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外用药物使用及治疗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5.60 MB
- 文档页数:34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是指通过将药物涂抹到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形式。
它们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皮肤病、创伤和炎症等。
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目标区域的皮肤干净,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轻柔地擦干。
2. 涂抹适量:使用外用药时,涂抹适量的药物到目标区域。
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浪费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目标区域上,确保每个部位都受到足够的覆盖。
4. 按照说明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来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5.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外用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止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刺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谨记,以上仅是使用外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那么简介皮肤疾病是指出现在皮肤上的病变,包括炎症、感染、过敏和其他一些病变。
外用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通过直接在皮肤外表应用药物来到达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原那么和考前须知。
外用药物的分类外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1.糊剂:可以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用于保护皮肤或防止水分流失。
2.软膏:由油性基质制成,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提供保湿效果和药物渗透。
3.凝胶:通常由水性基质制成,易于在皮肤上吸收,并且不会残留油脂。
4.溶液: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可以直接在皮肤上喷洒或涂抹。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宜的外用药物类型。
外用药物的选择原那么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类型:不同的皮肤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物。
例如,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抗菌药物。
2.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
轻度病情可以选择低浓度的药物,而重度病情可能需要高浓度的药物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3.年龄和孕妇:对于婴儿、儿童和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一般来说,应防止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物,并选择对婴儿和孕妇较为平安的药物。
4.耐受性和不良反响:某些外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响。
在使用前,需要对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并注意观察使用后是否产生不适反响。
外用药物的使用考前须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需要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去除油脂和污垢。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并且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正确涂抹:在涂抹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标签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涂抹。
防止过度使用或涂抹到健康皮肤上。
3.防止接触眼睛和口腔:有些外用药物会引起眼睛和口腔的刺激或不良反响,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接触到这些部位。
4.按疗程使用:对于长期使用的外用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疗程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皮肤病治疗外用药物疗法(一)外用药物介绍(按性能):1.清洁剂:用来清除皮损上的渗出物、鳞屑和痂等。
常用的有:生理盐水、1/8000PP、3%硼酸、植物油、液体石腊。
2.保护剂:具有保护皮肤、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
常用的有:氧化锌粉、淀粉、植物油。
3.止痒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3类。
(1)清凉剂:用清凉感来转移痒感。
常用的有“止痒三脑”,即0.5~2%薄荷脑、1-2%樟脑、0.5~1%麝香草脑。
(2)表皮麻醉剂:能麻醉表皮神经从而达到止痒。
常用的有1%石炭酸、1%达克罗宁液、5-10%苯唑卡因等,(3)抗组胺药及其它药:常用的有3%非那根及3%苯海拉明等。
焦油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外用都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4.抗菌剂(消毒防腐剂):指能杀灭或抑制细菌的药物。
皮肤科使用的药物甚多,常用有1~2%龙胆紫、0.1~0.3%利凡诺、1/8000PP、3%硼酸、1/2000新洁尔灭等。
某些抗菌素如新霉素、杆菌肽等常外用,四环素、红霉素偶尔也可外用。
莫匹罗星(百多邦)和夫西地酸是新开发的外用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大。
5.抗真菌剂:5~10%水杨酸、6~12%苯甲酸、2.5~5%碘酊、4-8%间苯二酚(雷琐辛)、5-10%硫磺、1%益康唑、3%克霉唑、1%联苯苄唑、1%酮康唑等,新药还有1%特比奈芬。
6.抗病毒剂:0.5~1%碘苷、0.1%酞丁胺液、0.1~3%酞丁胺霜、2~3%无环鸟苷霜等。
7.杀虫剂:具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
常用者有关5~10%硫磺、1%丙体六六六、2%甲硝唑、50%百部酊等。
8.角质促成剂:指能促进角化过度的表皮角质层恢复正常的外用药,实质是加快角质层脱落,但仍然不被肉眼所见。
此类药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
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5-10%硫磺、0.1~1%蒽林等。
9.角质松解剂:能使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松软解离而脱落的药物。
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损不能用刺激性药物,涂药时避免用力摩擦,以减少刺激。
(2)肿胀明显或有渗液的皮损可采用湿敷的方法,使之收敛,减少渗出。
湿敷间歇期用糊膏,不用油膏或洗剂。
1 次湿敷面积不得超过体表总面积的1/3,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单纯红肿、无渗液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可用洗剂、粉剂或糊剂。
(4)亚急性皮损可选用霜剂、油剂、洗剂或粉剂,不宜用软膏。
(5)慢性皮损皮肤浸润肥厚、苔藓化、角化或皲裂,适宜使用油膏或加用角质剥脱剂。
(6)皮损并发感染时,应先治疗炎症,待感染控制后再治疗皮肤病。
炎症期不能使用刺激性的外用药。
(7)选择外用药宜从低浓度开始,并在小面积使用。
表皮剥脱或有溃破的皮损,药物容易被吸收,因此,用药后要注意局部及全身反应,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慎用。
(8)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
(9)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用药也有所不同。
婴幼儿、女性面部皮肤娇嫩,用药后容易被吸收,也容易受到刺激,应选用浓度低、
刺激性小的药物。
面部及暴露部位不使用引起色素沉着的药物,以免影响美观。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治疗外科疾病,包括创伤、疮疡、肿瘤等。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皮肤或局部组织的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物选择要合理。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药物,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草药、中药制剂、外伤药、痔疮药等。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2.剂量要准确。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剂量过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孩子、老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剂量更要谨慎使用。
3.适当加减。
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应及时进行适当加减。
有些药物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有时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
此外,有些药物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如热敷、按摩等。
4.遵循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对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医生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特点,综合考虑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的人对同一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可能不耐受某些药物,有的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药物选择。
5.注意外用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还要注意外用方法。
一般来说,外用药物可以涂抹、湿敷、熏洗等,具体方法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
涂抹药物时要均匀、细心,不可过度擦伤皮肤;湿敷时要洁净、温度适宜,湿敷时间要控制好;熏洗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6.注意药物储存。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在使用前后都要注意药物的储存。
药物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日晒和潮湿。
对于已过期的药物要及时处理,以免误用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选择合理的药物,准确掌握剂量,适当加减,个体化治疗,注意外用方法和药物储存。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类固醇药物用于治疗炎症等。
2. 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使用频率。
3.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应清洁患处皮肤,并保持干燥。
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洗涤患处,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
4. 准确使用药物:将适量的药物挤出,均匀涂抹在患处皮肤上,轻轻按摩以促进吸收。
避免直接接触药物的开口处,以免引起污染。
5. 避免刺激性物质:使用外用药物时,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清洁剂、化妆品等,以免加重皮肤症状。
6. 注意合理搭配其他治疗措施:外用药物一般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使用,如内服药物、物理疗法等。
按照医生的指导同时使用其他治疗措施,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7. 按规定完成用药周期: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用药周期,不可自行停药或过量使用。
8. 注意药物的保存:将外用药物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的药物或改变药物外观的药品要及时丢弃。
总之,使用外用药物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注意患处皮肤的清洁和护理,同时遵循用药周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探讨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使用皮肤外科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方法合理正确的用药从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正确使用外用药所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结论合理而正确的使用外用药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是药物发挥其应用的疗效。
【关键词】皮肤科外用药正确使用注意事项根据相关医学资料报道,皮肤外科患者使用外用药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的是因为患者自身的体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有的是因为医院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外用药物本身的选择性的关系,甚者是患者自身使用药物把握不准确的缘由用量过渡或者不当引发的[1]。
目前,由于皮肤病患者对此类疾病的了解不多或者缺乏皮肤病的相关知识,自己进行外用药使用的过程中,长出现用量过度或者过少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人数已达6成以上。
怎样才能合理且正确的使用外用药是本文最主要研究的主旨内容,也是关键所在,合理使用药物及可以减少患者的疾苦以及毒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本文就皮肤外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在具体报道如下。
1 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及作用特点洗剂是皮肤外用药的一种药物挤,其主要包含溶液型、混悬型、乳浊液型、软膏剂或者也可以是软膏、乳膏、凝胶剂,除此之外,还包含酊剂、搽剂、醑剂、粉剂、硬膏剂、涂膜剂、气雾剂等等。
使用钱必须仔细了解这些药物剂型的性质以及作用特点,可以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或不良反应,使用时尤其要了解药物挤型包含或者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毛发部位就不可使用混悬剂,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皮肤干裂等粗糙症状的凝胶剂,尤其是皮肤组织出现发炎现象时使用还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有烧灼感以及蛰刺感等等[2]。
2 根据皮损的性质和病期选择适宜的剂型不同程度的皮肤病也分为不同的病理病期,主要包含进行期、稳固期、退后期。
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之前,需要先清洁皮肤,去除污垢、油脂和角质等。
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能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还能调节体内外温度和水份等环境因子,以保护身体的正常运转。
因此,皮肤病外用药的使用,是皮肤科疗程的重要一环,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药物对表皮及其下连接组织进行有效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一是辨证处方,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同一类皮肤病的治疗方案,病人之间有差异,因此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个体情况,准确把握证候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处方,合理地调配药物,采取针对性治疗。
二是注重影响因素。
诊断病理时,应当考虑到病人的病史、免疫功能及家族病史等因素,评估病情,从各个不同的视角进行诊断,准确治疗。
三是注重急慢诊求同。
当出现急症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皮肤病的慢性发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病情得到控制,使病情不再恶化。
四是控制抗药性。
由于不同病原体对药物存在多种耐药性,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抗药性控制措施,避免抗药性产生,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是安全使用。
由于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使用药物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同类或有部分相似成份的其他药物,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使用致敏药物时的个体反应,不要服用致敏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六是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在选择外用药物后,必须充分了解其副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的治疗安全提供保证。
以上就是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此外,患者在使用外用药时还要注意遵照医嘱,勤洗手,使用经消毒纱布盖在药物上,避免药物受污染,以便取得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