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九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71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章1、锐角三角函数(2)(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ABC 中,∠C=90°,则AB BC =( ) A 、sinA B 、sinB C 、tanA D 、tanB2、在Rt △ABC 中,若∠C=90°,AB=5,BC=4,则sinA=( )A 、53B 、54C 、43D 、34 3、在Rt △ABC 中,若∠C=90°,BC=12,AB=13,则下列三角函数值正确的是( )A 、512sin =AB 、135cos =AC 、1312tan =AD 、512tan =B 4、在Rt △ABC 中,若∠C=90°,AB=4,AC=1,则cosB=( )A 、415B 、41 C 、1515 D 、17174 5、如图,在Rt △ABC 中,若∠BAC=90°,AD ⊥BC 于D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12mB 、34mC 、35mD 、366、梯子(长度不变)跟地面所成的角为锐角A ,关于∠A 的三角函数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之间,叙述正确的是( )A 、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B 、cos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 、tan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D 、陡缓程度与∠A 的函数值无关7、在Rt △ABC 中,∠C=90°,若sinA=53,则cosB=( ) A 、34 B 、43 C 、53 D 、54 8、如图,电线杆CD 的高度为h ,两根控线AC 与BC 互相垂直,∠CAB=α,则拉线BC 的长度为(A 、D 、B 在同一直线上)( )A 、αsin hB 、αcos hC 、αtan h D 、αcos ⋅h二、填空题:9、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cm ,周长为36cm ,那么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10、在Rt △ABC 中,若∠C=90°,AC=4,cosA=52,则BC=______;11、在Rt △ABC 中,若∠C=90°,若21sin A ,则sinB 的值为_______; 12、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sin ∠BAC=______;三、解答题:13、在Rt △ABC 中,若∠C=90°,AB=10,AC=8,求sinB ,cosB ,tanB 的值;14、如图,在Rt △ABC 中,若∠ACB=90°,AB=10,BC=6,CD ⊥AB 于D ,求sin ∠BCD ;15、如图,在△ABC 中,若∠B=45°,AC=12,sinC=53,求△ABC 的面积;B AC ACB D16、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tanB=cos ∠DAC;(1)求证:AC=BD ;(2)若BC=12,sinC=1312,求AD 的长;参考答案:1~8 ABBAC ABB9、135;10、212;11、552;12、55;13、sinB=54,cosB=53,tanB=34;14、53;15、221;16、(1)略;(2)324; B A C D。
2019九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26.1 圆的确定(1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了解三角形外心、外接圆、圆的内接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多边形等概念.(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并能初步使用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3)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于圆的半径,本节明确指出它是“联结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
要将半径与半径长区分开来,而以前的课本中有混用的情况,需要修改.(2)对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可先实行定性讨论,再实行定量分析.在实行定量分析时,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推出相对应的“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能够理解为这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反过来,由“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推出相对应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理解为这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这也是“边款”中关于符号“”的说明的真正含义.(3)例题1是对点与圆位置关系判定方法的初步使用。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每个小问中哪条线段的长能够看作是⊙C的半径.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思考”是为接下来的“问题”研究作好准备。
通过思考,既让学生知道“在平面上,经过给定两点的圆有无数个”这样一个结论,又知道经过平面内给定两个点作圆的方法.(5)在“问题”研究时,学生可能不会想到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直接得出“在平面上,经过三点的圆只有一个”错误的结论。
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对问题实行分类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在定理中强调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同时注意到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的圆不存有.(6)例题2是让学生学会画给定三角形的外接圆.例题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的外接圆.“边款”中也指出这个钝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这个三角形的外部.而课本中图26-5(1)的A、B、C三点其实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顶点,所确定的圆心O是这个锐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这个圆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在练习26.1中,又安排学生画出给定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并要指出这个外接圆圆心的位置.这种安排,是要让学生在会画出各种给定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同时,总结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的位置特点,知道“锐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这个三角形的外部”这三个几何事实.。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1.1锐角三角函数一、选择题1.在△ABC中,∠C=90°,BC=2,AB=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in A= B.cos A=C.sin A= D.tan A=2.如图l-2l所示的是一水库大坝横截面的一部分,坝高h=6 m,迎水坡AB=10 m,斜坡的坡角为a,则tan a的值为 ( )A. B. C. D.3.如图1-22所示,在矩形ABCD中,DE⊥AC于E,设∠ADE=a,且cos a=,AB=4,则AD的长为 ( )A.3 B.C. D.二、填空题4.如图1-23所示,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3米,cos∠BAC=,则梯子AB的长度为米.5.若a是锐角,且sin2 a+cos2 48°=1,则a= .6.如图l-24所示,在Rt△ACB中,∠C=90°,AB=3,BC=1,求∠A的三角函数值.三、计算与解答题7.如图1-25所示,在Rt△ACB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D=3,AD =,求sin A,cos A,tan A的值.8.如图1-26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点B在第一象限内,BO=5,sin∠BOA=.(1)求点B的坐标;(2)求cos∠BAO的值.9.请你画出一个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上的高AD=BC(1)求tan∠ABC和sin∠ABC的值;(2)在你所画的等腰三角形ABC中,假设底边BC=5米,求腰上的高BE.参考答案1.C[提示:sinA=.]2.D[提示:过A点作垂线交底部于C点,则△ACB为直角三角形,∴BC==8(m),∴tan a==.故选D.]3.B[提示:∠ADE和∠EDC互余,∴cos a=sin∠EDC=,sin∠EDC=∴EC=.由勾股定理,得DE=.在Rt△AED中,cos a=,∴AD=.故选B.]4.4[提示:在Rt△BCA中,AC=3米,cos∠BAC=,所以AB=4米,即梯子的长度为4米.]5.48°[提示:∵sin2a+cos2 a=l,∴a=48°.]6.提示:sin A=,cos A=,tan A=.7.解:∵∠ACB=90°,CD⊥AB,∴△ACD∽△CBD,∴CD2=AD·DB=16,∴CD=4,∴AC=.∴sin A==,cos A=,tan A=. 8.解:(1)如图l-27所示,作BH⊥OA,垂足为H.在Rt△OHB中,∵BO=5,sin∠BOA=,∴BH=3,∴OH=4,∴点B的坐标为(4,3). (2)∵OA=10,OH=4,∴AH=6.在Rt△AHB中,∵BH=3,∴AB=,∴cos∠BAO== .9.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1-28所示,∵AB=AC,AD⊥BC,AD=BC,∴BD=B C= AD,即AD=2BD,∴AB=BD,∴tan∠ABC==2,sin∠ABC== (2)作BE⊥AC于E,在Rt△BEC中,sinC=sin∠ABC=.又∵sin C=∴故BE=(米).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一.选择题:1.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 sin A=,cos B=,则△ABC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是()A.∠C>∠A>∠B B.∠B>∠C>∠AC.∠A>∠B>∠C D.∠C>∠B>∠A2.若0°<<90°,且|sin-|+,则tan的值等于()A. B. C. D.3.如图1—37所示,在△ABC中,∠A=30°,tan B=,AC=,则AB的长是 ( ) A.3+ B.2+C. 5 D.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A.a B.a C.a D.a或a二、选择题5.在Rt△ACB中,∠C=90°,AC=,AB=2,则tan= .6.若a为锐角,且sin a=,则cos a= .7.在Rt△ACB中,若∠C=90°,sin A=,b+c=6,则b= .8.(1)在△ABC中,∠C=90°,sin A=,则 cos B=________;(2)已知为锐角,且cos(90°-)=,则=________;(3)若,则锐角=________.三、计算与解答9.计算(1)sin 60°·cos 30°-.(2) 2 cos230°-2 sin 60°·cos 45°;(3) 2 sin30°-3 tan 45°+4 cos 60°;10.如图1—38所示,在Rt△ACB中,∠BCA=90°,CD是斜边上的高,∠ACD=30°,AD =1,求AC,CD,BC,BD,AB的长.11.如图1—39所示,在相距100米的A,B两处观测工厂C,测得∠BAC=60°,∠ABC=45°,则A,B两处到工厂C的距离分别是多少?12.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且c=,若关于x的方程(+b)x2+2ax+(-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2x2-(10sin A)x+5sin A=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为6,求△ABC的面积.参考答案1. D; 2 。
3.7~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A 卷)(50分钟,共100分)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发展性评语:_____________一、请准确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1.一个扇形的半径等于一个圆的半径的3倍,且面积相等,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等于_____度.2.要修一段如图1所示的圆弧形弯道,它的半径是48 m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60°,那么这段弯道长_____m(保留π).图13.半径为6的弧长等于半径为3的圆的周长,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4.如图2,有一弓形钢板ACB ,的度数为120°,弧长为l ,现要用它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形板料,则这一圆形板料的周长为_____.AB C图25.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5 cm 和20 cm ,则该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周长为_____ cm.6.扇形的圆心角为60°,面积为3π cm 2,则这个扇形的内切圆半径为_____.7.数学课上,小刚动手制作了一个圆锥,他量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30°,母线长为8 cm ,则它的侧面积应是_____ cm 2(精确到0.1 cm 2).8.如图3,两个半圆中,长为6的弦CD 与直径AB 平行且与小半圆相切,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图3二、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24分)9.在半径为R 的圆中,一条弧长为l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A.l R180π度 B.Rlπ180度 C.180Rlπ度D.Rlπ180度 10.已知扇形的半径是12 cm ,圆心角是60°,则扇形的弧长是A.24π cmB.12π cmC.4π cmD.2π cm11.如图4,半径为1的四个圆两两相切,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π B.8-π C.2(4-π) D.4-2πO 1O2图412.如果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增加1°,弧的半径为R ,则它的弧长增加 A.360Rπ B.Rπ180 C.Rπ360D.180Rπ13.设三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r 1、r 2、r 3,且r 1>r 2>r 3,如果大圆的面积被两个小圆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那么r 1∶r 2∶r 3为A.3∶2∶1B.9∶4∶1C.2∶3∶1D.3∶2∶114.圆环的外圆周长为100 cm ,内圆周长为80 cm ,则圆环的宽度为 A.π40 B.π10 C.π50D.10π15.如图5,一块边长为8 cm 的正三角形木板ABC ,在水平桌面上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 A ′BC ′的位置时,顶点C 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路径长为(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A.16πB.38π C.364π D.316π ABCA'C '图516.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a 的半圆,则圆锥的高为 A.aB.a 33C.3aD.23a 三、考查你的基本功(共18分) 17.(9分)如图6,∠AOB =120°,的长为2π,⊙O 1和、OA 、OB 相切于点C 、D 、E ,求 ⊙O 1的周长.B图6 图718.(9分)如图7,一个圆锥的高为33cm,侧面展开图是半圆.求:(1)圆锥的母线长与底面半径之比;(2)锥角的大小(锥角为过圆锥高的平面上两母线的夹角);(3)圆锥的侧面积.四、生活中的数学(共17分)19.(8分)如图8,一根绳子与半径为30 cm的滑轮的接触部分是,绳子AC和BD 所在的直线成30°的角.请你测算一下接触部分的长.(精确到0.1 m)图8 图920.(9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能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数学.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筑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如图9).经测量,桥拱下的水面距拱顶6 m时,水面宽34.64 m,已知桥拱跨度是37.4 m,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计算出赵州桥的大致拱高.(运算时取37.4=147,34.64=203)五、探究拓展与应用(共17分)21.(9分)已知:如图10,P是⊙O外一点,P A切⊙O于A,AB是⊙O的直径,PB交⊙O于C,若P A=2 cm,PC=1 cm,怎样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写出你的探求过程.C图10 图1122.(8分)如图11,一个直角三角形纸板,其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 cm和8 cm,小明以纸板的斜边为旋转轴旋转这个三角形纸板形成如图11所示的旋转体.请你帮小明推算出这个旋转体的全面积.(π取3.14)参考答案一、1.120 2.16π 3.180° 4.l435.10π6.2cm7.100.58.29πCmDCmD二、9.B 10.C 11.A 12.D 13.D 14.B 15.D 16.D三、17.解:连接OC 、O 1E 、O 1D , 则O 1在OC 上, O 1E ⊥OB ,O 1D ⊥OA , 设⊙O 1的半径为r ,即O 1E =r .∵∠AOB =120°, ∴∠COB =60°,OE =21OO 1=21(OC -O 1C )=21(OC -O 1E ). 又∵2π=180120OB ⋅π, ∴OB =3. ∴OE =21(3-r ).由OO 12=O 1E 2+OE 2, ∴(3-r )2=r 2+41(3-r )2 , 得:r =63-9. ∴⊙O 1的周长=2πr =(123-18)π. 18.解:(1)设此圆锥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 ∵2πr =π·AC , ∴rAC=2. (2)∵rAC=2, ∴圆锥高与母线的夹角为30°,则锥角为60°. (3)∵h =33 cm ,∴r =3 cm ,AC =6 cm. 圆锥的侧面积=2πAC 2=18π cm 2. 四、19.解:连接OC 、OD ,∴OC ⊥AC ,BD ⊥OD . ∵AC 、BD 交角为30°, ∴∠COD =150°. ∴ 的弧长=18030150⨯π=25π.20.解:如图,设圆弧所在圆的圆心为O , AB =37.4=147 m, CD =34.6=203m, GE =6 m. 在Rt △OCE 中, OE =OC -6, CE =103. ∵OC 2=CE 2+OE 2, ∴OC 2=(103)2+(OC -6)2. ∴OC =28(m) . ∴OA =28. 在Rt △OAF 中,AF =77, ∴)m (21)77(282222=-=-=AFOA OF .∴拱高GF =28-21=7(m) .五、21.解:∵P A 为切线,连接AC , ∴△P AC ∽△PBA . ∴P A 2=PC ·PB . ∴PB =4.∴AB =3222=-PA PB . ∴OA =3. ∴∠B =30°. 连接O C . ∴∠AOC =60°,CmD BS 扇形OAC =23603602ππ=⋅⋅, S △OBC =.43323321=⨯⨯ ∴S 阴=S △APB -S 扇OAC -S △OBC =)2345(π- cm 2. 22.解:设AC =8 cm ,BC =6 cm. ∴AB =22BC AC +=10 cm.作CD ⊥AB ,垂足为D .∴BC 2=BD ·AB . ∴BD =,51810362==AB BC CD =52422=-BD BC .∴S =π·CD ·AC +π·CD ·BC =π·CD ·(AC +BC )=3.14×524×14≈211.0 cm 2 .。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正切1.理解正切的定义,运用正切值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阅读教材P2~4,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 =∠A 的对边∠A 的邻边.2.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面的竖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 (二)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那么tanA 等于(C) A.513 B.1213 C.512 D.1252.如图,有一个山坡在水平方向上前进100 m ,在竖直方向上就升高60 m ,那么山坡的坡度i =tan α=35.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解:甲梯中,tan α=5132-52=512.乙梯中,tan β=68=34. 因为tan β>tan α,所以乙梯更陡.求正切值一定要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并且一定要分清锐角的对边与邻边.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下面四个梯子最陡的是(B)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O 为格点,则tan ∠AOB =(A) A.12 B.23 C.105 D.53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24,c =25,则tanA =247、tanB =724.4.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300 m 后到达山顶的点B ,已知点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70 m ,求山的坡度0.24.(结果精确到0.01)活动3 课堂小结 1.正切的定义.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 的关系(∠A 和tanA 之间的关系).3.数形结合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第2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1.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意义,能根据边长求出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准确分清三种函数值的求法.(重点)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当锐角度数一定,则其对边、邻边、斜边三边比值也一定.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阅读教材P5~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即sinA =a c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即cosA =bc.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叫做∠A 的三角函数.3.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二)自学反馈1.如图,在△ABC 中,∠C =90°,AB =13,BC =5,则sinA 的值是(A) A.513 B.1213 C.512 D.135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6,cosB =23,则BC 的长为(A)A.4B.2 5C.181313D.121313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sinB =45,cosB =35,tanB =43.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解:在Rt △ABC 中, ∵sinA =BC AC ,即BC200=0.6,∴BC =200×0.6=120.例2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cosA =1213,求AB 的长及sinB.解:在Rt △ABC 中, ∵cosA =ACAB ,即10AB =1213,∴AB =656. ∴sinB =AC AB =cosA =1213.这里需要注意cosA =sinB.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某厂房屋顶呈人字架形(等腰三角形),已知AC =8,DB =43,CD ⊥AB 于点D ,求sinB 的值.解:∵△ABC 是等腰三角形,∴BC =AC =8. ∵CD ⊥AB ,∴∠CDB =90°,∴CD =BC 2-BD 2=82-(43)2=4, ∴sinB =CD BC =48=12.2.如图,在△ABC 中,CD ⊥AB ,垂足为D.若AB =12,CD =6,tanA =32,求sinB +cosB的值.解:在Rt △ACD 中,∵CD =6,tanA =32,∴AD =4,∴BD =AB -AD =8.在Rt △BCD 中,BC =82+62=10,∴sinB =CD BC =35,cosB =BD BC =45,∴sinB +cosB =75.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重点)阅读教材P8~9,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完成下面的表格:sin α cos α tan α 30°12323345° 22 22 1 60°32123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1)sin30°+cos45°;(2)sin 260°+cos 260°-tan45°. 解:(1)原式=12+22=1+22.(2)原式=34+14-1=0.sin 230°表示(sin30°)2,即sin30°·sin30°,这类计算只需将三角函数值代入即可.例2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解:根据题意可知,∠AOD =12∠AOB =30°,AO =2.5 m.∴OD =OAcos30°=2.5×32=2.165(m). ∴CD =2.5-2.165≈0.34(m).∴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 m. 活动2 跟踪训练 1.计算:(1)2sin30°+3tan30°+tan45°;(2)cos 245°+tan60°cos30°.解:(1)原式=2+ 3. (2)原式=2. 2.如图,某同学用一个有60°的直角三角板估测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将60°角的直角边水平放在1.5 m 高的支架CD 上,三角板的斜边与旗杆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他又量得D ,B 的距离为5 m ,则旗杆AB 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精确到1 m ,3取1.73)解:由已知可得四边形CDBE 是矩形,∴CE =DB =5 m ,BE =CD =1.5 m. 在Rt △ACE 中,∵tan ∠ACE =AECE,∴AE =CE ·tan ∠ACE =5·tan60°=53,∴AB =53+1.5=8.65+1.5=10.15≈10 (m), 即旗杆AB 的高度大约是10 m.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3 三角函数的计算1.能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相应的锐角.阅读教材P12~14,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已知tan α=0.324 9,则α约为(B)A.17°B.18°C.19°D.20°2.已知tan β=22.3,则β=87°25′56″.(精确到1″)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 到达点B 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m)解:在Rt △ABC 中,∠ACB =90°,∴BC =ABsin α=200×sin16°≈55.13(m).例2 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 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 m 长的斜到.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解:在Rt △ABC 中,sinA =BC AC =1040=14.∴∠A ≈14°28′.答:这条斜道的坡角α是14°28′.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直接用正弦函数描述∠CBA 的关系式,再用计算器求出它的度数.活动2 跟踪训练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00 1) (1)sin36°; (2)cos30.7°;(3)tan20°30′; (4)sin25°+2cos61°-tan71°. 解:(1)0.587 8;(2)0.859 9;(3)0.373 9;(4)-1.512 0.2.在Rt △ABC 中,若∠C =90°,BC =20,AC =12.5,求两个锐角的度数(精确到1°). 解:∵∠C =90°,BC =20,AC =12.5, ∴tanB =AC BC =12.520=0.625,用计算器计算,得∠B ≈32°,∴∠A =90°-32°=58°. 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锐角的度数.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一般化意识,认识特殊和一般都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3.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故数字键;或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因此使用计算器时一定先要弄清输入顺序.1.4 解直角三角形1.了解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能由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重点)阅读教材P16~17,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A =a c ,cosA =b c ,tanA =a b ,sinB =b c ,cosB =a c ,tanB =ba .3.在Rt △ABC 中,∠C =90°,已知∠A 与斜边c ,用关系式∠B =90°-∠A ,求出∠B ,用关系式sinA =ac求出a.(二)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C =90°,sinA =35,则BC ∶AC =(A)A.3∶4B.4∶3C.3∶5D.4∶52.如图所示,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 为(B)A.5cos αB.5cos αC.5sin αD.5sin α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15,b =5,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解:在Rt △ABC 中,a 2+b 2=c 2,a =15,b =5,∴c =a 2+b 2=(15)2+(5)2=2 5.在Rt △ABC 中,sinB =b c =525=12.∴∠B =30°.∴∠A =60°.例2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30,∠B =25°,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边长精确到1).解:在Rt △ABC 中,∠C =90°,∠B =25°,∴∠A =65°.∵sinB =b c ,b =30,∴c =bsinB≈71.∵tanB =b a ,b =30,∴a =b tanB =30tan25°≈64.活动2 跟踪训练1.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c =43,∠A =60°. 解:∵∠A =60°,∴∠B =90°-∠A =30°.∵sinA =a c ,∴a =c ·sinA =43·sin60°=43×32=6,∴b =c 2-a 2=(43)2-62=2 3. (2)在Rt △ABC 中,∠C =90°,a =6,b =2 3.解:∵∠C =90°,a =6,b =23, ∴c =a 2+b 2=62+(23)2=4 3. ∵tanA =a b =623=3,∴∠A =60°,∴∠B =90°-∠A =90°-60°=30°.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B =8,∠ABD =30°,∠CAD =45°,求BC 的长.解:∵AD ⊥BC 于点D , ∴∠ADB =∠ADC =90°.在Rt △ABD 中,∵AB =8,∠ABD =30°, ∴AD =12AB =4,BD =3AD =4 3.在Rt △ADC 中,∵∠CAD =45°,∠ADC =90°, ∴DC =AD =4,∴BC =BD +DC =43+4.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5 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方位角问题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行问题.阅读教材P19有关方位角问题,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如图,我们说点A 在O 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西45°方向上,或者点B 在点O 的西南方向.2.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在距她家北偏东60°方向的500米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250米.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海中一小岛A ,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 岛南偏西55°的B 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 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向东航行的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tan ∠BAD =BDAD,∴BD =AD ·tan55°.在Rt △ACD 中,∵tan ∠CAD =CDAD ,∴CD =AD ·tan25°. ∵BD =BC +CD ,∴AD ·tan55°=20+AD ·tan25°. ∴AD =20tan55°-tan25°≈20.79>10.∴轮船继续向东行驶,不会遇到触礁危险.应先求出点A 距BC 的最近距离,若大于10则无危险,若小于或等于10则有危险.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 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A)A.402海里B.403海里C.80海里D.406海里2.如图所示,A 、B 两城市相距100 km.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 在A 城市的北偏东30°和B 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心,50 k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3≈1.732,2≈1.414)解: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理由如下:过点P 作PC ⊥AB ,C 是垂足. 则∠APC =30°,∠BPC =45°,AC =PC ·tan30°,BC =PC ·tan45°. ∵AC +BC =AB ,∴PC ·tan30°+PC ·tan45°=100, 即33PC +PC =100,(33+1)PC =100, ∴PC =33+3×100=50×(3-1.732)≈63.40>50.∴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解这类题目时,首先弄清楚方位角的含义;其次是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2课时仰角、俯角问题1.理解仰角、俯角等概念,并会把类似于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2.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其他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阅读教材P19想一想,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2.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常作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二)自学反馈1.如图,某飞机在空中A处探测到它的正下方地平面上目标C,此时飞机飞行高度AC =1 200 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的俯角α=30°,则飞机A与指挥台B的距离为(D)A.1 200 mB.1 200 2 mC.1 200 3 mD.2 400 m2.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D)A.200米B.2003米C.2203米D.100(3+1)米活动1 小组讨论例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解:∵∠DAB =30°,∠DBC =60°, ∴BD =AB =50 m.∴DC =BD ·sin60°=50×32=253≈43(m). 答:该塔高约为43 m. 活动2 跟踪训练1.我市某建筑工地,欲拆除该工地的一危房AB(如图),准备对该危房实施定向爆破.已知距危房AB 水平距离60米(BD =60米)处有一居民住宅楼,该居民住宅楼CD 高15米,在该住宅楼顶C 处测得此危房屋顶A 的仰角为30°,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实施定向爆破危房AB 时,该居民住宅楼有无危险?(在地面上以点B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参考数据:2≈1.414,3≈1.732)解:没有危险,理由如下: 在△AEC 中,∵∠AEC =90°, ∴tan ∠ACE =AECE.∵∠ACE =30°,CE =BD =60, ∴AE =203≈34.64(米).又∵AB =AE +BE ,BE =CD =15, ∴AB ≈49.64(米).∵60>49.64,即BD>AB ,∴在实施定向爆破危房AB 时,该居民住宅楼没有危险.2.如图,CD 是一高为4米的平台,AB 是与CD 底部相平的一棵树,在平台顶C 点测得树顶A 点的仰角α=30°,从平台底部向树的方向水平前进3米到达点E ,在点E 处测得树顶A 点的仰角β=60°,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解:作CF ⊥AB 于点F ,设AF =x 米, 在Rt △ACF 中,tan ∠ACF =AFCF,则CF =AF tan ∠ACF =x tan α=xtan30°=3x ,在直角△ABE 中,AB =x +BF =4+x(米),在直角△ABE 中,tan ∠AEB =AB BE ,则BE =AB tan ∠AEB =x +4tan60°=33(x +4)米.∵CF -BE =DE ,即3x -33(x +4)=3. 解得x =33+42.则AB =33+42+4=33+122(米).答:树高AB 是33+122米.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第3课时 坡度问题1.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斜坡问题.2.理解坡度i =坡面的铅直高度坡面的水平宽度=tan 坡角.阅读教材P19做一做,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如图所示,斜坡AB 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α.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B) A.斜坡AB 的坡角为α B.斜坡AB 的坡度为BCABC.斜坡AB 的坡度为tan αD.斜坡AB 的坡度为BCAC2.如图,一人乘雪橇沿30°的斜坡笔直滑下,滑下的距离s(米)与时间t(秒)间的关系为s =10t +2t 2,若滑到坡底的时间为4秒,则此人下降的高度为(C)A.72 mB.36 3 mC.36 mD.18 3 m活动1 小组讨论例 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来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0°减至35°,已知原楼梯长为4 m ,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结果精确到0.01 m)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如图所示: 在Rt △ABD 中,sin40°=AD AB =AD4,∴AD =4sin40°=4×0.64=2.56, 在Rt △ACD 中,tan35°=AD CD =2.56CD ,CD = 2.56tan35°=3.66,tan40°=AD BD =2.56BD ,BD = 2.56tan40°≈3.055 m.∴CB =CD -BD =3.66-3.055≈0.61(m). ∴楼梯多占了0.61 m 长一段地面. AC =ADsin35°≈4.46 m.∴AC -AB =4.46-4=0.46(m). ∴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0.46 m. 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某公园入口处原有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18 cm ,深为30 cm ,为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斜坡,设台阶的起点为A ,斜坡的起始点为C ,现设计斜坡BC 的坡度i =1∶5,则AC 的长度是210cm.2.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 m ,坝高23 m ,斜坡AB 的坡度i =1∶3,斜坡CD 的坡度i ′=1∶2.5,求斜坡AB 的坡角α,坝底宽AD 和斜坡AB 的长.(精确到0.1 m)解:如图,过点B 作BE ⊥AD 于点E ,过点C 作CF ⊥AD 于点F , 在Rt △ABE 和Rt △CDF 中,BE AE =13,CF FD =12.5,∴AE =3BE =3×23=69(m),FD =2.5CF =2.5×23=57.5(m). ∴AD =AE +EF +FD =69+6+57.5=132.5(m).∵斜坡的坡度i=13≈0.333 3,∴BEAE =0.333 3,即tan α=0.333 3.∴α≈18°26′. ∵BE AB =sin α,∴AB =BE sin α≈230.316 2≈72.7(m). 答:斜坡AB 的坡角α约为18°26′,坝底宽AD 为132.5 m ,斜坡AB 的长约为72.7 m.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坡度、坡角等名词的含义;其次,要将梯形予以分割,分割成特殊的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物体的高度.(重点)阅读教材P22~23,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测量倾斜角可用测倾器.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下面是活动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测得数据”和“计算”两栏中未完成的部分.课题测量旗杆高测量示 意图测得 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BD 的长 24.19 m 23.97 m 24.08 m 测倾器的高 CD =1.23 m CD =1.19 m 1.21 m 倾斜角α=31°15′α=30°45′α=31°计算,旗杆高AB(精确到0.1 m)AB =AE +BE =CEtan31°+CD=24.08×tan31°+1.21=15.7(m) 例2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小山上有一座铁塔AB ,在D 处测得点A 的仰角为∠ADC =60°,点B 的仰角为∠BDC =45°;在E 处测得A 的仰角为∠E =30°,并测得DE =90米,求小山高BC 和铁塔高AB(精确到0.1米).解:在△ADE 中,∠E =30°,∠ADC =60°, ∴∠E =∠DAE =30°. ∴AD =DE =90米.在Rt △ACD 中,∠DAC =30°,则CD =12AD =45米,AC =AD ·sin ∠ADC =AD ·sin60°=453米.在Rt △BCD 中,∠BDC =45°,则△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 =CD =45米,∴AB =AC -BC =453-45≈32.9米.答:小山高BC 为45米,铁塔高AB 约为32.9米. 活动2 跟踪训练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 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1)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 处,然后沿着直线BE 后退到点D ,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 ,再用皮尺量得DE =2.7米,观察者目高CD =1.6米,请你计算树A B 的高度(精确到0.1米)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①④. (2)在图(2)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 ,b ,c ,α,β等表示测得的数据a ·tan α+1.5.(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 =AB =a ·tan α+1.5.解:实践一:∵∠CED =∠AEB ,CD ⊥DB ,AB ⊥BD , ∴△CED ∽△AEB , ∴CD AB =DE BE. ∵CD =1.6米,DE =2.7米,BE =8.7米, ∴AB =1.6×8.72.7≈5.2(m).实践二:(1)在距离树AB 的a 米的C 处,用测角仪测得仰角α,测角仪为CD.再根据仰角的定义,构造直角三角形ADE ,求得树高出测角仪的高度AE ,则树高为AE +BE.(2)如图.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三章圆3.1 圆1.回顾圆的基本概念.2.理解并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半圆、等圆、等弧等.(重点)3.结合实例,理解平面内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阅读教材P65~66,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2.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二)自学反馈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A)①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②半径是弦;③直径是最长的弦;④弧是半圆,半圆是弧.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图中共有2条弦.3.在平面内,⊙O的半径为5 cm,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3 cm,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圆内.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O的半径为2 cm,则它的弦长d的取值范围是0<d≤4_cm.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例2⊙O中若弦AB等于⊙O的半径,则△AOB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与半径相等的弦和两半径构造等边三角形是常用数学模型.例3 已知AB=4 cm,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图形.(1)到点A和B的距离都等于3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B的距离都小于3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3)到点A的距离大于3 cm,且到点B的距离小于2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解:(1)如图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与⊙B,两圆的交点C、D 为所求;图1 图2(2)如图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与⊙B,两圆的重叠部分为所求;(3)如图2,以点A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以点B为圆心,2 cm为半径画⊙B,则⊙B中除去两圆的重叠部分为所求.活动2 跟踪训练1.已知⊙O的半径为4,OP=3.4,则P在⊙O的内部.2.已知点P在⊙O的外部,OP=5,那么⊙O的半径r满足0<r<5.3.如图,图中有1条直径,2条非直径的弦,圆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优弧有4条,劣弧有4条.这类数弧问题,为防多数或少数,通常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来数.4.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 cm、AD=4 cm.(1)以点A为圆心,4 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怎样?(2)若以A点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点B在⊙A内,点C在⊙A外,点D在⊙A上;(2)3<r<5.(2)问中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是指哪个点在圆内?至少有一点在圆外是指哪个点在圆外?活动3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2.学会了哪些解圆的有关问题的技巧?3.2 圆的对称性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中心对称性.2.通过学习圆的旋转性,理解圆的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重难点)阅读教材P70~71,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二)自学反馈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2.在⊙O 中,AB 、CD 是两条弦.(1)如果AB =CD ,那么AB ︵=CD ︵,∠AOB =∠COD ; (2)如果AB ︵=CD ︵,那么AB =CD ,∠AOB =∠COD ; (3)如果∠AOB =∠COD ,那么AB =CD ,AB ︵=CD ︵.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AB 、DE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一点,且AD ︵=CE ︵.BE 与C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BE =CE.理由是:∵∠AOD =∠BOE ,∴AD ︵=BE ︵. 又∵AD ︵=CE ︵, ∴BE ︵=CE ︵. ∴BE =CE.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O 中,AB ︵=AC ︵,∠ACB =75°,则∠BAC =30°.2.如图,在⊙O 中,AB ︵=AC ︵,∠ACB =60°,求证:∠AOB =∠BOC =∠AOC.证明:∵AB ︵=AC ︵,∴AB =AC.又∵∠ACB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AC =BC.∴∠AOB =∠BOC =∠AOC.3.如图,已知在⊙O 中,BC 是直径,AB ︵=DC ︵,∠AOD =80°,求∠AOB 的度数.解:∵AB ︵=DC ︵, ∴∠AOB =∠DOC. ∵∠AOD =80°,∴∠AOB =∠DOC =12(180°-80°)=50°.活动3 课堂小结圆心角、弧、弦是圆中证弧等、弦等、弦心距等、圆心角等的常用方法.*3.3 垂径定理1.通过圆的轴对称性质的学习,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重点).2.能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计算和证明实际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4~75,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即一条直线如果满足:①AB 经过圆心O 且与圆交于A 、B 两点;②AB ⊥CD 交CD 于E ;那么可以推出:③CE =DE ;④CB ︵=DB ︵;⑤CA ︵=DA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自学反馈1.如图,弦AB ⊥直径CD 于E ,相等的线段有:AE =EB ,CO =DO ;相等的弧有:AD ︵=DB ︵,AC ︵=BC ︵,CAD ︵=CBD ︵.2.在⊙O 中,直径为10 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OC 为3 cm ,则弦AB 的长为8_cm.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 ︵,点O 是CD ︵所在圆的圆心),其中CD =600 m ,E 为CD ︵上一点,且OE ⊥CD ,垂足为F ,EF =90 m ,求这段弯路的半径.解:连接OC.设弯路的半径为R m ,则OF =(R -90)m. ∵OE ⊥CD ,∴CF =12CD =12×600=300(m).在Rt △O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 2=CF 2+OF 2,即 R 2=3002+(R -90)2. 解得R =545.所以,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 m.常用辅助线:连接半径,由半径、半弦、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O 中,弦AB =4 cm ,点O 到AB 的距离OC 的长是2 3 cm ,则⊙O 的半径是4_cm.2.CD 是⊙O 的直径,AB 是弦,且AB ⊥CD ,垂足是E ,如果CE =2、AB =8,那么ED =8,⊙O 的半径r =5.3.已知:如图,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 =OB.求证:AC =BD.证明:作OE ⊥AB 于E.则CE =DE. ∵OA =OB ,OE ⊥AB , ∴AE =BE.∴AE -CE =BE -DE , 即AC =BD.过圆心作垂径是圆中常用辅助线.活动3 课堂小结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进行有关的计算.3.4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会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重点)2.理解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理解记忆推论1,能在证明或计算中熟练地应用它们处理相关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8~80,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二)自学反馈1.如图所示,已知圆心角∠BOC =100°,点A 为优弧BC ︵上一点,则∠BAC =50°.2.如图所示,点A 、B 、C 在圆周上,∠A =65°,则∠D =65°.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所示,点A 、B 、C 在⊙O 上,连接OA 、OB ,若∠ABO =25°,则∠C =65°.例2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若∠ACO =32°,则∠COB =64°.(1)求圆周角通常先求同弧所对的圆心角.(2)求圆心角可先求对应的圆周角.(3)连接OC ,构造圆心角的同时构造等腰三角形.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锐角△ABC 的顶点A ,B ,C 均在⊙O 上,∠OAC =20°,则∠B =70°.2.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AOB =2∠BOC.求证:∠ACB =2∠BAC.证明:∵∠AO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心角,∠AC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周角, ∴∠AOB =2∠ACB. 同理∠BOC =2∠BAC. ∵∠AOB =2∠BOC. ∴∠ACB =2∠BAC.求圆周角一定先看它是哪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再看所对的圆心角.活动3 课堂小结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及推论.第2课时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31.进一步探索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重点)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阅读教材P81(问题解决)~83(议一议),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2.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四边形,这个圆叫做四边形的外接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二)自学反馈1.如图,在⊙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中,若∠BAD =110°,则∠BCD 等于(C) A.110° B.90° C.70° D.20°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 =35°,则∠B 的度数是55°.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BD 是⊙O 的直径,∠CBD =30°,则∠A 的度数为(C) A.30° B.45° C.60° D.75°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CBE 是它的外角,若∠D =120°,则∠CBE 的度数是120°.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顶点在⊙O 上,AD 是△ABC 的高,AE 是⊙O 的直径,求证:∠BAE =∠CAD.证明:连接BE ,∵AE 是⊙O 的直径, ∴∠ABE =90°, ∴∠BAE +∠E =90°. ∵AD 是△ABC 的高, ∴∠ADC =90°, ∴∠CAD +∠C =90°. ∵AB ︵=AB ︵,∴∠E =∠C.∵∠BAE +∠E =90°,∠CAD +∠C =90°, ∴∠BAE =∠CAD.涉及直径时,通常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O的直径AB=4,点C在⊙O上,∠ABC=30°,则AC的长是(D)A.1B. 2C. 3D.2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若BC=6,AB=10,OD⊥BC于点D,则OD的长为4.3.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BCD=110°,则∠BOD=140度.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AOD=130°,BC∥OD交⊙O于C,求∠A 的度数.解:∵∠AOD=130°,∴∠BOD=50°.∵BC∥OD,∴∠B=∠BOD=50°.∵AB是⊙O的直径,∴∠ACB=90°.∴∠A=90°-∠B=40°.活动3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强调: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②圆内接四边形定义及性质;③在圆周角定理运用中,遇到直径,常构造直角三角形.。
2.1二次函数一、夯实基础1.下列函数中属于一次函数的是( ),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A.y=x(x+1) B.xy=1C.y=2x2-2(x+1)2D.132+=xy2.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υ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二次函数3.图中的三角形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三角形的个数,则下列函数关系式正确的是 ( )A.y=4n-4 B.y=4nC.y=4n+4 D.y=n24.当m 时,函数y=(m-2)x2+4x-5(m是常数)是二次函数.5.若y=(m2-3m)x2m-2m-1是二次函数,则m=.6.某厂今年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以后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则该厂今年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二、能力提升7.如果水流的速度为a m/min(定量),那么每分钟的进水量Q(m3)与所选择的水管直径D(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8.一台机器原价为60万元,如果每年的折旧率为x,两年后这台机器的价位为y万元,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9.已知函数y=(m2-4)x2+(m2-3m+2)x-m-1.(1)当m为何值时,y是x的二次函数?(2)当m为何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三、课外拓展10.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为5 cm,宽为4 cm,如果将它的长和宽都减去x(cm),那么它剩下的小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y(cm2).(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上述函数是什么函数?(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四、中考链接1.(2015·兰州中考)下列函数解析式中,一定为二次函数的是( )A.y =3x -1B.y =a +bx +cC.s =2-2t +1D.y =2.(2014·江苏苏州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1(a ≠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 -b 的值为( A .-3 B .-1 C .2 D .5答案1. CBA2.B[提示: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的概念.当S 一定时,S=υt ,υ与t 成反比例关系.故选B]3.B[提示:尝试利用代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本题分别将第1,2,3层的三角形的个数代入各函数关系式中,只有B 符合.故选B .]4.≠2[提示:当m -2≠0,即m ≠2时,函数y =(m -2)x 2+4x -5为二次函数.] 5.-1[提示:需m 2-3m ≠0,m 2-2m -l =2同时成立.] 6.a (1+x )27.解:函数关系式为Q =a ·π·(2D )2= 24aD .8.解:由题意,得y =60(1-x)(1-x)=60(1-x)2,x 的取值范围为0<x <1. 9.提示:(1)当二次项系数m 2-4≠0时,原函数是二次函数.(2)当二次项系数m 2-4=0且一次项系数m 2-3m +2≠0时,原函数是一次函数,由此确定m 的值.解:(1)由m 2-4≠0,解得m ≠±2.故当m ≠±2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 (2)由m 2-4=0,解得m=±2.由m 2-3m +2≠0,解得m ≠1,m ≠2.所以m =-2.因此,当m =-2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 10.解:(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y =(5-x )·(4-x)=x 2-9x +20,所以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x 2-9x +20. (2)上述函数是二次函数. (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4. 中考链接:1.解:选项A 是一次函数;选项B 当a =0,b ≠0时是一次函数,当a ≠0时是二次函数,所以选项B 不一定是二次函数;选项C 一定是二次函数;选项D 不是二次函数.故选C 2. 解:把点(1,1)的坐标代入,得2.2.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夯实基础1.抛物线y =2x 2,y =-2x 2,y =2x 2+1共有的性质是( ).A .开口向上B .对称轴都是y 轴C .都有最高点D .顶点都是原点 6.任给一些不同的实数k ,得到不同的抛物线y =x 2+k ,当k 取0,±1时,关于这些抛物线有以下判断:(1)开口方向都相同;(2)对称轴都相同;(3)形状相同;(4)都有最低点.其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2.抛物线y =ax 2+b 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开口向上,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b <0 B .a >0,b >0C .a <0,b >0D .a <0,b <0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y =ax 2+b 与y =ax +b(a ,b 都不为0)的图象的大致位置是( ).4.若二次函数y =ax 2+c ,当x 取x 1、x 2(x 1≠x 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x 取x 1+x 2时,函数值为( ).A .a +cB .a -cC .-cD .c7.已知点(-2,y 1)、(-1,y 2)、(3,y 3)在函数y =x 2+c 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二、能力提升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象不可能由函数y =2x 2+1的图象通过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函数是( ).A .y =2x 2-1 B .y =2x 2+3C .y =-2x 2-1 D .y =212x -1 8.当m =_______时,二次函数y =(1-m)x 22m 的图象开口向上.9.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 轴,且经过点(-2,-8),则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10.说明y =213x +4是由y =213x 怎样平移得到的,并说明: (1)抛物线y =213x +4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y 随x 的变化情况; (2)函数的最大(小)值.三、课外拓展11.设直线y 1=x +b 与抛物线y 2=x 2+c 的交点为A(3,5)和B . (1)求出b 、c 和点B 的坐标.(2)画出草图,根据图象回答:当x 在什么范围时y 1≤y 2?12.如图所示,小华在某次投篮中,球的运动路线是抛物线y =215x +3.5的一部分,若命中篮圈中心,求他与篮底的距离l.四、中考链接1.(2012广州市,2, 3分)将二次函数y=x 2的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
北师大版2019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1.解:∵PA与PB分别切⊙O于A,B两点,DE切⊙O于点C,∴DA=DC,CE=EB.∵△PDE的周长=PD+DE+EP=PD+DC+CE+EP=PD+DA+EB+EP=PA+PB,又∵PA=PB=5cm,∴△PDE的周长=2×5=10(cm).2.解:由切线长定理知AE=AF,BF=BD,CE=CD.令AE=AF=xcm,BF =BD=ycm,CE=CD=z cm.∵AC=AE+CE=x+z=13,AB=AF+BF=x+ y=9,BC=BD+CD=y+z=14.∴AF=4cm,BD=5cm,CE=9cm.3.解:如图3-7-14所示,连接OA,OB.∵PA,PB切⊙O于点A,B∴OA⊥PA,OB⊥PB,∴∠OAP=∠ OBP=90°.在四边形OAPB中,∠AOB+∠P=180°,又∵∠P= 40°,∴∠AOB=140°.∵OA =OB,∴∠OAB=∠OBA=20°.又∵OA⊥PA,OB⊥PB,∴∠FAD=∠EBD=90°-20°=70°.又∵在△DBE和△FAD中,∴△DBE≌△FAD(SAS),∴∠ADF=∠BED,∠BDE=∠AFD.∴∠ADF+∠BDE=∠ADF+∠AFD=180°-∠FAD=180°- 70°=110°.又∵∠ADF+∠BDE+∠EDF=180°,∴∠EDF=180°一(∠ADF+∠BDE)=180°-110°=70°.4.解:(1)能,首先以B点为端点将BA与BC重合在一起折出∠ABC 的平分线所在的线段,其次将BC与DC重合折出∠BCD的平分线所在的线段,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圆心O,量出圆心到BC边的距离约为3.4 cm.(2)如图3-7-15所示,连接AC,根据折叠得到圆心O在线段AC上,设⊙O与四边形ABCD四边AB,BC,CD,DA均相切,且切点分别为M,N,P,Q.在△ABC和△ADC中,∴△ABC≌△ADC(SSS).∴∠D=∠B=90°.∴S△ABC=S△ADC连接OM,ON,OQ,OP,设⊙O的半径为r,连接OB,OD.∴S四边形ABCD=2△ABC =2×1/2 AB BC=AB .BC=6×8=48(cm²).又∵S四边形ABCD=1/2 AB.r+1/2 BC.R+1/2 AD r+1/2 CD. r=1/2×6×r+1/2×8×r+1/2×6×r +1/2×8×r =3r+4r+3r+4r=14r,∴14r=48,∴r=24/7(cm).∴圆形纸片的半径为24/7cm.。
九年级下数学补充习题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函数不属于二次函数的是(C)A.y=(x﹣1)(x+2)B.y=(x+1)2 C.y=2(x+3)2﹣2x2 D.y=1﹣x2(x,是二次函数,正确;2.(2012•西宁)如图,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过(﹣1,1)、(2,﹣1)两点,下列关于这个二次函数的叙述正确的是(B)A.当x=0时,y的值大于1 B.当x=3时,y的值小于03.(2011•长沙)如图,关于抛物线y=(x﹣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顶点坐标为(1,﹣2)B.对称轴是直线x=l①a>0 ②2a+b=0 ③a+b+c>0④当﹣1<x<3时,y>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C)=1,则有﹣=1x,降价后的价格为y7.(2002•河北)如图,二次函数y=x﹣4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C,则△ABC的面积为(C)8.如图,半圆A和半圆B均与y轴相切于O,其直径CD,EF均和x轴垂直,以O为顶点的两条抛物线分别经过点C,E和点D,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B)A.πB.πC.πD.条件不足,无法求s=.9.二次函数y=(x﹣2)2﹣3中,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为﹣1.y=3=,∴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x<2时,=2个单位,所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4)2+1..13.二次函数y=x﹣4x+6的顶点坐标是顶点(2,2),对称轴是对称轴直线x=2,的大小,求出和﹣的大小,即可求出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小值.==2y==215.(2010•日照)如图是抛物线y=ax+bx+c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1,若其与x轴一交点为B(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16.(2007•金华)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的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现有一铁球从离地面19.6米高的建筑物的顶部作自由17.(2006•安徽)抛物线y=﹣x2+(m﹣1)x+m与y轴交于(0,3)点.(1)求出m的值;(2)求它与x轴的交点和抛物线顶点的坐标;18.(2012•徐州)二次函数y=x+bx+c的图象经过点(4,3),(3,0).(1)求b、c的值;(2)求出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3)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解得(1)根据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将方程x2﹣2x=1的根在图上近似的表示出来(描点);21元,则每个月就会少卖出10件,但每件售价不能高于35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x元(x为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y元.(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每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x=。
【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思维⽅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向⼀个⼜⼀个成功。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北师⼤版》,供⼤家查阅。
1.九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北师⼤版 函数与它的表⽰法复习与巩固 1、题⽬略 (1)60 (2)y=0.6x-10(x>100) (3)146 2、y=x-0.61.46.4元 3、3 选择题4、A5、C6、C 解答题 7、解:①S=15t(0≤t≤1)S=[(20-15)/(3-1)](t-1)+15 ②即S=2.5(t-1)+15(1 ③S=20(t≥3) 拓展与延伸 8、题⽬略 (1)328 (2)沙尘暴从32km/h开始,以每⼩时1km/h的速度到停⽌需⽤时32⼩时, ∴沙尘暴从发⽣到结束共经过25+32=57个⼩时 (3)解:设y=kx+b,由题意得: ∴即当x≥25时,风速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y=-x+57 9、解:(1)设y₁=kx(0≤x≤10),由图像可知过(10,600),则k=60 设y₂=kx+b,由图像可知过(0,600)(6,0),则 ∴y₂=-100x+600(0≤x≤10) (2)当x=3时,y₁=180,y₂=300,它们之间的距离=300-180=20km 当x=5时,y₁=300,y₂=100,它们之间的距离=300-100=200km 当x=6时,y₁=360,y₂=0,它们之间的距离=360-0=360km (3)当两车相遇时,60x=-100x+600,解得x=15/4 当0≤x≤15/4时,S=y₁-y=-160+600 当15/4≤x<6时,S=y₁-y₂=160x-600 当6≤x≤10时,S=60x2.九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北师⼤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答案】 ⼀、选择题 1D6C 2A7B 3C8C 4D9D 5B10A ⼆、填空题 11、有新物质⽣成、颜⾊改变、放出⽓体、⽣成沉淀,化学、物理 12、质软、密度⽐⽔⼩、熔点低、银⽩⾊固体,能与⽔反应,⽔ 13、物理 14、ADACA 三、简答题 15、1.2.4,3.5 16、1,2,3.5,4,6 17、颜⾊(物理性质), ⽓味(物理性质), 味道(物理性质),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 ⼀、选择题 1—5DDCCC ⼆、填空题 7、固、软、难、漂浮、⼩于 8、三、内焰、焰⼼、两端、外焰、焰⼼、 9、烧杯内壁有⽔珠⽣成,澄清⽯灰⽔变浑浊,⽔、⼆氧化碳 三、简答题 10、能 11、(1)外焰温度、焰⼼温度最低 (2)玻璃⽚上有⽔珠⽣成,燃烧后⽣成⽔ (3)澄清⽯灰⽔变浑浊,燃烧后⽣成⼆氧化碳 12、(1)收集⽓体 (2)将燃着的⽊条分别深⼊两集⽓瓶中,⽊条燃烧的剧烈程度 (3)向两集⽓瓶中分别滴加澄清⽯灰⽔,澄清⽯灰⽔变浑浊的程度 (4)将⼲燥玻璃⽚置于空⽓中、向⼲燥玻璃⽚上哈⽓,玻璃⽚上有⽆⽔珠出现3.九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北师⼤版 第⼀单元第1课答案 【知识要点】 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兵苏维埃;⼈民委员会;⽆产阶级;⼟地法令;莫斯科;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主义 【基础训练】 ⼀、选择题 1、A解析:⼗⽉⾰命发⽣于1917年11⽉(俄历10⽉)。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正切1.理解正切的定义,运用正切值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阅读教材P2~4,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 =∠A 的对边∠A 的邻边.2.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3.坡面的竖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 (二)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5,那么tanA 等于(C) A.513 B.1213 C.512 D.1252.如图,有一个山坡在水平方向上前进100 m ,在竖直方向上就升高60 m ,那么山坡的坡度i =tan α=35.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解:甲梯中,tan α=5132-52=512.乙梯中,tan β=68=34. 因为tan β>tan α,所以乙梯更陡.求正切值一定要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并且一定要分清锐角的对边与邻边.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下面四个梯子最陡的是(B)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O 为格点,则tan ∠AOB =(A) A.12 B.23 C.105 D.53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24,c =25,则tanA =247、tanB =724.4.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300 m 后到达山顶的点B ,已知点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70 m ,求山的坡度0.24.(结果精确到0.01)活动3 课堂小结 1.正切的定义.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 的关系(∠A 和tanA 之间的关系).3.数形结合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第2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1.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意义,能根据边长求出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准确分清三种函数值的求法.(重点)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当锐角度数一定,则其对边、邻边、斜边三边比值也一定.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阅读教材P5~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即sinA =a c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即cosA =bc.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叫做∠A 的三角函数.3.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二)自学反馈1.如图,在△ABC 中,∠C =90°,AB =13,BC =5,则sinA 的值是(A) A.513 B.1213 C.512 D.135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6,cosB =23,则BC 的长为(A)A.4B.2 5C.181313D.1213133.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则sinB =45,cosB =35,tanB =43.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解:在Rt △ABC 中, ∵sinA =BC AC ,即BC200=0.6,∴BC =200×0.6=120.例2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cosA =1213,求AB 的长及sinB.解:在Rt △ABC 中, ∵cosA =ACAB ,即10AB =1213,∴AB =656. ∴sinB =AC AB =cosA =1213.这里需要注意cosA =sinB.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某厂房屋顶呈人字架形(等腰三角形),已知AC =8,DB =43,CD ⊥AB 于点D ,求sinB 的值.解:∵△ABC 是等腰三角形,∴BC =AC =8. ∵CD ⊥AB ,∴∠CDB =90°,∴CD =BC 2-BD 2=82-(43)2=4, ∴sinB =CD BC =48=12.2.如图,在△ABC 中,CD ⊥AB ,垂足为D.若AB =12,CD =6,tanA =32,求sinB +cosB的值.解:在Rt △ACD 中,∵CD =6,tanA =32,∴AD =4,∴BD =AB -AD =8.在Rt △BCD 中,BC =82+62=10,∴sinB =CD BC =35,cosB =BD BC =45,∴sinB +cosB =75.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重点)阅读教材P8~9,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完成下面的表格:sin α cos α tan α 30°12323345° 22 22 1 60°32123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1)sin30°+cos45°;(2)sin 260°+cos 260°-tan45°. 解:(1)原式=12+22=1+22.(2)原式=34+14-1=0.sin 230°表示(sin30°)2,即sin30°·sin30°,这类计算只需将三角函数值代入即可.例2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解:根据题意可知,∠AOD =12∠AOB =30°,AO =2.5 m.∴OD =OAcos30°=2.5×32=2.165(m). ∴CD =2.5-2.165≈0.34(m).∴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 m. 活动2 跟踪训练 1.计算:(1)2sin30°+3tan30°+tan45°;(2)cos 245°+tan60°cos30°.解:(1)原式=2+ 3. (2)原式=2. 2.如图,某同学用一个有60°的直角三角板估测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将60°角的直角边水平放在1.5 m 高的支架CD 上,三角板的斜边与旗杆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他又量得D ,B 的距离为5 m ,则旗杆AB 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精确到1 m ,3取1.73)解:由已知可得四边形CDBE 是矩形,∴CE =DB =5 m ,BE =CD =1.5 m. 在Rt △ACE 中,∵tan ∠ACE =AECE,∴AE =CE ·tan ∠ACE =5·tan60°=53,∴AB =53+1.5=8.65+1.5=10.15≈10 (m), 即旗杆AB 的高度大约是10 m.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3 三角函数的计算1.能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相应的锐角.阅读教材P12~14,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已知tan α=0.324 9,则α约为(B)A.17°B.18°C.19°D.20°2.已知tan β=22.3,则β=87°25′56″.(精确到1″)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 到达点B 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m)解:在Rt △ABC 中,∠ACB =90°,∴BC =ABsin α=200×sin16°≈55.13(m).例2 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 高的天桥两端修建了40 m 长的斜到.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解:在Rt △ABC 中,sinA =BC AC =1040=14.∴∠A ≈14°28′.答:这条斜道的坡角α是14°28′.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直接用正弦函数描述∠CBA 的关系式,再用计算器求出它的度数.活动2 跟踪训练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00 1) (1)sin36°; (2)cos30.7°;(3)tan20°30′; (4)sin25°+2cos61°-tan71°. 解:(1)0.587 8;(2)0.859 9;(3)0.373 9;(4)-1.512 0.2.在Rt △ABC 中,若∠C =90°,BC =20,AC =12.5,求两个锐角的度数(精确到1°). 解:∵∠C =90°,BC =20,AC =12.5, ∴tanB =AC BC =12.520=0.625,用计算器计算,得∠B ≈32°,∴∠A =90°-32°=58°. 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锐角的度数.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一般化意识,认识特殊和一般都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3.求锐角的三角函数时,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同的,大体分两种情况:先按三角函数键,故数字键;或先输入数字后,再按三角函数键,因此使用计算器时一定先要弄清输入顺序.1.4 解直角三角形1.了解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能由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重点)阅读教材P16~17,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A =a c ,cosA =b c ,tanA =a b ,sinB =b c ,cosB =a c ,tanB =ba .3.在Rt △ABC 中,∠C =90°,已知∠A 与斜边c ,用关系式∠B =90°-∠A ,求出∠B ,用关系式sinA =ac求出a.(二)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C =90°,sinA =35,则BC ∶AC =(A)A.3∶4B.4∶3C.3∶5D.4∶52.如图所示,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 为(B)A.5cos αB.5cos αC.5sin αD.5sin α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15,b =5,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解:在Rt △ABC 中,a 2+b 2=c 2,a =15,b =5,∴c =a 2+b 2=(15)2+(5)2=2 5.在Rt △ABC 中,sinB =b c =525=12.∴∠B =30°.∴∠A =60°.例2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30,∠B =25°,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边长精确到1).解:在Rt △ABC 中,∠C =90°,∠B =25°,∴∠A =65°.∵sinB =b c ,b =30,∴c =bsinB≈71.∵tanB =b a ,b =30,∴a =b tanB =30tan25°≈64.活动2 跟踪训练1.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在Rt △ABC 中,∠C =90°,c =43,∠A =60°. 解:∵∠A =60°,∴∠B =90°-∠A =30°.∵sinA =a c ,∴a =c ·sinA =43·sin60°=43×32=6,∴b =c 2-a 2=(43)2-62=2 3. (2)在Rt △ABC 中,∠C =90°,a =6,b =2 3.解:∵∠C =90°,a =6,b =23, ∴c =a 2+b 2=62+(23)2=4 3. ∵tanA =a b =623=3,∴∠A =60°,∴∠B =90°-∠A =90°-60°=30°.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B =8,∠ABD =30°,∠CAD =45°,求BC 的长.解:∵AD ⊥BC 于点D , ∴∠ADB =∠ADC =90°.在Rt △ABD 中,∵AB =8,∠ABD =30°, ∴AD =12AB =4,BD =3AD =4 3.在Rt △ADC 中,∵∠CAD =45°,∠ADC =90°, ∴DC =AD =4,∴BC =BD +DC =43+4. 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5 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方位角问题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行问题.阅读教材P19有关方位角问题,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如图,我们说点A 在O 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西45°方向上,或者点B 在点O 的西南方向.2.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在距她家北偏东60°方向的500米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250米.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海中一小岛A ,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 岛南偏西55°的B 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 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向东航行的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 △ABD 中,∵tan ∠BAD =BDAD,∴BD =AD ·tan55°.在Rt △ACD 中,∵tan ∠CAD =CDAD ,∴CD =AD ·tan25°. ∵BD =BC +CD ,∴AD ·tan55°=20+AD ·tan25°. ∴AD =20tan55°-tan25°≈20.79>10.∴轮船继续向东行驶,不会遇到触礁危险.应先求出点A 距BC 的最近距离,若大于10则无危险,若小于或等于10则有危险.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 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A)A.402海里B.403海里C.80海里D.406海里2.如图所示,A 、B 两城市相距100 km.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 在A 城市的北偏东30°和B 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心,50 k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3≈1.732,2≈1.414)解: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理由如下:过点P 作PC ⊥AB ,C 是垂足. 则∠APC =30°,∠BPC =45°,AC =PC ·tan30°,BC =PC ·tan45°. ∵AC +BC =AB ,∴PC ·tan30°+PC ·tan45°=100, 即33PC +PC =100,(33+1)PC =100, ∴PC =33+3×100=50×(3-1.732)≈63.40>50.∴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越保护区.解这类题目时,首先弄清楚方位角的含义;其次是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2课时仰角、俯角问题1.理解仰角、俯角等概念,并会把类似于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2.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其他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阅读教材P19想一想,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2.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常作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二)自学反馈1.如图,某飞机在空中A处探测到它的正下方地平面上目标C,此时飞机飞行高度AC =1 200 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的俯角α=30°,则飞机A与指挥台B的距离为(D)A.1 200 mB.1 200 2 mC.1 200 3 mD.2 400 m2.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D)A.200米B.2003米C.2203米D.100(3+1)米活动1 小组讨论例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解:∵∠DAB =30°,∠DBC =60°, ∴BD =AB =50 m.∴DC =BD ·sin60°=50×32=253≈43(m). 答:该塔高约为43 m. 活动2 跟踪训练1.我市某建筑工地,欲拆除该工地的一危房AB(如图),准备对该危房实施定向爆破.已知距危房AB 水平距离60米(BD =60米)处有一居民住宅楼,该居民住宅楼CD 高15米,在该住宅楼顶C 处测得此危房屋顶A 的仰角为30°,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实施定向爆破危房AB 时,该居民住宅楼有无危险?(在地面上以点B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参考数据:2≈1.414,3≈1.732)解:没有危险,理由如下: 在△AEC 中,∵∠AEC =90°, ∴tan ∠ACE =AECE.∵∠ACE =30°,CE =BD =60, ∴AE =203≈34.64(米).又∵AB =AE +BE ,BE =CD =15, ∴AB ≈49.64(米).∵60>49.64,即BD>AB ,∴在实施定向爆破危房AB 时,该居民住宅楼没有危险.2.如图,CD 是一高为4米的平台,AB 是与CD 底部相平的一棵树,在平台顶C 点测得树顶A 点的仰角α=30°,从平台底部向树的方向水平前进3米到达点E ,在点E 处测得树顶A 点的仰角β=60°,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解:作CF ⊥AB 于点F ,设AF =x 米, 在Rt △ACF 中,tan ∠ACF =AFCF,则CF =AF tan ∠ACF =x tan α=xtan30°=3x ,在直角△ABE 中,AB =x +BF =4+x(米),在直角△ABE 中,tan ∠AEB =AB BE ,则BE =AB tan ∠AEB =x +4tan60°=33(x +4)米.∵CF -BE =DE ,即3x -33(x +4)=3. 解得x =33+42.则AB =33+42+4=33+122(米).答:树高AB 是33+122米.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第3课时 坡度问题1.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斜坡问题.2.理解坡度i =坡面的铅直高度坡面的水平宽度=tan 坡角.阅读教材P19做一做,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如图所示,斜坡AB 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α.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B) A.斜坡AB 的坡角为α B.斜坡AB 的坡度为BCABC.斜坡AB 的坡度为tan αD.斜坡AB 的坡度为BCAC2.如图,一人乘雪橇沿30°的斜坡笔直滑下,滑下的距离s(米)与时间t(秒)间的关系为s =10t +2t 2,若滑到坡底的时间为4秒,则此人下降的高度为(C)A.72 mB.36 3 mC.36 mD.18 3 m活动1 小组讨论例 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来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0°减至35°,已知原楼梯长为4 m ,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结果精确到0.01 m)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如图所示: 在Rt △ABD 中,sin40°=AD AB =AD4,∴AD =4sin40°=4×0.64=2.56, 在Rt △ACD 中,tan35°=AD CD =2.56CD ,CD = 2.56tan35°=3.66,tan40°=AD BD =2.56BD ,BD = 2.56tan40°≈3.055 m.∴CB =CD -BD =3.66-3.055≈0.61(m). ∴楼梯多占了0.61 m 长一段地面. AC =ADsin35°≈4.46 m.∴AC -AB =4.46-4=0.46(m). ∴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0.46 m. 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某公园入口处原有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18 cm ,深为30 cm ,为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斜坡,设台阶的起点为A ,斜坡的起始点为C ,现设计斜坡BC 的坡度i =1∶5,则AC 的长度是210cm.2.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 m ,坝高23 m ,斜坡AB 的坡度i =1∶3,斜坡CD 的坡度i ′=1∶2.5,求斜坡AB 的坡角α,坝底宽AD 和斜坡AB 的长.(精确到0.1 m)解:如图,过点B 作BE ⊥AD 于点E ,过点C 作CF ⊥AD 于点F , 在Rt △ABE 和Rt △CDF 中,BE AE =13,CF FD =12.5,∴AE =3BE =3×23=69(m),FD =2.5CF =2.5×23=57.5(m). ∴AD =AE +EF +FD =69+6+57.5=132.5(m).∵斜坡的坡度i=13≈0.333 3,∴BEAE =0.333 3,即tan α=0.333 3.∴α≈18°26′. ∵BE AB =sin α,∴AB =BE sin α≈230.316 2≈72.7(m). 答:斜坡AB 的坡角α约为18°26′,坝底宽AD 为132.5 m ,斜坡AB 的长约为72.7 m.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坡度、坡角等名词的含义;其次,要将梯形予以分割,分割成特殊的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1.6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物体的高度.(重点)阅读教材P22~23,完成预习内容. 自学反馈1.测量倾斜角可用测倾器.简单的测倾器由度盘、铅锤和支杆组成.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下面是活动报告的一部分,请填写“测得数据”和“计算”两栏中未完成的部分.课题测量旗杆高测量示 意图测得 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BD 的长 24.19 m 23.97 m 24.08 m 测倾器的高 CD =1.23 m CD =1.19 m 1.21 m 倾斜角α=31°15′α=30°45′α=31°计算,旗杆高AB(精确到0.1 m)AB =AE +BE =CEtan31°+CD=24.08×tan31°+1.21=15.7(m) 例2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小山上有一座铁塔AB ,在D 处测得点A 的仰角为∠ADC =60°,点B 的仰角为∠BDC =45°;在E 处测得A 的仰角为∠E =30°,并测得DE =90米,求小山高BC 和铁塔高AB(精确到0.1米).解:在△ADE 中,∠E =30°,∠ADC =60°, ∴∠E =∠DAE =30°. ∴AD =DE =90米.在Rt △ACD 中,∠DAC =30°,则CD =12AD =45米,AC =AD ·sin ∠ADC =AD ·sin60°=453米.在Rt △BCD 中,∠BDC =45°,则△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 =CD =45米,∴AB =AC -BC =453-45≈32.9米.答:小山高BC 为45米,铁塔高AB 约为32.9米. 活动2 跟踪训练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 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1)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 处,然后沿着直线BE 后退到点D ,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 ,再用皮尺量得DE =2.7米,观察者目高CD =1.6米,请你计算树A B 的高度(精确到0.1米)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①④. (2)在图(2)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 ,b ,c ,α,β等表示测得的数据a ·tan α+1.5.(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 =AB =a ·tan α+1.5.解:实践一:∵∠CED =∠AEB ,CD ⊥DB ,AB ⊥BD , ∴△CED ∽△AEB , ∴CD AB =DE BE. ∵CD =1.6米,DE =2.7米,BE =8.7米, ∴AB =1.6×8.72.7≈5.2(m).实践二:(1)在距离树AB 的a 米的C 处,用测角仪测得仰角α,测角仪为CD.再根据仰角的定义,构造直角三角形ADE ,求得树高出测角仪的高度AE ,则树高为AE +BE.(2)如图.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三章圆3.1 圆1.回顾圆的基本概念.2.理解并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半圆、等圆、等弧等.(重点)3.结合实例,理解平面内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阅读教材P65~66,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2.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二)自学反馈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A)①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②半径是弦;③直径是最长的弦;④弧是半圆,半圆是弧.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图中共有2条弦.3.在平面内,⊙O的半径为5 cm,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3 cm,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圆内.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O的半径为2 cm,则它的弦长d的取值范围是0<d≤4_cm.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例2⊙O中若弦AB等于⊙O的半径,则△AOB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与半径相等的弦和两半径构造等边三角形是常用数学模型.例3 已知AB=4 cm,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图形.(1)到点A和B的距离都等于3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B的距离都小于3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3)到点A的距离大于3 cm,且到点B的距离小于2 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解:(1)如图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与⊙B,两圆的交点C、D 为所求;图1 图2(2)如图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与⊙B,两圆的重叠部分为所求;(3)如图2,以点A为圆心,3 cm为半径画⊙A,以点B为圆心,2 cm为半径画⊙B,则⊙B中除去两圆的重叠部分为所求.活动2 跟踪训练1.已知⊙O的半径为4,OP=3.4,则P在⊙O的内部.2.已知点P在⊙O的外部,OP=5,那么⊙O的半径r满足0<r<5.3.如图,图中有1条直径,2条非直径的弦,圆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优弧有4条,劣弧有4条.这类数弧问题,为防多数或少数,通常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来数.4.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 cm、AD=4 cm.(1)以点A为圆心,4 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怎样?(2)若以A点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点B在⊙A内,点C在⊙A外,点D在⊙A上;(2)3<r<5.(2)问中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是指哪个点在圆内?至少有一点在圆外是指哪个点在圆外?活动3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2.学会了哪些解圆的有关问题的技巧?3.2 圆的对称性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中心对称性.2.通过学习圆的旋转性,理解圆的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重难点)阅读教材P70~71,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二)自学反馈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2.在⊙O 中,AB 、CD 是两条弦.(1)如果AB =CD ,那么AB ︵=CD ︵,∠AOB =∠COD ; (2)如果AB ︵=CD ︵,那么AB =CD ,∠AOB =∠COD ; (3)如果∠AOB =∠COD ,那么AB =CD ,AB ︵=CD ︵.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AB 、DE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一点,且AD ︵=CE ︵.BE 与C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BE =CE.理由是:∵∠AOD =∠BOE ,∴AD ︵=BE ︵. 又∵AD ︵=CE ︵, ∴BE ︵=CE ︵. ∴BE =CE.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O 中,AB ︵=AC ︵,∠ACB =75°,则∠BAC =30°.2.如图,在⊙O 中,AB ︵=AC ︵,∠ACB =60°,求证:∠AOB =∠BOC =∠AOC.证明:∵AB ︵=AC ︵,∴AB =AC.又∵∠ACB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AC =BC.∴∠AOB =∠BOC =∠AOC.3.如图,已知在⊙O 中,BC 是直径,AB ︵=DC ︵,∠AOD =80°,求∠AOB 的度数.解:∵AB ︵=DC ︵, ∴∠AOB =∠DOC. ∵∠AOD =80°,∴∠AOB =∠DOC =12(180°-80°)=50°.活动3 课堂小结圆心角、弧、弦是圆中证弧等、弦等、弦心距等、圆心角等的常用方法.*3.3 垂径定理1.通过圆的轴对称性质的学习,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重点).2.能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计算和证明实际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4~75,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即一条直线如果满足:①AB 经过圆心O 且与圆交于A 、B 两点;②AB ⊥CD 交CD 于E ;那么可以推出:③CE =DE ;④CB ︵=DB ︵;⑤CA ︵=DA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自学反馈1.如图,弦AB ⊥直径CD 于E ,相等的线段有:AE =EB ,CO =DO ;相等的弧有:AD ︵=DB ︵,AC ︵=BC ︵,CAD ︵=CBD ︵.2.在⊙O 中,直径为10 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OC 为3 cm ,则弦AB 的长为8_cm.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 ︵,点O 是CD ︵所在圆的圆心),其中CD =600 m ,E 为CD ︵上一点,且OE ⊥CD ,垂足为F ,EF =90 m ,求这段弯路的半径.解:连接OC.设弯路的半径为R m ,则OF =(R -90)m. ∵OE ⊥CD ,∴CF =12CD =12×600=300(m).在Rt △O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 2=CF 2+OF 2,即 R 2=3002+(R -90)2. 解得R =545.所以,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 m.常用辅助线:连接半径,由半径、半弦、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O 中,弦AB =4 cm ,点O 到AB 的距离OC 的长是2 3 cm ,则⊙O 的半径是4_cm.2.CD 是⊙O 的直径,AB 是弦,且AB ⊥CD ,垂足是E ,如果CE =2、AB =8,那么ED =8,⊙O 的半径r =5.3.已知:如图,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 =OB.求证:AC =BD.证明:作OE ⊥AB 于E.则CE =DE. ∵OA =OB ,OE ⊥AB , ∴AE =BE.∴AE -CE =BE -DE , 即AC =BD.过圆心作垂径是圆中常用辅助线.活动3 课堂小结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进行有关的计算.3.4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会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重点)2.理解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理解记忆推论1,能在证明或计算中熟练地应用它们处理相关问题.(难点)阅读教材P78~80,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二)自学反馈1.如图所示,已知圆心角∠BOC =100°,点A 为优弧BC ︵上一点,则∠BAC =50°.2.如图所示,点A 、B 、C 在圆周上,∠A =65°,则∠D =65°.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所示,点A 、B 、C 在⊙O 上,连接OA 、OB ,若∠ABO =25°,则∠C =65°.例2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若∠ACO =32°,则∠COB =64°.(1)求圆周角通常先求同弧所对的圆心角.(2)求圆心角可先求对应的圆周角.(3)连接OC ,构造圆心角的同时构造等腰三角形.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锐角△ABC 的顶点A ,B ,C 均在⊙O 上,∠OAC =20°,则∠B =70°.2.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AOB =2∠BOC.求证:∠ACB =2∠BAC.证明:∵∠AO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心角,∠AC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周角, ∴∠AOB =2∠ACB. 同理∠BOC =2∠BAC. ∵∠AOB =2∠BOC. ∴∠ACB =2∠BAC.求圆周角一定先看它是哪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再看所对的圆心角.活动3 课堂小结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及推论.第2课时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31.进一步探索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重点)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阅读教材P81(问题解决)~83(议一议),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2.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四边形,这个圆叫做四边形的外接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二)自学反馈1.如图,在⊙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中,若∠BAD =110°,则∠BCD 等于(C) A.110° B.90° C.70° D.20°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 =35°,则∠B 的度数是55°.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BD 是⊙O 的直径,∠CBD =30°,则∠A 的度数为(C) A.30° B.45° C.60° D.75°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CBE 是它的外角,若∠D =120°,则∠CBE 的度数是120°.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顶点在⊙O 上,AD 是△ABC 的高,AE 是⊙O 的直径,求证:∠BAE =∠CAD.证明:连接BE ,∵AE 是⊙O 的直径, ∴∠ABE =90°, ∴∠BAE +∠E =90°. ∵AD 是△ABC 的高, ∴∠ADC =90°, ∴∠CAD +∠C =90°. ∵AB ︵=AB ︵,∴∠E =∠C.∵∠BAE +∠E =90°,∠CAD +∠C =90°, ∴∠BAE =∠CAD.涉及直径时,通常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O的直径AB=4,点C在⊙O上,∠ABC=30°,则AC的长是(D)A.1B. 2C. 3D.2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若BC=6,AB=10,OD⊥BC于点D,则OD的长为4.3.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BCD=110°,则∠BOD=140度.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AOD=130°,BC∥OD交⊙O于C,求∠A 的度数.解:∵∠AOD=130°,∴∠BOD=50°.∵BC∥OD,∴∠B=∠BOD=50°.∵AB是⊙O的直径,∴∠ACB=90°.∴∠A=90°-∠B=40°.活动3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强调: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②圆内接四边形定义及性质;③在圆周角定理运用中,遇到直径,常构造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若3a=5b ,则b a = ( ▲ ) A. 53 B. 35 C. 83 D. 85 2.比例函数y=x 12-的图象在( ▲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四象限 D.第三.四象3.RtΔABC 中, ∠B=900,AB=5,BC=3,那么tanA=( ▲ )A.43B.34 C.35 D.53 4.O 1和⊙O 2的半径分别是3cm 和4cm ,如果O 1O 2=7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 .内含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5.一个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某志愿小组有五名翻译,其中一名只会翻译阿拉伯语,三名只会翻译英语,还有一名两种语言都会翻译.若从中随机挑选两名组成一组,则该组能够翻译上述两种语言的概率是( ▲ )A .B .C .D .6.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cm ,圆锥的高为8 cm ,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 ▲ )A .48πcm 2B .60πcm 2C .72πcm 2D .80πcm 27.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 ,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 )8.如图,如图15. 在⊙O 中,AB 为弦,OC ⊥AB 于C ,若AO =5,OC =3,那么弦AB 的长为( ▲ ).A .10;B .8;C .6;D .4.(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美是一种感觉,当人全下半身长度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
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 ,下半身长度x 与身高l 的比值为0.60,为了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约为( ▲ )A.4cmB.6cmC.8cmD.10cm10.如图,已知抛物线y 1=﹣2x 2+2,直线y 2=2x +2,当x 任取一值时,x 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 1、y 2.若y 1≠y 2,取y 1、y 2中的较小值记为M ;若y 1=y 2,记M =y 1=y 2.例如:当x =1时,y 1=0,y 2=4,y 1<y 2,此时M =0.下列判断:①当x >0时,y 1>y 2; ②当x <0时,x 值越大,M 值越小;③使得M 大于2的x 值不存在; ④使得M =1的x 值是或 .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1. 从某玉米种子中抽取6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下: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计,该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约为 ▲ (精确到0.1).12.在一张复印出来的纸上,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由原图中的3 cm 变成了6 cm ,则腰长由原图中的2 cm 变成了 ▲ cm .13.有一个直角梯形零件ABCD ,AB CD ∥,斜腰AD 的长为10cm ,120D ∠=,则该零件另一腰BC 的长是 ▲ cm .(结果不取近似值)14.如图,圆周角∠BAC =55°,分别过B 、C 两点作⊙O 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与点P ,则∠BPC = ▲ °.15.二次函数2y ax bx c =++和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2ax bx c mx n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种子粒数 100 400 800 1000 2000 5000 发芽种子粒数 85 398 652 793 1604 4005 发芽频率 0.850 0.745 0.851 0.793 0.802 0.80116.如图,矩形OABC 的两条边在坐标轴上,OA =1,OC =2,现将此矩形向右平移,每次平移1个单位,若第1次平移得到的矩形的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它们的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0.6,则第n 次(n >1)平移得到的矩形的边与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过程)17.(本题满分5分)计算:(1)024cos60(51)--++18.(本题满分9分) 如图:格点△ABC(顶点在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处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图(1)、(2)、(3)的网格中各画出一个格点三角形使它们都与△ABC 相似。
初中数学补充习题下册答案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而数学补充习题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工具。
下面是初中数学补充习题下册的一些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目:已知函数y=2x+3,求函数y=-2x+5的解。
解答如下:将两个函数的表达式相等,得到2x+3=-2x+5,移项得到4x=2,再除以4得到x=0.5,将x的值代入其中一个函数表达式,得到y=2*0.5+3=4。
所以,函数y=2x+3与函数y=-2x+5的解为(0.5,4)。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关于平方根的题目: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求正方形的边长。
解答如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x²=10²,化简得2x²=100,再除以2得到x²=50,开平方得到x=√50。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50 cm。
再来看一道关于三角形的题目:已知三角形ABC,AB=5cm,AC=8cm,BC=7cm,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答如下:根据海伦公式,设三角形ABC的周长为p,则p=(AB+AC+BC)/2=(5+8+7)/2=10。
再根据海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S=√[p(p-AB)(p-AC)(p-BC)]=√[10(10-5)(10-8)(10-7)]=√[10*5*2*3]=√[300]=10√3。
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0√3平方厘米。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关于函数的题目:已知函数y=2x²+3x-1,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答如下:首先,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出现在抛物线的顶点处。
根据顶点公式,二次函数的顶点横坐标为-x/2a,纵坐标为f(-x/2a)。
所以,函数y=2x²+3x-1的顶点横坐标为-x/2(2)=-3/4,将横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得到纵坐标为f(-3/4)=2*(-3/4)²+3*(-3/4)-1=-25/8。
北师大版2019九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D
5.C
6.B
7.A
8.B
9.B 10.D
二、填空题
11.3 12. 13.-1 14.=
三、15.解:
==.
16.解:
四、17.方程另一根为,的值为4。
18.因为a+b=2++2-=4,a-b=2+-(2-)=2,
ab=(2+)(2-)=1
所以=
五、19.解:设我省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为a,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是x,由题意得:
30%a(1+x)2=60%a,即(1+x)2=2
∴x1≈0.41,x2≈-2.41(不合题意舍去)。
∴x≈0.41。
即我省每年秸秆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约为41%。
20.解:(1)∵方程有实数根∴Δ=22-4(k+1)≥0
解得k≤0,k的取值范围是k≤0(5分)
(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 x1x2=k+1
x1+x2-x1x2=-2 + k+1
由已知,得 -2+ k+1-2
又由(1)k≤0 ∴ -2
∵ k为整数∴k的值为-1和0. (5分)
六、21. (1)由题意,得解得
∴ (3分)
又A点在函数上,所以,解得所以
解方程组得
所以点B的坐标为(1, 2) (8分)
(2)当02时,y1
当1y2;
当x=1或x=2时,y1=y2. (12分)
七、22.解:(1)设宽为x米,则:x(33-2x+2)=150,
解得:x1=10,x2= 7.5
当x=10时,33-2x+2=1518,不合题意,舍去
∴鸡场的长为15米,宽为10米。
(5分)(2)设宽为x米,则:x(33-2x+2)=200,
即x2-35x+200=0
Δ=(-35)2-4×2×200=1225-1600<0
方程没有实数解,所以鸡场面积不可能达到200平方米。
(9分)
(3)当0
当15≤a<20时,能够围成一个长方形鸡场;
当a≥20时,能够围成两个长宽不同的长方形鸡场;(12分)
八、23.(1)画图(2分)
(2)证明:由题意可得:△ABD≌△ABE,△ACD≌△ACF .
∴∠DAB=∠EAB ,∠DAC=∠FAC ,又∠BAC=45°,
∴∠EAF=90°.
又∵AD⊥BC
∴∠E=∠ADB=90°∠F=∠ADC=90°.
又∵AE=AD,AF=AD
∴AE=AF.
∴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7分)
(3)解:设AD=x,则AE=EG=GF=x.
∵BD=2,DC=3
∴BE=2 ,CF=3
∴BG=x-2,CG=x-3.
在Rt△BGC中,BG2+CG2=BC2
∴( x-2)2+(x-3)2=52.
化简得,x2-5x-6=0
解得x1=6,x2=-1(舍去),所以AD=x=6.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