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3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0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名篇名句默写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 , .”两句与后文“戍卒叫,函谷举”相照应,揭示了秦亡的潜在原因。
(2)王安石在《答司马速议书》中用,尽了司马光的“生事”说。
(3)比喻的手法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和“”17.(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3)玉鉴琼田三万顷肝胆皆冰雪(或:细斟北斗)(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最后两空符合要求即可得分)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以木和金经改造提升品质类比博学善思的好处,《谏太宗十思疏》也有同样的手法,以木长流远类比国家治理,得出“,”的结论。
(2)以史为鉴知兴替。
《六国论》希望统治者不畏强敌,做到“”;《阿房宫赋》中得出秦灭亡的原因“,”,并非天下。
(3)倚楼凭栏心潮涌,把酒临风思绪飞。
古人有登楼望远、登楼抒怀的习惯,“楼”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如“,”。
17(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族秦者秦也(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小慧想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却顾虑重重,同学用《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两句,鼓励她事情合理就坚决采取行动,认为正确就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2)《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了泛舟水上的景象,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两句相似。
2023学年青岛市莱西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2024.0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是象征?我斗胆自创一个简单好懂的解说:“象征者,取象于物,以表喻人或事(境)之特征也。
”象征包含着譬喻的因素,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
比方《红楼梦》里说李纨是个“佛爷”,这是个比喻,不是“象征”。
等到群芳夜宴,祝寿怡红,李纨伸手一掣,掣得的是一枝老梅(花名酒筹),正面镌着这梅枝,反面刻着“竹篱茅舍自甘心”一句古诗——这,才是她的象征。
《红楼》一书中,另有一个总括的、特大的象征,就是大观园之命脉,曲折流贯全因,映带了各处轩馆台榭的那条溪水的名字——沁芳!“沁芳”表面上原是为一座亭子而题的,但实际上溪、桥、闸、亭通以“沁芳”为名,可见其重要。
雪芹写《红楼梦》,为什么要特写一座大观因?据脂砚斋的批语说是:“只为一葬花冢耳。
”这种批语,至关重要,但也被人作了最狭隘的理会,以为修建了一座大观因,只是为了写“黛玉葬花”这个“景子”。
要领会雪芹的深意,须不要忘掉下面几个要点:(一)“宝玉系诸艳之贯,故大观园对额,必待玉兄题跋。
”宝玉是亲身目睹群芳诸艳不幸结局的总见证人,他题“沁芳”,岂无深层涵义。
(二)宝玉与诸艳搬入园后,所写第一个情节场面就是暮春三月,独看《西厢记》至“落红成阵"句,适然风吹花落,也真个成阵,因不忍践踏满身满地的落红,而将花片收集往沁芳溪中投撒,让万点残红随那溶溶漾漾的溪水流逝而去——这才是“沁芳”的正义。
(三)虽然黛玉说是流到园外仍旧不洁,不如另立花冢,但雪芹仍让她在梨香院墙外细聆那“花落水流红”的动心摇魄的曲文,并且联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前人词句,不禁心痛神驰,站立不住——试问:他写这些,所为何来?很多人都只是着眼于写黛玉一人的心境,而体会不到在雪芹的妙笔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沁芳”二字作出活生生的注脚。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第三阶段考)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古诗文阅读(22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
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
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
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
”后嘉其直,不能用也。
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
介直自守,累岁不迁。
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
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
迁秘书少监。
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
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
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
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
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
卒,年六十一。
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
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
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志向是文情并茂,“充溢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完备无缺,自然熨贴,不现牵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备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珍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行,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凹凸当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看法。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备。
品低的是内不充溢而外求光辉,故意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美丽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确定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态。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晰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确定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全部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全部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闻名的作品如赛珍宝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故意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调。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24分,每小题2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解答用户的提问。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但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____________。
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圈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____________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
”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的作用,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随着语科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____________。
对此,(),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
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机器当好“秘书”,科学与文化可以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一无所长天马行空方兴未艾B.一无所长无所不知应运而生C.一无是处无所不知方兴未艾D.一无是处天马行空应运而生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B.人们应该敞开胸怀,何苦焦虑“机器取代人工”C.与其人们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D.人们并非焦虑“机器取代人工”,早已敞开胸怀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发挥“巨人”的作用,让创造者看得更远、站得更高。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②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
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③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
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
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
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
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④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
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0×3﹦3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苌.弘(cháng)熟稔.(rěn)樯橹.(lú)绮.丽(qǐ)脍.炙人口(kuài)B.蟊.贼(máo)罪愆.(qān)萧.瑟(xiāo)料峭.(qiào)少不更.事(gēng)C.应.验(yīng)哽咽.(yè)木讷.(nè)蹩.进(bié)遥岑.远目(cén)D.诡谲.(jué)巷陌.(mò)参差.(cī)畏葸.(xǐ)乍暖还.寒(huán)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伺候昏聩枭雄寒暄烦文缛节鬼计多端B.聆听戡乱厮杀尸骸走投无路磕头贺喜C.暮霭掂量抱负清秋理曲词穷夸夸奇谈D.扫描仓皇针灸孱弱前合后堰聊以慰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发射,这将有望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梦想,同时也有望实现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由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B.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C. 近日,人们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密切关注山东疫苗事件,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连续回应,澄清了相关问题。
D. 和谐包括不同的意义,它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有着悠长的历史积淀,是人类关照外在宇宙与内在心灵结出的硕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话,大家感到他是在回避要害问题。
②面对这不知何时又会来袭的敌人,战士们。
③诗人把竹子比作、高风亮节的君子。
A.闪烁其词翘首以待明哲保身B.含糊其辞翘首以待洁身自好C.闪烁其词严阵以待洁身自好D.含糊其辞严阵以待明哲保身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里,,,。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xiāo)》以中国生肖文化为创作题材,选取“日晷.(guǐ)”“晨钟暮鼓”“春夏秋冬四时风貌”“中国历史年头特色与演化”等一系列元素。
B.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困难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zhuó)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fù)而失去平衡。
C. 人们望见伽西莫多眼睛冒火,筋(jīng)脉鼓起,四肢绻曲,一下子就把皮条和绳子都挣开了。
D. 188软件园键盘鼠标频道,为您供应一键复制粘.(zhān)贴工具官方下载.(zài)、一键复制粘贴工具最新版等键盘鼠标软件下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当詹姆逊们对文化探讨成为超级学科忧心忡忡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
【甲】文化探讨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
【乙】文化探讨干脆与西方当代理论指责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矩;同时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
经过文化探讨的洗礼,文艺学又起先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应有尽有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义正词严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
好不简单抓住“西马”,不料却是一匹“野马”。
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指责,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旁门左道的怪诞。
【丙】当代文学的确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热心、耐性和信念。
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头的丈学逊色。
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切入B.游刃有余C.旁门左道D.更是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伽西莫多虽然始终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丢失了。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多种题型)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一、 15分(每小题3分)1. 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yìn)凉熨.(yù)帖逢场.(chǎng)嘈.(cāo)杂B. 间.(jiàn)或菲.(fēi)薄聒.(guō)噪颓圮.(pǐ)C. 唠.(láo)叨炮.(páo)烙龟.(jūn)裂巢穴.(xué)D. 瞋.(chēn)视造诣.(yì)捆扎.(zhā)跫.(qióng)音2.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荒谬座落一筹莫展名副其实B. 投诚沧桑事无具细绿草如茵C. 编缉深邃神采焕发矫揉造作D. 安详烦躁平心而论变幻无穷3.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②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他舍身取义,保全大节。
③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A. 遴选敦促做客B. 筛选督促做客C. 遴选督促作客D. 筛选敦促作客4.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B. 石碑上层的三尊神像,只剩下两尊,都已失去了头颅,可是他们仍然气宇轩昂....地坐在深凹的洞窟里。
C. 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
我信口雌黄....,说个笑话给你听。
你应当当笑话听。
D. 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5.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手法,后三个说的是内容。
B. 班固善作赋,其《两都赋》脍炙人口;但班固之志并不在此,他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来历。
C.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他们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朱德题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D. 欧·亨利是美国小说家,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羊脂球》等。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B.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创作C. 退而论.书策论:谈论,议论D.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察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思垂空文以.自见。
汉亦留之以.相当B. 略考其.行事山原旷其.盈视C.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及其所之.既倦8. 从句式特点上看,下面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 斯用兵之效也C. 子卿尚复谁为乎D. 戍卒叫,函谷举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④⑤⑥10. 下面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 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
C.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 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第Ⅱ卷(综合题90分)三、(16分)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译文:(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分)译文:(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分)译文:12. 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8分)(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卫风·氓》)(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5)乱石穿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8)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四、(6分)1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3分)①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
②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
③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
④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
⑤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
⑥走进洈水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你进入了一个流动的世界。
答:14. 仔细观察右边这枚“国家节水标志”,准确理解标志的含义,然后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文字,使上下句衔接自然。
(3分)“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标志中圆形背景实际为绿色)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1);手又像(2),象征(3)。
(每条横线不超过10个字)五、(18分)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儿童如诗赵思运①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
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②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
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
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了他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
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
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
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③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
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
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
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
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④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
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
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点你埋得太深了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⑤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
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
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
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⑥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
现在只记得几句话。
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你的桥不牢它是给鸽子走的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⑦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
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
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而上的神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