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安全人机系统及其设计-PowerPointPre
- 格式:pptx
- 大小:579.50 KB
- 文档页数:7
安全人机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安全人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评估安全人机系统的能力。
1.掌握人机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
2.理解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3.学习安全人机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了解当前安全人机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估实际项目中的人机系统安全性。
6.具备设计简单安全人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7.掌握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安全人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全人机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安全人机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人机系统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人机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使学生了解人机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人机交互原理:讲解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和方式,包括物理交互、认知交互和语言交互等。
3.安全人机系统设计原则:学习安全人机系统的设计原则,如可见性、反馈、容错性等。
4.安全人机系统设计方法:介绍安全人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危险分析、安全控制等。
5.安全人机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6.安全人机系统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安全人机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大数据等在安全人机系统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安全人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安全人机系统设计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安全人机工程:是从安全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与机关系的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机和人机界面。
发展历程: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现代人机工程学。
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人机系统的功能:信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执行、信息反馈、输入与输出。
人机系统的基本模式:人的子系统、机器的子系统、人机界面。
人机功能分配:对人机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功能分配。
分配原则:笨重、快速、精细、规律性、单调、高阶运算、支付大功率、操作复杂、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应分配给机器承担;而指令和程序的安排,图形的辨认或多种信息的输入,机器系统的监控、维修、设计、创造、故障处理及应付突发事件等工作,则由人承担。
人机系统事故模式:单人-机系统事故模型、机械—多人系统事故模型、具有运动形态的人机系统事故模型、人-环境物事故模型、化学能传达于人体的事故模型。
人体尺度可分为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
人体测量数据百分位数:P5、P50、P95。
在人体测量数据进行设计时的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与适用度准则。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对客观事物所作用的反映。
感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