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心理语言学.
- 格式:ppt
- 大小:332.00 KB
- 文档页数:57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与信息。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分支。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发展等方面。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言政策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的符号特性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应用。
小组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进行小组展示并分享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语言和语言学的理解。
写一篇短文: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对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结构组成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理解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2.2 教学内容语音: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包括元音、辅音、声调等。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包括实词和虚词。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体系,包括词法和句法。
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语言结构的规律性和可变性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3 教学活动语音实验:让学生通过语音实验感知和区分不同的语音特征。
词汇游戏:让学生通过词汇游戏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法练习:让学生通过语法练习掌握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结构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语音练习:让学生进行语音练习,提高对语音特征的辨识能力。
词汇练习: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加深对单词用法和意义的学习。
语法练习: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巩固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的知识。
语言心理学(第四版)语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人类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人类如何使用语言来交流和表达自己。
在第四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语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语言与认知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
我们将讨论语言如何帮助人们组织和理解信息,以及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与情感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情感体验。
我们将讨论语言如何表达情感,以及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情绪状态。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情感障碍和语言障碍的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语言与行为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
我们将讨论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习惯和决策过程。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行为障碍和语言障碍的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我们将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和调查来研究语言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语言心理学研究伦理和道德的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最新研究成果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最新的语言心理学研究成果。
我们将讨论一些关于语言与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一些关于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研究。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语言心理学应用的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语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人类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社交互动。
在第四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语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 其他文献引述:一,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一语言和无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精神分析学最重要的理论奉献之一。
但拉康却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重点地重新阐释了无意识概念。
首先,拉康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先于语言这一观点。
他不仅认为这两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而且还把无意识看作是语言的产物。
拉康有句名言:“无意识就是非我的话语。
〞这句话带有纲领性,它把无意识和语言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伯仲、高低的东西,并用话语来设定无意识的范围。
实际上,这句话一是表达了无意识与语言一样不是自我内在的心理活动或机制,而是自我与非我间的(主体间的)关系,或共有的东西,因而包含着“他性〞;二是暗示了语言实际上先于无意识心理体验,或由言语行为才产生了无意识。
正如詹姆逊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指出的,“大体上我们可以说使用语言的情况不仅包含了先于非我的全部经验的他性这一抽象范畴,不仅还要有一个实际存在的、具体的他人,而且除了这两名以外,还包含一个第三者,即本人自己的另一个自我〞,考虑到这种非我的语言经验,可以认识到“在言语行为中他性本身就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意识空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换言之,是言语行为中的他性为无意识的发生创设了必要条件。
其次,与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作纯粹的本能,或由本能的欲念形成和产生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先有了超个人、超主体的语言和无意识,才形成和产生包括性本能在内的欲念的。
他说:“以为无意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着无意识的欲念,存在着某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本能的、因而需要上升到较高意识层次的,朦胧的、难以摆脱的、丑恶残忍的甚至是兽性的无意识的欲念,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恰好相反,欲念是因为有了无意识、也即有了在结构和效果方面都不受主体约束、控制的语言之后才存在的,还因为在语言这个层次上,总是有语言及相应的无意识的存在,才产生欲念,而且正是在语言中超出意识控制的局部才有欲念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