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钟歌厅之游随笔——笔随 七、
- 格式:doc
- 大小:4.54 KB
- 文档页数:2
游上海中华艺术宫作文一年级在我小小的世界里,一直充满着对新奇事物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走进了上海中华艺术宫,那可是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那天,阳光明媚得就像我的心情一样。
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出发啦,一路上我都兴奋得坐不住,不停地问这问那。
终于到了中华艺术宫,哇塞!它的外观就已经让我惊叹不已。
那独特的造型,就像一个巨大的艺术宝盒,等着我去打开。
走进大门,里面更是别有洞天。
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展示古代书画的展厅。
一幅幅古老的画卷挂在墙上,虽然我不太懂那些龙飞凤舞的字和复杂的画面到底表达了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我凑近一幅画,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每一笔每一划,想象着古代的画家是怎样一笔一笔画出这么精美的作品的。
妈妈在旁边轻声地给我讲着一些关于书画的知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展示现代雕塑的地方。
那些雕塑奇奇怪怪的,有的像扭曲的麻花,有的像大大的气球,还有的像一堆堆彩色的石头。
我好奇地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心里想着:“这些艺术家的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呀,怎么能想出这么多奇怪的东西?” 其中有一个雕塑是一个大大的人像,他的身体被拉得长长的,脸也变得怪怪的,我站在它旁边,比了比,发现自己还没有它的脚高呢!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充满民间艺术的区域。
那里有精美的剪纸、五彩的刺绣和逼真的面人。
我看到一个老奶奶正在专心地剪着纸,只见她的手飞快地动着,不一会儿,一张普通的纸就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
我忍不住拍手叫好,缠着老奶奶非要她教我。
老奶奶笑着答应了,她耐心地一步一步教我,我学得可认真啦,虽然最后我剪出来的小兔子有点歪歪扭扭,但我还是高兴得不行。
在一个展示陶瓷的地方,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瓷器。
有小巧玲珑的茶杯,有大大的花瓶,还有形状奇特的盘子。
那些瓷器上的图案真是漂亮极了,有的是盛开的花朵,有的是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是古代的人物。
我看着看着,仿佛看到了那些工匠们在认真地制作这些瓷器,他们的脸上满是专注和热爱。
以怨恨沙尘弥漫为空气的星球倒影倒影里有一对肺叶翅膀已锈迹斑斑那上面滚动混羼的水珠,本该剔透地滚动于莲叶……无穷碧;又比如他继续山行,歇脚在一株乌桕树下抬头所见,青峦映入死灰的天色像一名患者麻醉在手术台,那么是否,他更加有理由发明山水诗我已经无法确定,我能够忆起的自己最初的经历是在几岁,在哪一年?那时候我的确还很小,有一天下午,父母带着我去乘黄浦江上的轮渡,乘到对岸,我不肯下船,于是又乘回来,接着再乘回去,在我执拗的请求和顽强的抗争下,我们来来回回,连续乘了无数趟轮渡,直到,比如说,听说在黄浦江上还会有一种更好玩的“诗歌船”可以乘,我这才不再坚持,这才在满天星斗和霓虹灯的夜色里回家。
那个上船和下船的地点,正是金陵东路码头,那个日子,现在,我愿意认为恰好是8月25号。
我们此时是在上海(随笔)陈东东从出生开始,我就没怎么离开过上海。
黄浦江上的轮渡,属于我和上海的一项最初始的记忆,它也成为后来不断改变着的我对上海之感受和定义的一项最根本的依据。
将一件漂移之物当成最根本的依据显然离谱,然而用之于上海,我倒觉得并无不妥。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下午,我坐在临近外滩的办公室里,黄浦江上汽笛的圆号持续震颤着炙热的空气,一位来自北方的诗人到访。
他说起他对上海的观察:上海,你只要给它一双翅膀,它就会立即飞离中国。
然而我说其实相反,上海,它是飞来中国的一座都市。
如果我说舶来,一定会更确切一些。
上海并不建立在一块坚实的文化大陆上,而是处在这块大陆变动不羁的边缘,它那码头般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急于启航远行,去历险、去发现、去寻获,另一方面则是迎候,是接纳和搬运。
说这种码头般的文化形态有种守望的姿势,应该也蛮真切。
而航行在此岸与彼岸间的轮渡,作为一种换喻,在我看来,比码头更为形象地说出了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形态里那个穿梭式的事实——迅疾往返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时空之间,织就仅仅可以被名之为上海的这么一方魔幻飞毯。
在黄浦江上,轮渡放慢了穿梭的速度,显现出某种上海的诗意。
旧上海美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旧上海美文旧上海美文老式的唱片机里回荡着熟悉的旋律,侧慢的画卷时隐时现。
老上海的摩登风情作文
哎,说起老上海那股子摩登风情,简直就像是穿越了时空,走进了电
影里头头一样,洋气得很!咱们就摆摆龙门阵,用咱们四川话,来感受下
那份独特的风味。
想当年,上海滩那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地界儿,霓虹灯一闪一闪的,比咱四川的萤火虫还亮堂,照亮了半边天。
走在南京路、淮海路上,
两边尽是些洋气的百货公司、咖啡馆,还有那些穿旗袍、踩高跟鞋的摩登
女郎,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看得人是眼花缭乱,心里头那个羡慕哟!
说到吃,老上海的吃食也是一绝。
小笼包、生煎、蟹壳黄,这些个点心,皮薄馅儿多,咬一口,汤汁四溢,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还有那些西
餐厅,牛排、红酒、鹅肝,洋派得很,坐在里头,感觉自己都变成了电影
里的贵族,享受着那份儿优雅和浪漫。
再来说说那娱乐,老上海可是娱乐的天堂。
百乐门、大世界,这些个
地方,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爵士乐、交谊舞,还有那些歌星影星的表演,看得人是热血沸腾,好像自己也跟着那节奏摇摆起来。
那时候的人,生活
节奏快,但也懂得享受,晚上约上三五好友,去这些地方消遣一番,那才
叫一个惬意!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老上海的建筑了。
那些个石库门、洋房,还有
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每一栋都透着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风采。
站在黄浦江
边,望着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再回头看看那些老建筑,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既感慨岁月的变迁,又庆幸自己能亲眼见证这份美丽。
总之,老上海的摩登风情,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虽然现在时代变了,但那份独特的韵味,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成为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上海金钟歌厅之游随笔笔随一、我在上海的日子,一般都无暇写作。
因为那是我难得的休息日子,我需要回到浙江静下心来,再继续我的写作。
于是我的大多随笔便成为笔随了。
十一月十一日是今年的光棍节,所谓光棍既是单身的意思。
但是现在的光棍节不单单是单身人士的节日了,是不是单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曾经的单身人士,今天的单身人士,说不定哪天成为单身的人士活在当下,正确对待,充实生活。
人们注重的是开心、快乐,有了好的心态,什么事便迎刃而解了。
自从我不愿再去凯迪网络发文之后,我便找了另外几个网站,发表我的一些旧文、新文,得以挥发心中的感悟与感受。
发表一些观点与看法是我们这代人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真实表现。
这其中的网站,一个是草根文学网,一个是凤凰网,一个便是可爱老人网。
我将曾经的,现在的网文上传至这些网站,与网友们互动、交流,我觉得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尽管我暂时离开凯迪网,不过说不定哪一天我想通了,我还会回娘家网站的。
说实在凯迪网的氛围真是不错的,每个网站有它的特色,凯迪网的时事文章居多。
有人评价凯迪网是个右派网站,其实有人称当今的民主自由人士为右派,大多民主自由人士的心灵很善良,胸怀很宽广。
我便是冲着这去凯迪网络的,凯迪网奉行的宗旨是客观、公正、理性、宽容,是个充分发挥个人话语权的场所。
我这个人奉行事实求是的原则,尽管我对凯迪网站有些作为持有异议,然而我觉得凯迪网站整体是个高端的民主自由的网站。
它是全球著名华人网站,来此发表文章的人大有知识分子精英,民主自由仁人志士。
他们网文的杰出展示是凯迪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五毛水军肆无忌惮的疯狂表演。
扯远了,好了,这里打住,言归正传,回到笔随主题。
我是一个凡人,一个俗人,我需要开心快乐。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与老网认识了,并上传了一些文帖。
我进入老网时间不多,我发觉老网的氛围令人感到暖意融融的,有一种宾至如归,回家的感觉,这实在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
我进入老网之时,有一次在不经意间点到了网名为上海大哥的QQ号。
情在文游台_游记作文450字
一路花香,一路歌声,不知不觉中,古文游台到了。
我跨进约四五米高的大门,秦观像似乎清晰了些。
回忆似云涌般由模糊至清晰。
小的时候,秦观像就显得雄伟而又挺拔,爷爷不只一次用手托着我,让我爬到秦观的肩上,等我玩够了再下来。
我看着爷爷慈爱的目光,只认为这是爷爷对我无限的疼爱,却忽略他对我能成为秦观一样的栋梁之材的希冀。
眼前的雕像,被风吹日晒已有稍许残损,不似当年那般光滑了,但他的眼神依旧充满了无限的深邃,他似乎欲言又止,也似乎望着前方的美景,在吟诵着即兴引发的千古绝句。
一步一步地跨上台阶,一步一步地探寻到记忆的深处,眼前的雕梁画栋或许是被整修过了吧,虽更挺拔了些,但已失去了从前那般的原始风味。
站在那张硕大的被玻璃覆盖的图画前,我的思绪万千,不是为苏轼、少游的文采倾倒,而是又想起了爷爷的声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爷爷雄厚的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语腔在我的耳边反复地回荡,我仰起天真的面孔问爷爷这写的是什么,爷爷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将我拎起,骑在他的肩上。
直到此时我才明白,爷爷倾慕少游的文采,希望我有朝一日在文坛上有着独占一方的地位。
旧上海的随想作者:梁凤仪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3年第07期《上海采风》约我写“印象上海”,我脑子里想到的却是旧上海。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旧上海忽然在香港复活了,一个让人们无限遐想的旧上海从银幕上浮现出来,它穿过层层烟雾向我们飘来。
导演们突然地集体奔向上海那风格陈旧的石库门,倘佯于四马路四周的小马路里。
他们的目光和镜头聚焦于旗袍、高跟鞋、石子路面、雾蒙蒙的小巷;那里的巨商小贩、报馆记者从大马路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上挤下来,又坐进了二马路上人力车夫拉着吃力快跑的黄包车。
同样是怀旧,因为笔触和用墨不同显出不同的色调,譬如从黄中泛出些古铜色。
萨克斯管悠缓的音调弥漫在酒吧中;暗褐色调的木制旧阁楼成为对面窗口的风景;蜡烛的火苗在柔光镜拍出的朦胧光影中诱人地摇曳;闪烁的霓虹灯下,女人的旗袍下若隐若现的玉腿吸引着那些淫邪的目光;昏暗的房间里,鸦片枪中喷出的白色烟雾回旋在颓废男女的脸上。
他们的眼睛微微眯缝着,同睡在一张卧榻之上;他们也许是商战中的对手,也许是老板与被喂养的金雀,也许是拆白党勾住了有钱的少妇。
伴随着这些画面的,是一些当下美女艺人,对着老式的麦,唱出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酒吧小调或舞厅浪曲。
这类旧上海题材电影大多具有一种浪漫氛围,艺术处理上都比较唯美化,多少都具有一点“怀旧”情怀。
它们的影调都是那种暖色光的黄旧调子,色调是偏红、金黄的多,大多爱用饱和色调。
叙事上来说,大多是小处的人生,私人的故事,其内在精神都在个人命运的注视和个体欲望的认可上。
这仅仅是怀旧,还是前瞻?这是少数艺术家跟在现大洋的叮当声后面的昏昧迷走,还是大众心底跳动的整齐节拍?王家卫拍摄的《花样年华》描写一些到了香港的上海人的爱情故事,听听其中的上海话、看看那雨后的街道、西餐厅和窄小的办公室,哪里是香港,就是他自己的上海记忆。
《花样年华》中的人际交往、社群关系也是上海的感觉被移植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说上海话的女房东,打麻将的邻居,都像上海三十年代的氛围。
参观百代小楼感想
中唱小红楼位于徐家汇公园内。
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
时的上海人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
加之购进留声机后,还可省去请堂会
的费用,就这样,“时髦+经济‘的海派模式使留声机在上海时尚家庭中迅速普及
开来。
其后,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
红楼的东侧一大块地方,就是以前中唱大录音棚,这个当年号称全亚洲最大的棚,曾吸引了不少音乐名人前来。
中唱公司大门右手,以前曾是中唱门市部,
里面品种不少,尤其是胶木唱片,是唱片收藏者的最爱,不但乐迷常来淘碟,连
远道来录音的港台歌手音乐人都时常露面。
再过去大约五六十米处,以前是一幢
沿街小楼,1986年中国第一本流行音乐杂志《音像世界》就在这里诞生。
深巷不再,文人寂寥新闻背景:12月初,《金氏族谱》捐赠仪式在吴江同里中学举行,会上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和文学家金松岑先生的后裔金学德先生专程赶来同里中学,将一幅长6米,宽0.8米的巨幅长卷《金氏族谱》和幅及金氏家族的书画捐赠给金松岑纪念室。
这是金松岑纪念室成立以来,收到的最珍贵的关于吴江同里金氏家族记录的礼物,也是近年来吴江境内见到的第一部续修的姓氏族谱。
金氏作为同里四大姓氏之一,奉行以勤劳为第一主义,处事和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以此为祖训,同里金氏家族发达,子孙兴旺,族中名人辈出。
近代,有著名爱国人士、著名教育家和文学家金松岑,有著名经济学家、近代统计学奠基人金国宝,有著名学者金之宪等。
干将路边,丽景苑对面的草地上,有一块不起眼的大理石碑,碑面上写着“金松岑先生故居遗址”几个大字,还有一个不到两百字的生平,仔细一看,原来是出自钱仲联先生的笔迹。
两百字,一辈子,人生面对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苍白无力,也许你有丰功伟绩,也许你也曾感天动地,但最终穷其一生,总结下来,也就区区两百字而已。
高峰期间的干将路自然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刹车声,喇叭声,伴着交警的警哨声,凌乱嘈杂,一派市井生活的气息。
忙碌的人们往往不会去注意到这块自从干将路1993年修建以来就一直矗立在这里的这块碑了,自然也不会去深究那些已经隐匿在其中的人和事了。
金松岑的故居原本是在干将路边的一条叫做濂溪坊的巷子里的,这是宋前的六十古坊之一,坊名士因为纪念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而改的,这条巷子在1993年干将路拓宽改造的时候,被拆除了,金松岑的故居也在其列,如今,除却这一块石碑,其他的物什已经是遍寻不到,消散在历史中了。
曾经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金先生,但却发现,很难用一两个字来形容的,他开阔的思维方式,丰富的中外文化积淀,是让很多后人们难以企及的。
著名学者房龙曾经在他的代表作《人类的故事》当中这样预言未来:“到了公元10000年……他们(指我们的后代)会把拿破仑……和成吉思汗或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混为一谈。
七、
我们这些老网的中老年网友在歌厅包厢内,边吃自助餐,边欣赏音乐,享受愉悦的氛围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我们吃罢自助餐延续我们的欢乐,互相了解情况,知晓彼此之间的信息、情况。
我在吃自助餐时,一直没有看到汉林。
后来我才知道,汉林为了完成为大家制作的珍贵纪念品,在午餐前便开始了他的无私奉献,令人敬仰;午餐后,雨中行与叮当这一对绝配的搭档又跳起了欢快的国标舞。
有道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可他们这国标舞跳得男女搭配,鸳鸯戏水,云里雾里,缭绕纷飞。
叮当的国标舞女色舞姿优美得无可挑剔,那形体,那动作堪称一流,雨中行的男色国标舞舞姿也并不逊色,配合得绝对和谐、地道。
这对师生恋伴侣,国标舞跳得如火热的感情投入一般至始至终难分难解,精彩纷呈;点歌台中仍然播放着优美的情歌,女明星、男明星们感情丰富,热烈奔放的歌声令人陶醉其中。
这种身临其中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一种融融暖意,像春天的气息流遍我的全身。
好在我的食欲胃口不大,即便吃了一点那些不太想吃的残羹剩菜,我也没有饥饿感,我似乎忘却了之前在餐厅有那么一瞬间的不适感觉与不满之意,其实这便是在矛盾着的对立统一氛围中的感受。
之前的不愉快就像一阵小邪风,路过吹过,过去了,忘却它。
随即我想到手中还有5张餐券票子,我说道上海大哥,我手中的5张餐券没用了。
因为我们已经吃好午餐了。
上海大哥说道这5张餐券能够到餐厅拿除了普通大众饭菜以外的食物,诸如饮料、水果、冰淇淋、馒头、烤牛排、烤猪排等等食品。
于是我与石榴拿着餐券,便又去餐厅取食品。
我们走到餐厅,我想用食品券拿鲜肉小馒头的。
但是鲜肉小馒头早已被人取完,只有奶黄馅小馒头,我不想吃,于是石榴也不想吃了;我们走到取牛排、猪排的柜台前,那儿人丁兴旺,人们排队等候。
那烤牛排我嫌腥臊味重,因为在包厢时有网友让我品尝过味道。
我不想吃,于是石榴也不想吃了;石榴不要吃烤猪排,于是我也就顺着石榴之意,不吃烤猪排了;我们走到后面水果的柜台,那儿的厨师在用榨汁机制作各种水果的饮料,于是我要了一杯果脯饮料,石榴要了一杯凤梨饮料;然后我们俩要了一碟芒果冰淇淋,两人对分。
因为我们俩人共10张餐券用完了。
每份水果饮料用餐券3张,一份水果冰淇淋用餐券4张。
我与石榴在餐厅即刻饮用完了水果饮料,我把芒果冰淇淋分为两份,我们很开心的端着小碟子,返回歌厅大包厢,继续我们的集体活动。
这欢乐的互动时间像流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网友们的互动,在促膝谈心,互通情报,加深了解之中进行。
之后的时间,我从互相聊天中认识了红红的太阳,她热情、直爽,与我相同的也是曾经的上海知青,我们有相同的共同语言。
我们在网上互动跟帖时,她还约我到她家玩,我感激她的盛情相约。
我领情了,只是我不能经常走动,这对于我的文字写作有影响。
活动举行到高潮之际,汉林的作品出炉了。
他为网友们写好的网名,这书法作品,这珍贵的纪念品拿到了歌厅现场。
我在第一批拿到现场的这些书法作品中查找,没有我网名的珍品;有人又拿来了第二批汉林为网友书写好的书法作品,我在其中找到了我网名的珍品。
汉林写得真不错,那蓝宝宝三字写得娟秀,漂亮,那毛笔书法好像在说话,在对你笑。
汉林无
私奉献了时间、精力、财力。
因为这些书写的宣纸、笔、墨都是汉林个人的私产。
我拿着这珍品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有网友为我照下了永久的留念,但是我年轻时候就不上照,年老之时那恐龙照更会吓怕人的。
尽管这样,我领情了,我很开心。
因为我活在愉悦的境地之中,我有一种知足者常乐的切身感受。
这时上海大哥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老网的大诗人刘教授刘树义传上《相聚金钟大厦》美诗文一首:
网友重逢似杜鹃
高朋满座赛神仙
金钟笑语冲三界
大厦欢声震九天
汉林随即用娟秀楷体制作成书法作品,老网人才济济,实在是可喜可贺,值得庆祝。
在音乐、舞蹈、书法、各种才艺、文化氛围达到高潮渲染中,金钟聚会即将结束,落下帷幕。
之前有一些网友由于另外有事,提前离开现场。
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坚持到聚会最后的网友集体离开金钟歌厅,聚拢在上海音乐厅广场前,周永根、刘树义、上海大哥等热情的网友分别为大家照下了个人照、几人照、集体照,留作纪念。
网友们互相挥手告别,结束了金钟聚会那珍贵的历史瞬间。
这次金钟聚会总体上说是开心的,快乐的,成功的。
可是再好的一件事情总会有人说这说那,说三道四。
上海大哥对此次的聚会无私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但有人言辞中有些过激,说是光棍节就是单身人的节日,意思去参加此次活动的人不就是奔着相亲去的嘛。
可是我们认为不管单身不单身都可以参加此次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开心快乐。
老年人感受温馨的暖意是主要目的,至于相不相亲那是得通过时间的考验与互相深层次的了解,达成基本上相同的三观意识,才能相敬如宾,白头到老的,通过一次的聚会活动哪能了解一个人的全面。
毕竟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上海大哥在此次活动中辛苦了,累倒了,病倒了,发了高烧,输液打针,之后才恢复健康。
这是网友们在之后的跟帖互动中了解到的情况。
我想说几句话,用这几句话结束此笔随篇:走自己的路,别管他人说什么。
他说他的,我做我的,只要自己觉得做得是对的。
不管怎么样,老年人活得开心、快乐是正路、好路。
我的此篇流水笔随很不全面。
因为我对老网的很多网友都不熟悉,不认识,更叫不出、记不住他们的网名,即使当时叫得出,过后便记不住他们的网名。
我的此篇流水笔随中一定有很多不到之处,或说错之处,请各位网友海涵、谅解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