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长生果》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 格式:pdf
- 大小:765.39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我的长生果》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描绘了作者对长生的渴望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7课,属于阅读理解课。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阅读和讲解来丰富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长生的渴望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录音,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听力练习。
2.准备课文翻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对照和讨论。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长生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的翻译,让学生对照翻译,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话题的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课文内容为主线,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快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叙事性的文章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读书的快乐;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书籍、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读书的快乐;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与书籍的不解之缘,以及读书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重点内容;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与书籍的不解之缘,体会读书的快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与书报的亲密接触,以及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不够,阅读习惯有待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有所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饱经风霜”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理解课文主题;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书籍的魅力,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
2.教学难点:学会提取信息,理解课文主题;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相关知识点等。
2.教材:准备课文《我的“长生果”》及相关阅读材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书籍,谈谈对阅读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我的“长生果”》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章中关于“柑桔”、“长生果”等水果的描述。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农民的生活。
3.在阅读理解时能够准确把握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2.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关于“长生果”的描写。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意义下的“长生果”与“柑桔”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民生活背后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文中关于“长生果”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了解本课主题。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思想,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
3. 阅读讲解(20分钟)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我的“长生果”》,重点讲解生词和短语,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4. 合作探究(15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农民的生活、学生的“长生果”等话题,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思考。
5. 创意表达(2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自己“长生果”的作文,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水果,也可以是学生想象中的神奇果实。
6. 总结反思(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思考农民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阅读《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词汇量,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类似的优质课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和写作来丰富自己的心灵,实现了自我成长的过程。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阅读的热爱和追求,也有对写作的探索和实践,还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和追求可能还不够强烈,对如何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实现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可能还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会如何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实现自我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树立通过阅读和写作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提升自我素养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实现自我成长,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和追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挂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
3.精讲细读: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我的“长生果”》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书报的交往,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体会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字表述产生疑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渴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书籍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跟读模仿。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加阅读兴趣。
3.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作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作者作品,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被称为“长生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情表教学原文篇一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e)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学语文五年级《我的长生果》教案4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以下是职场和大家分享相关得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送你的参阅。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1教学目的:1、会写本课的生字,区分形近字并进展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局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继续开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5、背诵课文中优美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利用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进展读书学习;课前准备: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长生果”》2、五年级上《我的“长生果”》教学实录一、课题引入师板书长生果。
看到这三个字,你想说什么?生1:长生果就是能让人的水果。
生2:让我想到了唐僧肉,长生果也能让人。
师:是呀,从字面上看,长生果确实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样的水果谁也没见过,那么在我们如今,说的其实就是这样东西营养特别丰富。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却叫做“我的长生果”,预习之后,你知道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了么?生(齐):书!师:是呀,课文说的我的长生果就不是水果了,所以,课题里有一个生:双引号!师:表示生:特殊含义!二、积累成语师:真了不起!这篇课文中有非常多的成语,接下来请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成语或四字词语。
五分钟后,老师带着孩子把成语理一理圈出来(个别孩子会把无关的词语分在一起作为成语),之后让孩子齐读一次,齐读后自由记两分钟。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长生果》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介绍《我的长生果》是人教部编写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珍惜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价值观念。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情感渗透在导入教学的阶段,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美文,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营造出课文情景,引发学生的共鸣与共情。
2.2 共读课文教师逐段阅读课文,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跟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停顿,与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3 情感展现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和成长。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2.4 文本解读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名词解释,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句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课文背景和作者用词的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
2.5 情感拓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心情,和课文中的情感共鸣进行对照。
通过学生分享的个人经历,拓展课文中的情感主题,让学生在对比中更深刻地理解友谊与珍惜的含义。
三、教学活动设计3.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人物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情感,加深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3.3 朗读比赛通过举办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更生动地展现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4.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摘抄课文中的名句、写感想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长生果的传说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长生果的过程,以及最终获得长生果后对人生的思考,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努力追求真善美。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对传说故事的兴趣较浓,对于本文的主人公和情节,他们可能会有较强的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了解长生果的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生命、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如“长生果”、“千辛万苦”等。
2.课文内容理解:学生对于传说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主人公在寻找长生果过程中所展现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情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PPT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生果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长生果的传说故事。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老师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2、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教学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一、课题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浙江的作家,她叫叶文玲,曾担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请大家看这段介绍。
2、出示:叶文玲自幼喜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就在县报上发表两篇小说。
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她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
(请一生读这段文字)3、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了不起,是个大作家,真佩服等)4、是什么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力量,是什么在滋养她的文学生命?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长生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知道“长生果”吗?(是一种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果实)我的“长生果”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打开课本。
二、初读感知1、出示初读要求:(1)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划出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3)想想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少年时代的哪两件大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2、检查新词。
(1)难读词心扉(fei)水浒(hǔ)囫囵(húlún)馈赠(kuì)黯然(àn)酵母(jiào)一阕()誊()抄皎()洁借鉴()心扉()(2)积累四字词语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呕心沥血念念不忘与众不同别出心裁3、了解大意“长生果”是书,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和作文这两件大事。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可爱的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精选4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设计【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认知“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同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1、每个同学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资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7《我的“长生果”》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与书报的亲密接触,以及后来成长为作家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读书和写作的奥秘。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的热爱,体会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习作者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足,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热情,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学习作者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
2.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和写作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课文《我的“长生果”》及相关阅读材料。
3.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让学生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理解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长生果》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道理还需要引导。
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此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亲情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课文中的道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欣赏。
3.讨论话题: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教师监督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精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长生果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到长生果的神奇功效,并希望将这种神奇传递给更多的人。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寓意。
但部分学生对长生果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充满好奇,对本文的主题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长生果的神奇功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命的可贵,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长生果的神奇功效。
2.难点:感悟生命的可贵,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长生果图片:准备一些长生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生果的外观。
3.教学视频:寻找一些关于长生果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生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生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生果的外观,激发学生对长生果的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长生果的神奇功效,引出课文主题。
2.呈现(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发音。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并纠正发音错误。
学生朗读完毕,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我的“长生果”》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我的“长生果”》的故事内容和寓意•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能够通过诵读、朗读表达故事情感•能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文章中的道理和哲理二、教学重点•《我的“长生果”》故事内容的理解•朗读和表达文章情感的能力培养•通过讨论学习文章中的道理和哲理三、教学准备•长生果的图片或实物•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组讨论的材料•朗读比赛的评分表•PPT课件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的“长生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文本理解分段阅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朗读表达安排学生进行角色分组朗读,通过声音表达文章情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4.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道理和哲理,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展示讨论成果。
5. 情感表演组织学生编排情感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或填写反思表格,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感悟故事寓意,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需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上加强,下节课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六、延伸拓展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长生果”故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我的“长生果”》的故事内容,也表达了对故事的情感和感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我的“长生果”》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