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编号:01015065, 01015096 (翻译方向);02015055,02015106 (教育方向)2.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3.总学时:684.学期与周学时:第五,六学期;周学时:25.学分:26.执笔人:夏丹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英语(翻译,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旨在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掌握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同时帮助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对部分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导读,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课程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能力:对于英国文学史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独立完成千字左右的文学作品评析的英文论文;掌握文学概念和相关文学流派的专业知识。
2.质量标准:在第五学期完成英国文学史中从中古时期到启蒙时期的文学流派及相关作家,完成两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第六学期完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整体把握整个英国文学史的脉络,完成三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
同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五学期:第一章序言(2学时)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史和主要流派具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第二章中古世纪时期(2学时)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起源及其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第三章杰弗里•乔叟(2学时)使学生对史诗《贝奥武甫》和杰弗里•乔叟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深入认识。
闽江学院教案课程名称: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1 课程代码: 31020022授课专业班级:英语本科, 英语师范, 英语专升本授课教师:吴文南系别:外语系2010年3 月2 日1、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这门课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学以及各种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文学以及各种文学形式的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授内容:General Introduction on LiteratureMain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terature: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I. Fiction1)Definition: fiction created from the imagination, not presented as fact, though it maybase on a true story or situation.2)Elements1.Plot: a sequence of interrelated actions and events.Five stages of plot: exposition, complication, crisis, falling action and resolution.2.Characters: the people in fictionTypes of characters: protagonist vs. antagonistFlat vs. round charactersDynamic vs. static characters3.Setting: place and objects in fictionTypes: natural, manufactured4.Point of view: the angle or perspective from which the author observes and tells thestory.5.Theme: what the author is to say in his story.6.Style: the author’s particular way of telling his story.7.Tone: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his subject or audience.8.Symbolism: a key to extended meaning9.Allegory: the author’s attempt to reinforce his theme by making his charactersrepresent some specific abstract ideas or qualities.II.Poetry1)Definition: classified as narrative or lyric.2)Elements1.ImageryAn image is 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a sense impression, a feeling, or an idea.2.SymbolismA symbol is any object or action that means more than itself, any object or objectionthat represents something beyond itself.3.Sound: Rhyme,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III.Drama1)Definition: a dialogue performed by actors on a stage before an audience.2)Elements1.Dialogue2.Staging3.Genres: comedy, tragedy and tragic-comedy.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是一门继续深化学生对英国文学发展历程及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高年级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精选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英国文学经典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掌握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学特色及其代表作品,深入研究各个经典作品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英国文学在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及其代表作品。
3.掌握分析英国文学经典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光辉时期: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经典–《神曲》–《弗罗斯特的道路》–《戏剧中的理论》2.追求自由: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经典小说–《呼啸山庄》–《简爱》–《自由的人》3.认知生命:现代主义小说和戏剧–《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加勒比海盗》–《23号春田大道》教学方法1.讲授法。
老师将在讲授课文的基础上,探讨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主题意义和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
2.分组讨论法。
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分析法。
老师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和人物等因素,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并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批判思维。
评估方式1.期末论文。
2.期末考试:闭卷笔试。
3.平时作业:包括阅读笔记、小组讨论、课堂出席。
参考书目1.《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主编:李华等。
2.O’Connell, B. (2016). Understanding EnglishLiterature: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Routledge.3.Greenblatt, S. (Ed.). (2012). The Norton Anthologyof English Literature (9th ed., Vol. 2). New York:Norton.学生要求1.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 03120121-2[课程中文名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英文名称]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 Selected Readings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英语本科[总学时] 80 (其中理论68学时,实践12学时)[周学时] 2[总学分] 4[建议开课学期] 三、四学期[建议教材]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主编,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参考书][1]罗经国主编.《新编英国文学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 刘炳善主编.《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3] 王左良主编.《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96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教学要求[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及文化传统,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要求] 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参与讨论为辅[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10%, 考勤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三、教学安排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内容、课堂讨论选题、课外作业选题)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the Anglo-Saxon period教学主要内容:1、The scope of literature; 2、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Beowulf;3、Epic教学要求:本章节要求2课时完成,课堂讨论则针对以上提及的重点进行。
1、英国文学的特点;2、史诗的定义及其特征;3、《贝奥武夫》作为安格鲁撒克逊时期最重要的史诗作品是如何解读;4、《贝奥武夫》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70138212.总学时数: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363.学分: 24.适用专业(注明本科、专科、高职):本科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居重要地位。
它既巩固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功,又能拓展和延伸其对深层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英国文学史及文学作品包含着历史的记忆和哲学的睿智,是英语语言艺术的结晶。
本课程的任务将介绍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使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并能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及传统,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培养对作品的洞察批判能力,从而丰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⑴.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发展过程中出现历史事件,文学思潮,文学流派;⑵.熟悉具体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和所属流派;⑶.能读懂代表作家的经典作品,并能分析评介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篇章结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文体风格;⑷.能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重要的文学术语有相当的了解并能在文学批评中加以运用;3.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问答,讨论为主,并辅以口头报告,课后作业和原版电影欣赏。
课堂讲授力求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领受能力。
口头报告要求学生从相关文献和网络查寻英国文学知识,整理成文并在课堂陈述,课后作业以作品的赏析评介为主,以小论文形式完成。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一)教学大纲内容Part I Anglo-Saxon Period Beowulf (450-1066)【本章教学目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古英语诗歌的源泉及其韵律特点。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案全套教案一:英国文学史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时期;2.了解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和作家;3.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发展和作品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背景;2.英国文学史的重要时期和特点;3.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和作家。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介绍英国文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英国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Step 2: 发展背景介绍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背景,包括古代英国文学的影响,罗马和基督教的进入,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发展。
Step 3: 重要时期和特点讲解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和特点,包括伊丽莎白时代,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主义等。
Step 4: 重要作品和作家介绍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和作家,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弥尔顿的《失乐园》,狄更斯的小说等。
Step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重要的时期或作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Step 6: 总结和评价与学生一起总结英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并评价英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教案二: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选读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2.理解《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2.《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3.对《哈姆雷特》的解读和分析。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讲解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如诗意语言,人物描写和戏剧构思等。
Step 3: 《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介绍《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包括主人公的复仇和道德困境等。
Step 4: 对《哈姆雷特》的解读和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哈姆雷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如人物形象,意象和隐喻等。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案教案标题: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2. 掌握英国文学史中的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英国文学史的概述a. 古英国文学时期:《贝奥武夫》;b. 中世纪文学时期:《坎特伯雷故事集》;c. 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d. 18世纪文学时期:《傲慢与偏见》;e. 浪漫主义时期:《弗兰肯斯坦》;f. 维多利亚时期:《呼啸山庄》;g. 现代主义时期:《了不起的盖茨比》。
2. 选读文学作品a. 《贝奥武夫》:了解古英国文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b. 《哈姆雷特》: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和人物形象;c. 《傲慢与偏见》:理解18世纪英国社会和风俗;d. 《弗兰肯斯坦》:探讨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风格;e. 《呼啸山庄》: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道德观念;f. 《了不起的盖茨比》: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媒体展示英国文学史的重要作品和作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述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介绍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介绍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4. 选读文学作品:分配给学生不同的选读作品,要求他们在课后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分析。
5.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选读的作品进行分享,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6. 教师点评和引导: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7. 课堂讨论:就英国文学史的发展和选读作品展开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8. 总结:对英国文学史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文学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讨论、提问和分享。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2.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英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 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4. 文学作品的批判性分析方法5. 英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介绍文学流派和特点。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考察学生对英国文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讲解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2. 第二周:学习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3. 第三周:运用批判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第四周:了解英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国文学选读》教材,提供全面的文学作品和背景知识。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英国文学资源,如文学评论、作家生平介绍等。
4. 视听资料:播放相关的文学作品的朗读或电影改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活动1. 文学作品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文学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深入分析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
5. 文学演讲:学生选择一部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演讲,分享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闽江学院教案课程名称: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1 课程代码: 31020022授课专业班级:英语本科, 英语师范, 英语专升本授课教师:系别:外语系1、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这门课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学以及各种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文学以及各种文学形式的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授内容:General Introduction on LiteratureMain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terature: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I. Fiction1)Definition: fiction created from the imagination, not presented as fact, though it maybase on a true story or situation.2)Elements1.Plot: a sequence of interrelated actions and events.Five stages of plot: exposition, complication, crisis, falling action and resolution.2.Characters: the people in fictionTypes of characters: protagonist vs. antagonistFlat vs. round charactersDynamic vs. static characters3.Setting: place and objects in fictionTypes: natural, manufactured4.Point of view: the angle or perspective from which the author observes and tells thestory.5.Theme: what the author is to say in his story.6.Style: the author’s particular way of telling his story.7.Tone: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his subject or audience.8.Symbolism: a key to extended meaning9.Alleg ory: the author’s attempt to reinforce his theme by making his charactersrepresent some specific abstract ideas or qualities.II.Poetry1)Definition: classified as narrative or lyric.2)Elements1.ImageryAn image is 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a sense impression, a feeling, or an idea.2.SymbolismA symbol is any object or action that means more than itself, any object or objectionthat represents something beyond itself.3.Sound: Rhyme,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III.Drama1)Definition: a dialogue performed by actors on a stage before an audience.2)Elements1.Dialogue2.Staging3.Genres: comedy, tragedy and tragic-comedy.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411852课程名称: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英文名称: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1学分:2总学时:36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英语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一、一、课程说明(一)指导思想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的。
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这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国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
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
熟悉英国文学发展的进程。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过程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
能熟练地使用各种英英词典以及大型百科全书如(Encyclopedia Britannica,Encyclopedia Americana),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背景知识方面的问题。
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学原著和历史传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
能写读书报告、课程论文。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1、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2、2、十七世纪:弥尔顿、班杨3、十八世纪:蒲柏、笛福、斯威福特、理查逊、菲尔丁(四)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知识范围:本课涵盖历史、文化及文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英国文学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特征,不同题材的著名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及散文的学习和分析。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第一册教学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英国文学史及相关文本的选读。
通过学习英国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的文学代表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批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英国文学史简介本章内容旨在介绍英国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主义时期等。
第二章: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选读本章内容旨在介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简·奥斯汀的小说选读本章内容旨在介绍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的文学特点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狄更斯的小说选读本章内容旨在介绍狄更斯的代表作品《雾都孤儿》、《双城记》等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批判。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互动答疑等。
教师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外阅读等;期末考试占80%,考核内容包括英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1.Abrams, M. H. (Ed.). (1999).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literature (7th ed., Vol. 1). W. W. Norton & Company.2.Bloom, H. (Ed.). (2004). William Shakespeare’s Hamlet(Bloom’s 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Chelsea HousePublications.3.Austen, J. (2003). Pride and Prejudice. Penguin Classics.4.Dickens, C. (1998). Oliver Twist. Dover Publications.结语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内容
Introduction
Unit 1 The Anglo-Saxon Period (2学时)
1. Background
2. Epic & Beowulf
Unit 2 The Anglo-Norman Period(2学时)
1. Background
2. Romance &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Unit 3 Geoffrey Chaucer(2学时)
1. The Canterbury Tales
2. Popular Ballads
Unit 4 The Renaissance(8学时)(重点)
1. Background
2.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To be or not to
be” soliloquy(重点)
Sonnet & Sonnet 18
Unit 5 The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Restoration
(4学时)
1. Background
2. 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3. John Donne: Song
Unit 6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3学时)
1. Background
2.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3. 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 (重点)
Unit 7 The Romantic Period(6学时)
1. Background
2. William Wordsworth: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重点)
3. Byron: She Walks in Beauty
4.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重点)
Unit 8 The Victoria Period(4学时)
1. Background
2. Charles Dickens
3. Bronte Sisters: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Unit 9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5学时)
1. Background
2. Thomas Hardy: Tess of D’Urberville s(重点)
3. D. H. 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参考书目
1.《英国文学史(1-4册)》,陈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英国文学新编》,郭群英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3.《英国文学通史》,侯维瑞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4.《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5.《英国文学漫话》,刘炳善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6.《英国文学选读》,王守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7.Drabble, Margaret.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Oxford U. Press, 1985.
考试主要题型:
I、选择题(每题1-2分),针对作家作品的文学背景及常识II、连线搭配题(每题1-2分),针对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III、名词解释(每题5-10分):各时期文学流派的定义,包括renaissance, enlightenment, romanticism, critical
realism, modernism, etc.
IV、问答题(每题5分),针对作家创作风格,作品人物及主题分析
V、诗歌赏析题(每题10分),对于主要所学的诗歌,从作者、内容、格律、修辞和主题五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