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69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3-4全套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第1单元: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3)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加速度、速度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定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回复力的特征是形成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运动学中的位移概念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大小、方向)较复杂,比较困难【教学器材】:(1)演示机械振动: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
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2)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课件【教学方法】:演示观察引入课题,问题导学、教师教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板书】:1.机械振动(1)(2)(3)(4)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同学举例说明有哪些具体的运动算是振动?说明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演示几个振动的实验,要求同学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1)单摆——秋千、海盗船、钟摆(2)一端固定的钢板尺——琴弦(3)弹簧振子(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如1);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为什么它们都叫做振动呢?也就是振动这种运动因该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出: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专题六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基本内容】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从第一种介质进入其次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转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折射不仅可以转变光的传播方向,还能转变光束的性质。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光的折射时,肯定同时发生了反射。
2.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基本内容包含如下三个要点: ① 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 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 上式中n 12 是比例常数。
3.折射率: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叫做这种介质的确定折射率。
用符号n 表示。
(1)某种介质的折射率n 与光在该介质的传播速度v 、真空中的光速c 的关系式是:(2)折射率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n 越大,光线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这种介质时,偏折的角度越大。
(3)因光在任何介质的传播速度v 总是小于真空中的光速c ,故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 肯定都大于1。
4.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一般不同,对两种介质来说,n 较大的介质称光密介质;n 较小的介质称光疏介质。
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留意: ①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光速和波长都转变。
②同一介质对频率较大(速度较小)的色光的折射率较大。
③光的颜色由频率打算。
二、光的全反射5.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不小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将消逝,这一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现象。
6.全反射现象应用举例: 光导纤维、全反射棱镜等。
7.全反射的临界角:若光从介质(折射率为n )射入空气(或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可由如下公式求得:8.三棱镜的光学特性:光从棱镜的一个侧面入射而从另一侧面射出时,将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郑伟文11.1简谐运动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 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全教案11.1简谐运动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 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原理和规律;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3. 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规律;
2.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选修34;
2. 实验装置: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装置;
3. 教学软件:相关光学模拟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平面镜反射和介绍光线传播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光线的直线传播规律,包括光的传播的方向规律和光速的变化规律;
2. 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现象的解释和实际应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反射和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规律。
四、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规律,以及反射和折射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实验规律的掌握,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规律,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现象。
《惠更斯原理》教学设计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邓结桂【核心素养】通过《惠更斯原理》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论探究的愉悦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面和波线,了解惠更斯原理。
(2)认识波的反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3)认识波的折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声音的反射现象。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一定基础,本节课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接受一些新概念和惠更斯原理,并利用机械波的基本知识好惠更斯原理推导波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最后的落脚点却在应用两个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教学重点】惠更斯原理【教学难点】1.波面和波线的概念;2.用惠更斯原理对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复习提问1.当一辆汽车响着喇叭从你身边疾驰而过时,喇叭的音调会由高变低,这是波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条件是什么?2.下面两幅图描绘的分别是波的什么现象?要使现象明显发生,各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二)惠更斯简介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是介于伽利略和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的研究,在力学、光学、数学和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在整个科技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惠更斯在1678年给巴黎科学院的信和1690年出版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称“德高望重的惠更斯乃当代最伟大的几何学家”。
(三)波面与波线的概念、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一、波面与波线的概念波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振动状态都相同的介质质点所构成的面。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 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
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一定的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的时间,因此纸带的运动方向可以代表时间轴的方向,纸带运动的距离就可以代表时间。
介绍这种记录振动方法的实际应用例子:心电图仪、地震仪理论和实验都证明:(1)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振动图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正弦,什么情况下是余弦引导学生回答:由开始计时的位置决定。
五、板书设计11、1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正弦曲线六、课后作业优化方案七、教学辅助手段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八、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机械振动和简谐运动,从实验中感受简谐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图像上。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总结概括,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二、教学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三、教学难点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四、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讲了简谐运动的现象和受力情况。
我们知道振子在回复力作用下,总以某一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现在我们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
将振子拉到平衡位置O的右侧,放手后,振子在O点的两侧做往复运动。
振子的运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周期性,为了研究其运动规律,我们引入了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也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即振幅、周期和频率进行新课实验演示: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可知振子总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说明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概念——振幅。
1、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我们要注意,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不是最大位移。
这就意味着,振幅是一个数值,指的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2、振动的周期和频率(1)、振动的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振动的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2)、周期的单位为秒(s)、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实验演示:下面我们观察两个劲度系数相差较大的弹簧振子,让这两个弹簧振子开始振动,用秒表或者脉搏计时,比较一下这两个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演示实验表明,周期越小的弹簧振子,频率就越大(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为:T=1/f 或 f=1/T举例来说,若周期T=,即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那么1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就是1/=5s-1.也就是说,1s钟振动5次,即频率为5Hz.3、简谐运动的周期或频率与振幅无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注意听):敲一下音叉,声音逐渐减弱,即振幅逐渐减小,但音调不发生变化,即频率不变振子的周期(或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称为振子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例如:一面锣,它只有一种声音,用锤敲锣,发出响亮的锣声, 锣声很快弱下去,但不会变调.摆动着的秋千,虽摆动幅度发生变化,但频率不发生变化.弹簧振子在实际的振动中, 会逐渐停下来,但频率是不变的.这些都说明所有能振动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巩固练习:A、B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把A振子移到A的平衡位置右边10cm,把B振子移到B的平衡位置右边5cm,然后同时放手,那么: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A、B运动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无法判断A、B运动的方向的关系.五板书设计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一、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二、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的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单位s振动的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Hz三、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1/f 或 f=1/T六、课后作业优化方案七、教学辅助手段弹簧振子音叉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涉及的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有周期、频率、振幅、位移,对于位移应重点讲解,不同于以前的所学的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初始位置一定是平衡位置,学生易混淆。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2、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公式3、了解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和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而掌握新知识,以培养其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定义2、难点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中的回复力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机械振动2振子做什么运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机械振动的情况:机器的振动,桥梁的振动,树枝的振动,乐器的发声,它们的振动比较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振动都是由简单的振动的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开始。
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演示的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叫做简谐运动提问3:过去我们研究自由落体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今天,我们仍要从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研究简谐运动的运动性质;从动力学(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简谐运动的特征,再研究能量变化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第二次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提问4:大家应明确观察什么学生:物体提问5:上述四个物理量中,哪个比较容易观察(位移)学生:位移提问6: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还是变力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学生:变力小结: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提问7:简谐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学生:不是小结: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最大时,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时,加速度等于零。
提问8:从简谐运动的运动特点,我们来看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让我们再观察。
学生:动能先增加,后减小;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提问9:振动前为什么必须将振子先拉离平衡位置学生:外力对系统做功提问10:在A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提问11:在O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提问12:在D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提问13:在B,C点,振子有动能吗系统有势能吗小结: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五、板书设计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一、回复力: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二、能量: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六、课后作业优化方案七、教学辅助手弹簧振子,多媒体八、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老师根据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有的物理量便于观察,有的物理量就需要力学分析,学生对力学掌握的不太扎实,力学确实也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分析。
11、4单摆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单摆2、理解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及做简谐运动的条件3、知道单摆的周期和什么有关,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并能用公式解题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影响周期的因素,培养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二、教学重点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三、教学难点单摆回复力的分析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
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二)进行新课阅读课本第13页第一二段,思考:什么是单摆答: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小球,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长和质量可以忽略,细线的长度又比小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单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