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拾贝壳》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精选5篇)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1.自主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贝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三、读文中识字。
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四、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五、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六、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拾贝壳》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
2、正确认读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
3、积累9个词语,2个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4、5节。
5、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二、教具准备:各种贝壳实物、各种贝壳图片、多媒体三、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贝壳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课文《拾贝壳》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喜爱美的事物、尊重生命、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能听懂老师的教诲,感受知识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文本内容,尤其是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行为语言等。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问:你们喜欢去海滩吗?有没有看见过贝壳?有没有拾过贝壳?2.展示图片展示大量贝壳、海滩等图片帮助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借助投影仪、黑板等及时解释和说明。
3.朗读课文学生课文朗读,老师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特别是让学生非常清楚的读出主人公和狗的对话、表情及心情等。
4.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让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课文,了解主人公温馨的行动和他的变化,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自己充分想象,理解和解释,老师及时下发相关知识要点。
提问:1.背景是什么?2.主人公做了什么?3.主人公得到了什么感悟?5.练习写作要求学生认真写下自己的情感反映,并写在文本下方,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要求:1.学生写下自己在海滩上会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事情。
2.善用词汇,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照课文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与自己的变化。
6.小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点,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贝壳•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展示图片– 3.朗读课文– 4.师生互动– 5.练习写作– 6.小结六、课堂评价1.回答问题的表现2.听取讲解和了解的表现3.写作能力的表现4.其他表现七、教学后记通过今天的教育,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期待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进取和追求美好。
《拾贝壳》优秀教案教材分析《拾贝壳》本课记叙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情景。
语句优美,内容生动,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起始阶段的第一篇课文,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
这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进入了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中,教师也要做到对生字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课文语句通俗易懂,但又充满了美感,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充分地读文后,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大胆的谈自己的感受,既练习学生的说话,又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情分析在识字方面,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已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时生字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的是帮助、归纳、复习的作用。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能在初读课文时就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了。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质也有了提高,也能通过朗读有自己的浅显认识了。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复习“提手旁”,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
(本课文识字学习“拾、贝、壳、彩、腰、扇、逗、帕、摸”9个生字,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些生字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唯有“扇”字是多音字,这个字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这里教师因予以关注,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花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操练,而是在本堂课上解决让学生了解该字的读音和字意有关,然后要在学生每一次读课文时倾听,注意及时、随时纠正。
新教材量大、教学节奏快、所以更应该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
《拾贝壳》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背诵课文的第4、第5小节,并学着用1至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二、重点难点1.重点(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难点(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第5小节,并学着用1至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有没有见过贝壳?2.说说贝壳都是什么样子的?四、参考资料蛤蚌等有壳动物的外壳。
其中有的具有珍珠般的虹彩光泽,因而被用于珠宝业,制作项链、服装珠宝(钮扣等),甚至安装在首饰上,更多用于制作贝雕、拼贴画、镶嵌刀柄等。
在各类贝壳中,以澳大利亚北部托雷斯海峡一带所产的真珠牡蛎(pinctada maxina)、菲律宾的马尼拉贝、缅甸的缅甸贝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巨蚌、皇后大蛤等为优。
一个世纪以前,深海珠贝是欧洲贵族奢侈华丽的标志饰物,它拥有珍珠一样迷人的光泽和变幻的色彩,但又拥有迥异于珍珠的七彩。
孕育珍珠的彩色珍珠贝以不逊珍珠的光彩,千百年来从不曾被小视与埋没,清朝晚期,杭嘉湖一带,就有把蚌壳等贝类打磨成纽扣,装饰在高档的服装上。
它们从来都是设计师们最最珍爱的美丽朋友。
尤其是近两年,珠宝级的贝壳类首饰也开始越来越被我们都市中喜欢帅性自然的人们所特别钟爱。
珍珠母贝是天然材料,因此每件的颜色及纹路都十分独特,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个性化首饰的需求.珍珠母贝饰品的加工非常复杂,原始的珍珠母贝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打磨、精确的切割,根据设计要求镶嵌。
《拾贝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拾贝壳特呢扇瞧离摸”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正确认读。
能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这几个生字。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文中几句描写贝壳的句子,并能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通过学习激发向往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拓展目标:说一说写一写我回到家给小朋友讲海滩上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9个字。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并能运用文本语句写写海滩上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一把小扇子,躲在沙子中,弯腰低头拾起它,快快乐乐带回家。
(板书贝壳)这个字宝宝谁能拼读一下,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吗?它的小伙伴怎么拼读呢?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谁能读一下这对好朋友?2. 贝壳生活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海边拾贝壳(板书补充“拾”字)谁认识这个字宝宝?。
3. 什么是“拾”?什么是拾贝壳呢?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现在我们快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开51页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和长句子的停顿,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学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拾贝壳的乐趣?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试着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自读课文,圈画生字53页双横线里的字宝宝都藏在课文中呢!快用你明亮的小眼睛发现它,并圈起来吧!然后借助拼音读一读,认识它之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四、随文识字,指导朗读(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看书思考你在这两自然段中发现了几个字宝宝?(出示退)拼读,去拼音读,退字宝宝的伙伴是谁?(出示潮)拼读,去拼音读,谁能读一下这对好朋友?2.认读“群”,什么是“一大群孩子”?说明了什么?那么多孩子一起喊着什么?:“退潮了,退潮了!”3.你觉得当时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从文中的那些词中可以看出来呢?(板书喊、笑、跑、跳)这些词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读这些动词的时候我们应该欢快些。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贝壳一、教学目标1.了解拾贝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练习查找信息的能力。
3.学习如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拾贝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难点: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班级中引入拾贝壳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拾贝壳的重要性和好处。
2. 学习拾贝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观察贝壳•让学生站在海滩上,观察海边上的贝壳,并让他们思考一些有关贝壳的问题,例如:贝壳的种类、颜色、大小等。
•引导学生了解贝壳的寿命和生存环境,强调保护贝壳的重要性。
(2)教学拾贝壳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海水、浪花等环境,引导他们了解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正确地拾取贝壳。
•教授正确的拾贝姿势,例如:弯腰、膝盖弯曲、手部动作等。
(3)教学拾贝壳的注意事项•学生必须了解不同的贝壳种类,并明确一些不能随意拾取的贝壳。
•强调学生必须放回不合适的贝壳,保持海滩整洁。
3. 提高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以查找贝壳为话题,提高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分成小组,在海滩上寻找不同种类的贝壳。
•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利用观察、讨论、问答、小组协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强调拾贝壳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从拾贝壳开始,逐渐了解海洋的生态环境,培养保护海洋的意识。
五、教学延伸•利用故事、实地考察等手段,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海洋和自然的认识和探究。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贝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拾贝壳故事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口头表达。
–能正确朗读拾贝壳故事中的词语和句子。
–能正确书写和认读拾贝壳故事中的生字、词语。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课文:《拾贝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书写和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难点:–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头表达。
–正确书写和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四、教学准备1.教学助具:课文教材、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学生用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黑板上写着的标题《拾贝壳》,引导学生猜测本节课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30分钟)1.预习导入:让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整体理解: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文的大意,然后随机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总结。
3.逐句解读: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内容,重点解析生字、词语的意思。
4.课文朗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5.课文理解: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词语学习(2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拾贝壳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进行词语练习,例如: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空白,选出正确的词语填入句子等。
第四步:语句学习(2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拾贝壳故事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和模仿。
2.学生进行语句练习,例如: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口头表达、根据句子填写相应的词语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完成课本练习、背诵拾贝壳故事、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短文等。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拾贝壳》这篇课文,理解了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拾贝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文中几句描写贝壳的句子。
2.借助拼音读准“拾贝壳特呢扇瞧离摸”9个生字的字音。
教学重点识记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9个字。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课前准备贝壳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小作者又拣到哪些贝壳?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分小节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人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并学习生字:扇:表示事物的名称读第四声,如扇子扇贝开火车读准:扇子扇贝扇风逗:半包围结构,逗人喜爱(非常讨人喜欢,也可以说:积累惹人喜爱讨人喜欢(二)研读课文第一节1.小作者在海边看到了什么呢?海滩上,银光闪闪。
许许多多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晒太阳。
我们弯下腰,拾起美丽的贝壳。
2.各自朗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估计学生交流:我从“挤”这个字可以看出沙滩上卵石和贝壳很多很多。
我从“银光闪闪”这个词可以看出退潮后沙滩上卵石、贝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很美丽。
(你能读出他们的美吗?)3.想象:沙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吹着清凉的海风,看着蔚蓝的大海,耳边听着细浪的絮语和小鸟们的歌声,身上晒着暖暖的太阳,他们高兴地谈起了话,如果你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贝壳或卵石,你会说什么?句式:沙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三)研读课文第二节1.各自朗读,读出美感,体会贝壳的美丽。
(要求读正确)2.观察扇贝的壳的图片,体会贝壳的美丽,再指名朗读第四节。
3.男女生比赛读句。
句子中的“特意”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请用上“特意”说一句话。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拾贝壳》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拾贝壳》本课记叙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情景。
语句优美,内容生动。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起始阶段的第一篇课文,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
这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进入了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中,教师也要做到对生字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
课文语句通俗易懂,但又充满了美感,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充分地读文后,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大胆的谈自己的感受,既练习学生的说话,又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以及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2学情分析在识字方面,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已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时生字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的是帮助、归纳、复习的作用。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能在初读课文时就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了。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质也有了提高,也能通过朗读有自己的浅显认识了。
3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4、5节。
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学着课文中的样子,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贝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体会孩子们在金山卫海滩上拾贝壳时的快乐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广泛兴趣。
2、正确认读8个生字。
积累7个词语,2个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4、5节。
学时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拾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背诵课文的第4、第5小节,并学着用1至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置疑法、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贝壳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或者媒体。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录象了解退潮后,孩子们捡贝壳的场面。
)
(1)出示词语:贝壳
(2)读准字音。
二、新课学习
1.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交流。
小结: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
2.揭示课题、书写部首。
读课题《拾贝壳》
“拾”这个动作换一个词,还能怎么说?(捡)
交流带有“提手旁”的字。
(扎、扑、打、抖、抗……)
教师板演“拾”字,边书写,边说写字规则:“提手旁”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说明:
学生对贝壳并不是很陌生,但是看到的贝壳和形状比较单一,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看看贝壳的实物或者在媒体上出示,让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贝壳冲击学生的感官,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看看退潮后,人们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场景,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退潮。
在教学生字“拾”的时候,教师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提手旁”的字,并当场指导书写。
3.师: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
下。
巩固、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分小节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人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正音:小喇叭(轻声)、多音字“扇”(发第四声时,一般是名词;发第一声时,一般用来做动词。
)
说明:
二年级的学生在以往一年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养成了学习新课要预习的习惯,但是在课堂上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巩固预习的内容。
同时也考虑一些特殊学生,迫使他们在课堂上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在学生交流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把关注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课文的朗读一定要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在本课的生字中,对学生来说除了“扇”的读音外,没有太多的难点,所以主要学习“扇”的发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就以了解为目标,不着重练习。
4.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有感情的读文
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
师: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孩子们来到海边拾贝壳的情景,你从课文的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小朋友们()地在海滩边拾到了()的贝壳。
说明:
课文的语言优美,但也不失言简易懂,所以学生通过预习时的读课文,以及刚才在课堂中的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受。
这里出示的填空题需要学生填写的部分应该是学生在读文后,比较容易产生的一些感受,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
初步的了解。
自己读课文2至6小节,把你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在小组中交流你完成的填空题,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在小组中补充说明你这样填写的原因。
说明: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是下一个教学环节的铺垫。
学生在自己填写后在小组中各抒己建,每个人的想法在这里互相碰撞,可能会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观点。
这里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小组中,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好发现学生中的亮点、及时点评、帮助梳理的工作,为后面的教学打好一定的基础。
全班交流填空题,并讲述自己的理由。
填空:小朋友们(高兴)地在海滩边拾到了(许许多多、五彩、漂亮、逗人喜爱、各种形状)的贝壳。
说明:
学生的答案基本来源于课文的内容,可能每个人理解的重点和关注点不同,所以答案也不会一模一样,在这里只要是对课文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采纳,当然前提是不违背课文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填空题的通顺性。
高兴:第2小节。
从“喊着、笑着、跑着、跳着”
许许多多:第3小节、第6小节。
自由读课文3.6小节,在这二小节中圈出让你觉得海滩边贝壳很多的字或词语来。
交流。
板书:装满盛满
引读:海滩上有许多许多的贝壳,我们的口袋……手帕……可是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为什么呢?和同桌讨论一下:是什么让孩子们舍不得离开海滩呢?
交流:因为海滩上还有许多贝壳没有捡。
教师补充“挤”想一想:说说你感受到的挤是什么样的。
板书:挤
教师补充“拣”,给学生字典上的解释条,根据课文的内容挑选。
板书:拣引读:海滩上,银光闪闪。
那里有……卵石和贝壳……我们一边拾贝壳,一边从那些贝壳中把自己喜欢的……以至于口袋、手帕都……,还是……
说明:
在圈出表示贝壳多的词语时,由于学生年龄以及积累的经验,大部分学生对“挤”、“拣”会忽视,这里如果有好的学生发现,可以让学生说,教师及时的补充。
如果没有,教师就可以自己提出,特别是对“拣”字的理解,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解释条的方法来帮助理解。
三、结论总结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多么盼望有一天也能去海边拾贝壳呀!拾起一个扇贝的壳,让它为我扇风,拾起一个螺丝壳,听听它的号角声……
四、课堂练习
说话练习:
海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晒太阳,有的说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
五、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三遍。
六、板书设计
拾贝壳
bèi ké贝壳
扇贝
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