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风险评估(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40 KB
- 文档页数:2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保密工作有关脱密其管理措施报告篇一:保密管理情况报告保密管理情况报告一、保密机构设置为进一步做好保密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统一管理,我公司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保密办公室,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保密工作;保密办公室负责保密工作制度制定、执行、监督、检查,为保密工作执行机构。
总经理为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保密办公室成员包括:主管技术负责人、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项目管理部、市场部、技术部、行政等涉密岗位的人员。
安全(保密)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建立健全、贯彻实施有关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组织公司安全(保密)教育和知识学习等项工作。
定期组织对公司安全(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安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保密制度建设情况1、严格遵守各项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各项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与规定,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防范,严格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认真履行、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加强保密管理。
以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领导,强化保密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各项保密措施和保密责任制的落实,杜绝重大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2、涉密人员管理从事涉密业务服务的人员(包括外聘专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保密审查,与单位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明确安全保密责任和义务。
离开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岗位,应当清退涉密载体,实行脱密期管理。
3、涉密项目管理绝密级或机密级项目,应当明确由保密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保密管理工作,并严格控制知悉范围。
4、涉密载体管理为了确保秘密载体的安全,本着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定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严格按照要求,加强涉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送、使用、保存、销毁六大环节的管理,使涉密载体的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RISK ASSESSMENT REPORT TEMPLATE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Assessment ForRisk Assessment Annual Document Review HistoryT ABLE OF C ONTENTS1INTRODUCTION (1)2IT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2)3RISK IDENTIFICATION (6)4CONTROL ANALYSIS (8)5RISK LIKELIHOOD DETERMINATION (12)6IMPACT ANALYSIS (14)7RISK DETERMINATION (16)8RECOMMENDATIONS (18)9RESULTS DOCUMENTATION (20)L IST OF E XHIBITSE XHIBIT 1:R ISK A SSESSMENT M ATRIX (20)L IST OF F IGURESF IGURE 1–IT S YSTEM B OUNDARY D IAGRAM (4)F IGURE 2–I NFORMATION F LOW D IAGRAM (5)L IST OF T ABLEST ABLE A: R ISK C LASSIFICATIONS (1)T ABLE B: IT S YSTEM I NVENTORY AND D EFINITION (2)T ABLE C: T HREATS I DENTIFIED (4)T ABLE D: V ULNERABILITIES,T HREATS, AND R ISKS (5)T ABLE E:S ECURITY C ONTROLS (6)T ABLE F:R ISKS-C ONTROLS-F ACTORS C ORRELATION (8)T ABLE G:R ISK L IKELIHOOD D EFINITIONS (9)T ABLE H:R ISK L IKELIHOOD R ATINGS (9)T ABLE I:R ISK I MPACT R ATING D EFINITIONS (14)T ABLE J:R ISK I MPACT A NALYSIS (14)T ABLE K:O VERALL R ISK R ATING M ATRIX (16)T ABLE L: O VERALL R ISK R ATINGS T ABLE (16)T ABLE M: R ECOMMENDATIONS (18)1 INTRODUCTIONRisk assessment participants:Participant role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in relation assigned agency responsibilities: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used:2 IT SYSTEM CHARACTERIZATION2 IT SYSTEM CHARACTERIZATIONSensitivity Rating and ClassificationH IGHM ODERATEL OWIT System ClassificationMust be “Sensitive” if overall sensitivity is “high”; consider as “Sensitive” if overallsensitivity is “moderate”S ENSITIVEN ON-S ENSITIVEDescription or diagram of the system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ing all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links connecti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ssociated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Figure 1 – IT System Boundary DiagramDescription or a diagram depicting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to and from the IT system, including inputs and outputs to the IT system and any other interfaces that exist to the system:Figure 2 – Information Flow Diagram3 RISK IDENTIFICATIONIdentification of VulnerabilitiesVulnerabilities were identified by:Identification of ThreatsThreats were identified by:Identification of RisksRisks were identified by:The way vulnerabilities combine with credible threats to create risks is identified Table D.4 CONTROL ANALYSISTable E correlates the risks identified in Table C with relevant IT security controls documented in Table D and with other mitigating or exacerbating factors.Risk No.Risk SummaryCorrelation of Relevant Controls & OtherFactors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5 RISK LIKELIHOOD DETERMINATIONTable G defines the risk likelihood ratings.Table G ,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s and the probability or motivation and capability of each threat to BFS and assigns a likelihood, as defined in Table F, to each risk documented in Table C. Risk No. Risk SummaryRisk Likelihood EvaluationRisk LikelihoodRating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isk No.Risk Summary Risk Likelihood EvaluationRisk LikelihoodRating13141516171819Risk No.Risk Summary Risk Likelihood EvaluationRisk LikelihoodRating2021222324256 IMPACT ANALYSISTable I documents the rating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isks.Table J docu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impact analysis, including the estimated impact forDescription of process used in determining impact ratings:7 RISK DETERMINATIONTable K documents the criteria used in determining overall risk ratings.Risk Scale: Low (1 to 10); Moderate (>10 to 50); High (>50 to 100) Table L assigns an overall risk rating, as defined in Table K, to each of the risks documented in Table D.Description of process used in determining overall risk ratings:8 RECOMMENDATIONSTable M docum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isks identified in Table D.9 RESULTS DOCUMENTATIONExhibit 1: Risk Assessment Matrix。
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目录一. 概述 (1)1.1目标 (1)1.2术语和定义 (1)1.3风险评估参考依据 (1)二. 信息安全自评估原则 (2)2.1标准性原则 (2)2.2可控性原则 (2)2.3评估人员多样原则 (2)2.4最小影响原则 (2)2.5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原则 (2)三. 信息安全自评估实施步骤 (3)3.1确定自评估计划 (3)3.2确定自评估小组人员 (3)3.3评估信息获取 (3)3.4分析与计算风险 (4)3.5生成报告 (4)四. 附录 (4)4.1附录1安全风险分析计算过程 (4)4.2附录2XX平台风险现状分析报告 (4)4.3附录3XX平台风险评估报告 (5)4.4附录4信息安全不可接受风险处置计划 (5)一. 概述1.1 目标本文件是业务平台部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的重要指导依据,依照本文件的要求,业务平台能够基于自身力量,及时识别信息安全风险、通过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从而最终及时有效地处置风险,最后起到加强内蒙古电信业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
1.2 术语和定义信息安全风险:某种特定的威胁利用资产或一组资产的脆弱点,导致这些资产受损或破坏的潜在可能。
信息资产:通过信息化建设积累起来的信息系统、信息、生产或服务能力、人员能力和赢得的信誉等。
资产价值:资产是有价值的,资产价值可通过资产的敏感程度、重要程度或关键程度来表示。
威胁:一个单位的信息资产的安全可能受到的侵害。
威胁由多种属性来刻画:威胁的主体(威胁源)、能力、资源、动机、途径、可能性和后果等。
脆弱性:信息资产及其安全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和弱点。
脆弱性也常常被称为漏洞。
1.3 风险评估参考依据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ISO/IEC 27005: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ISO/IEC13335-3:1998《IT安全管理技术》;二. 信息安全自评估原则2.1 标准性原则风险自评估工作的标准性原则,指遵循业务平台相关标准开展安全风险自评估工作。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
Cparini风险评估量表
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入院日期:
备注:1.风险级别: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 3-4分;极高危:≥5分。
2.评估时机: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返回后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评估。
低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危患者至少每周评估2次;高危及以上患者每日评估一次。
(每个住院患者都要评估)。
3. 有以下情况者需随时评估:手术、分娩、病情变化等;出院时评估。
4.评分3分以上需上报护理部。
VTE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
尊敬的患者(或家属):
根据患者的病情,依据Cparini风险评估表评分为分,为,所以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特告知。
在此期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采取一切方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谢谢您的配合!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低危:尽早活动,物理预防:如使用梯度压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
()
2.中危:无出血风险者给予药物预防加物理预防,有出血风险者给予物理预防。
加强健康宣教,向医生汇报评估情况,关注患者D-二聚体、深静脉彩超。
()
3.高危:床边挂VTE高风险警示标识,加强健康宣教,向医生汇报评估情况,关注患者D-二聚体、深静脉彩超,遵医嘱给予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
4.极高危:措施同高危()
责任护士签名:病人∕家属签名:告知日期:。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保密现场审查整改报告篇一:涉密现场审查所需资料申请材料(一)保密领导小组1、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通知2、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保密管理职责分配制度》3、201X年-201X年保密会议纪要(已装订成册)4、保密例会制度(二)保密管理办公室1、保密办公室管理制度2、保密教育管理制度。
培训记录3、保密管理人员任命通知4、保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培训记录(三)制度建设情况1、201X年-201X年保密工作计划2、保密工作机构与职责3、保密教育培训制度4、涉密人员管理制度5、秘密载体管理制度6、票据加工业务及过程管理制度7、票证保密制度8、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保密设施设备制度9、保密要害部位管理规定10、保密工作检查制度11、保密工作考核与奖罚制度12、保密工作经费、工作档案制度13、泄密事件报告与检查制度14、资质证书使用及管理制度及15、人事管理制度16、财务管理制度1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8、奖罚制度19、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产品检验标准20、岗位职责范围(四)风险管理与制度融合情况1、保密风险评估(印刷业务负责人)2、涉密印刷方案(印刷业务负责人)3、保密风险识别篇二:关于开展保密专项检查的自查报告关于开展保密专项检查的自查报告市保密委:根据市委保密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专项保密检查的通知》(池密?201X?5号)文件的要求,我局对此次自查工作进行了专题布置,要求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开展深入细致的自查工作。
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保密意识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
我局领导历来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始终把保密工作摆上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保密工作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中心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池州市统计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局保密工作。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风险评估实验报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风险评估》实验报告实验班级与专业:________ 系_________专业实验报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一完成日期: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实验二完成日期: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实验三完成日期: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实验四完成日期: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实验五完成日期: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实验六完成日期: _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实验一:风险的认识(估计完成时间约120分钟)【实验目标】1、了解风险与风险的构成。
2、认识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风险。
【实验内容】在开始本实验前,请阅读并回顾《风险管理》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一】阅读有关资料后,根据您的理解与思考,并与自己身边的同学分享和讨论。
操作1:请给出“风险”的定义:操作2:这个定义的来源是本人的看法,还是来源于:操作3:请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以下风险的要素:1)风险因素:2)风险事件(事故):【实验二】请对以下一些风险事件(事故)的构成要素进行界定。
即分出风险因素、风险事件(事故)和损失。
1)商场中的一条旧电线短路导致一场火灾。
操作1:风险因素:操作2:风险事件(事故):操作3:损失:2)一次暴风雨引发泥石流致使一村庄被埋。
操作1:风险因素:操作2:风险事件(事故):操作3:损失:。
(完整 word 版)风险管理报告模板XXXX 产品风险管理报告文件编号:LX-RM-项目编号 版本:V1。
0风险管理编写参与人员: 编制时间: 审核人员: 审核时间 批准人员: 批准时间:第一章 概述1.1 目的识别 XXX 产品可能对病人、操作者、服务人员、仪器附近人员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找出消 除风险或控制风险的解决方法。
1.2 依据1.2。
1 相关标准(按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类型列举相关标准,以下标准为举例) 1)YY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注册产品技术要求 3)其他标准1.3 范围1。
3.1 此风险管理报告包含研发初期可以识别的所有风险及按照预期目的使用时可能发生的风 险,建议使用的附件也包括在本风险分析范围之内。
而关于使用到产品之后外延部分的风险将 在具体的产品中进行分析,此报告不予进行分析。
1。
3.2 风险管理适用产品:产品名称(完整 word 版)风险管理报告模板产品型号型号:xxxxxxx1。
3。
3 本报告适用于 xxxxx 产品,该产品处于试产\批量生产阶段。
1.4 产品信息1.4.1 产品描述产品预期用途.。
产品应用范围、功能、性能描述。
.。
1.5 产品研发背景描述产品研究历程,1.6 产品使用描述产品使用说明书,描述产品安装服务,作用对象。
1.7 产品标准配置部件数量 1台 1台 1台 1套 1份1份 1份 1份1.8 产品可选配置部件数量 1台 1台 1台 1套 1份1.9 风险管理计划及实施情况简述(完整 word 版)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1份 1份 1份XXXX 产品于 20XX 年开始策划立项。
立项同时,我们就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指定了风险管理计划(文件编号:XXXX,版本号 XX)。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参加人员及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基于 制造商决定可接受风险方针的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 险的准则、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等内容。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审计风险评估报告模板篇一:审计风险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单位名称:年度:索引号: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编制人: 日期:日期:日期:篇二:风险评估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第1部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底稿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XXX公司编制:XXX日期: 201X- 8-3 索引号: B 财务报表期间:X年审计目标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相应重大错报风险: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财务资料初步分析表;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审计方法:询问、观察和检查。
风险评估程序:见各审计目标评估程序。
二、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一)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二)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的审计工作记录索引号:B-1 1.行业状况(1)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生产和销售xxx等系列产品,所处行业为制造业;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除受国家对采购限价政策的影响外,不受生产经营季节的影响,企业可根据销售情况,调整生产及经营结构,以减少其影响。
(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该企业的产品为国家名优品牌,特别XXX、XXX技术方面在同具有领先地位。
2.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1)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被审计单位是属于民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2)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未发现国家对该行业有特殊监管的要求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3)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政策:未发现国家对该行业在货币、财政、税收等方面政策对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风险评估报告
产品名称:
1、产品安全特征问题清单
2、
2.1 终止液为强碱,使用时应注意使用安全,如不慎接触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后送医,剩余的终止液用水调节pH至中性后排放。
2.2 因血浆样本可能有潜在的生物危害,实验过程中及实验结束后请注意生物安全,并对完成实验后的样本及相关材料采用高温、消毒液浸泡等处理。
3、可预见的危险(源)
3.1 如发生内包装破裂禁止使用,需及时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3.2 如不严格依照说明书所述使用步骤使用产品或是检测人员操作不当,会导致结果不正确。
3.3 使用了过期的产品或不同批号间的试剂混用,会导致结果不正确。
3.4 血浆样本若不符合说明书对样本的要求,会导致结果不正确。
3.5 若产品因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
4、对患者风险的估计
4.1 置信限:给定的参考值仅是95 %可信区间内的,允许5%的个体结果超出限度,所以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认或排除病症的依据。
建议每个实验室应考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4.2 质控品的结果必须控制在要求质控范围内,否则实验结果不符合可接受范围视为无效,需重复进行试验。
4.3 利用此检测值对受检者做出临床诊断前,请结合受检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临床体征、病史等进行综合考虑。
5、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经过对试剂盒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认为全部剩余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本产品是安全的。
保密隐患风险评估方案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保密愈发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输的迅速增加,保密隐患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护机构和个人的敏感信息,需要进行保密隐患风险评估。
本文档旨在介绍保密隐患风险评估方案,帮助机构评估并应对保密隐患。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评估机构或个人面临的保密隐患风险,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和机构的稳定运行。
具体目标包括:•评估机构或个人现有的保密措施是否有效;•确定可能的保密隐患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减少或消除保密隐患;•提升机构或个人的保密意识和能力;•帮助机构建立健全的保密管理体系。
3. 评估流程本方案的评估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 确定评估范围在开始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例如,评估整个机构的保密情况,还是评估某个部门或个人的保密情况。
3.2. 收集资料在此阶段,需要收集与评估范围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可以通过查看文件和记录、面谈相关人员、分析安全系统等方式收集资料。
3.3. 识别保密隐患和风险在此阶段,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保密隐患和风险。
可以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和风险概率分析。
3.4. 评估保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机构或个人已经采取的保密措施是否有效。
这可以通过检查机构或个人的安全措施、安全政策和操作流程,以及安全培训记录等方式来评估。
3.5. 制定对策和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减少或消除保密隐患和风险。
对策和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措施、物理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3.6. 实施对策和措施将制定的对策和措施付诸实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确保对策和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保密隐患和风险。
3.7. 定期检查和改进定期对保密隐患风险评估方案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保密隐患和风险是动态变化的,评估方案也应随之调整和完善。
4. 评估报告评估完成后,需要撰写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评估目的和范围的描述;•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的概述;•保密隐患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结果;•对现有保密措施有效性的评估结果;•制定的对策和措施;•实施对策和措施的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和改进计划。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2014.4.22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 2014 年第13 号一、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准》)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二、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三、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1x10-11x10-21x10-31x10-41x10-51x10-61x10-71x10-81x10-9死亡人数 N (人)我国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图附录:1.相关术语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累积频率 F (次/年)附录 1相关术语定量风险评价:是对某一装置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可接受风险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
风险:是指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
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
社会风险:是对个人风险的补充,指在个人风险确定的基础上,考虑到危险源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以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概率超过社会公众的可接受范围。
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F-N 曲线)表示。
防护目标:指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的人员密集场所或敏感场所,包括居民区、村镇、商业中心、公♘、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养老院、车站等。
不可接受区:指风险不能被接受。
可接受区:指风险可以被接受,无需采取安全改进措施。
尽可能降低区:指需要尽可能采取安全措施,降低风险。
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完整word版)年度保密工作检查记录表年度保密工作检查记录表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范围:1.保密责任保密委员会负责人:1)是否了解自己应承担的保密责任;2)是否了解本单位保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3)保密工作机构设置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是否符合标准;4)是否了解保密责任制考核奖罚情况,以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5)是否为保密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保密部门负责人):1)是否掌握本部门或项目的保密工作情况;2)是否能够掌握业务工作中的重要涉密事项;3)是否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保密措施得到落实。
2.保密组织机构1)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职责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3)了解是否实行例会制度,以及是否对本单位保密工作的开展做出部署和总结;4)是否及时研究解决本单位保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保密工作机构保密工作机构是否按要求单独设置,并独立行使管理职能;检查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情况,以及查询专职保密工作人员,了解其保密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专职保密工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4.保密制度查看基本制度、专项制度和二级制度是否健全、无遗漏;制度落实保障情况是否符合标准。
5.保密监督管理-定密管理1)是否编制有《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或《涉密事项一览表》;2)定密依据是否正确。
6.保密监督管理-涉密人员管理1)是否对涉密岗位进行了界定,并对涉密人员进行了审查,涉密岗位和人员界定是否准确;2)检查保密教育培训内容及学时是否符合要求;3)涉密人员是否按规定签订保密责任书,内容是否明确双方应该履行的责任义务和享有的权利;4)涉密人员是否按要求定期考核,是否有考核记录;5)保密补贴是否按规定发放,是否与考核挂钩;6)检查因私出境审批表,了解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审批情况和保密提醒制度是否有落实执行。
是否清晰可辨;3.权限控制:检查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权限控制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未授权访问的情况;4.日志管理:检查日志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记录关键操作和异常情况;5.安全防护:检查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包括防病毒、防黑客、防篡改等;6.网络安全:检查网络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包括安全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7.备份和恢复:检查备份和恢复措施是否到位,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备份存储位置等;8.应急响应:检查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到位,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响应流程等。
公司设立保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主任由总经理担任,保密工作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保密委员会由公司相关领导和部门主管组成,下设保密办公室作为保密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并配备保密员;设置计算机管理小组,配备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计算机安全审计员;设置定密工作小组,明确定密责任人。
按“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原则,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保密管理工作。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保密工作部门有关保密工作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保密法律法规;2)制定公司保密工作计划规划,研究部署本单位保密工作;3)将保密工作纳入公司日常行政管理和科研生产工作中,听取保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组织审定公司保密管理制度;5)审查审批公司保密工作重要事项;6)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公司保密工作开展情况,每年工作会议不少于两次;7)召开会议查处公司失、泄密事件案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8)总结、推广保密工作先进经验,表彰奖励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1 )向保密委员会提出工作建议,具体落实保密委员会的工作决策和部署;2)制定保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3)组织指导对涉密人员的审查界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保密教育培训;4)组织涉密人员保密自查和各类保密专项检查工作;5)组织协调保密审查工作;6)监督指导涉密活动的保密管理工作;7)组织确定和调整保密要害部门(部位);8)监督指导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9)监督指导保密防护措施的实施;10)查处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公司保密管理制度的行为和泄密事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向保密委员会报告;11 )依据签订的保密责任书、保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保密工作落实情况,提出保密责任追究和奖惩建议;12)完成保密委员会交办的工作,定期向保密委员会报告工作。
1 )了解掌握国家秘密事项界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2)熟知公司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3)制订《公司定密事项一览表》,由公司负责人批准;4)根据科研、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定密及密级变更进行审批;1 )负责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进行技术管理;2)会同保密办对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管理;3)配合保密办进行各项日常保密监督检查。
风险评估报告材料通过整理的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风险评估报告一、办公室收发文及印章的管理制度(一)收文1.可分为阅知性公文(以下简称阅件)和批办性公文(以下简称办件)。
阅知件主要是依据文件或领导批示要求传阅;批办件一般包括征求看法、起草公文、会签、审核、签发、印制、核发、归档等环节。
2.主要流程描述。
办公室对收到的公文进行登记,并送站长批阅,办公室依据站长审定看法,送达承办人办理,办理完结后,承办人连同办理资料,一同送交办公室归档。
3.流程图。
收文操作流程图办公室人员收文登记后,送站长批示后办理。
办公室按批示看法传阅或送达本站相关人员。
承办人依据站长审定看法进行办理。
办理完结后,承办人连同办理资料,一同送交办公室归档。
办公室依据站长审定看法,送达承办人办理。
(1)办公室登记收文信息,区分轻、重、缓、急和有无密级依据站领导批示,确定阅件范围,办件明确承办人员及帮忙人员报站领导批分,提出传阅看法或拟办看法阅件刚好、平安传阅,办件刚好办理。
对会签、征求看法公文提出看法建议,按时办结,刚好、精确反馈办理状况,规定时限内难以办结的,刚好沟通协调。
参与站外会议后,刚好报告有关状况办公室站领导承办人员重要督办事项刚好督办(2)登记收文信息,区分轻、重、缓、急和有无密级,注明阅件或办件报站领导批分,提出传阅看法或拟办看法站领导批示,依据批示,依据站内分工办理区分轻、重、缓、急和有无密级,办理相关业务。
办公室承办人员对批分结果有异议的,经站领导同意后重新批分收到外来文件,刚好转交办公室登记收文站领导及站内人员站领导(3)4、风险点。
主要是公文办理类型推断不准、办理程序不规范、处理不刚好,重要督办事项未刚好督办,办结信息反馈不刚好、不精确,导致公文办理延误、信息沟通不畅,影响工作开展。
收文办理风险事务类型风险类别风险点风险等级责任主体1.应报领导阅知的文件未上报,未按规定传阅一般办公室、站领导2.站领导未刚好批办文件,或批办看法不精确一般站领导制度流程风险3.办件作为阅件处理一般站领导经办人4.急件作为平件处理一般站领导经办人5.密件作为一般件处理重大站领导经办人6.应逐级报告请示的事项未报告请示一般站领导经办人7.未按审批权限、要求和程序办理申请审批公文一般站领导经办人8.未按时限会签或回复,不主动沟通协调一般站领导经办人9.未刚好处理公文处理平台上的公文一般站领导经办人10.重要督办事项未刚好督办重大站领导经办人11.办结信息反馈不精确、不充分一般经办人12.参与站外会议未刚好向站领导报告和通报会议状况一般经办人5、防控措施1.办公室收到公文后,应具体登记收文的内容信息,主要包括:收文时间、来文单位、来文号、标题、密级、紧急程度、领导批示等。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XXXXX 有限公司201xx 年xx 月
1概述
针对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包含了涉密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涉密场所管
理等。
2评估目的
通过人员访谈、文档审查和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查找公司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主要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分析可能面临的风险,为保密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
3评估依据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保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旋条例》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4评估内容
4.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
根据《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保密标准》及公司《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中《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从人员上岗、在岗、离岗管理三方面分析公司涉密人员管理现状,对
公司涉密人员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并评估风险点,进而制定出风险防控措施。
4.1.1风险级别定义
风险严重程度级别参考书
4.1.2风险点
➢对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进行审查,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方可将其确定为涉密人员。
是否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并签订保密承诺书后方能上岗。
➢对涉密人员是否保守国家秘密,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章制度进行审查,是否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无犯罪记录;
(2)属于公司正式职工,并在其他公司无兼职;
(3)社会关系清楚,本人及其配偶为中国境内公民。
➢审查公司与涉密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补充协议,是否已签署。
➢公司在岗涉密人员是否每年参加保密教育与保密知识、技能培训,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 10 个学时。
➢公司是否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
➢公司是否向涉密人员发放保密补贴。
➢公司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时,是否经公司保密审查,签订保密承诺书,并按相关保密规定实行脱密期管理。
4.1.3风险分析
4.1.4风险防控措施
4.2资产管理风险评估
根据《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保密标准》及公司《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中《涉密载体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安全保密防护设备设施管理规定》、《资质证书的使用和管理规定》中的规定,从涉密载体管理、信息系统及设备管理
及资质证书管理等方面分析公司涉密资产管理现状,对公司涉密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并进行风险防控。
4.2.1风险级别定义
风险严重程度级别参考表
4.2.2风险点
➢审查涉密信息设备是否符合国家保密标准,有密级、编号、责任人标识,并建立管理台帐。
➢检查涉密信息设备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保密规定。
禁止涉密信息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禁止涉密信息设备接入内部非涉密信息系统;禁止使用非涉密信息设备和个人设备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禁止超越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的涉密等级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禁止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在涉密计算机
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共用打印机、扫描仪等信息设备。
➢检查涉密信息设备是否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违规外联监控、安全审计、移动存储介质管控等安全保密措施,并及时升级病毒和恶意代码样本库,定期进行病毒和恶意代码查杀。
➢检查采购的安全保密产品是否选用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机构检测、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产品,计算机病毒防护产品应当选用公安机关批准的国产产品,密码产品应当选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的产品。
➢检查涉密信息打印、刻录等输出是否相对集中、有效控制,并采取相应审计措施。
➢检查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是否拆除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硬件模块,禁止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或配备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无线外围装置的信息设备处理国家秘密。
➢检查涉密信息设备的维修,是否在本公司内部进行,是否指定专人全程监督,严禁维修人员读取或复制涉密信息。
➢检查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携带外出是否履行审批手续,带出前和带回后,是否进行保密检查。
4.2.3风险分析
4.2.4风险防控措施
4.3涉密场所管理风险评估
根据《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保密标准》及公司《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中《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场所保密管理规定》中的规定,从场所出入、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方面查看并分析公司涉密场所管理现状,对公司涉密场所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并进行风险防控。
4.3.1风险级别定义
风险严重程度级别参考表
4.3.2风险点
➢公司的涉密办公场所是否固定在相对独立的楼层或区域。
➢检查公司涉密办公场所是否安装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等安防系统,是否实行封闭式管理。
监控机房是否安排人员值守。
➢是否建立视频监控的管理检查机制,公司安全保卫部门是否定期对视频监控信息进行回看检查,保密管理办公室是否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视频监控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 3 个月。
➢检查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等是否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系统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检查公司涉密办公场所是否明确允许进入的人员范围,其他人员进入,是否履行审批、登记手续,是否由接待人员全程陪同。
➢检查公司是否未经批准,不得将具有录音、录像、拍照、存储、通信功能的设备带入涉密办公场所。
4.3.3风险分析
4.3.4风险防控措施
4.4业务流程管理风险评估
根据《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保密标准》及公司《安全保密管理制度》、《软件开发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从软件开发各个里程碑分析公司软件开发香米管理现状,对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并进行风险防控。
由于公司处于资质申请阶段,没有承接涉密相关业务的资格,既不能建设涉密信息系统,故仅能对公司目前的软件开发
项目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查找现有的项目管理业务
流程是否与保密管理相融合。
4.4.1风险级别定义
风险严重程度级别参考表
4.4.2风险点
➢检查公司进入委托方现场进行系统集成项目开发、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等是否严格执行现场工作制度和流程。
➢现场项目开发、工程施工、运行维护是否在委托方的监督下进行。
未经委托方检查和书面批准,不得将任何电子设备带入项目现场。
➢公司是否对现场项目开发、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的工作情况
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4.4.3风险分析
4.4.4风险防控措施
5整改要求
一、公司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保密风险评估的结果负有监督整改的责任。
二、风险级别为“高”的风险点,整改优先级最高。
三、相应责任部门应结合风险评估中的“风险防控措施”,在三个工作日内出具详细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获批后,责任部门应在三个月内做出整改情况总结,并上报公司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有领导小组组织公司内审机构对整改情况进行审计。
四、公司内审机构需对本次整改情况进行严格把控,重点审
计高风险点的整改情况,对所有风险点的整改情况审计细致到位,整改不合格,公司将实行惩罚机制。
五、公司内审机构将严格按照 PDCA 模式每季度对以上防控措施及整条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详细记录审计结果,对不合格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督促整改,核实整改效果后进入下一周期的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