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06 MB
- 文档页数:24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名词解释:第⼀章绪论1.遗传学(genetics):2.遗传(heredity):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
4.表型(phenotype):⽣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理特征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6.⽣殖(reproduction):⽣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两性配⼦和两性配⼦的结合⽽产⽣后代的⽣殖⽅式称为有性⽣殖。
8.同源染⾊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物的染⾊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体。
9.⾮同源染⾊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体互称为⾮同源染⾊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
2个精⼦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个与卵细胞结合产⽣合⼦,以后发育为种⼦胚,另⼀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体(autosome):在⼆倍体⽣物的体细胞中,染⾊体是成对存在的,绝⼤部分同源染⾊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物的染⾊体数⽬、⼤⼩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体组成称为染⾊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体的数⽬、⼤⼩和着丝粒位置、臂⽐、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物河内的染⾊体进⾏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分析的过程称为染⾊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细菌的遗传分析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细菌遗传物质的主要类型是什么?A. DNAB. RNAC. 蛋白质D. 糖类答案:A2. 在细菌中,哪种物质负责携带遗传信息?A. 质粒B. 染色体C. 噬菌体D. 细胞壁答案:B3. 细菌的基因重组通常通过哪种方式发生?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所有以上答案:D4. 细菌的突变通常会导致什么结果?A. 抗药性增强B. 代谢速率改变C. 形态结构变化D. 所有以上答案:D5. 细菌的遗传分析中,哪种技术可以用来确定DNA序列?A. PCRB. 凝胶电泳C. 南方杂交D. 北方杂交答案:A二、填空题1. 细菌的染色体通常是________,并且可以在细胞分裂时被复制和传递给子代。
答案:环状双链DNA分子2. 在细菌中,________是一种小型的、环状的DNA分子,可以在细菌间进行水平基因转移。
答案:质粒3. 细菌的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________、化学物质或________引起的。
答案:紫外线辐射、自发突变4. 通过________技术,可以将细菌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中,用于基因克隆和表达。
答案:重组DNA技术5. 细菌的遗传分析中,________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DNA序列的技术,通过标记的探针与目标DNA的互补配对来实现。
答案:南方杂交三、简答题1. 简述细菌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细菌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导致氨基酸的改变或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则涉及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导致移码突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突变可能对细菌的生存和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如抗药性的产生或代谢途径的改变。
2. 描述细菌接合的过程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案:细菌接合是指两个细菌通过直接接触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细菌的质粒或染色体片段可以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从而实现基因的水平转移。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11308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
2.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本质。
主要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等,以及分子遗传学基础。
3.掌握遗传学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学等重要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章绪言理解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2. 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掌握3.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掌握4.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掌握5. 多对基因的遗传理解6.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了解7.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理解8.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理解9. 致死基因掌握10. 复等位基因掌握11.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体形态特征了解2.细胞的有丝分裂理解3.细胞的减数分裂掌握4.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了解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1.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理解2. 伴性遗传掌握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理解4. 人类的性别畸形了解5. 连锁与交换理解6 交换值及其测定掌握7.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掌握8.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了解9.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了解第五章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分析1. 细菌和噬菌体的突变型及其识别方法掌握2. 细菌的遗传分析掌握3.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掌握4. 转化与转导作图理解第六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1.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理解2.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了解3.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理解4. 易位染色体的鉴别及应用掌握第七章基因突变1. 基因突变的特征理解2. 基因突变的鉴定掌握3.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理解4. 基因突变的诱发了解第八章基因、基因表达1. 基因与DNA 理解3. 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理解4. 基因空间位置关系理解2. 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理解5.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掌握6.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理解7. 转座因子了解第九章核外遗传分析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掌握2. 母性遗传了解3. 叶绿体遗传理解4. 线粒体遗传理解5.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了解6.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掌握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分析1. 数量性状的特征理解2.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方法了解3.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理解第十一章遗传与进化1. 群体的遗传平衡理解2.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掌握3.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了解4. 物种的形成了解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讲授内容以多媒体讲授为主。
遗传学复习要点0.细菌的遗传分析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性导或F-导。
F 因子整合进细菌染色体→[Hfr] → F’→与F-接合→ 产生部分二倍体。
F’和λd颗粒不同,它加进了细菌的基因,并不减少本身的基因。
F’因子也没有蛋白质外壳包装的问题,所以长度不为包装所限制。
细菌的转化和转导作图:转化:没有噬菌体作介导,由DNA直接转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
细菌的转导与作图转导:以病毒作为载体把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转导分为一般性和特殊性转导转导病毒产生的频率非常低。
由于噬菌体外壳蛋白决定噬菌体附着细胞表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噬菌体颗粒仍然具有侵染性。
它感染细菌细胞,并将其内含物-细菌的DNA片断注入其中。
进入的DNA片段可以和寄主细胞DNA发生重组,形成遗传结构发生重组的细菌细胞-转导体。
②共转导频率与图距的关系式1966年,T.T Wu (Harvard University)得到了一个共转导频率与从接合实验中得到的图距相连系的数学表达式:(4)局限性(特异性)转导与作图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叫做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该噬菌体DNA整合进细菌染色体中时,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只转移细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
细菌同源重组的特点细菌的转化、接合和转导重组都是同源重组。
细菌中的重组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与一个单链或双链DNA分子片段之间,而且没有相对应的(相反的)重组子。
重组发生在单链DNA片段和完整的双链DNA之间,且供体单链与受体DNA之间结合形成一段异源双链区,最后结果取决于错配修复。
无重组发生:校正切除的是异源双链区中的属原供体单链的核苷酸。
若无修复校正作用,则该细菌分裂后产生两个细胞,一个是受体的基因型,另一个是重组体的基因型。
高效率标记:有些遗传标记在转化中很少发生校正作用,或校正切除几乎总是在受体DNA上,因此转化频率较高,这类遗传标记称为~。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第一章绪论关键词:遗传学 Genetics遗传 heredity变异 variation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
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
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
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