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要想学好一门科目一定要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高一化学有哪些知识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呢?1.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篇一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2.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篇二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
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NaNO3+H2O+NH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3.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篇三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主备:朱坤上课时间:月日执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Cl、-24SO、-23CO、+4NH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Cl-、SO42-、CO32-、NH4+等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Cl-、SO42-、CO32-、NH4+等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1、铵盐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时有生成。
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人们常用氨的这一性质来检验铵根离子。
2、盐酸、氯化钠、氯化铵等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
化学方程式为。
3、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能与氯化钡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
化学方程式为。
4、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
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殊焰色,可以检验或的存在。
例如钠的焰色为,钾的焰色为。
实验操作:洗烧:用鉑丝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直至火焰为色。
蘸烧:用鉑丝蘸取,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钾要透过)洗烧:实验完毕后,用洗净鉑丝,并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颜色【互动探究】(探究实验一):见教材P21现象:1.总结:铵盐(NH4+)的检验方法:铵盐与强碱共热,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探究实验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铵、氯化钾,再各加硝酸银,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2、总结:氯离子(Cl—)的检验方法: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探究实验三)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铵、硫酸钾溶液,再各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3、总结:硫酸盐(SO42—)的检验方法:与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的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人们通常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 。
1.NH +4检验(1)原理:NH +4+OH -=====△NH 3↑+H 2O ,NH 3可使湿润的_____石蕊试纸_____。
(2)实验:氯化铵、硫酸铵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
实验步骤取氯化铵、硫酸铵各1 g ,分别放到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并将湿润的____________ (或_______)靠近试管口上方。
实验现象 湿润的_____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氯化铵、硫酸铵中含有_____。
2.Cl -检验(1)原理:__________________,AgCl 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实验: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再加入2 mL 蒸馏水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注意】 检验Cl -时,加入稀HNO 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等的干扰。
___________也能与AgNO 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沉淀__溶于稀硝酸。
实验现象 氯化铵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_____沉淀。
实验结论 氯化铵中含有_____。
3.SO 2-4检验(1)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BaSO 4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2)实验: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铵晶体,再加入2 mL 水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注意】 检验 SO 2-4 时,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 等的干扰。
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的 沉淀能溶于稀盐酸。
实验现象 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_____沉淀。
实验结论 硫酸铵中含有______。
高一化学物质检验知识点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化学变化的过程,探索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而为了进行有效的实验,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化学物质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物质检验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实验。
一、物质检验的目的与意义物质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物质的成分、性质和特点,从而对物质进行鉴定和分类。
通过物质检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其他特征,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物质检验也为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常见的物质检验方法1. 温度检验温度是物质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指标,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常用的温度检验方法包括用温度计测量、热物性实验和熔点测定等。
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温度检验方法,我们可以从温度变化中获取到物质的信息。
2. 颜色检验颜色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之一。
颜色检验方法常用的有眼观法、比色法和光谱法等。
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物质所含的元素或化合物。
3. 溶解性检验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溶解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溶解度测定、溶液酸碱性检测和离子反应检验等。
通过检验物质的溶解性,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其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化学反应检验化学反应检验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质检验方法,通过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判断出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常见的化学反应检验方法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5. 燃烧性检验燃烧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不同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燃烧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点燃试验、烧杯燃烧试验和燃烧产物分析等。
通过观察物质的燃烧现象和产物特征,我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鉴定。
三、物质检验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物质检验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化学物质的鉴别
化学物质的鉴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和特征,以将其与已知的化学物质进行区分和识别的过程。
化学物质的鉴别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性质测试:包括颜色、形状、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常规物理性质测试,这些测试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特征。
二、化学反应测试:通过与已知试剂或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检测未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酸碱中和试验、气体生成反应、还原性和氧化性反应等。
三、光谱分析:使用光谱技术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等,检测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信息,从而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四、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技术,通过物质在不同相分离和移动的特性,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别。
五、其他特殊测试: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的化学分析和测试,如热分析、电化学分析、放射性分析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测试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化学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特征信息,从而确定其组成和特征,并将其与其他已知化学物质进行区分和识别。
《物质的检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检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检验”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不仅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后续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的某个章节。
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它是对之前所学的化学物质性质的综合运用;启下,为后续学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但对于物质的检验,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检验方法。
(2)学会用化学试剂检验溶液中的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
(3)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简单的物质检验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气体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2)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2、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2)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质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硫酸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目录一、硫酸 (2)(一)硫酸的制备 (2)1.制备过程 (2)2.尾气吸收 (3)(二)硫酸的物理性质 (3)(三)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4)(1)电离 (4)(2)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4)(3)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4)(4)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4)(5)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H2 (4)(6)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4)(四)浓硫酸的特性 (4)1.吸水性 (4)2.脱水性 (5)3.强氧化性: (5)(五)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比较 (8)(六)稀硫酸和浓硫酸的鉴别 (9)二、离子的检验 (10)(一)检验SO2-4 (10)1.操作方法 (10)2.检验原理 (10)3.易错点 (10)(二)检验SO32- (11)【基础检测】 (12)【拔高训练】 (13)答案 (16)一、硫酸(一)硫酸的制备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硫酸的年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工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主要是接触法生产硫酸。
其主要过程如下:→SO3吸收→H2SO4→ SO2O2,V2O5S或FeS2O2、燃烧生产流程图1.制备过程生产设备图(1) 制取二氧化硫(沸腾炉)燃烧硫或高温处理黄铁矿,制取二氧化硫S+O2点燃SO2==8SO2+2Fe2O34FeS2+11O2高温==沸腾炉:煅烧矿石(黄铁矿:FeS2)得到二氧化硫,矿石被气流吹起呈现沸腾状,这样矿石燃烧最充分。
(2) 接触氧化为三氧化硫(接触室)2SO2+O22SO3接触室:使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
接触室中部有热交换器,通过热量交换,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进行预热,便于转化;生成的三氧化硫气体温度降低,也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3) 用98.3%硫酸吸收(吸收塔)SO3强烈吸水,在空气中冒烟,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热量,此热量能使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与SO3化合为硫酸酸雾,酸雾难以再被水吸收,它会随尾气排放,不但使产量降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
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
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
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小结] 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
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
[迁移] “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
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
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
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 焰色反应
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过渡]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
1.人们经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
1.物质检验的依据:
(1)待检物质的特征性质;
(2)待检物质的特征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2、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
[拓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的某些有机基团;
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