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鲁科版总结公式归纳知识体系详细概括docLNK
- 格式:doc
- 大小:309.00 KB
- 文档页数:10
鲁科版必修一物理知识点鲁科版必修一物理知识点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
高三鲁科版物理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3.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4. 力和重力:力的合成与分解、重力的定义、重力加速度和重力势能。
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的概念、向心力和离心力、万有引力定律。
二、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镜面反射和镜像形成。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
3. 光的波动性质:光的波动模型、光的短波性与长波性。
4. 光的光谱和色散:光的光谱组成、光色的形成和分解。
5. 光的电磁波性质:光的电磁波模型、电磁波谱。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定义和特征。
2. 电场中的电势能:电势能的定义、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
3. 电路中的电流: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4. 电容和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平行板电容器、串联与并联电容器。
5.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电磁波的特性和产生。
四、力学1. 力学基本概念:质量、力、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力的作用和力矩: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力矩的定义和计算。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4. 平衡和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平衡和不平衡力。
5. 动力学和动量:动量的定义、动理和动量定理、碰撞和守恒定律。
五、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热平衡和温标、热量的传递和单位。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功和内能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摩尔定律、声速和音高。
4.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概念和特性、热传导和传热介质。
5. 相变和热容量:相变的条件和类型、热容量的概念和计算。
六、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的基本组成、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
鲁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概述高一物理是物理学学科的入门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学习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并掌握了一些基础实验方法与技巧。
下面是对鲁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1. 测量与误差- 测量的意义:描述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测量的种类;- 误差的分类:介绍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平均误差;- 误差的处理:掌握加减、乘除法则,并了解误差的传递规律。
2. 运动学- 运动描述: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平抛运动:了解水平抛体和斜抛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 动力学- 动能和功:介绍动能和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动量守恒定律: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冲量和力的作用时间:说明冲量和力的作用时间的关系。
4. 能量与功率- 功和功率: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能量与能量转化:介绍能量的定义和能量的转化。
5.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介绍温度的概念和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量与功:了解热量和功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静电学- 静电荷与静电场:了解静电荷和静电场的概念;- 库仑定律:介绍库仑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电场强度: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7. 电学基础- 电流和电阻:阐述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欧姆定律:了解欧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串联与并联电阻:介绍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8. 电磁感应学- 磁感线与磁感应强度:了解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感生电动势:掌握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技巧与方法高一物理课程重视实践与实验的能力培养,下面是几个实验技巧与方法的总结。
1. 实验设计基本要点- 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实验装置:合理设计实验装置,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准确记录数据,并进行合理处理和分析。
鲁科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在考试季节,高考物理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一门科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下面将对鲁科版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力与牛顿定律1. 力的概念及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量。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动力学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静电场与电流1. 电场概念及性质:电场是描述电荷相互作用的物理场,是电荷周围空间的属性。
2. 静电场强度:定义为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用E表示。
3. 电位差与电势能:电势差定义为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 点所做的功,即ΔV=W/q。
4.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I表示。
电路是导体、电源和电器之间形成的路径。
三、电磁感应与电磁波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大小等于导线磁通量的变化率,即ε=-dΦ/dt。
2. 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常用于变压器、发电机等电磁设备的工作原理。
3. 电磁波的概念及特性: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传播而形成的波动称为电磁波。
4.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四、光学与光的性质1. 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是指光的波前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孔径或物体边缘时发生的现象。
2. 球面镜与薄透镜:常见的光学元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凸球面镜和凹球面镜。
3. 倍率与焦距:镜头的倍率是物距与像距的比值,焦距是镜头的特性之一。
五、单位与量纲1. 量与单位:物理量是可测量的属性,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2.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国际上通用的一套单位制度,包括七个基本单位和二十个导出单位。
六、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度量,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
高中物理鲁科版总结公式归纳知识体系详细概括高中物理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它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
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
在鲁科版的高中物理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重要且常用的公式,下面将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归纳和总结。
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1.1.1 速度公式:v = Δx / Δt1.1.2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1.1.3 位移公式1:Δx = (v + u) * t / 21.1.4 位移公式2:Δx = ut + 1/2at^21.1.5 速度-时间关系式:v = u + at1.2 抛体运动1.2.1 抛体运动位移:h = ut + 1/2gt^21.2.2 抛体运动的水平速度:v = u + gt1.2.3 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h_max = u^2 / (2g)1.2.4 抛体运动的总时间:T = 2u / g1.2.5 抛体运动的最大水平位移:R = v * T = u^2 / g1.3 圆周运动1.3.1 圆周运动的周期:T = 2πr / v1.3.2 圆周运动的频率:f = 1 / T1.3.3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_c = v^2 / r2. 力学2.1 牛顿定律2.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1.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2.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2.2 动力学2.2.1 动量公式:p = mv,动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2.2.2 冲量公式:J = FΔt,冲量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时间的乘积2.2.3 作用-反作用定理: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3 动能定理2.3.1 动能公式:E_k = 1/2mv^2,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2.3.2 动能定理:E_k = W,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2.3.3 功率公式:P = W / Δt,功率等于所做的功除以时间的变化量3. 热学3.1 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等于内能变化量与对外做功的和3.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3.3 理想气体定律:PV = nRT,气体的压强乘以体积等于物质的摩尔数乘以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乘以温度4. 光学4.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任意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4.3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的比例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4.4 光的衍射定律:波通过一个够小的孔洞或者通过一个够窄的缝隙时产生衍射现象4.5 牛顿环公式:r^2 = (2nt)λ,牛顿环的半径与介质折射率、透明物体的厚度、波长之间的关系以上是高中物理鲁科版中一些主要的公式的总结和归纳,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掌握好这些公式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将有助于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鲁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和相互转化的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物理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高一阶段,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的物理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有基础概念,又涉及到实际应用。
本文将对鲁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原理)-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3. 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 自由体图和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条件和条件式- 斜面问题和悬挂问题二、能量与功1. 功与机械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的分类及其应用- 功与能量的转化2. 功和功率-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率的单位和换算3.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三、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流大小的调节- 串联和并联电路2. 电阻与电阻率-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示波器的使用和电流的测量四、磁学基础1. 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磁力的产生与作用- 科尔斯定律和磁力的方向2. 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安培环路定理- 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 单摆电流计和托马斯管3.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和感应电动势- 应用:发电机和电磁铁五、光学基础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线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斯涅尔定律- 理想平行板和光的全反射2.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理想像和实际像的特点- 凸透镜和镜像的成像- 相机和显微镜的原理3.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干涉和衍射现象- 杨氏干涉和双缝干涉综上所述,鲁科版高一物理知识点主要涵盖运动与力学、能量与功、电学基础、磁学基础以及光学基础等内容。
高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鲁科版鲁科版高二物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各种知识点和实验内容。
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和总结,下面将对高二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大总结。
希望通过这个总结,能够让大家对高二物理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载体。
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需要考虑。
1.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合成和分解力的方法来求解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如果没有外力或合力为零,则物体将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可以通过 F=ma 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力的效果力的作用会引起物体的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成正比。
2. 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之间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4. 空气阻力物体在运动时与空气发生相互作用,会产生空气阻力。
三、动量与能量动量和能量是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1. 动量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可以用公式 p=mv 来表示。
2.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动能与功物体具有动能,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可以用公式 K=1/2mv^2 表示。
四、声光电现象声光电现象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涵盖了声音、光线以及电的产生和传播。
1. 声的特性声音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具有振幅、频率、波长等特性。
2.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反射、折射、散射等特性。
3. 电的特性电是一种带电粒子产生的现象,具有导电、绝缘、电流等特性。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必修1》 (2)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2)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第四章相互作用 (4)第五章力与平衡 (4)第六章力与运动 (5)《必修2》 (6)第一章功和功率 (6)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 (7)第三章抛体运动 (9)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 (10)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0)第六章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初步 (10)《选修3-1》 (11)第一章静电场 (11)第二章电势能与电势差 (12)第三章恒定电流 (12)第四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逻辑电路 (13)第五章磁场 (15)第六章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15)《选修3-2》 (18)第一章电磁感应 (18)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18)第三章交变电流 (19)第四章远距离输电 (19)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20)《选修3-4》 (22)第1章机械振动 (22)第2章机械波 (22)第3章电磁波 (23)第4章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23)第5章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24)第6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24)《选修3-5》 (25)第一章动量守恒研究 (25)第二章原子结构 (25)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 (26)第四章核能 (26)第五章波与粒子 (27)《必修1》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导 入 认识运动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照系。
2、时间和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及时雨,通常用t 表示,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 ∆表示。
第2节 质点和位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运动都是相当复杂的,研究问题时要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种抽象过程。
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忽略它的形状和体积,但它占有位置,且具有质量。
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一功和功率1、机械功①机械功的含义②机械功的计算▲功cosW Fsα=2、功和能①机械功原理②做功和能的转化▲功的原理W W W W==+阻动有用额外W W W=+输入输出损失3、功率①功率的含义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功率WPt=P Fv=4、人与机械①功率与机械效率②机械的使用▲机械效率W PW Pη==有用有用总总二能的转化与守恒1、动能的改变①动能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③动能定理▲动能212kE mv=▲动能定理22211122Fs mv mv=-2、势能的改变①重力势能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③弹性势能的改变▲重力势能pE mgh=▲重力做功12G p p pW E E E=-=-∆3、能量守恒定律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②机械能守恒定律③能量守恒定律▲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2222111122mv mgh mv mgh+=+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三抛体运动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①运动的独立性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2、竖直方向上①竖直下抛运动▲竖直下抛的抛体运动②竖直上抛运动0t v v gt =+2012h v t gt =+▲ 竖直上抛0t v v gt =- 2012h v t gt =-0v t g = 202v h g=3、平抛运动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0x v t = 212y gt =▲ 合速度:22220()()x y v v v v t gt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 y oov gt v v θ==▲ 合位移:222201()()2s x y v t gt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0tan 2y gt x v α== 4、斜抛运动①斜抛运动的轨迹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斜抛初速度0v00cos x v v θ= ,0x F =合 00sin y v v θ=,y F mg =合四匀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①线速度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线速度 s v t=▲ 角速度tϕω=▲ 周期与频率 1f T=▲ 2r v T π= 2Tπω=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①向心力及其方向②向心力的大小③向心加速度▲向心力2F mrω=2vF mr=▲向心加速度2a rω=或2var=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4、离心运动①认识离心运动②离心机械③离心运动的危害及其防止五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引力常量的测定①行星运动的规律②万有引力定律③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万有引力定律122m mF Gr=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①人造文星上天②预测未知天体▲第一宇宙速度Gmvr'=7.9/km s▲第二宇宙速度11.2/km s▲第三宇宙速度16.7/km s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①古希腊人的探索②文艺复兴的撞击③牛顿的大综合④对太空的探索。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鲁科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鲁科版教材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运动的描述方法、参考系的选择、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迈克尔逊法则等。
4. 公转和卫星运动行星公转、人造卫星的轨道、能量守恒定律等。
5.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出日落现象、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等。
6.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碰撞的动量守恒等。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温标、热量的传递和计算等。
2. 物质的内能和热传递物质的内能、内能变化与功、热传递与功等。
3. 热膨胀和物态变化物体的热膨胀、热膨胀方程、物态变化等。
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性质状态方程、摩尔气体的性质、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等。
5. 理想气体的过程和功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功的计算等。
三、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
2.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
3.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光的波动和粒子性、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等。
4. 光的色散与光谱光的色散定律、光谱的基本特点、光的合成与分解等。
四、电学部分1. 电荷、电场和电势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和计算、电势的概念和计算等。
2. 电容器和电容电容器的构造和性质、电容的概念和计算等。
3. 电流和电路基本定律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计算、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电磁感应的规律等。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旨在对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知识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 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物理量和单位制
- 物理实验和观测方法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
- 合成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三: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
-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知识点四:力的作用和性质
-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点五:机械能与能量守恒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和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知识点六:力学世界的局限性和规律性
- 粒子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
- 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微观粒子的运动
- 力学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以上是对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和整理。
希
望本文档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定律。
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和补充。
高一物理鲁科版知识点归纳高一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而鲁科版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一种教材版本。
在学习高一物理鲁科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鲁科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力学方面的知识点。
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受力情况。
在高一物理鲁科版中,我们会学习到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认为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除非有外力作用;第二定律是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F=ma;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且反向的,同时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此外,我们还会学习到动能和动量以及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光学也是高一物理鲁科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
在光学的学习中,我们会了解到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
此外,还有常见的光学仪器如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等。
热学也是高一物理鲁科版的一个重要内容。
热学研究热量的传递、热平衡、热态和气体分子等相关知识。
在学习热学时,我们会了解到热平衡是指物体之间没有热量传递或传递的热量相等,热平衡是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表示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它导致了热量的自发传播和不可逆性。
电学是高一物理鲁科版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电学研究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等知识。
在电学的学习中,我们会了解到电流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电阻和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有关;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U=IR;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也是电学中的重要内容。
声学也是高一物理鲁科版中的一部分。
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鲁科版一、力学1.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
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质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外力为零,则该质点保持原来的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点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受力物体对作用力物体之间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动力学力的叠加原理: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摩擦力:摩擦力是垂直于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产生的恢复原形的力。
4.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5.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a=V^2/RV=2πR/T7. 静电场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 磁场洛伦兹力: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
物体的温度: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统计结果。
2. 热量和内能热量:热力学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的方式。
内能:系统内分子、原子、离子微观运动能量的总和。
3. 热传导热传导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方式、相互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4. 热功转化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状态变化时,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所作的功与系统内能改变之和。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熵永不减小。
6. 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工作过程。
三、光学1. 光学基本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折射角满足斯涅尔定律。
2. 光的波动性双缝干涉:光通过双缝时形成的干涉条纹。
单缝衍射:光通过单缝时形成的衍射图样。
高一物理鲁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并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而本文旨在对高一物理鲁科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学习指导。
一、力学部分1. 物体的运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相关公式和图像解析2.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权示意图- 牛顿第三定律3. 动能和动能原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功和功的计算公式- 功的性质和功率4. 力和力矩-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衡和平衡条件- 杠杆原理和力矩5. 弹力和弹簧振子- 弹性力和胡克定律- 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6.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离心力和向心力- 平面圆周运动的运动规律和性质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热功和功率- 热功的计算和性质-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火焰和理想气体- 火焰的结构和特性- 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4. 热机和热功率-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热机效率和热功率的计算公式5. 热传导和热辐射- 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热传导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热辐射的特性和应用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性和成像规律 -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和应用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和斯涅尔定律- 全反射和光纤的应用- 透镜成像和光的色散3.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动模型和光的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双缝干涉的应用 - 光的衍射和衍射的实验和应用4. 光的偏振- 偏振光的产生和偏振光的特性- 偏振片的使用和偏振光的应用四、电磁学部分1. 静电场和电场力- 静电荷和静电场的特性- 电场力的计算和叠加2. 电场中的电势- 电势差和电势能-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计算- 等势面和电势能的转化3. 电容和电容器-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的性质和计算4. 电流和电阻- 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种类5. 电路和电路分析-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电功和功率在电路中的应用综上所述,高一物理鲁科版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了物理的力学部分、热学部分、光学部分和电磁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高一物理鲁科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一系列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高一物理鲁科版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这些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内容。
一、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学基础力学基础包括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牛顿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理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3.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与力相关的概念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运动是力的作用下物体的状态变化,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二、热学1. 热学基础热学的基础概念包括温度、热量和内能等。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物理量,热量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能量传递。
内能与物体的分子运动有关。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它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导热系数和传热速率是研究热传导的重要概念。
3.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的是热现象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其中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热机效率等概念。
三、光学1. 光的特性光的概念包括光的源、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等。
其中反射包括平面镜反射和球面镜反射。
2. 光的折射折射是光传播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它包括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等概念。
光的折射在透镜的使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3. 光的波动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光波动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波速和光程差等。
四、电学1. 静电场静电场是指电荷在空间中所形成的场,其中包括电场强度、电场力和电势等概念。
库仑定律是研究静电场的重要规律。
2.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其中有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
电功率和电阻是电路分析的重要概念。
3. 磁学基础磁学基础包括磁场、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等。
电磁感应定律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以上是对高一物理鲁科版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鲁教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是一个矢量量,用符号Δx表示。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用符号v表示。
平均速度为Δx/Δt,即位移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瞬时速度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一个矢量量,用符号a表示。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Δt,即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
2. 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可以用公式F = ma表示,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彼此之间。
3.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 = (1/2)mv²,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当有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通过矢量相加的方法求得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分力,可以通过正余弦函数求解。
分力的合成等于原力,且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5.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沿斜面向上运动和沿斜面向下运动。
二、热学1. 热能与温度:- 热能:物体由于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 温度:反映物体内部粒子平均动能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T 表示,单位为摄氏度、开尔文度或华氏度。
《必修2》第一章功和功率导入神奇的机械功第1节机械功第2节功和能第3节功率第4节人和机械第1节机械功1、机械功:用于某物体的恒力大小为F,该物体该力的方向运动,经过位移s则F与s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用W表示。
(1)功的计算公式:θsFW cos⋅⋅=(单位:焦耳,用字母J表示)(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注意:不能把功理解为力与位移的无条件的简单结合;不能认为只要物体受力的作用,物体又运动了一段位移,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例如一个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且物体运动了一段位,但这段位移并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重力和支持力都不对物体做功.2、θsFW cos⋅⋅=的物理意义:(1)式中θs cos⋅可理解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力的方上的位移的乘积;也可将式中θF cos⋅理解为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功的大小等于位移和位移方向上的力的乘积.(2)虽然力(F)和位移(s)都是矢量,功(W)也有正负,但功是标量:①当θ<90°,cosθ> 0 ∴W>0,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
②当90°<θ≤180°时,cosθ<0,∴W<0,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力对物体的运动有阻碍作用,也可说是物体克服个力做功;当θ=90°时,cosθ= 0,∴W=0,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F,s,a确定后,力F对物体做的功w有确定值,跟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无关,也跟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4)同一个力做功的数值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这叫做功的相对性.例如汽车刹车后向前滑行的过程中,静止在汽车地板上的货物受到向后的摩擦力f;若选地面为参照物,f对货物做负功;若选汽车车厢为参照系,f对货物不做功.通常末说明参考系时,应认为是选地面为参考系。
(5)θsFW cos⋅⋅=的运用条件是:F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恒力。
3、对几种不同力做功的分析(1)重力做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面内沿曲线从A运动到B,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hAB,重力做正功WAB = mghAB,从A到C,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hAC,重力做负功WAC =-mghAC,由此可见,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乘以两个位置的高度差,下降时重力做正功,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做功的多少与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无关,只与重力大小和两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不仅仅是重力,往后学习的电均力做功也是如此,它们做功的多少都与具体的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2)摩擦力做功: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向右滑行到B,位移为sAB,所受摩擦力f向左,则摩擦力做功W =-fsAB,说明滑动摩擦力做负功。
如图所示,物体被轻放到向右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物体将受传送带所给的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从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B,发生位移为sAB,则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fsAB,说明滑动摩擦力做正功。
如图所示,物体 A 在 B 施予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与 B 一起向右加速一段位移sab ,A 受静摩接力的大小为f ,方向向左,则此摩擦力做的功为W =fsab,说明静摩擦力做正功.如图所示,如果由物体 A 与 B 一起以初速度v0 由 a 向右减速滑行到b,位移为sab,A 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右,则此摩擦力做的功为W =-fsab,说明静摩擦力可做负功。
由上述四种情况可知,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都既可做正功,又可做负功.(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磁铁N极相对,相向滑行,各自受到磁场斥力作用,因为场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即位移方向)相反,所以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分别在做负功.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磁铁因相互吸引而相向运动,各自受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同,可见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分别在做正功.如果上两例中都固定一块磁铁,则磁场力对该磁铁不做功,在上图中,磁场力将对另一块磁铁做负功,在上图中,磁场力将对另一块磁铁做正功.可见,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能有一力不做功,另一反作用力仍然可做正功或做负功,我们再分析上图中,B 对A 的静摩擦力对P做正功的同时,A 对 B 的静摩擦力对 B 做负功。
由以上分析看,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可能情况是,同时做正功;或同时做负功;或一力不做功而其反作用力做正功或负功;一力做正功而其反作用力做负功;或都不做功。
4、功的原理:合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1)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第3节功率1、功率: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
求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叫做功率。
twP/=,FvP=,WkW10001=。
2、平均功率: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通常用tWP/=表示,而把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
当做功的力与物体的位移同方向时,瞬时功率用FvP=表述。
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相同。
3、功率的概念及其理解:(1)力对物体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的所历时间T的比值,叫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功率的定义式P =W/t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的国际单位为瓦特,用字母W表示。
1kW=1000W1马力=735WkW·h 是功的单位而不是功率的单位,J103.6h1kW6⨯=⋅(3)力对物体做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大;功率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并不一定多.如果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时间成正比,则功率为恒量;如果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时间不成正比,则功率的大小与所研究的时间有关.4、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做功机械能长时间正常工作的最大输出功率叫做机械的额定功率.它是动力机械的性能指标之一,与机械是否做功无关,与机械实际做功的快慢也无关系.(2)机械工作时的实际输出功率叫做实际功率.实际功率不应(不可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机械.5、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1)从功率的定义式P =W/t来看,只要在t时间内完成了W的功,不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也不论物体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应用定义式P =W/t计算出的P 只能是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2)将恒力功的计算公式W =Fscosθ代入P = W/t可得θθcoscosFvtFsP==①上式中θ表示力F与速度v的夹角.当θ=0时,cosθ = 1,P =Fv;可见P =Fv只适用于F与v方向相同的情况,当F与v成在一定夹角时,要将F(或v)投影(分解)到速度v(或F)方向上计算功率,故上式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功率计算公式。
②在利用P =Fv cosθ计算功率时,若F为恒力,v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计算出的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若v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F为该时刻力的大小,则计算出的是该时刻力的瞬时功率。
第4节人和机械1、机械效率:%100%100⨯=⨯=总有用总有用PPWWη2、机械功率和机械效率:(1)使用机械工作时,必须有动力对机械做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输入功(又叫总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叫做输出功(又叫有用功),输出功与输入功的百分比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用η表示,即:η =(W出/W总)×100%(2)动力对机械做功的功率叫做输入功率(又叫总功率),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功的功率叫做输出功率(又叫有用功率).由于W出= Pt,W入= P入t,所以机械效率表达式也可以写作η = (P出/P入)×100%(3)机械效率与机械功率不同.机械功率描述机械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描述功的利用率的高低;机械功率的单位是瓦特,机械效率是没有单位的纯数值;由于使用机械时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机械效率的数值总是小于1的,而机械功率的数值却无此限制。
第二章 能的转化与守恒 导 入 从水车到核电站 第1节 动能的改变 第2节 势能的改变 第3节 能量守恒定律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动能的改变1、动能: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帮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12k k E E W -=3、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① 动能的定义式:221mv E k =,式中 m 是物体的质量, v 是物体的速率,kE 是物体的动能。
② 对运动物体动能的几点说明:a. 动能是标量: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
动能定义式中的 v 是物体具有的速率,动能恒为正值。
b. 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单位由质量和速度的单位来确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千克·米2/秒2,c. 由于,焦米牛秒米千克⋅=⋅⋅⋅=⋅⋅⋅111122,所以动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③ 动能具有相对性: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具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来讲,我们选地面为参照物。
(2)动能定理:①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②表达式:W 总 =△Ek 或 1221Ek - EKW W =⋯⋯+。
③推导:如图所示物体 m 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s ,速度由 v1 增如到 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F - f =ma ①2as v - v 2122= ②由式②得:a =(2122 v - v )/2s 将其代入式①得:F - f = m (2122 v - v )/2s① Fs - fs =2122v 21 - v 21 ②上式表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3)对动能定理的几点说明:①总W 表示外力的总功,计算方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求物体所受合外力,再用功的公式求总功,另一种方式是先计算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然后再求它们的代数和,这种方法不局限于要求各个力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方向,同一位移中作用于物体,即某过程的不同位移中受到的外力可以不同,它比第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②k1k2k E - E E =∆,表示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 动能的增量 ),显然外力总功为正时(△Ek >0),物体动能增加,外力总功为负时(△Ek <0)物体动能减少。
③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作功,也适用于变力作功,物体所受外力是指一切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在电磁学中动能定理也常常是一条重要而简睫的解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