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在线学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92 KB
- 文档页数:9
第1讲在线作业单选题1、第一讲本课程讲师沙骏曾前往以下哪国求学?A、英国B、法国C、荷兰D、比利时多选题4、第一讲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包括以下哪几项?A、视频课B、课后习题C、教辅资料D、微博判断题6、第一讲本课程讲师沙骏曾经前往法国求学。
对错7、第一讲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
对错第2讲在线作业单选题1、第二讲军事后勤学诞生于以下哪个年代?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判断题7、第二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我国的国际物流行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错第3讲在线作业单选题1、第三讲以下哪一个是美国供应链管理职业协会的缩写?A、CIPSB、ILTC、ELAD、CSCMPA、CIPSB、ILTC、ELAD、CSCMP多选题6、第三讲以下哪些是与集装箱相关的ISO标准?A、ISO 830B、ISO 668C、ISO 9002D、ISO 1161判断题8、第三讲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是美国供应链管理职业协会的前身。
对错第4讲在线作业单选题1、第四讲“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的欧亚铁路网线规划总里程将达到______公里?A、13000B、27000C、45000D、81000C、习近平D、李克强多选题6、第四讲“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指的是?A、丝绸之路经济带B、西伯利亚大陆桥C、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D、北美大陆桥判断题8、第四讲“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国家战略之一。
对错第5讲在线作业单选题1、第五讲上海港地处以下哪个经济区域?A、珠三角地区B、环渤海湾地区C、京津唐地区D、长三角地区多选题6、第五讲以下哪些港区属于上海?A、罗泾码头B、张华浜码头C、金塘港D、外高桥港判断题8、第五讲截止至2014年底,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吞吐总量国际排名第二。
对错第6讲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与效用单选题1、生产仓储用装卸叉车的企业属于现代物流产业构成的哪个类别?A、物流基础业B、物流装备制造业C、物流系统业D、第三方物流业A、仓库B、超市C、集装箱堆场D、运输多选题6、现代物流产业的效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空间效用B、时间效用C、品种效用D、风险效用判断题8、海运中船舶泊靠的码头属于现代物流产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的板块。
参考答案第四课1.D【解析】此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答案为D.2.A【解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物盾世界的客观性,故选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物质世界,扫E除B。
此题没有强调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排除C.此题没有凸显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排除D.3.C【解析】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了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尊重,对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的把握,故答案为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扫E除②。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④.4.B【解析】“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表达了用心做事,不一定成功,不特意去做反而能够成功,可见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答案为B。
5.B【解析】解此题只要弄清材料的意思,材料强调法在变,形势在变,风气在变,据此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故A错误。
C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故D观点错误。
6.D【解析】慧能承认了运动的存在,只不过把运动归结为主观意识的运动,故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故答案为D。
7.A【解析】材料表达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性,故答案为A。
B、C强调了事物间的联系,D强调了尊重规律。
8.D【解析】题干中克拉底鲁夸大了事物的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D。
9.A【解析】审题时抓住题干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等,体现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
A项观点符合题意。
此题只强调了运动,没有凸显物质的作用,排除B。
此题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排除Co物质决定意识,排除D。
10.B【解析】材料中两种现象对比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故B项正确;A项偏离题意;C、D 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的存在会受到人的意识的影响。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全脑思维训练基础知识训练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C能力提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A 2A 3B 4B 5C 6B二.问答题7.⑴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并且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
⑵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第二,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⑶第一,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措施,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第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第三,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第四,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五,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第六,发展并调整乡镇企业,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考点预测训练1.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大国,农民收入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中。
⑵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农之路;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品;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⑴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1/13第四讲世界史:从古代亚非文明到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学习目标】课程名称专题模块考查重点从古代亚非文明到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古代亚非文明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和佛教创立古代欧洲文明雅典民主罗马帝国封建时代的欧洲基督教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拜占庭帝国封建时代的亚洲日本古代社会阿拉伯帝国【考点梳理】一、古代亚非文明:人类文明的开端来先来一波表格压压惊吖2/13(一)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文明(1)发源地:埃及尼罗河流域,因此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2)诞生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埃及尼罗河两岸相继出现若干小国。
(3)初步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4)发展:公元前15世纪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6)文明成就:数学、医学和天文学。
(7)文字: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法老和金字塔(1)最高统治者: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二)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与底里斯河流域。
(2)诞生: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自称“众神之王”,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4)文字:楔形文字。
3/132、《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和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内容①家庭奴隶制。
②等级森严,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③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④规定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
(同态复仇)(3)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我国的社会保障1.李克强总理说,有人遇到困难,掉下来了,要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要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安全网”喻指( )A.社会保障制度B.商业保险制度C.国家税收制度D.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2.针对我国猪肉和主要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根据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等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
用于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的财政支出属于()A.经济建设支出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铺设一张社会安全网,是各国通常的做法。
德国《明镜》周刊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谁工作谁就是傻瓜。
”意指德国的失业补助等福利津贴与工资差别不大。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B.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C.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情出发,要提高我国的保障水平D.社会保障水平既要保障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生产4.下列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保障水平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B.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C.经济社会越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高D.建立起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5.下列漫画中,体现的社会保障类型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A.B.C. D.6.建立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以下对社会保障认识正确的是()①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②不断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③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国家实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有()①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而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②社会保险只保障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而商业保险保障项目广泛③社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而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④社会保险往往由国家、单位和个人经办,而商业保险仅由保险公司经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19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政治哲学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真题-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真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月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真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应包括,物质与意识。
BCA. 谁具永恒性,谁具可变性B.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C. 是否具有同一性D. 是否具有相似性【真题- 单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
D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辩证法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真题- 单选】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
这是___ 的思想。
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B【真题- 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真题- 单选】19 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A【真题- 多选】下列说法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 万物皆备于我B. 吾心即宇宙C. 理在事先D.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D【真题- 多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第四讲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测试(提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a 是负数;③任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④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解析】根据绝对值,可判断①③,根据正负数可判断②,根据相反数,可判断④.解:①|0|=0,任何非0的绝对值都大于0,故①正确;②当a≤0时,-a 是非负数,故②错误;③0的绝对值是0,0无正负之分,故③错误;④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符号相反,但不一定是互为相反数,此结论错误正确的结论只有1个,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有理数,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数轴的概念等知识点. 2.已知数轴上的四点P ,Q ,R ,S 对应的数分别为p ,q ,r ,s .且p ,q ,r ,s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10r p -=,12s p -=,9s q -=,则r q -等于( ).A .7B .9C .11D .13 【答案】A【解析】根据数轴判断p 、q 、r 、s 四个数的大小,得出r q -=(r−p )−(s−p )+(s−q ),整体代入求解. 解:由数轴可知:p <r ,p <s ,q <s ,q <r ,∵r−p =10,s−p =12,s−q =9,∴ r−q =(r−p )−(s−p )+(s−q )=10−12+9=7.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有理数大小比较.由于引进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整数;②2-是负分数;③3.2不是正数;④自然数一定是非负数;⑤负数一定是负有理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定义与分类进行解答便可.解:①因为0是整数,故①正确;②因为2-是负整数,故②错误;③因为3.2是正数,故③错误;④因为0,1,2,3,是自然数,所以自然数一定是非负数,故④正确; ⑤负数包括负有理数和负无理数,所以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①④,共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有理数的定义与分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与分类方法.4.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1,现将点A 沿数轴作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1A ,第二次将点1A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2A ,第三次将点2A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3A,…,按照这种移动规律进行下去,第2021次移动到点2021A ,那么点2021A 所表示的数为( )A .3029-B .3032-C .3035-D .3038-【答案】C【解析】 从A 的序号为奇数的情形中,寻找解题规律求解即可.∵A 表示的数为1,∴1A =1+(-3)×1=-2, ∴2A =-2+(-3)×(-2)=4,∴3A =4+(-3)×3=-5= -2+(-3),∴4A =-5+(-3)×(-4)=7,∴5A =7+(-3)×(-5)=-8= -2+(-3)×2, ∴2021A = -2+(-3)×1011=-303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动点运动规律,抓住序号为奇数时数的表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 、B 、C 、D 、E 分别是数轴上五个连续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数a 对应的点在B 与C 之间,数b 对应的点在D 与E 之间,若3a b +=,则原点可能是( )A .点AB .点B 或点C C .点ED .点B 或点E【答案】D【解析】 逐个点作为原点,分别验证是否可能|a|+|b|=3,进而作出判断.【详解】解:由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表示数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3,因此原点不可能在a 、b 之间,故原点不可能为点C 、D ,若原点为点A ,则1<a <2,3<b <4,此时|a|+|b|>3,故原点不能为点A ,若原点为点B ,则0<a <1,2<b <3,此时|a|+|b|可能等于3,故原点可能为点B ,若原点为点E ,则-3<a <-2,-1<b <0,此时|a|+|b|可能等于3,故原点可能为点E ,故选:D .【点睛】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符号和绝对值是确定有理数的必要因素.6.如图,四个有理数m ,n ,p ,q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 ,N ,P ,Q ,若n+q=0,则m ,n ,p ,q 四个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一个是( )A .pB .qC .mD .n【答案】C【解析】根据n+q=0可以得到n 、q 的关系,从而可以判定原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小,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n+q=0,∴n 和q 互为相反数,0在线段NQ 的中点处,∴绝对值最小的点M 表示的数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7.小红和她的同学共买了6袋标准质量为450g 的食品,她们对这6袋食品的实际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标注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如下: 第一袋 第二袋 第三袋 第四袋 第五袋 第六袋 25- 10+ 20- 30+ 15+ 40-食品质量最接近标准质量的是第几袋,最重的是第几袋. ( )A .二,四B .六,四C .一,六D .二,六【答案】A【解析】求出各袋高于或低于标准质量的绝对值,根据绝对值的大小做出判断,绝对值最小的最接近标准,超出标准最多的就是最重的.【详解】解:∵|+10|<|+15|<|-20|<|-25|<|+30|<|-40|,∴第2袋最接近标准质量.∵-40<-25<-20<+10<+15<+30∴第四袋最重,故选:A.【点睛】考查正数、负数的意义以及有理数大小比较,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8.下列四个式子,正确的是()①33.834⎛⎫->-+⎪⎝⎭;②3345⎛⎫⎛⎫-->--⎪ ⎪⎝⎭⎝⎭;③ 2.5 2.5->-;④125523⎛⎫-->+⎪⎝⎭.A.③④B.①C.①②D.②③【答案】D【解析】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再根据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大的数反而小,可得答案.【详解】①∵33 3.754⎛⎫-+=-⎪⎝⎭,33.83 3.754>=,∴33.834⎛⎫-<-+⎪⎝⎭,故①错误;②∵33154420⎛⎫--==⎪⎝⎭,21335502⎛⎫--==⎪⎝⎭,1512 2020>,∴3345⎛⎫⎛⎫-->--⎪ ⎪⎝⎭⎝⎭,故②正确;③∵ 2.5 2.5-=,2.5 2.5>-,∴ 2.5 2.5->-,故③正确;④∵111523623⎛⎫--==⎪⎝⎭,217533346+==,333466<, ∴125523⎛⎫-->+ ⎪⎝⎭,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以及有理数大小比较,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9.如图,数轴上的,,,A B C D 四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c d ,,,,且O 为原点.根据图中各点位置,下列式子:①||||a b c b -+-;②||||||a d c d +-+;③||||a d d c ---;④||||||a d c d +--中与||c a -的值相同的有( )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出各绝对值表示的线段长,与|a -c |的长AC 进行比较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c a -=AC , ①|a -b |+|c -b |=AB +BC =AC ;②|a |+|d |-|c +d |=OA +OD -OC -OD ≠AC ;③|a -d |-|d -c |=AD -DC =AC ;④|a |+|d |-|c -d |=AO +DO -CD =A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数轴等知识,熟练掌握并结合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0.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满足a c b <<.则下列各式:①b a c ->->-;②0ab ac ab ac-=;③+=+a b a b ;④0a b c b a c ---+-=.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答案】B【解析】根据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和绝对值的意义,进行逐一计算即可判断.【详解】解:∵|a|<|b|<|c|,∴①−b >−a >−c ,故①正确; ②ab ac ab ac ab ac ab ac-=--=1+1=2,故②错误; ③+=+a b a b ,故③正确;④|a −b|−|c -b|+|a−c|=a−b−(c−b)+(c−a)=a -b-c+b+c-a=0,故④正确:所以正确的个数有①③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和绝对值.二、填空题11.在4-,112-,0, 3.2-,0.5-,5,1-,2.4中,若负数共有M 个,正数共有N 个,则M N -=______. 【答案】3【解析】根据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零的数是负数,可得答案.【详解】解:在4-,112-,0, 3.2-,0.5-,5,1-,2.4中,正数有5,2.4共2个,负数有4-,112-, 3.2-,0.5-,1-共5个,M 5∴=,N 2=,M N 52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注意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注意,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已知a >0,b <0,|b |>|a |,比较a ,﹣a ,b ,﹣b 四个数的大小关系,用“<”把它们连接起来_____.【答案】b <﹣a <a <﹣b【解析】先在数轴上标出a 、b 、a -、b -的位置,再比较即可.【详解】解:0a >,0b <,||||b a >,b a a b ∴<-<<-,故答案为:b a 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相反数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13.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0、b a 、b 的形式,则这三个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1【解析】首先根据分数的分母不为0判断a 不等于0,则a +b =0,则a 与b 是一对相反数,知分数b a =-1,再比较三个数,可求出a,b 的值,可求解.【详解】解:∵b a中,b 为分母 ∴b 不等于0∴a+b=0∴a ,b 互为相反数 ∴b a不能为正数∴ba不等于1∴a=1∵a,b互为相反数∴b=-1∴a的值为1,b的值为-1 故答案为-1,0,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根据题意的出“a+b与a中有一个是0,ba与b中有一个是1”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②|b+c|=b+c;③|a﹣c|=c﹣a;④﹣b<c<﹣a.其中正确的是_____.(只填序号)【答案】②③④【解析】根据有理数a,b,c,d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逐个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依题意有a<﹣2<﹣1<b<0<1<c,则①a<b,原来的说法错误;②|b+c|=b+c是正确的;③|a﹣c|=c﹣a是正确的;④﹣b<c<﹣a是正确的.故其中正确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考查数轴,绝对值,根据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该数的符号和绝对值是正确判断的前提.15.如果4231=,5374A B C D⨯⨯=⨯=⨯则,,,A B C D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答案】D A【解析】 令4231=125374A B C D ⨯⨯=⨯=⨯=,分别计算出A 、B 、C 、D 的值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 令4231=125374A B C D ⨯⨯=⨯=⨯= 可得15,18,28,48A B C D ====∴D C B A >>>则,,,A B C D 中最大的是D ,最小的是A故答案为:D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问题,掌握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6.有理数a 和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1)0a b ->(2)0ab >(3)0a b -<<(4)a b a -<-<(5)a b a 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个.【答案】4【解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可得a 、b 的大小,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判断即可.【详解】解:由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得0a b >>,a b >. (1)0a b ->,正确;(2)0ab <,错误;(3)0a b -<<,正确;(4)a b a -<-<,正确;(5)a b a b +=-,正确.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轴确定a 、b 的大小即a与b 的大小是解题关键.17.已知数轴上三个点A ,B ,C 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a ,b ,c ,且a <b <c ,abc <0,0a b c ++=、O 为原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A .0a b c <<<B .AO CO <C .AO BO CO =+D .OB BC = 【答案】AC 【解析】由已知确定a 、b 、c 中有一个负数,则有a<0,c>b>0;再由-c=b+a ,可 得OC >AO ,OC=OB+OA . 【详解】 解:∵abc <0∴a 、b 、c 中有一个负数或三个负数, ∵a+b+c=0,∴a 、b 、c 中有一个负数, ∵a<b<c , ∴a<0,c>b>0, 故A 正确; ∵a+b+c=0, ∴-c=b+a ,∴OC>AO ,b 、为正数, 故B 不正确; ∵-c=b+a , ∴OC=OB+OA, 故C 正确; ∵BC=b-c ,OB=b ,若b-c=b 时,c=0,不符合题意, 故D 错误;故选:A 、C .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点的特点;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能够根据数的特点确定两点间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8.一质点P 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A 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1OA 的中点2A 处,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2OA 的中点3A 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7次跳动后,该7A A 的长度为__________.【答案】127128【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时,11122OA OA ==;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1OA 的中点2A 处时,2211122OA OA ⎛⎫== ⎪⎝⎭;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2OA 的中点3A 处时,3321122OA OA ⎛⎫== ⎪⎝⎭,进而得到一般的规律第n 次从1n A -点跳动到1n OA -的中点n A 处时,11122nn n OA OA -⎛⎫== ⎪⎝⎭,根据规律即可求得第七次从6A 点跳动到6OA 的中点7A 处时,7761122OA OA ⎛⎫== ⎪⎝⎭,最后结合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解:∵1OA =∴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时,11122OA OA == 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1OA 的中点2A 处时,2211122OA OA ⎛⎫== ⎪⎝⎭ 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2OA 的中点3A 处时,3321122OA OA ⎛⎫== ⎪⎝⎭第n 次从1n A -点跳动到1n OA -的中点n A 处时,11122nn n OA OA -⎛⎫== ⎪⎝⎭∴第七次从6A 点跳动到6OA 的中点7A 处时,7761122OA OA ⎛⎫== ⎪⎝⎭ ∴第7次跳动后,777112712128A A OA OA ⎛⎫=-=-=⎪⎝⎭ .故答案是:127128【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找规律问题,此类题目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能够确定第n 次从1n A -点跳动到1n OA -的中点n A 处时,11122nn n OA OA -⎛⎫==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数形结合”思想在数轴上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数轴上表示数5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列式表示为()52--,或25--;表示数x 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列式表示为()33x x --=+.已知31239x x y y ++-+++-=,则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4 【解析】 根据题意分别得到31x x ++-和23y y ++-的最小值,结合31239x x y y ++-+++-=得到31x x ++-=4,23y y ++-=5,根据x 和y 的范围得到x+y 的最大值.【详解】解:由题意可得:31x x ++-表示x 与-3的距离和x 与1的距离之和, 23y y ++-表示y 与-2的距离和y 与3的距离之和,∴当-3≤x≤1时,31x x ++-有最小值,且为1-(-3)=4,当-2≤x≤3时,23y y ++-有最小值,且为3-(-2)=5,∵31239x x y y ++-+++-=,∴31x x ++-=4,23y y ++-=5,∴x+y 的最大值为:1+3=4,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数形结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若0ab ≠,0a b +≠,则||||||||a b ab a b a b ab a b++++=+______. 【答案】-2或0或4 【解析】对a 和b ,以及+a b 的正负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去绝对值求出对应的值. 【详解】解:①当0a >,0b >时,0ab >,0a b +>, 原式11114a b ab a ba b ab a b+=+++=+++=+; ②当0a <,0b <时,0ab >,0a b +<, 原式()11112a b a b ab a b ab a b-+--=+++=--+-=-+; ③当0a >,0b <,且0a b +>时,0ab <, 原式11110a b ab a b a b ab a b--+=+++=--+=+; ④当0a >,0b <,且0a b +<时,0ab <, 原式()11112a b a b ab a b ab a b-+--=+++=---=-+; ⑤当0a <,0b >,且0a b +>时,0ab <, 原式11110a b ab a b a b ab a b--+=+++=-+-+=+; ⑥当0a <,0b >,且0a b +<时,0ab <, 原式()11112a b a b ab a b ab a b-+--=+++=-+--=-+. 故答案是:-2或0或4.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化简绝对值.三、解答题21.有一批袋装食品,标准质量为每袋505克,现抽取样品10袋,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单位:克)如下:505,504,505,498,505,502,507,505,503,506;若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列出这10袋食品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为:(1)将以上表格补充完整;(2)这10袋食品的总质量是多少?【答案】(1)0 ,-7,+2;(2)5040克【解析】(1)每袋的实际质量减505克就是表格中填的数;(2)法一;首先求出表格中10个数据的平均数,再加上505克,即可求得平均每袋食品的质量,再乘总袋数10即可求解或10袋食品质量相加;法二:将10个数据的实际质量直接相加即可.【详解】解:(1)505-505=0,498-505=-7,507-505=2,故答案为:0,-7,2.(2)法一:这10袋食品与标准量差值的和为0+(-1)+0+(-7)+0+(-3)+(+2)+0+(-2)+(+1)=-10(克)因此,这10袋食品的总质量为505⨯10+(-10)=5040(克)答:这10袋食品的总质量是5040克.法二:这10袋食品的总质量为505+504+505+498+505+502+507+505+503+506=5040(克)答:这10袋食品的总质量是5040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22.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1-比6大,点B、C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且点C与点A间的距离为2,求B、C表示的数-,当点C表示的数是7时,点B表示的数为7-.【答案】当点C表示的数是3时,点B表示的数为3【解析】数轴上点C 与点A 间的距离为2,则可得点C 表示的数;再根据点B 、C 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得点B 表示的数. 【详解】解:因为点A 表示的数比1-大6, 所以点A 表示的数是5, 因为点C 与点A 间的距离为2, 所以点C 表示的数为3或7,因为点B 、C 表示互为相反的两个数,所以当点C 表示的数是3时,点B 表示的数为3-, 当点C 表示的数是7时,点B 表示的数为7-.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及相反数等基础知识,这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3.点A 、B 、C 、O 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它们分别表示数4-、1-、3、0.(1)在数轴上表示这四个数,并求BC 的长;(2)若2AD BC =,点P 是DC 的中点,试求点P 表示的数. 【答案】(1)数轴见解析,BC=4;(2)﹣4.5或3.5 【解析】(1)利用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表示各有理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BC 即可;(2)可求得AD=8,分D 在A 的左边和D 在A 的右边两种情况讨论求得D 表示的数,进而可求得点P 表示的数. 【详解】解:(1)在数轴上表示这四个数,如图所示:BC=3﹣(﹣1)=4, 故BC 的长为4; (2)AD=2BC=8,当点D 在A 的左边时,D 表示的数为:﹣4﹣8=﹣12, ∵点P 为DC 的中点,∴点P 表示的数为:(﹣12+3)÷2=﹣4.5;当点D 在A 的右边时,点D 表示的数为:﹣4+8=4, ∴点P 表示的数为:(4+3)÷2=3.5, 综上,点P 表示的数为﹣4.5或3.5.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的关键. 24.有理数0a >,0b <,0c >,且a b c <<,(1)在数轴上将a 、b 、c 三个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2)(用“>”或“=”或“<”填空):c a -______0,b c -______0,2b a -______0; (3)化简:2b a b c c a -+---.【答案】(1)b ,a ,c ;(2)>,<,<(3)23a b - 【解析】(1)先比较a 与b 的大小,再得到a 、b 、c 的大小关系,从而把a 、b 、c 填到数轴上; (2)利用a 、b 、c 的大小关系和绝对值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2)得出的结论直接去绝对值,然后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根据已知条件填图如下:(2)0a >,0c >,a c <,0c a ∴->,0b <,0c>,b c 0∴-<, a 0>,b 0<, 2b a 0∴-<.故答案为:>,<,<;(3)2b a b c c a2b a c b c a2a3b-+---=-++--+=-.【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考查了绝对值.25.已知下列三个有理数a,b,c,其中132a⎛⎫=--⎪⎝⎭,b是4-的相反数,c是在1713-与263-之间的整数.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2)将这三个数用“>”号连接起来.(3)这三个数中,哪一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最近?【答案】(1)132a=;4b=;7c=-;(2)b a c>>;(3)a【解析】(1)根据相反数的知识直接写出答案;(2)比较出三个数的大小,用“>”号连接起来即可;(3)利用数轴的知识直接写出答案.【详解】解:(1)这三个数分别是:113322a⎛⎫=--=⎪⎝⎭,()44 b=--=,7c=-.(2)∵14372 >>-∴b a c>>;(3)∵11|||3|322a⎛⎫=--=⎪⎝⎭,|||4|4b==,|||7|7c=-=,且17432>>∴在数轴上a这个数表示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最近.【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有数轴以及相反数,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26.在数轴上,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4表示的点与数______表示的点重合;(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3表示的点与数______表示的点重合;(3)若数p表示的点与原点重合,此时折线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3)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m个单位长度,点A表示的有理数是a,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请写出此时折线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答案】(1)-4;(2)5;(3)12a m+或12a m-.【解析】(1)根据对称,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对称中心是原点,从而找到4的对称点;(2)若数﹣1表示的点与数3表示的点重合,则对称中心是1表示的点,从而找到-3的对称点;根据对应点连线被对称中心平分,先找到对称中心,再找到点表示的数;从而求解;(3)先得到A点与对称中心的距离,再进一步得到折线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有理数【详解】(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4表示的点与-4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4(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3表示的点与5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5(3)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m个单位长度,点A表示的有理数是a,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此时若A在交点左边,折线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有理数是12a m+,若A在交点右边,折线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有理数是12a m -.故答案为:12a m+或12a m-【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上的点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数轴上的点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左减右加27.同学们都知道,|4(2)|--表示4与2-的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4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问理|3|x-也可理解为x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问的距离,试探索:(1)|4(2)|--=_______.(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 ,使|4||2|6x x -++=成立,并说明理由(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 ,|3||6|x x -+-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答案】(1)6;(2)-2,-1,0,1,2,3,4,理由见解析;(3)有最小值为3 【解析】(1)直接去括号,再按照去绝对值的方法去绝对值就可以了.(2)要x 的整数值可以进行分段计算,令x -4=0或x +2=0时,分为3段进行计算,最后确定x 的值. (3)先得出|x -3|+|x -6|的意义,从而得到x 在3和6之间时(包含3和6)有最小值. 【详解】解:(1)原式=|4+2|=6, 故答案为:6;(2)令x -4=0或x +2=0时,则x =4或x =-2, 当x <-2时,∴-(x -4)-(x +2)=6, ∴-x +4-x -2=6,∴x =-2(范围内不成立); 当-2<x <4时, ∴-(x -4)+(x +2)=6, ∴-x +4+x +2=6, ∴6=6,∴x =-1,0,1,2,3; 当x >4时,∴(x -4)+(x +2)=6, ∴x -4+x +2=6,∴x =4(范围内不成立),∴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整数x 有:-2,-1,0,1,2,3,4; (3)|x -3|+|x -6|表示数轴上到3和6的距离之和,∴当x 在3和6之间时(包含3和6),|x -3|+|x -6|有最小值3.【点睛】本题是一道去绝对值和数轴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考查了取绝对值的方法,取绝对值在数轴上的运用.难度较大.去绝对的关键是确定绝对值里面的数的正负性.28.“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请仔细阅读,并解答题目后提出的四个问题.例:三个有理数a ,b ,c 满足0abc >,求abca b c ++的值.解:由题意得,a ,b ,c 三个有理数都为正数或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①当a ,b ,c 都是正数,即0a >,0b >,0c>时, 则:1113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②当a ,b ,c 有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时,设0a >,0b <,0c <, 则:()()1111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综上,abca b c ++的值为3或-1. 请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1)已知3a =,1=b ,且a b <,求+a b 的值;(2)已知a ,b 是有理数,当0ab >时,求a b a b+的值. (3)已知a ,b ,c 是有理数,0a b c ++=,0abc <,求a b c a b c++. 【答案】(1)-2或-4;(2)2±;(3)1【解析】(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和a <b ,确定a 、b 的值,再计算a+b ;(2)对a 、b 进行讨论,即a 、b 同正,a 、b 同负,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a ,b ,c 是有理数,a+b+c=0,0abc <,则a ,b ,c 两正一负,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因为3a =,1=b ,且a b <, 所以3a =-,1b =或1-,则2a b +=-或4a b +=-.(2)①当0a <,0b <时,112a b a b+=--=-; ②当0a >,0b >时,112a b a b+=+=; 综上,a b a b+的值为2±. (3)已知a ,b ,c 是有理数,0a b c ++=,0abc <.所以a ,b ,c 两正一负,不妨设0a >,0b >,0c <, 所以1111a b c a b c++=+-=. 【点睛】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能不重不漏的分类,会确定字母的范围和字母的值是关键;。
第四讲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学习目标】知识点一平行定理和性质的定理认识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识点三线面平行的性质运用知识点四线面平行的性质运用知识点五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点六线面平行中的探索性问题【知识区】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l∥a,a⊂αl⊄α,∴l∥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l∥α,l⊂β,α∩β=b,∴l∥b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a∥β,b∥β,a∩b=P,a⊂α,b⊂α,∴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α∥β,α∩γ=aβ∩γ=b,知识点一平行定理和性质的定理认识【例1】.(2015·嘉兴月考)对于空间的两条直线m,n和一个平面α,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C.若m∥α,n⊥α,则m∥n D.若m⊥α,n⊥α,则m∥n【实践区】1.(2015·潍坊模拟)已知m,n,l1,l2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若m⊂α,n⊂α,l1⊂β,l2⊂β,l1∩l2=M,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m∥β且l1∥αB.m∥β且n∥βC.m∥β且n∥l2D.m∥l1且n∥l22.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a,b,a⊂α,b⊂β,且a∥b,则α与β的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垂直3.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B.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4.α,β,γ为三个平面,a,b,c为三条直线,且α∩β=a,β∩γ=b,γ∩α=c,若a∥b,则c和a,b的位置关系是()A.c和a,b都异面B.c与a,b都相交C.c与a,b都平行D.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2】(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M为PD的中点.求证:PB∥平面ACM.【思维导向】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中位线一移:用尺子将PB平移到平面平面ACM,可以初步找出与PB 平行的直线OM 二连/作:将OM、BD连起来,三选:根据OM与PB长度相差较大或者O/M是两个中点,选择中位线的方法(2) 如图,若在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思维导向】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一移:用尺子将AF 平移到平面PCE ,可以初步找出AF 与平行的直线二连/作:取PC 得中点,链接其他线三选:根据两线长度接近大或者E 是端点,另一个是中点,选择构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3)已知公共边为AB 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 和ABEF 不在同一平面内,P ,Q 分别是对角线AE ,BD 上的点,且AP =DQ (如图).求证:PQ ∥平面CBE .,【思维导图】利用相似比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方法总结】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示关键词:线段的比例三角形中的相似比(提中点,长度一样)关键词:一个端点一个构造平行四边形(提示长度差一半键词:两个中点,两线三角形中位线(提示关.3.2..1 注意:可以用尺子把线平移到平面内,找出平行线,在按上面方法证明【实践区】1. (2015·浙江六市六校联盟模拟)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A1=AB=2.①求证:AB1∥平面BC1D;②若BC=3,求三棱锥D-BC1C的体积.知识点四线面平行的性质运用【例3】(2015·秦皇岛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 求证:AP∥GH.【方法总结】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示关键词:线段的比例三角形中的相似比(提中点,长度一样)关键词:一个端点一个构造平行四边形(提示长度差一半键词:两个中点,两线三角形中位线(提示关.4.3.2..1 注意:可以用尺子把线平移到平面内,找出平行线,在按上面方法证明【实践区】1.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H 分别为棱A 1B 1,D 1C 1上的点,且EH ∥A 1D 1,过EH 的平面与棱BB 1,CC 1相交,交点分别为F ,G ,求证:FG ∥平面ADD 1A 1.2.如图所示,三棱锥A —BCD 被一平面所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EFGH . 求证:CD ∥平面EFGH .【强化区】----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如图,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M为OA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证明:直线MN∥平面OCD.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CD,∠DAB=90°,P A⊥底面ABCD,且P A=AD=DC=12AB=1,M是PB的中点.(1)求证:AM=CM;(2)若N是PC的中点,求证:DN∥平面AMC.3.(2013·盐城模拟)如图,P为▱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平面P AD∩平面PBC=l.(1)判断BC与l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判断MN与平面P A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知识点五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a∥β,b∥β,a∩b=P,a⊂α,b⊂α,∴α∥β面平行⇒面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β∩γ=b,∴a∥b【例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为所在边的中点.求证:平面MNP ∥平面A1C1B;【方法总结】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有:(1)面面平行的定义;(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实践区】1.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 A1∥平面BCHG.2.(2013·高考陕西卷)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O 是底面中心,A1O⊥底面ABCD,AB=AA1= 2.(1)证明:底面A1BD∥平面CD1B1;(2)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E、F、N分别是A1B1、B1C1、C1D1、D1A1的中点.求证:(1)E、F、B、D四点共面;(2)平面MAN∥平面EFDB..4.。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完善的制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2、全国统一市场不会提高流通效率。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3、当前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不需要继续向贫困宣战。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4、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制度,才能保障社会公平。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5、中国要转变经济结构,治理城市污染问题。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6、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7、促进发展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8、改革先行,即以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民生改善。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9、当前,中国的改革尚处在浅水期。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10、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清除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障碍、释放活力的需求。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部分:单选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5分) 得分:
A 发展
B 创新
C 改革开放
D 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A
2、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落户政策。
(2.5分) 得分:
A 统一化
B 差别化
C 一体化
D 同等化
正确答案:B
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2.5分) 得分:
A 改革
B 创新
C 转型
D 对外开放
正确答案:A
4、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宣战。
(2.5分) 得分:
A 社会不公
B 贫富差距
C 民生问题
D 污染
正确答案:D
5、激发市场活力,即壮大()的力量。
(2.5分) 得分:
A 国有资本
B 集体资本
C 民营资本
D 个人资本
正确答案:C
6、()是民生之基。
(2.5分) 得分:
A 就业
B 教育
C 住房
D 社会保障
正确答案:D
7、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2.5分) 得分:
A 市场
C 宏观调控
D 改革开放
正确答案:B
8、要以()体制改革为重点。
(2.5分) 得分:
A 政治
B 文化
C 经济
D 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C
9、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以()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5分) 得分:
A 人
B 农村
C 户籍
D 制度
正确答案:A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5分) 得分:
A 基础性
B 根本性
C 主导性
正确答案:D
第3部分:多选题
(共10题,共50.0分; 默认单题0.0分)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包括()。
(5.0分) 得分:
A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B 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C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D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ABCD
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包括()。
(5.0分) 得分:
A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B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
C 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D 提高居民收入
正确答案:ABC
3、未来几年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
(5.0分) 得分:
A 促进经济发展
B 研究改革思路
C 落实改革措施
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正确答案:BC
4、2014年社会改革的目标包括()。
(5.0分) 得分:
A 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B 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
C 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D 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
正确答案:ABCD
5、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5.0分) 得分:
A 金融
B 石油
C 电力
D 铁路
正确答案:ABCD
6、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三大政策取向:()。
(5.0分) 得分:
A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B 促进社会公平
C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D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正确答案:ACD
7、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
(5.0分) 得分:
A 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B 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
C 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D 从最困难的环节改起
正确答案:ABC
8、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5.0分) 得分:
A 实现约1亿人口的住房补贴
B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C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D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正确答案:BCD
9、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包括(),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5.0分) 得分:
A 改变当前社会资源配置不公的现状
B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C 促进社会公平
D 解决城乡体制分割问题
正确答案:ABCD
10、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
(5.0分) 得分:
A 部门支出
B 基本支出
C 个人支出
D 项目支出正确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