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格式:pdf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2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参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教材分析1、地位: 本节教材地位举足轻重。
它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1的《鸦片战争》相连,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2、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经济现象,体验中国近代化,加深对实现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经济史的陌生,尤其对本课自然经济和近代化等概念的陌生,老师如何联系现实深入浅出讲清概念。
高中历史以专题史形式出现,时空跨度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缺乏,如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分析探究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地去为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五 、 教学方法教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法:运用阅读、观察、辩论、讨论、联想、倾听等多种方法参与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主动探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众所周知:黄梅戏天仙配里唱到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