;3.蛋白酶按其活性部位分为:CA.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 B.肽链端解酶、肽链内切酶C.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D.水解酶、裂合酶4.酶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合酶等,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BA.水解酶B.裂解酶C.异构酶D.连接酶5.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BA.范德华力 B.疏水相互作用 C.双键 D.离子键6.根据酶的电荷性质进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A.离子交换 B.电泳 C.等电聚焦 D.离心沉淀?7.有关米氏常数Km叙述不正确的是:A.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B.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C.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D.某个酶的Km值已知时,无法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Vmax的百分比。
8.下图表示的是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B.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不可逆抑制剂C.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无抑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D.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无抑制剂9.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什么酶的作用,会使这些食品缺少维生素B。
A.硫胺素酶 B.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10.在科技文献中,当一种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明酶的:A.系统名 B.数字编号 C.酶的来源D.生产商11.下列有关SOD叙述不正确的是:A.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B.SOD存在于几乎所有靠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从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直至人体均有存在;C.SOD分子中不含赖氨酸,芳香氨酸也很少,能抗胃蛋白酶水解;D.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在照射前供给外源性SOD,可有抗辐射效果。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1.下列哪种剂型的酶最方便于在食品生产中使用:A.液体 B.粉剂 C.颗粒 D.纯酶结晶2.酶制剂的生产主要来源于:A.动物组织提取法;B.植物组织提取法;C.化学或生物合成法;D.微生物发酵法;3.蛋白酶按其活性部位分为:A.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 B.肽链端解酶、肽链内切酶C.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D.水解酶、裂合酶4.酶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合酶等,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A.水解酶B.裂解酶C.异构酶D.连接酶5.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A.范德华力 B.疏水相互作用 C.双键 D.离子键6.根据酶的电荷性质进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A.离子交换 B.电泳 C.等电聚焦D.离心沉淀7.有关米氏常数Km叙述不正确的是:A.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B.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C.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D.某个酶的Km值已知时,无法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Vmax的百分比。
8.下图表示的是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B.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不可逆抑制剂C.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无抑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D.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无抑制剂9.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什么酶的作用,会使这些食品缺少维生素B。
A.硫胺素酶 B.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10.在科技文献中,当一种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明酶的:A.系统名 B.数字编号 C.酶的来源 D.生产商11.下列有关SOD叙述不正确的是:A.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B.SOD存在于几乎所有靠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从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直至人体均有存在;C.SOD分子中不含赖氨酸,芳香氨酸也很少,能抗胃蛋白酶水解;D.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在照射前供给外源性SOD,可有抗辐射效果。
12.下列有关酶联免疫测定(ELISA)叙述不正确的是:A.ELI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或建立关联),并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B.由于酶的催化效率高,间接地缩小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C.随着ELISA在生物检测分析领域的广泛应用,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逐渐演变出了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几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D.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应用于ELISA的原因是成本低,热稳定性好,显色反应类型多。
13.下列有关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面包等面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酯酶及大豆粉可使面粉中存在的少量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生成具有芳香风味的羰基化合物,从而能改进面粉的颜色和焙烤质量。
B.在干制蛋品加工中可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进行脱糖处理。
C.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复合体系,可以有效地去除啤酒中的溶氧,在啤酒加工过程中以及包装后的贮藏中起到保护作用。
D.在冰淇淋的加工过程中,可适当添加乳糖酶分解脱脂牛奶,防止其在贮藏和销售期间乳糖析出。
14.以支链淀粉为原料,制造果葡糖浆,需要参与催化反应的酶不包括:A.β-淀粉酶 B.异淀粉酶 C.葡萄糖淀粉酶 D.葡萄糖异构酶15.有关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水解半乳糖醛酸中α-1,4键; B.优先对甲酯含量高的水溶性果胶酸作用;C.内切PG(endo-PG):从分子内部无规则的切断α-1,4键,可使果胶或果胶酸的粘度迅速下降,这类酶在果汁澄清中起主要作用;D.外切(exo-PG):从分子末端逐个切断α-1,4键,生成半乳糖醛酸,粘度下降不明显。
16.酶在食品分析中主要的应用不包括:A.酶联免疫测定 B.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C.酶生物传感器 D.GC/MS17.造成食品脂肪氧化变质的酶主要有:A.脂肪氧化酶和POD B.脂肪氧化酶和SOD C.酯酶和SOD D.酯酶和PPO 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食品存在潜在危害;B.酶能催化有毒物质的产生,也能起到解毒作用;C.酯酶能催化胡萝卜素降解使面粉漂白;D.来源于微生物的酶制剂也可能带有毒素,必须选择那些不产生毒素的菌种来生产酶制剂,或检查每一批酶制剂以确定其不含毒素。
19.多酚氧化酶重要的天然底物不包括:A.儿茶素 B.酪氨酸 C.3,4-二羟基肉桂酸酯 D.苏氨酸20.对于可逆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产生的抑制作用,可以根据米氏学说基本原理加以推导,来定量说明可逆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下面有关三种类型可逆抑制作用的化学动力学的讨论正确的是:A.在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Vmax不变,Km变大B.在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Km及Vmax都变小C.在加入反竞争性抑制剂后,Km值不变,Vmax变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1.能水解淀粉α-1,6键的淀粉酶是: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糖化酶 D.脱支酶22.不规则的分解淀粉、糖原类α-1.4键的淀粉酶是: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糖化酶 D.脱支酶23.乳糖不耐症是因为人体缺乏哪种酶引起的?A.半乳糖酶 B.乳糖酶 C.胰凝乳酶 D.乳糖氧化酶24.豆浆中的豆腥味主要是由什么酶引起的:A.POD B.GOD C. LOX D. PPO25.从非还原性未端以麦芽糖为单位, 分解淀粉糖原类α-1.4键的淀粉酶是: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糖化酶 D.脱支酶26.在果蔬汁加工中能大幅度降低果浆黏度、加速过滤、提高出汁率的酶是:A.果胶酶 B.淀粉酶 C.纤维素酶 D.蛋白酶27.酶法测定淀粉含量中酶的作用是:A.去除样品中的杂质 B.催化待测物生成新的产物C.测定食品中酶的活性作为食品的指标 D.利用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一些信息28.国家标准GB 18796—2005《蜂蜜》中,推荐性理化中要求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是为了:A.判断蜂蜜的真假 B.判断蜂蜜的新鲜度C.判断有无加入淀粉水解物 D.判断蜂蜜是否受到微生物浸染29.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苦味来源于A.疏水性氨基酸的暴露 B.亲水性氨基酸的暴露C.巯基的暴露 D.丝氨酸的暴露30.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繁殖是由于:A.抑制细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酶 B.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分解C.抑制细菌的消化吸收酶 D.改变了细菌生活环境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除蛋白质以外,核糖核酸(RNA)也有催化活性。
()2、所有酶在高温、高渗、高酸、高碱状态下都会丧失活性。
()3、酶学的研究处于生物学和化学的衔接点。
()4、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5、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对其所作用的物质(称为底物)有着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
()6、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7、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8、溶菌酶对于G+细菌和G-细菌均有破坏其细胞壁的作用。
()9、钙离子的存在会显著抑制α-淀粉酶活性。
()10、酶和一般催化剂一样,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因为在反应中其本身不被消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胞外酶2、酶活力单位3、多酶体系4、同工酶5、固定化酶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酶的发酵生产对培养基的要求有哪些?2、简述固定化酶的优点。
3、简述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4、简述过氧化物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5、酶促褐变的机理是什么?请列举控制或预防酶促褐变的4个方法。
6、简述溶菌酶的杀菌机理。
五、材料分析与设计题(共9分)请根据材料提示的原理,进行设计。
时间一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是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能够记录时间一温度变化的仪器。
它既可以放在食品箱和冰箱内,也可以贴于食品或食品包装上。
反应能够指示所监视的食品经历的温度变化过程,进而可能根据温度变化过程估计食品的变质范围和剩余货架期。
TTI也可监视在整个冷藏链中是否有违规的现象发生,如将食品处于过高的温度环境内、或制冷系统发生故障、食品温度升高等现象。
TTI可以采用机械的、化学的或酶的等多种不可逆变化原理制成,通常以机械变形、颜色显影或颜色变化移动等可视反应来显示。
变化速率是依温度而改变的,温度高时,反应速率加快,这与大多数符合阿列纽斯动力方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相类似。
根据TTI的工作原理可分为扩散型、聚合反应型、酶反应型等几个类型。
扩散型指示器是根据物质的扩散特性而设计的。
物质的扩散速度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大。
右图为3M公司MonitorMark扩散型指示器混合进程图。
指示器是由两片垫板组成的封闭盒体,盒体分为两室a和b,室a内贮藏脂肪酸酯和蓝色的酞酸酯混合物,室b内有一条长的吸液芯带,吸液芯带可作化学混合物扩散用的轨道;室a与室b之间由聚酯膜层隔开。
当温度高于化学混合物熔点时,聚酯膜就会融化,指示器即被“激活”,化学混合物将沿着轨道向右扩散,通过五个“蓝眼(Blue eye)”和位标就可以知道食品的接触温度的历程和剩余货架期。
当位标为“5”的“蓝眼”变为蓝色时,表示食品已到了货架期。
请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种酶反应型时间一温度指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