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8、狼和鹿 教学设计.doc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狼和鹿》教案【三篇】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白勺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白勺祸首白勺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白勺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30课《狼何鹿》。
(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说说狼和鹿之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过度:课文中白勺狼和鹿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消灭了人人讨厌白勺狼会怎么样?请自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词白勺意思。
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2、学生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语葱绿捕杀灾难下毒手生机勃勃枯黄功臣威胁传染病生儿育女(2)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人们特意保护白勺鹿,倒成了“大坏蛋”。
(3)理解词语: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4)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白勺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每个自然段将了什么?(三)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白勺?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白勺呢?(3)同样白勺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白勺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白勺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白勺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白勺画面啊;而如今白勺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白勺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白勺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白勺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交流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狼和鹿》教案-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ﻭﻪ教学过程ﻪ一、说说心里话ﻭﻪ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播放课件:大风车主题曲)我们的第一站是说说心里话。
(播放课件:说说心里话栏目)ﻭ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你们有没有去植树呀?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去植树?ﻪﻭﻭﻪ师总结:不仅仅是为了一片绿色,不仅仅是你们的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你们在保护这一片可爱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保护地球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ﻪﻭﻪ3.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ﻭﻪ二、我看见ﻪﻭﻭﻪ1.小朋友,睁开眼吧,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我看见。
(播放课件:我看见栏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ﻭﻭﻪﻭ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ﻭ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ﻭﻪ2.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播入3.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课件)ﻭﻪﻭﻭ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ﻪﻭ4.投影3(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ﻭ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间()ﻭﻭ()的小鸟在()ﻭ5.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ﻪﻭﻭ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ﻪ三、挑战800ﻭﻪﻭ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站挑战800 (播放课件:栏目)ﻪﻭﻪﻭ1.挑战的项目一:找一找,读一读:ﻭﻪ用你喜欢的去读一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杀前后有什么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狼和鹿》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30课《狼何鹿》。
(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说说狼和鹿之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过度:课文中的狼和鹿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消灭了人人讨厌的狼会怎么样l (3)理解词语: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4)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每个自然段将了什么?(三)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交流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
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四)延伸明理。
苏教版《狼和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在凯巴伯森林中,狼被大量捕杀后,鹿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森林植被被破坏,鹿群也面临着饥饿和疾病的威胁。
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告诫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变化。
(2)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生态平衡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狼和鹿》。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指导朗读,读出森林的美丽与生机勃勃。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捕杀狼之后,鹿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出示相关数据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鹿群数量的变化。
3、学习第四自然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鹿群数量的大量增加给森林带来了怎样的后果?(2)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理解“饥荒”“疾病”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思考:人们是怎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2)同桌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三年级语文老师教学《狼和鹿》时要注意让学生懂得遵守自然事物之间内在的规律,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狼和鹿》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二、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教学难点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分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梗概。
1、板书课题“狼和鹿”,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2、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狼鹿共处,鹿常受到狼的威胁。
(2)当地居民捕杀狼,25年中,共杀掉鹿的天敌6000多只。
(3)灾难降临,森林闹起饥荒,鹿的总数由10万只减少到8000只。
(4)人们总结了教训:不该大量捕杀狼。
2、学习生字新词。
(1)用“-------”标出要求学会的生字词,用“——”标出要求会人的生字词。
(2)认读所有的生字词。
a、联系上下文,自学理解词语。
b、讨论:怎么样抓住字的关键部件记字型?c、检查词义理解情况。
二、作业设计1、生字描红。
2、组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狼和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狼和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读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讲述了狼和鹿之间的互相伤害以及最终和平共处的故事。
本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感人肺腑的情感,折射出人与自然,互助互利的美好关系,体现出了我国古代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猎人、掩埋、嚎叫、树枝等•理解为什么狼和鹿最终能够和平共处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想象力,理解动物的生存状态•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组建故事框架•能够分析归纳故事中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推理3.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强调珍爱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和平共处的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分析鹿和狼为什么最终能够和平共处2. 教学难点•能够自主组建故事框架•分析归纳故事中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推理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第一课时•引入:听音乐欣赏•导入:猜猜词义,认识一些生词•学习:熟读课文•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复习生词、重点内容•学习:分析归纳故事中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及最终和解的原因•合作:组建故事框架•课后作业:完成小组故事书第三课时•学习:分享小组故事书•总结:总结课文要点,巩固生词•延伸:其他与自然相关的故事阅读2. 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猜谜法•呈现法•合作探究法•情景再现法五、教学评估1. 评价方式•课后小组故事书评价•课后小测验2. 评价标准•故事完整性和可读性•理清故事逻辑,涵盖故事主题•词语、用语准确运用•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六、教学反思《狼和鹿》这个故事主题简单而深刻,学生喜欢,也容易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音乐欣赏、合作探究、情景再现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运用自如的效果。
18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弄清狼,鹿,森林之间的密切联系,受到环保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凶残、凶恶、贪婪)鹿又是什么样的?(美丽、活泼、善良)2、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
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①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②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功臣”、“祸首”是什么意思?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指导说话。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出示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一)狼的变化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2、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18、狼和鹿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8、《狼和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狼和鹿的图。
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2、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的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3、(在两个动物中间加“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狼和鹿》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读准多音字。
(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1)读准每一个词语出示词语:提防血泊威胁狩猎生机勃勃青烟袅袅你认为哪些词语再朗读时容易读错音?学生交流。
指名读、齐读、小老师领读。
(2)交流生词理解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多渠道理解词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关于“狼和鹿”的故事,明天的课上,我们再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看看故事究竟是怎样的。
三、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2、交流自己独特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将相近的字形进行比较。
4、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主笔位置和起笔位置。
5、范写难写的几个生字,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8、《狼和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通过对比想象、具体数字感受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18.《狼和鹿》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词语: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指名读一读*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3.描红第二课时一、听写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没有狼的凯巴伯森林是一个怎样的王国?文章寥寥数语,但是却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一鹿的“王国”的面貌。
让学生触摸到此时鹿的“自由自在”有利于学生突破文章的阅读难点。
因此,让学生把这寥寥数语“读长、读厚”是这一组块阅读的重点。
“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王国”这个词语不再那么“枯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