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5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考点十八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解析版)第一组文段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2)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3)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
(4)他物称是。
(一)(1)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2)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
(3)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
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
(4)其他人都称道认为是正确的。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年的年底进京奏报财务情况,就用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没有限度(不知收敛)。
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李溥利用奏事的机会,大肆夸赞浙江茶叶的美味精致,又说:“自来向皇宫进贡的,只有建州的饼茶,而浙江茶不曾成为贡品。
我用节余的钱买到数千斤浙江茶,请求允许贡入内宫。
”(他所调度的运茶船)直接从京城大门下的汴水道牵挽到城里,号称“进奉皇帝的茶纲”,有关部门都不敢盘查。
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
李溥晚年因为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官流放到海州,然而他首开的茶贡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
每当发运使入奏茶纲进京,长长的大船遮蔽河面,从泗州连行七日到达京城。
我出使淮南时,见有满载着货物准备入汴京的船只,曾设法弄到这些船只的货物单,上面虽写着“两浙笺纸三暖船”,其实所运送的其他贡物或私载的货物,都不亚于簿子上所登记的物品的数量。
文段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
(2)帝悟,寝不问。
(3)事隐太子、巢剌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
(4)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5)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二)(1)“难道威福出于李靖、王珪等人吗!为什么怠慢我的宫女?”下诏一并审讯查办。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HY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者师焉,或者否焉,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不所怙,惟兄嫂是依。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也。
8、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HY,羽化而登仙。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一)翻译原则翻译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例:①是可忍,孰不可忍:错误翻译:是可以忍啊,这谁不能忍?正确翻译: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错误翻译:“死去的这个人好像我的丈夫,不管白天黑夜都很像”正确翻译: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③以头抢地耳。
错误翻译:用头去抢草地上的木耳?正确翻译:用头撞地之意④(老翁)年逾八旬,卒。
错误翻译:(老翁)年龄过了八十岁,去当兵了。
正确翻译:(老翁)年龄超过八十岁,去世了。
⑤屠以后断其股,亦毙之。
正确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错误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自己的大腿,也死了……(二)翻译“六字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删“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靠近溪边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酒色香醇。
文言文翻译专题讲解一、留示例:找出下面句子中该保留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1、庆历四年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留:(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留:(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赵将、阳晋、上卿、勇气)译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
经典例题:段思恭,泽州晋城人。
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
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
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
(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
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
(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
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
太宗即位,迁降作监、知泰州。
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供奉为名,贱市绒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
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
保留词语:()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
保留词语:()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二、换找出下列句子该替换的内容,并翻译句子。
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换:()译文:()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换:()译文:()经典例题:张士隆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
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
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帝怒,令左右戋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鼬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寝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及莫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
德廉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
适有言德晓至郡为文讪上者,崎召德球与语,潜遣吏给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短,具状以闻0太祖贷其菲,削籍优灵武。
淳化二年,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于秘书省校书邨孝先内乱,帝素怜德仁,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德赚坐失教,责投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投衡州团练副使。
德麒因惭情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常德魂传》,有删改)(1)适有言德骥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骥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
(2)帝素怜德骥,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委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分其军为十,以正月旦为始,日轮一军攻城,聚十军并攻,期以三旬必拔。
唐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
港使人一而出,焚其攻具,金人存而却•食尽,武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饮。
娄宿雅寺彦仙才,妻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
金益兵急攻,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狠,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
金人情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唐仙易敝衣走渡河。
至城陷,民无贰心,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金人怒,房其城,全陕遂没。
(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1)潜使人缱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
(2)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比。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
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的省略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源中人)一见到捕鱼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增补原文省略的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3.增补原文省略的宾语。
君与具来。
您和(他)一起来。
4.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不治将益深。
(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1.发语词“夫”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夫战,勇气也。
战斗,靠的是勇气。
2.倒装句标志“之”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无意义的语气助词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1.前置谓语后移的。
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汝甚不惠!)2.后置定语前移。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和人民,受到上等赏赐。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前置宾语后移。
何以战?凭什么战斗?(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来。
(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1.人名、地名、年号等进行保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古今同义的字进行保留,多为名词。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不存在了,毛要附着在哪里呢?五、扩就是扩展,一般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往往需要对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扩展。
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译文: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3.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起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府。
)(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4.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译文: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译文: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
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其……欤?:兼表反问)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译文: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8.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