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119.02 KB
- 文档页数:7
LFMCW雷达系统的设计与仿真LFMCW雷达系统(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ar System)是一种常用的无源传感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导航、军事、安全等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LFMCW雷达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相关仿真方法。
首先,LFMCW雷达系统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以及信号处理部分组成。
发射机产生线性调频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到目标上,目标反射回波信号经过天线接收到接收机。
接收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通过频率差计算目标距离、速度以及方位等信息。
在LFMCW雷达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天线设计。
天线是LFMCW雷达系统的关键部分,它负责发射出去的信号和接收回来的信号之间的耦合。
天线的频率响应、辐射方向图以及工作波段等特性需要和系统的参数要求相匹配。
然后是线性调频信号设计。
线性调频信号是LFMCW雷达系统中用于发送的信号,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
通过合理选择调频带宽和调频时间,可以实现对目标距离和速度的测量。
接着是接收机设计。
接收机需要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以及混频等处理。
在设计接收机时,需要考虑抗干扰性能、低噪声性能以及动态范围等指标。
最后是信号处理算法设计。
LFMCW雷达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提取出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方位等信息。
常用的信号处理算法包括FFT算法、相关函数算法、高阶相关算法等。
在LFMCW雷达系统的仿真中,可以使用雷达仿真软件进行相关参数的模拟和验证。
首先,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设计合适的线性调频信号,并模拟其在目标上的反射情况。
然后,通过仿真软件设计合适的接收机和信号处理算法,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出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方位等信息。
最后,可以通过与实际系统的对比,验证LFMCW雷达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LFMCW雷达系统的设计与仿真需要对天线、线性调频信号、接收机以及信号处理算法进行设计和优化。
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的设计与验证指导老师:姒强小组成员: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实验项目名称: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的设计与验证课程设计二、实验目的:1.熟悉QuartusII的开发、调试、测试2.LFM中频信号产生与接收的实现3.LFM脉冲压缩处理的实现三、实验内容:1.输出一路中频LFM信号:T=24us,B=5MHz,f0=30MHz2.构造中频数字接收机(DDC)对上述信号接收3.输出接收机的基带LFM信号,采样率7.5MHz4.输出脉冲压缩结果四、实验要求:1.波形产生DAC时钟自行确定2.接收机ADC采样时钟自行确定3.波形产生方案及相应参数自行确定4.接收机方案及相应参数自行确定五、实验环境、工具:MATLAB软件、QuartusII软件、软件仿真、计算机六、实验原理:方案总框图:(1)matlab产生LFM信号LFM信号要求为T=24us,B=5MHz,f0 =30MHz。
选择采样率为45MHz。
产生LFM的matlab代码如下:MHz=1e+6;us=1e-6;%-------------------------波形参数-----------------------------fs=45*MHz;f0=30*MHz;B=5*MHz;T=24*us;Tb=72*us;SupN=fs/7.5/MHz;%-------------------------波形计算-----------------------------K=B/T;Ts=1/fs;tsam=0:Ts:T;LFM=sin((2*pi*(f0-B/2)*tsam+pi*K*tsam .^2));LFM=[zeros(1,Tb/Ts) LFM zeros(1,Tb/Ts)];N=length(LFM);Fig=figure;x_axis=(1:N)*Ts/us;plot(x_axis,real(LFM),'r');title('LFM原始波形');xlabel('时间(us)'); ylabel('归一化幅度');zoom xon; grid on;axis([min(x_axis) max(x_axis) -1.1 1.1]);编写matlab程序将中频LFM信号画出来图6-1 LFM信号原始波形通过matlab将LFM原始波形量化成12位的数据,并生成保存为后缀.MIF的文件。
雷达通信一体化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雷达通信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雷达技术,它将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雷达和通信的共享资源和信息交互。
本文主要介绍了雷达通信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包括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研究,可以为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实现方法1引言基于IT行业的飞速发展,雷达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雷达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使得它们的性能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限制了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
雷达通信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雷达技术,它将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雷达和通信的共享资源和信息交互。
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雷达的探测能力和通信的传输速率,还可以减少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雷达通信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包括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等方面。
2研究背景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雷达和通信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享它们的资源和信息。
这种结合可以实现雷达探测信号的同时传输通信信息,也可以通过通信信号来实现雷达的目标探测。
具体来说,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雷达的探测信号来传输通信信息,从而提高通信的传输速率;同时,它也可以通过通信信号来实现雷达的目标探测,从而提高雷达的探测能力。
这种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还可以减少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因此,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在军事、民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现状分析3.1问题现状采用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便将不同的雷达之间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交互,使其具备最佳的结构,从而获取更准确的目标信息,并且可以有效地克服单个雷达的性能限制。
但是,在雷达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1)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集成难度较大,这是因为该系统需要整合多个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雷达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
雷达回波模拟器系统设计与实现雷达回波模拟器系统设计与实现引言:雷达回波模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雷达系统的测试和评估的关键设备,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各种真实的雷达回波信号。
本文基于雷达回波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结构、主要模块和软硬件实现。
一、系统原理雷达回波模拟器系统是通过生成合成的雷达回波信号,模拟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是以真实的目标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虚拟回波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反映出不同目标的特性,如目标的速度、位置、形状等。
二、系统结构雷达回波模拟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雷达回波信号数据,包括目标特性、距离、速度、形状等数据。
2. 参数设置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用于设置模拟器系统的参数,包括目标参数、雷达参数、环境参数等。
3. 目标生成模块: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参数,生成合成的虚拟目标回波信号。
4. 信道模拟模块:模拟雷达与目标之间的信号传播过程和环境对信号的影响,如衰减、多径效应等。
5. 雷达接收机模块:接收和处理经信道模拟后的回波信号,包括滤波、解调等。
6. 显示与分析模块:将处理后的回波信号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来,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工具,如波形分析、频谱分析等。
三、软硬件实现1. 系统硬件实现:系统硬件主要由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拟前端电路、显示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单元,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DSP负责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包括滤波、解调等。
模拟前端电路实现了雷达接收机的模拟电路功能,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显示设备用于将处理后的回波信号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来。
2. 系统软件实现:系统软件主要分为控制软件和信号处理软件两部分。
控制软件运行在计算机上,通过用户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参数设置、数据管理、系统控制等功能。
信号处理软件则运行在DSP 上,负责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生成合成的虚拟回波信号。
毫米波FMCW雷达近炸引信信号处理设计与实现发布:2012-11-15 | 作者:--| 来源: --| 查看:69次| 用户关注:摘要:引信是通过测量弹头距地面的相对高度来控制战斗部在最佳高度起爆,以提高战斗部的杀伤威力。
而近炸引信的目的则是在未到达预定引爆区域而又无法避免对方拦截的情况下,引爆战斗部,以避免战斗部被对方完全破坏后的失效。
针对该应用,本文在毫米波波段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体制的近炸引信信号处理器。
关键词:调频连续波;毫米波;引信;信号处理摘要:引信是通过测量弹头距地面的相对高度来控制战斗部在最佳高度起爆,以提高战斗部的杀伤威力。
而近炸引信的目的则是在未到达预定引爆区域而又无法避免对方拦截的情况下,引爆战斗部,以避免战斗部被对方完全破坏后的失效。
针对该应用,本文在毫米波波段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体制的近炸引信信号处理器。
关键词:调频连续波;毫米波;引信;信号处理随着现代拦截技术的发展,对导弹自我保护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避免敌方拦截导弹对我方导弹战斗部造成致命破坏,导致我方武器完全失效,在被对方拦截导弹击中破坏前,需要提前引爆战斗部,以期能尽量对敌方造成破坏。
针对这一需求,本文以比较成熟的调频连续波(FMCW)体制为基础,开展了毫米波雷达近炸引信技术的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和设计工作。
1 FMCW测高与测速原理1.1 测距原理FMCW[1]雷达系统通过天线向外发射一列连续调频毫米波,并接收目标的反射信号。
发射信号的频率在时域中按调制电压的规律线性变化。
如果采用三角波调制信号,当雷达和目标无相对运动时,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形状相同,但有时间延迟Δt,如图1所示。
Δt与目标距离R关系为:其中c为光速。
发射信号与回波信号频率之差为混频器输出的差拍信号频率即拍频fb。
因此:从上述公式得出,目标距离R与fb成正比,可以通过测量拍频f b来测量雷达与目标的距离R。
1.2 测速原理当目标和引信有相对运动时,回波信号包含一个多普勒频移f d,如图2所示。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雷达系统设计目前,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在雷达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雷达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诸多便利。
数字信号处理通过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样、滤波、调制解调等操作,将信号从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雷达系统设计方案。
一、数字信号处理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在传统雷达系统中,信号处理主要是通过模拟电路和计算器件实现的。
这种方法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噪声、抗干扰能力较差等。
而数字信号处理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雷达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数字信号处理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多元信号,如声波、电磁波等。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各种信号滤波、提取、分析和识别等功能。
此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具有高速运算和实时处理的特点,可以大幅度缩短雷达系统的响应时间。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定位、高速跟踪和高分辨率探测等功能。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流程及设计原则数字信号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信号采样、预处理、数字滤波、调制解调、频谱分析和目标识别等步骤。
其中,信号采样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雷达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控制系统的设计雷达系统的控制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部分,它实现了对雷达信号的采集、运算、处理和输出等功能。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特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数据传输、计算速度和处理效率等因素。
2. 信号采样和预处理在雷达系统中,模拟信号需要首先通过采样器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对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信号补偿、增益控制和消噪等操作。
在进行信号采样和预处理时,应根据雷达信号的特征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采样频率和预处理方式的选择。
3. 数字滤波的设计数字滤波是雷达系统中的关键步骤,对信号的质量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种雷达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一种雷达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现代雷达特别是机载雷达数字信号处理机的特点是输入数据多,工作模式复杂,信息处理量大。
因此,在一个实时信号处理系统中,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要同时进行高速数据分配、处理和大量的数据交换.而传统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基于任务,设计者针对应用背景确定算法流程,确定相应的系统结构,再将结构划分为模块进行电路设计。
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硬件平台的确定会使算法的升级受到制约,由此带来运算量加大、数据存储量增加甚至控制流程变化等问题。
此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任务往往不是单一的,目前很多原来由模拟电路完成的功能转由数字器件来处理。
系统在不同工作阶段的处理任务不同,需要兼顾多种功能。
这些问题都对通用性提出了进一步要求[2].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高速串行处理及各种先进算法的飞速发展,利用高速DSP和FPGA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1雷达信号处理机方案设计
1.1雷达信号处理的目的
现代机载雷达信号处理的任务繁重,主要功能是在空空方式下将AD 数据录取后进行数字脉压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和重排、加权降低频谱副瓣电平,然后进行匹配滤波或相参积累(FFT或DFT)、根据重复频率的方式进行一维或二维CFAR处理、跟踪时测角等运算后提取出点迹目标送给
数据处理机。
空地方式下还要进行地图(如RBM和SAR)等相关图像成像处理,最后坐标转换成显示数据送给显控处理机。
上述任务需要基于百万门级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与高性能DSP芯片作为信号处理模块,以充分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同时为了缩短机载雷达系统的研制周期和减少开发经费,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用化的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不同要求,通过软件自由修改参数,方便用户使用。
1.2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案
的功能模块,除了信号处理所必需的脉冲压缩模块、为MTD模块作准备的数据重排模块、FIR滤波器组模块、求模模块、恒虚警处理模块和显示数据存储模块外,还包括雷达同步信号和内部处理同步产生模块、自检数据产生模块以及不同测试点测试数据采样存储模块。
这些模块更加丰富了系统的功能,使得雷达系统的研制者能够更方便地测试和观察信号处理各功能模块的工作情况。
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正交采样是信号处理的第一步,担负着为后续处理提供高质量数据的任务,中频接收机输出的信号先通过A/D转换器进行采样,然后进行正交解调,以获得中频信号的基带信号(也称为中频信号的复包络)的I、Q两路正交信号,采样的速率和精度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采样系统引起的失真应当被限定在后续信号处理任务所要求的误差范围内。
(2)脉冲压缩模块是在发射峰值功率受限的情况下,使用匹配滤波器将接收到的宽脉冲信号变成窄脉冲且保持能量不变,以获得更高的距离
分辨力和较远的探测距离,使得雷达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力之间的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
(3)MTD模块通过各种滤波器,滤出杂波而取出运动目标的回波,从而大大改善了杂波背景下检测运动目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4)采用恒虚警模块能够随着观测目标的背景杂波大小而自适应调整地门限代替固定门限,以防止杂波干扰增大时虚警概率过高,从而保证当杂波功率或其他参数发生变化时,输出端的虚警概率保持恒定。
2系统硬件实现
基于以上实现方案,雷达信号处理器的硬件结构,主要硬件资源为:一片Xilinx公司Virtex-4系列的XC4VSX55芯片,该系列器件整合了高达200000个逻辑单元,系统时钟高达500MHz,并具备高密度和低功耗的特点;一片TI公司的TMS320C6416芯片,系统时钟达600MHz~1GHz,运算速度可以达到4800MIPS,用户可根据对处理速度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主频;12片ADI公司的数模转换器AD9765.
该信号处理流程可分为3个阶段:(1)预处理,由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器,滤波后通过A/D进行采样,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及数字脉冲压缩;其次是信号处理阶段,信号处理系统根据工作方式,完成相参积累、MTD检测及CFAR,或者完成图像处理,例如实波束地图(RBM)和SAR,主要通过写入主处理FPGA算法完成;(2)处理主要完成结果的汇总、噪声统计以及诸如抗干扰之类的处理,这一过程主要由扮演协处理
器的DSP芯片组处理,并进行转存结果并显示。
通讯接口采用RS-232串行接口连接器的9针DB9,实际使用时只使用了其中的RXD、TXD、信号地三条线;(3)由于RS-232电气规定与常用的TTL或CMOS电平不兼容,故在与相关电路连接时,要使用专门的电平转换芯片[6].
3系统软件设计
雷达信号处理机的软件设计包括两方面:FPGA内部功能模块设计和DSP控制程序设计。
3.1FPGA内部功能模块设计
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FPGA内部功能模块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是雷达回波数字信号的处理以及DSP接口和其他对外接口逻辑设计。
雷达回波信号处理是本系统的核心,包括数字正交解调、脉冲压缩处理、MTD、恒虚警处理等算法的硬件实现。
另外,FPGA还需要完成与计算机、DSP以及数模转化器的通讯功能。
与通用计算机采用RS-232串行通讯接口,与DSP通过EMIF连接实现FPGA与DSP之间数据交换与存储。
因此,FPGA在逻辑设计时主要包括RS232接口逻辑、与DSP接口逻辑、信号处理算法逻辑以及输出逻辑4个部分。
3.2DSP控制程序设计
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器,是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
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
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
它不仅具有可编程性,而且其实时运行速度可达每秒数以千万条复杂指令程序,远远超过通用微处理器,是数字化电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电脑芯片。
它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运行速度,是最值得称道的两大特色。
DSP在整个系统中起着控制、调整的作用,DSP与FPGA之间通过EMIF连接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交换。
系统的DSP软件设计包括接收程序和串口程序两部分。
接收程序完成从FPGA读取目标处理结果任务,数据接收后存储在内部RAM中。
串口程序完成处理后信号到下位数据处理系统的发送任务。
程序从判断串口的FIFO为空引起中断开始,读取DSP内部RAM缓冲区中数据,并按照通信协议由串口发送目标结果信息。
4主要特点
设计的信号处理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并行、数据吞吐量大及实时性高。
以大规模FPGA及高性能DSP共同构造的信号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软硬功能的重新划分及软硬协同。
对于一个算法,用硬件实现的特点是速度快实时性强,但硬件设计较为复杂、灵活性差、精度较受限制。
此系统可以在速度与精度要求上达到相对平衡。
(2)对外具有丰富的接口,既可以当作一块独立的板卡使用,也可以在CPCI机箱上作为标准板卡使用;同时,其具有丰富的底层软件库,
可以提供良好的二次开发空间。
(3)设计的通用化的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软件自由修改参数,方便用户使用。
(4)高速串行互联技术的成熟,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系统发展的带宽不足问题,用串行通道取代并行总线已成为趋势,并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5应用举例
选择机载雷达的模拟回波信号在L结构(LPRF和MPRF模式简称L 结构)下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系统的可操作性以及可靠性。
在L结构下,各个参数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只是脉冲重复周期和信号形式的不同,因此只需要根据不同的信号选择不同的脉冲压缩系数即可。
(1)混频:由于中频60MHz,采样48MHz,故混频NCO频率为12MHz。
(2)DDC:由于滤波器的影响,经过抽取后的数据率应大于等于信号带宽的1.25倍,即抽取后的数据率应大于2.5MHz,选取抽取率为8,则抽取滤波器的阶数为160阶,抽取后数据速率为6MHz.下变频后信号I(XS05输出)、Q(XS06输出)由DA送出可供观察,。
(3)脉冲压缩:LPRF有3种信号形式:7位巴克码,13位巴克码,线性调频。
因此需要不同的匹配滤波器系数,此处信号处理根据不同的信号形式自动切换。
图5是线性调频信号脉压后的仿真波形。
(4)动目标检测及恒虚警:MTD采用8点的FFT实现,恒虚警采用两边距离单元平均算法,保护单元为2,平均单元为8.为经过FFT后8个通道取模仿真波形以及恒虚警门限仿真波形,此图中恒虚警系数为1.
6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外雷达技术研究进展迅猛,各种新体制雷达相继问世,对雷达信号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可扩展性、软件开发以及数据传输与互连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PGA和DSP技术的采用,增强了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指标,促进了现代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各种新型的DSP产品,对软件、外围接口技术和互连技术的良好支持,使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系统结构、拓扑结构得到优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提高。
随着FPGA和DSP的开发和应用的深入,FPGA 将在信息与信号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自动控制、雷达、军事、航天和航空等许多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