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古代罗马的学校教育
- 格式:pptx
- 大小:170.89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篇 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 .泥板书社)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D .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 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 .沛西.能)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 .等级性)A .无阶级性B .无组织C .等级性D .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 寺庙或僧侣学校)A .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B .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
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C .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
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D .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9.古儒学校是印度(D .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B .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 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 .奴隶社会等级教育)A .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 .原始大众教育C .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 .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B .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教育的特性是注重实际和功用,强调实践和技术而不注重思辨。
这种特性与古希腊教育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比,也成为西方教育史中实用与自由教育冲突来源之一。
第一节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共和时期的教育可分为前期和后期。
共和前期的教育又称为本色时期,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教育内容为道德,政治和军事,农业,法律等。
共和后期的教育受希腊影响开始建立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三种学校。
( 1 )初级学校:私立,招收7 一12 岁的平民男孩,设备简陋,教学内容较少,主要学习读、写、算、“十二铜表法”等基本知识。
( 2 )文法学校(属中等学校):私立,招收12 一16 岁儿童。
主要是贵族和富裕人家子弟。
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等。
教师多数由希腊人担任。
( 3 )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
于共和末期出现,为贵族、富裕人家子弟设立。
16 岁人学,学习两到三年,课程有修辞学、哲学、希腊文、法律、数学、天文、音乐等。
这种学校教育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雄辩、演说才能,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高级职务。
第二节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30 年,罗马进人帝制时期,为了把学校作为统治工具,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对学校进行了一些改革。
( 1 )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一切学校由国家管理,把学校大部分变为国立的,对私立学校实行监督,教师由政府委派,把教师变成国家官吏。
免除兵役劳役,发放津贴。
( 2 )改革学校培养目标,小学培养忠于帝国的顺民,文法学校、高等修辞学校培养国家官吏、书吏。
并出现拉丁文法学校。
( 3 )加强宗教教育。
第三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根据当时罗马社会的政治需要,在其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家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雄辩家的定义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就是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
(二)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外国教育史》电子教案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
在其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希腊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为西方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地理位置: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包括爱情海、爱奥尼亚海诸岛及小亚细亚两岸一群奴隶城邦的总称。
在这些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最强大的斯巴达和雅典。
因此在讲述古代希腊教育时都以斯巴达和雅典教育为代表。
古希腊学校教育实践一、古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4)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前30年)。
1.荷马时代教育(公元前1100—800年)之所以称为荷马时代是因为关于这个时期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为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
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史诗主要叙述了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的前后经过,歌颂了以阿喀疏斯、奥德修斯等希腊英雄的业绩。
英雄们都是品性高尚,人格健全的道德典范。
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各种为社会所肯定的美德、勇敢、正义、忠诚、大公无私、热爱集体、智慧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道德教育所占据地位,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希腊思想家所指的“四大德”)。
教育特点:荷马时代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处于教为低级的发展阶段。
尚未出现学校的专门教育机构,教育主要在实际生活过程及参与成年人的各种活动中所获得。
教育目的:是培养像阿喀疏斯那样勇敢武艺高强和像奥德修斯那样足智多谋,能善辩的武士。
教育内容:大致以军事和其直接关系的知识、技能为主,同时也注重演说能力的培养。
《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教材,自后有学校一直是希腊学校重要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孟禄认为荷马时代教育包含着希腊教育的全部萌芽。
外国教育史考试重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产阶级性,教育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2、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以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以及学校的萌芽。
二、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伯来的教育1、古巴比伦的文士教育:苏美尔时期的学校是一种专门培养“文士”或“书吏”的机构,因此被称作文士学校,而这种教育被称为文士教育。
文士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苏美尔文的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接受完初级教育的青年,将取得初级文士的资格,此后被政府部门接受高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
文士教育中的学习相当的单调,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的严格,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教师就会施以惩罚。
2、古埃及的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官职学校;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文士学校;主要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写作以及计算功能的人,此学校较僧侣学校官职较低,招收人数多,对出生限制稍宽,修业期有长有短。
3、印度教育的类型:婆罗门教育;在佛教兴起之前,教育婆罗门教所掌控,我们称之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教育对象主要为婆罗门高级种姓。
早期婆罗门教育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的,公元前8世纪后,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半载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