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及著名不等式知识梳理及典型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6
不等式练习题及讲解高中答案### 不等式练习题及讲解#### 一、基础不等式练习题1. 题目一:若 \( a, b, c \) 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 \( a + b\geq 2\sqrt{ab} \) 成立。
2. 题目二:已知 \( x \) 和 \( y \) 均为实数,且 \( x^2 + y^2 = 1 \),求证 \( x + y \leq \sqrt{2} \)。
3. 题目三:若 \( a, b \) 均为正整数,证明 \( a^2 + b^2 \geq 2ab \)。
4. 题目四:对于任意实数 \( x \),证明 \( \frac{x^2}{2} +\frac{1}{2x^2} \geq 1 \)。
5. 题目五:若 \( x, y, z \) 均为正数,证明 \( \frac{1}{x} + \frac{1}{y} + \frac{1}{z} \geq \frac{9}{xy + yz + zx} \)。
#### 二、不等式练习题讲解题目一讲解:利用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等式(AM-GM不等式):\[ a + b \geq 2\sqrt{ab} \]这是因为对于任意非负实数 \( a \) 和 \( b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总是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题目二讲解:由于 \( x^2 + y^2 = 1 \),我们有 \( (x + y)^2 \leq 2(x^2 +y^2) = 2 \),从而 \( x + y \leq \sqrt{2} \)。
题目三讲解:同样使用AM-GM不等式:\[ a^2 + b^2 \geq 2\sqrt{a^2b^2} = 2ab \]当且仅当 \( a = b \) 时,等号成立。
题目四讲解:利用AM-GM不等式:\[ \frac{x^2}{2} + \frac{1}{2x^2} \geq 2\sqrt{\frac{x^2}{2}\cdot \frac{1}{2x^2}} = 1 \]等号成立条件是 \( x^2 = 1 \),即 \( x = \pm 1 \)。
不等式的性质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运用时,对每一条性质要弄清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加强和放宽厚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变化;不仅要记住不等式运算法则的结论形式,还要掌握法则成立的条件,避免由于忽略某些限制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1. 两个不等式的同向合成,一律为“”(充分不必要条件)(1)(传递性,注意找中间量)(2)(同向可加性)(3)(同正可乘性,注意条件为正)注:如,其逆命题不成立,如但是.2. 一个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一律为“”(充要条件),这是不等式解法的理论依据(1).(2)(对称性)(3)(乘正保号性)(4)(5)(不等量加等量)(6)(乘方保号性,注意条件为正)(7)(开方保号性,注意条件为正)(8)(同号可倒性);.最为重要的3条不等式性质为:①;②;③,在不等式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但应注意他们的适用条件,可以用口诀“同.向同正可乘.......”来记忆......;同号取倒需反向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不等式的性质思路提示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能忽视其性质成立的条件,解题时要做到言必有据,特别提醒的是在解决有关不等式的判断题时,有时可用特殊值验证法,以提高解题的效率.例7.1 对于实数,有以下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⑤若,则.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判断命题的真假,要紧扣不等式的性质,应注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解析:①中值的正负或是否为零未知,因而判断不等关系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②中,由可知,则,故该命题是真命题;③中,不等式两边同乘,可得,若同乘,可得,易知成立,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④中,由可知,故有,又因,由“同向同正可乘”性可知成立.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⑤中,由已知,因为,故,又,所以,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所述,②③④⑤都是真命题,故选C.评注:准确记忆各性质成立的条件,是正确应用的前提. 在不等式的判断中,特殊值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变式3.变式1设,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变式2设是非零实数,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 C. D.变式3 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和均不成立B. 和均不成立C. 不等式和均不成立D. 不等式和均不成立变式4若,且,则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A. B. C. D.题型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思路提示比较数(式)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直接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法又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作差法比较大小的步骤是:(1)作差;(2)变形;(3)判断差式与0的大小;(4)下结论.作商比较大小(一般用来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的步骤是:(1)作商;(2)变形;(3)判断商式与1的大小;(4)下结论.其中变形是关键,变形的方法主要有通分、因式分解和配方等,变形要彻底,要有利于0或1比较大小. 作差法是比较两数(式)大小最为常用的方法,如果要比较的两数(式)均为正数,且是幂或者因式乘积的形式,也可考虑使用作商法,作商法比较大小的原理是:若,则;;;若,则;;;例7.2若且,试比较与的大小.解析:解法一:,因为且,所以,所以.解法二:,因为且,所以,又,所以.变式1若,试比较与的大小变式2设且,试比较与的大小例7.3 在锐角中,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因为在锐角中有,由在上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且,又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故选D.变式1 已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令,则()A. B. C. D.变式2已知函数,那么的值()A. 一定大于0B. 一定小于0C. 等于0D. 确定题型3 已知不等式的关系,求目标式的取值范围思路提示在约束条件下求多变量函数式的范围时,不能脱离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而独立分析每个变量的范围,否则会导致范围扩大,而只能建立已知与未知的直接关系.例7.4已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解析:解法一:令得,,解得.即. 由得,所以. 故的取值范围是.解法二:本题还可以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如图7-1所示,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大值,点的坐标为,所以;当直线过点时,取最小值,当的坐标为,所以,又本题不取边界,因此的取值范围是.评注:不能求出独立的范围内,简单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解,可结合后面线性规划理解并求解.变式1已知且,,求的范围.变式2设为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最有效训练题1. 如果满足,且,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2. 设,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 C. D.3. 已知,并且,那么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4. 若为实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则B. 若,则C. 若,则D. 若,则5. 若,则的值是()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符号不能确定6. 已知,下列四个条件中,使得成立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A. B. C. D.7. 已知四个条件:能推出成立的有个.8.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9. 已知下列三个不等式:①;②;③,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则可能成个正确命题.10. 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11. 设,且,求的取值范围.12. 若实数满足,试比较的大小.。
不等式的试题及答案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表示方式,它可以描述数值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理证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不等式的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不等式的知识和解题技巧。
试题一:解不等式将不等式3x + 5 ≤ 2x - 4 转化为不等式的解集形式。
答案一:首先,我们将这个不等式进行简化:3x + 5 ≤ 2x - 4然后,将变量移到一侧,常数移到另一侧,得到:3x - 2x ≤ -4 - 5化简得:x ≤ -9所以,不等式3x + 5 ≤ 2x - 4 的解集形式为x ≤ -9。
试题二:解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2x + 1 > 5, x - 3 ≤ 7}答案二:我们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2x + 1 > 52x > 5 - 12x > 4x > 2x - 3 ≤ 7x ≤ 7 + 3x ≤ 10所以,不等式组 {2x + 1 > 5, x - 3 ≤ 7} 的解为 x > 2 且x ≤ 10。
试题三:证明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若 a > b,则 a + c > b + c,其中 a、b、c 为实数。
答案三:首先,假设 a > b 成立,我们需要证明 a + c > b + c。
由 a > b,我们可以得到 a - b > 0。
然后,将 a + c 和 b + c 相减,得到:(a + c) - (b + c) = a - b由于 a - b > 0,所以 (a + c) - (b + c) > 0,即 a + c > b + c。
所以,若 a > b 成立,则 a + c > b + c。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不等式的解法及性质运用在各种情况下的灵活性。
细致观察和分析不等式的条件和限制,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找出不等式的解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推理证明。
不等式练习题及答案不等式练习题及答案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等式也经常被用来建立数学模型。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不等式练习题及其答案,帮助读者提升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练习题一:解不等式求解不等式2x - 5 < 3x + 2。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即2x - 5 = 3x + 2。
然后,将x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得到2x - 3x = 2 + 5。
化简得到-x = 7,再乘以-1,得到x = -7。
所以,不等式2x - 5 < 3x + 2的解集为x < -7。
2. 练习题二:求不等式的解集求解不等式x^2 - 4x > 3。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即x^2 - 4x = 3。
然后,将所有项移到一边,得到x^2 - 4x - 3 > 0。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或配方法来求解这个二次不等式。
通过因式分解,我们可以得到(x - 3)(x + 1) > 0。
根据零点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x - 3 > 0或x + 1 > 0。
解得x > 3或x > -1。
所以,不等式x^2 - 4x > 3的解集为x > 3。
3. 练习题三:证明不等式证明对于任意正实数a、b和c,有(a + b + c)^2 ≥ 3(ab + bc + ca)。
解答: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不等式。
首先,当n = 2时,不等式成立,即(a + b)^2 ≥ 3ab。
假设当n = k时,不等式成立,即(a1 + a2 + ... + ak)^2 ≥ 3(a1a2 + a2a3 + ... + ak-1ak)。
我们需要证明当n = k + 1时,不等式也成立。
考虑(a1 + a2 + ... + ak + ak+1)^2,展开后可以得到:(a1 + a2 + ... + ak)^2 + 2(a1 + a2 + ... + ak)(ak+1) + ak+1^2。
□▲○○○《不等式》考点及题型总结第一节 不等式一、知识要点:(一)不等式的定义: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三)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四)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题型分析:题型一: 不等式的概念和表达例1: x 的21与5的差不小于3,用不等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 答案:1532x -≥例2: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用天平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每个“○”、“□”、“△”这样的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A 、○□△B 、○△□C 、□○△D 、△□○ 答案:A题型二:不等式性质的考察]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a﹤b﹤0得,a、b同为负数并且︱a︱﹥︱b︱。
可取特殊值代入,如取a=-2,b=-1代入式子中。
答案:C例2:若a﹥b,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A、a+3﹥b+5,B、a-9﹥b-9,C、-10a﹥-10b,D、a2c﹥b2c分析:由于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数时存在变号的问题,因此需要对a,b的符号进行分类讨论。
或者此题也可以取特殊值代入验证,通过排除法来求解。
A、C取0,-1即可排除,D将常数取0也可排除。
答案:B例3:下列结论:①若a﹤b,则a2c﹤b2c;②若a c﹥b c,则a﹥b;③若a﹥b且若c=d,则a c﹥b d;④若a2c﹤b2c,则a﹤b。
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①2c=0,即可排除;②若a、b、c都为负数即可否定;③任用前两种方法都可以排除;只有④正确。
不等式的证明·典型例题【例1】已知a,b,c∈R+,求证:a3+b3+c3≥3abc.【分析】用求差比较法证明.证明:a3+b3+c3-3abc=[(a+b)3+c3]-3a2b-3ab2-3abc=(a+b+c)[(a+b)2-(a+b)c+c2]-3ab(a+b+c)=(a+b+c)[a2+b2+c2-ab-bc-ca]∵a,b,c∈R+,∴a+b+c>0.(c-a)]2≥0即 a3+b3+c3-3abc≥0,∴a3+b3+c3≥3abc.【例2】已知a,b∈R+,n∈N,求证:(a+b)(a n+b n)≤2(a n+1+b n+1).【分析】用求差比较法证明.证明:左-右=a n+1+ab n+a n b+b n+1-2a n+1-2b n+1=ab n+a n b-a n+1-b n+1=a(b n-a n)+b(a n-b n)=(b n-a n)(a-b)(*) 当a>b>0时,b n-a n<0,a-b>0,∴(*)<0;当b>a>0时,b n-a n>0,a-b<0,∴(*)<0;当a=b>0时,b n-a n=0,a-b=0,∴(*)=0.综上所述,有(a+b)(a n+b n)-2(a n+1+b n+1)≤0.即 (a+b)(a n+b n)≤2(a n+1+b n+1).【说明】在求差比较的三个步骤中,“变形”是关键,常用的变形手段有配方、因式分解等,常将“差式”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几个因式积的形式.【例3】已知a,b∈R+,求证a a b b≥a b b a.【分析】采用求商比较法证明.证明:∵a,b∈R+,∴a b b a>0综上所述,当a>0,b>0,必有a a b b≥a b b a.【说明】商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例4】已知a、b、c是不全等的正数,求证:a(b2+c2)+b(c2+a2)+c(a2+b2)>6abc.【分析】采用综合法证明,利用性质a2+b2≥2ab.证明:∵b2+c2≥2bc,a>0,∴a(b2+c2)≥2abc.①同理b(c2+a2)≥2abc②c(a2+b2)≥2abc③∵a,b,c不全相等,∴①,②,③中至少有一个式子不能取“=”号∴①+②+③,得a(b2+c2)+b(c2+a2)+c(a2+b2)>6abc.【例5】已知a,b,c∈R+,求证:(1)(ab+a+b+1)(ab+ac+bc+c2)≥16abc;【分析】用综合法证明,注意构造定理所需条件.证明:(1)ab+a+b+1=(a+1)(b+1),ab+ac+bc+c2=(a+c)(b+c).∴(a+1)(b+1)(a+c)(b+c)≥16abc因此,当a,b,c∈R+,有(ab+a+b+1)(ab+ac+bc+c2)≥16abc.【说明】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时,一要注意定理适用的条件,二要为运用定理对式子作适当变形,把式子分成若干分,对每部分运用均值定理后,再把它们相加或相乘.【分析】采用分析法证明.(*)∵a<c,b<c,∴a+b<2c,∴(*)式成立.∴原不等式成立.用充分条件代替前面的不等式.【例7】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证明二:(综合法)∵a,b,c∈R+,abc成立.上式两边同取常用对数,得【说明】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证法一中,前面是分析法,后面是综合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问题较易解决.分析法的证明过程恰恰是综合法的分析、思考过程,综合法的证明方法是分析思考过程的逆推.【例8】已知a>2,求证log a(a-1)·log a(a+1)<1.【分析】两个对数的积不好处理,而两个同底对数的和却易于处理.因为我们可以先把真数相乘再取对数,从而将两个对数合二为一,平均值不等式恰好有和积转化功能可供利用.证明:∵a>2,∴log a(a-1)>0,log a(a+1)>0.又log a(a-1)≠log a(a+1)∴log a(a-1)·log a(a+1)<1.【说明】上式证明如果从log a(a-1)·log a(a+1)入手,得log a(a-1)二为一了.另外,在上述证明过程中,用较大的log a a2代替较小的log a(a2-1),并用适当的不等号连结,从而得出证明.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放缩法”.同样,也可以用较小的数代替较大的数,并用适当的不等号连结.【例9】已知:a,b,c都是小于1的正数;【分析】采用反证法证明.其证明思路是否定结论从而导出与已知或定理的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而原命题成立.对题中“至少∵a,b,c都是小于1的正数,故与上式矛盾,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正确.【说明】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命题具有等价性的思想进行推证的.反证法必须罗列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则反证都是不完全的,遇到“至少”、“至多”、“唯一”等字句的命题常用反证法.|a|≤1.【说明】换元法是将较为复杂的不等式利用等价转换的思想转换成易证明的不等式.常用的换元法有(1),若|x|≤1,可设x=sinα,α∈R;(2)若x2+y2=1,可设x=sinα,y=cosα;(3)若x2+y2≤1,可设x=【例11】已知a1、a2、…a n,b1、b2、…b n为任意实数,求证明:构造一个二次函数它一定非负,因它可化为(a1x-b1)2+(a2x-b2)2+…+(a n x-b n)2.∴Δ≤0,(当a1,a2,…a n都为0时,所构造式子非二次函数,但此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说明】上例是用判别式法证明的“柯西不等式”,它可写为:变量分别取|a+b|,|a|、|b|时就得到要证的三个式子.因此,可考虑从函数∴f(x2)>f(x1),f(x)在[0,+∞)上是增函数.取x1=|a+b|,x2=|a|+|b|,显然0≤x1≤x2.∴f(|a+b|)≤f(|a|+|b|).【说明】这里是利用构造函数,通过函数的单调性,结合放缩法来证明不等式的.应注意的是,所给函数的单调整性应予以论证.【例13】已知a,b,m,n∈R,且a2+b2=1,m2+n2=1,求证:|am+bn|≤1.证法一:(比较法)证法二:(分析法)∵a,b,m,n∈R,∴上式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三:(综合法)∵a,b,m,n∈R,∴(|a|-|m|)2≥0,(|b|-|n|)2≥0.即a2+m2≥2|am|,b2+n2≥2|bn|∴a2+m2+b2+n2≥2(|am|+|bn|)∵a2+b2=1,m2+n2=1,∴|am|+|bn|≤1∴|am+bn|≤|am|+|bn|≤1.证法四:(换元法)由已知,可设a=sinα,b=cosα,m=sinβ,n=cosβ.于是|am+bn|=|sinαsinβ+cosαcosβ|=|cos(α-β)|≤1.【说明】一个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往往不只一种,要注意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例14】已知f(x)=x2-x+c,且|x-a|<1,(a,b,c∈R)求证:|f(x)-f(a)|<2(|a|+1).【分析】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充分利用绝对值不等式性质:证明:|f(x)-f(a)|=|x2-x+c-a2+a-c|=|(x+a)(x-a)-(x-a)|=|x-a||x+a-1|<|x+a-1|=|(x-a)+2a-1|<|x-a|+|2a|+|(-1)|<1+2|a|+1=2(|a|+1).∴|f(x)-f(a)|<2(|a|+1).【例15】当h与|a|,|b|,1中最大的一个相等,求证:当|x|>h时,由已知,有|x|>h≥|a|,|x|>h≥|b|,|x|>h≥1 ∴|x|2≥b.。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证明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高考出现较为形式较为活跃,证明中经常需与函数、数列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的掌握运用各种方法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将证明中常见的几种方法作一列举。
注意ab b a 222≥+的变式应用。
常用2222b a b a +≥+ (其中+∈R b a ,)来解决有关根式不等式的问题。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做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途径。
1、已知a,b,c 均为正数,求证:ac c b b a c b a +++++≥++111212121 二、综合法综合法是依据题设条件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运用不等式的变换,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a 、b 、),0(∞+∈c ,1=++c b a ,求证:31222≥++c b a3、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444c b a abc c b a ++>++ 4、 知a,b,c R ∈,求证:)(2222222c b a a cc bb a++≥+++++5、),0(∞+∈y x 、且1=+y x ,证:9)11)(11(≥++y x 。
6、已知.9111111,,≥⎪⎭⎫ ⎝⎛+⎪⎭⎫ ⎝⎛+=+∈+b a b a R b a 求证: 三、分析法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索因”: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探索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已成立的不等式。
7、已知a 、b 、c 为正数,求证:)3(3)2(23abc c b a ab b a -++≤-+8、),0(∞+∈c b a 、、且1=++c b a ,求证3≤++c b a 。
四、换元法换元法实质上就是变量代换法,即对所证不等式的题设和结论中的字母作适当的变换,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9、1<b ,求证:1)1)(1(22≤--+b a ab 。
10、122=+y x ,求证:22≤+≤-y x11、已知a>b>c,求证:.411ca cb b a -≥-+- 12、已知1≤x 2+y 2≤2,求证:21≤x 2-xy +y 2≤3.13、已知x 2-2xy +y 2≤2,求证:| x +y |≤10. 14、解不等式15+--x x >21 15、-1≤21x --x ≤2.五、增量代换法在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 >b >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进行代换,代换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个数,使要证的结论更清晰,思路更直观,这样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16、已知a ,b ∈R ,且a +b = 1,求证:(a +2)2+(b +2)2≥225. 六、利用“1”的代换型17、.9111 ,1 ,,,≥++=++∈+c b a c b a R c b a 求证:且已知七、反证法反证法的思路是“假设→矛盾→肯定”,采用反证法时,应从与结论相反的假设出发,推出矛盾的过程中,每一步推理必须是正确的。
不等式证明19个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一例1 若10<<x ,证明)1(log )1(log x x a a +>-(0>a 且1≠a ).分析1 用作差法来证明.需分为1>a 和10<<a 两种情况,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比较法证明.解法1 (1)当1>a 时,因为 11,110>+<-<x x , 所以 )1(log )1(log x x a a +-- )1(log )1(log x x a a +---=0)1(log 2>--=x a .(2)当10<<a 时, 因为 11,110>+<-<x x 所以 )1(log )1(log x x a a +-- )1(log )1(log x x a a ++-=0)1(log 2>-=x a .综合(1)(2)知)1(log )1(log x x a a +>-.分析2 直接作差,然后用对数的性质来去绝对值符号. 解法2 作差比较法.因为 )1(log )1(log x x a a +-- ax a x lg )1lg(lg )1lg(+--=[])1lg()1lg(lg 1x x a +--=[])1lg()1lg(lg 1x x a +---=0)1lg(lg 12>--=x a,所以)1(log )1(log x x a a +>-.说明:解法一用分类相当于增设了已知条件,便于在变形中脱去绝对值符号;解法二用对数性质(换底公式)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且不必分而治之,其解法自然简捷、明快.典型例题二例2 设0>>b a ,求证:.ab b a b a b a >分析:发现作差后变形、判断符号较为困难.考虑到两边都是正数,可以作商,判断比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证明不等式.证明:ba ab ba ab b aba baba b a ---=⋅=)(∵0>>b a ,∴.0,1>->b a ba∴1)(>-ba ba. ∴abb aba b a .1>又∵0>ab b a , ∴.abbab a b a >.说明: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比较法(作商比较法).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判断符号、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大小.典型例题三例3 对于任意实数a 、b ,求证444()22a b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分析 这个题若使用比较法来证明,将会很麻烦,因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中有4()2a b +,展开后很复杂。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证明精选练习(详解)1.设a ,b ,c ∈R +,且a +b +c =1.(1)求证:2ab +bc +ca +c 22≤12; (2)求证:a 2+c 2b +b 2+a 2c +c 2+b 2a ≥2.证明:(1)因为1=(a +b +c )2=a 2+b 2+c 2+2ab +2bc +2ca ≥4ab +2bc +2ca +c 2,所以2ab +bc +ca +c 22=12(4ab +2bc +2ca +c 2)≤12. (2)因为a 2+c 2b ≥2ac b ,b 2+a 2c ≥2ab c ,c 2+b 2a ≥2bc a, 所以a 2+c 2b +b 2+a 2c +c 2+b 2a≥⎝⎛⎭⎫ac b +ab c +⎝⎛⎭⎫ab c +bc a +⎝⎛⎭⎫ac b +bc a =a ⎝⎛⎭⎫c b +b c +b ⎝⎛⎭⎫a c +c a +c ⎝⎛⎭⎫a b +b a ≥2a +2b +2c =2.2.若a >0,b >0,且1a +1b =ab .(1)求a 3+b 3的最小值;(2)是否存在a ,b ,使得2a +3b =6?并说明理由.解:(1)由ab =1a +1b ≥2ab, 得ab ≥2,且当a =b =2时等号成立.故a 3+b 3≥2a 3b 3≥42,且当a =b =2时等号成立.所以a 3+b 3的最小值为4 2.(2)由(1)知,2a +3b ≥26ab ≥4 3.由于43>6,从而不存在a ,b ,使得2a +3b =6.3.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 +b =c +d ,求证:(1)若ab >cd ,则a +b >c +d ; (2)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 证明:(1)因为(a +b )2=a +b +2ab , (c +d )2=c +d +2cd ,由题设a +b =c +d ,ab >cd ,得(a +b )2>(c +d )2. 因此a +b >c +d .(2)①必要性: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4ab <(c +d )2-4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由(1),得a +b >c +d . ②充分性: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ab >c +d +2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于是(a -b )2=(a +b )2-4ab <(c +d )2-4cd =(c -d )2.因此|a -b |<|c -d |. 综上,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x +1|+|x -2|的最小值为a .(1)求a 的值;(2)若p ,q ,r 是正实数,且满足p +q +r =a ,求证:p 2+q 2+r 2≥3.解:(1)因为|x +1|+|x -2|≥|(x +1)-(x -2)|=3,当且仅当-1≤x ≤2时,等号成立,所以f (x )的最小值等于3,即a =3.(2)证明:由(1)知p +q +r =3,又因为p ,q ,r 是正实数,所以(p 2+q 2+r 2)(12+12+12)≥(p ×1+q ×1+r ×1)2=(p +q +r )2=9,即p 2+q 2+r 2≥3.5.已知函数f (x )=|x -1|.(1)解不等式f (2x )+f (x +4)≥8;(2)若|a |<1,|b |<1,a ≠0,求证:f (ab )|a |>f ⎝⎛⎭⎫b a . 解:(1)f (2x )+f (x +4)=|2x -1|+|x +3|=⎩⎪⎨⎪⎧ -3x -2,x <-3,-x +4,-3≤x <12,3x +2,x ≥12,当x <-3时,由-3x -2≥8,解得x ≤-103; 当-3≤x <12时,-x +4≥8无解; 当x ≥12时,由3x +2≥8,解得x ≥2. 所以不等式f (2x )+f (x +4)≥8的解集为⎩⎨⎧⎭⎬⎫x ⎪⎪x ≤-103或x ≥2. (2)证明:f (ab )|a |>f ⎝⎛⎭⎫b a 等价于f (ab )>|a |f ⎝⎛⎭⎫b a , 即|ab -1|>|a -b |.因为|a |<1,|b |<1,所以|ab -1|2-|a -b |2=(a 2b 2-2ab +1)-(a 2-2ab +b 2)=(a 2-1)(b 2-1)>0,所以|ab -1|>|a -b |.故所证不等式成立.6.(·武昌调研)设函数f (x )=|x -2|+2x -3,记f (x )≤-1的解集为M .(1)求M ;(2)当x ∈M 时,证明:x [f (x )]2-x 2f (x )≤0.解:(1)由已知,得f (x )=⎩⎪⎨⎪⎧x -1,x ≤2,3x -5,x >2. 当x ≤2时,由f (x )=x -1≤-1,解得x ≤0,此时x ≤0;当x >2时,由f (x )=3x -5≤-1,解得x ≤43,显然不成立. 故f (x )≤-1的解集为M ={x |x ≤0}.(2)证明:当x ∈M 时,f (x )=x -1,于是x [f (x )]2-x 2f (x )=x (x -1)2-x 2(x -1)=-x 2+x=-⎝⎛⎭⎫x -122+14. 令g (x )=-⎝⎛⎭⎫x -122+14, 则函数g (x )在(-∞,0]上是增函数,∴g (x )≤g (0)=0.故x [f (x )]2-x 2f (x )≤0.7.已知a ,b 都是正实数,且a +b =2,求证:a 2a +1+b 2b +1≥1. 证明:∵a >0,b >0,a +b =2,∴a 2a +1+b 2b +1-1=a 2(b +1)+b 2(a +1)-(a +1)(b +1)(a +1)(b +1)=a 2b +a 2+b 2a +b 2-ab -a -b -1(a +1)(b +1)=a 2+b 2+ab (a +b )-ab -(a +b )-1(a +1)(b +1)=a 2+b 2+2ab -ab -3(a +1)(b +1)=(a +b )2-3-ab (a +1)(b +1)=1-ab (a +1)(b +1). ∵a +b =2≥2ab ,∴ab ≤1.∴1-ab (a +1)(b +1)≥0. ∴a 2a +1+b 2b +1≥1. 8.设函数f (x )=x -|x +2|-|x -3|-m ,若∀x ∈R ,1m-4≥f (x )恒成立.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求证:log (m +1)(m +2)>log (m +2)(m +3).解:(1)∵∀x ∈R ,1m -4≥f (x )恒成立,∴m +1m ≥x -|x +2|-|x -3|+4恒成立.令g (x )=x -|x +2|-|x -3|+4=⎩⎪⎨⎪⎧ 3x +3,x <-2,x -1,-2≤x ≤3,-x +5,x >3.∴函数g (x )在(-∞,3]上是增函数,在(3,+∞)上是减函数, ∴g (x )max =g (3)=2,∴m +1m ≥g (x )max =2,即m +1m -2≥0⇒m 2-2m +1m =(m -1)2m≥0, ∴m >0,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0,+∞).(2)证明:由m >0,知m +3>m +2>m +1>1,即lg(m +3)>lg(m +2)>lg(m +1)>lg 1=0.∴要证log (m +1)(m +2)>log (m +2)(m +3).只需证lg (m +2)lg (m +1)>lg (m +3)lg (m +2), 即证lg(m +1)·lg(m +3)<lg 2(m +2),又lg(m +1)·lg(m +3)< ⎣⎡⎦⎤lg (m +1)+lg (m +3)2 2 =[lg (m +1)(m +3)]24<[lg (m 2+4m +4)]24=lg 2(m +2), ∴log (m +1)(m +2)>log (m +2)(m +3)成立.。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及练习题1.基本不等式:对于任意正实数a和b,有ab≤(a+b)/2.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1) 平方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a-b)^2≥0,即a^2+b^2≥2ab.2) 两个同号数的平方和大于它们的积:对于任意正实数a 和b,有a^2+b^2≥2ab.3) 两个异号数的平方和小于它们的积:对于任意实数a和b,如果ab<0,则a^2+b^2<2ab.4) 平均值不等式:对于任意正实数a和b,有(a+b)/2≥√(ab).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对于任意正实数a和b,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a+b)/2,几何平均数为√(ab)。
基本不等式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1) 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小值是2p.2) 如果和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大值是p^2/4.一个技巧:在运用公式解题时,既要掌握公式的正用,也要注意公式的逆用,例如a^2+b^2≥2ab逆用就是ab≤(a^2+b^2)/(a+b)^2;还要注意“添、拆项”等技巧和公式等号成立的条件等.两个变形:1) a^2+b^2≥(a+b)^2/2≥ab(a>0,b>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 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三个注意:1) 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其失误的真正原因是其存在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忽视。
要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 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定”“等”的条件.3) 连续使用公式时取等号的条件很严格,要求同时满足任何一次的字母取值存在且一致.应用一:求最值:例1:已知x<5,求函数y=4x-2+1/(2x+1)的最大值.解题技巧:技巧一:凑项.例1:已知x<5,求函数y=4x-2+1/(2x+1)的最大值.技巧二:凑系数.例1.当x^2+7x+10/(x+1)的值域.技巧三:分离.例3.求y=x(8-2x)的最大值,当y<4时。
不等式的证明及着名不等式一、知识梳理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1)定理 如果a ,b ,c 均为正数,那么a +b +c 3____3abc ,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立.即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2)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对于n 个正数a 1,a 2,…,a n ,它们的算术平均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即a 1+a 2+…+a n n ____n a 1a 2…a n ,当且仅当______________时,等号成立. 2.柯西不等式一、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的变式:.,,,,, )( 1等号成立时当且仅当则都是实数若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定理bc ad d c b a =22222)())((bd ac d c b a +≥++bd ac d c b a +≥+⋅+2222)1(bdac d c b a +≥+⋅+2222)2( .,,,,,)( 2等号成立时使或存在实数是零向量当且仅当是两个向量设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定理βαββαk k =≤.,:1221等号成立时当且仅当式得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平面向量坐标代入b a b a ,=2221122212221)()()(b a b a b b a a +≥++式:得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将空间向量的坐标代入,2332211232221232221)()()(b a b a b a b b b a a a ++≥++++.)3,2,1(,,,,等号成立时使得或存在一个数即共线时当且仅当,i kb a k i i ===221221222221212211)()(R,y ,x ,y , )( 3y y x x y x y x x -+-≥+++∈那么设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定理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3.贝努利不等式若x ∈R ,且x >-1,x ≠0,n >1,n ∈N ,则(1+x )n >1+ .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1)比较法①作差:知道a >b ⇔a -b >0,a <b ⇔a -b <0,因此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______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比较法.②作商:由a >b >0⇔a b >1且a >0,b >0,因此当a >0,b >0时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______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商比较法.(2)综合法与分析法;(3)反证法、放缩法;(4)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①证明起始命题0n n =成立;②假设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1+=k n 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该命题对一切自然数成立.二、练习1. (2013·陕西)已知a ,b ,m ,n 均为正数,且a +b =1,mn =2,则(am +bn )(bm +a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柯西不等式(a 2+b 2)(c 2+d 2)≥(ac +bd )2,当且仅当ad =bc 时“=”成立,得(am +bn )(bm +an )≥(am ·an +bm bn )2=mn (a +b )2=2.221221221222222212121)()()( z z y y x x z y x z y x -+-+-≥+++++三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2,1(,),,2,1(0,,,,,,,,,,)(321321等号成立时使得或存在一个数当且仅当则是实数设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定理n i kb a k n i b b b b b a a a a ii i n n ΛΛΛΛ====222112222122221)())((b n n n b a b a b a b b b a a a ΛΛΛ++≥+++++.,,,,,,,,,c ,,)( 212122112211112121212121反序和等于顺序和时或当且仅当顺序和,乱序和即反序和那么的任一排列是为两组实数设理排序不等式或称排序原定理n n nn n n n n n nn n n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a b a b a b a b b b c c b b b a a a ======≤≤+++≤+++≤+++≤≤≤≤≤≤-ΛΛΛΛΛΛΛΛΛ2. [2014·陕西卷] 设a ,b ,m ,n ∈R ,且a 2+b 2=5,ma +nb =5,则m 2+n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柯西不等式可知(a 2+b 2)(m 2+n 2)≥(ma +nb )2,即5(m 2+n 2)≥25,当且仅当an =bm 时,等号成立,所以m 2+n 2 ≥ 5.3. 若a ,b ,c ∈(0,+∞),且a +b +c =1,则a +b +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3解析 (a +b +c )2=(1×a +1×b +1×c )2≤(12+12+12)(a +b +c )=3.当且仅当a =b =c =13时,等号成立.4.(2012·福建)已知函数f (x )=m -|x -2|,m ∈R ,且f (x +2)≥0的解集为[-1,1].(1)求m 的值;(2)若a ,b ,c ∈R +,且1a +12b +13c =m ,求证:a +2b +3c ≥9. 审题破题 (1)从解不等式f (x +2)≥0出发,将解集和[-1,1]对照求m ;(2)利用柯西不等式证明.(1)解 因为f (x +2)=m -|x |,f (x +2)≥0等价于|x |≤m .由|x |≤m 有解,得m ≥0,且其解集为{x |-m ≤x ≤m }.又f (x +2)≥0的解集为[-1,1],故m =1.(2)证明 由(1)知1a +12b +13c =1,又a ,b ,c ∈R +,由柯西不等式得a +2b +3c =(a +2b +3c )⎝ ⎛⎭⎪⎫1a +12b +13c ≥⎝⎛⎭⎪⎫a ·1a +2b ·12b +3c ·13c 2=9.5.(2013新课标Ⅱ(理))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a b c 均为正数,且1a b c ++=,证明:(Ⅰ)13ab bc ca ++≤; (Ⅱ)2221a b c b c a ++≥. 【答案】1 6.(2013福建(理))不等式选讲: 设不等式*2()x a a N -<∈的解集为A ,且32A ∈,12A ∉. (1)求a 的值;(2)求函数()2f x x a x =++-的最小值.【答案】解:(Ⅰ)因为32A ∈,且12A ∉,所以322a -<,且122a -≥ 解得1322a <≤,又因为*a N ∈,所以1a = (Ⅱ)因为|1||2||(1)(2)|3x x x x ++-≥+--=当且仅当(1)(2)0x x +-≤,即12x -≤≤时取得等号,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3 27.(2013江苏卷)[选修4-5:不定式选讲]已知b a ≥>0,求证:b a ab b a 223322-≥-8.【2014·江苏卷] [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x >0,y >0,证明:(1+x +y 2)(1+x 2+y )≥9xy .证明:因为x >0,y >0,所以1+x +y 2≥33xy 2>0,1+x 2+y ≥33x 2y >0,故(1+x +y 2)(1+x 2+y )≥33xy 2·33x 2y =9xy .9.[2014·辽宁卷] 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函数f (x )=2|x -1|+x -1,g (x )=16x 2-8x +1.记f (x )≤1的解集为M ,g (x )≤4的解集为N .(1)求M ;(2)当x ∈M ∩N 时,证明:x 2f (x )+x [f (x )]2≤14.解:(1)f (x )=⎩⎨⎧3x -3,x ∈[1,+∞),1-x ,x ∈(-∞,1).当x ≥1时,由f (x )=3x -3≤1得x ≤43,故1≤x ≤43;当x <1时,由f (x )=1-x ≤1得x ≥0,故0≤x <1.所以f (x )≤1的解集M =⎩⎪⎨⎪⎧⎭⎪⎬⎪⎫x 0≤x ≤43. (2)由g (x )=16x 2-8x +1≤4得16⎝ ⎛⎭⎪⎫x -142≤4, 解得-14≤x ≤34,因此N =⎩⎪⎨⎪⎧⎭⎪⎬⎪⎫x -14≤x ≤34, 故M ∩N =⎩⎪⎨⎪⎧⎭⎪⎬⎪⎫x 0≤x ≤34.当x ∈M ∩N 时,f (x )=1-x ,于是x 2f (x )+x ·[f (x )]2=xf (x )[x +f (x )]=xf (x )=x (1-x )=14-⎝ ⎛⎭⎪⎫x -122≤14.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函数f (x )=⎪⎪⎪⎪⎪⎪x +1a +|x -a |(a >0). (1)证明:f (x )≥2;(2)若f (3)<5,求a 的取值范围.解:(1)证明:由a >0 ,有f (x )=⎪⎪⎪⎪⎪⎪x +1a +|x -a |≥⎪⎪⎪⎪⎪⎪x +1a -(x -a )=1a +a ≥2, 所以f (x )≥2.(2)f (3)=⎪⎪⎪⎪⎪⎪3+1a +|3-a |. 当a >3时,f (3)=a +1a ,由f (3)<5得3<a <5+212.当0<a ≤3时,f (3)=6-a +1a ,由f (3)<5得1+52<a ≤3.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 ⎛⎭⎪⎫1+52,5+212.1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 选修4-5:不等式选讲若a >0,b >0,且1a +1b =ab .(1)求a 3+b 3的最小值;(2)是否存在a ,b ,使得2a +3b =6请说明理由.解:(1)由ab =1a +1b ≥2ab,得ab ≥2,当且仅当a =b =2时等号成立. 故a 3+b 3≥2 a 3b 3≥42,当且仅当a =b =2时等号成立.所以a 3+b 3的最小值为42. (2)由(1)知,2a +3b ≥26ab ≥4 3. 由于43>6,从而不存在a ,b ,使2a +3b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