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195051121精品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英文名称: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总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现象,初步具备解决工作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3、了解为什么现代企业为什么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4、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5、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
6、了解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环境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2、了解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3、把握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4、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者的概念2、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者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第四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教学目标:1、辨析与职位分析有关的概念。
2、了解职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掌握如何编写职位说明书、工作规范。
4、掌握职位分析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位分析概述第二节职位分析的具体实施第三节职位说明书的编写第四节胜任素质模型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教学目标:1、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和平衡.第六章员工招聘教学目标:1、了解招聘工作的涵义、作用、策略。
人力资源考试大纲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2.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3.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与目标4.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关系二、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3.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4. 人力资源平衡与规划策略三、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1. 工作分析的目的与方法2. 职位描述与职位规范3. 职位评价与职位分类4. 职位设计与工作再设计四、员工招聘与选拔1. 招聘流程与策略2. 招聘渠道与方法3. 选拔过程与技巧4. 面试技巧与评估中心五、员工培训与发展1. 员工培训的目的与类型2. 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3. 培训方法与技术4.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六、绩效管理1.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作用2.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分类3.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流程4. 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七、薪酬管理1. 薪酬管理的概念与原则2. 薪酬结构与薪酬策略3. 薪酬调查与薪酬水平确定4. 薪酬激励与非货币性薪酬八、员工关系管理1. 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与目标2. 劳动法律与员工权益保护3. 劳动争议处理与预防4. 员工满意度与组织文化建设九、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挑战2. 跨文化管理与国际人才流动3. 国际人力资源战略与政策4.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十、人力资源信息系统1.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4.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十一、人力资源伦理与社会责任1. 人力资源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 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4. 伦理决策与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十二、人力资源的未来趋势1. 技术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2.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3. 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4.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本考试大纲旨在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最佳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先行课程:管理学适用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和管理类专业责任单位:经济管理系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思想,从宏观(政府)、中观(企业)和微观(个人)三个方面,并特别立足于企业层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和研究。
作为非专业的学生,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体系,熟悉相关的主要理论,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为日后进一步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使学生懂得,任何管理都是一门科学,而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综合应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并由此学会以科学的眼光和方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务,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具体工作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个人发展和政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管理,了解个人发展、组织发展和政府行为之间协调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本章内容】1、职业生涯管理理论2、职业生涯决策3、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4、霍兰德职业能力兴趣测试【目的要求】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和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能够根据理论知识建立自我的职业生涯管理。
【教学知识点与能力点】1、知识点: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和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2、能力点: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难点:职业生涯决策2、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设计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本章内容】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3、人力资源管理的硬功能和软功能4、人力资源管理的黄金法则【目的要求】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与能力点】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岗位分析【本章内容】1、岗位分析的内容和方法2、岗位评价的作用和方法3、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4、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目的要求】1、了解岗位分析内容和方法,岗位评价的作用和方法2、了解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知识点与能力点】知识点:岗位分析内容和方法,岗位评价的作用和方法;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岗位分析的方法2、教学难点:岗位说明书的撰写第四章人力资源获取后的甄选【本章重点及内容】1、能岗匹配原则在招聘中的应用2、人员甄选的过程和步骤3、甄选测试的方法及可靠性分析4、面试的种类及应规避的错误5、结构性面试题的制作和随机性面试题的提问技巧【目的要求】掌握招聘简历的撰写【能力点要求】简历的写法【教学重点】能岗匹配原则在招聘中的应用第五章人力资源获取后的录用【本章内容】1、录用决策的过程和纠偏措施2、新员工的录用面谈3、新员工的引导上岗【目的要求】了解面试前的准备内容,面谈方法【知识点与能力点】1、知识点:录用决策的过程和纠偏措施;新员工的录用面谈2、能力点:新员工的引导上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员工的面谈及培训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培训【本章内容】1、现代及当代人力资本理论2、人力资本的特征及投资成本与收益3、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发展趋势4、管理人员开发培训的方法【目的要求】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发展趋势,了解管理人员开发培训的方法【知识点与能力点】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发展趋势;管理人员开发培训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训的方法2、教学难点: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与收益第七章人力资源的绩评估与考核【本章重点及内容】1、绩效评估、素质测评、考核的概念及关系2、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4、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估【本章要求】绩效评估的方法【知识点与能力点】1、知识点:绩效评估、素质测评、考核的概念及关系;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2、能力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估【教学难点】:绩效考核第八章人力资源的薪酬与激励【本章重点】1、薪酬体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2、薪酬体系的规划与管理过程3、管理人员薪酬体系设计4、高级雇员的薪酬激励【目的要求】薪酬的组成与薪酬管理的掌握【知识点与能力点】1、知识点:薪酬体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薪酬体系的规划与管理过程2、能力点:管理人员薪酬体系设计【教学难点】:薪酬体系的设计第九章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了解)【本章内容】1、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及层次2、文化冲突的处理模式3、跨国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协调4、价值观的协调是最重要的协调5、同一母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目的要求】学会适应文化四、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1、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理论教授,配合课堂案例进行教学,组织1~2次综合案例讨论(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式等提出要求)2、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无3、作业的基本要求案例讨论前对案例背景的收集,写自我简历4、考核方式的基本要求考查课-课堂表现40% 出勤率30% 自评30%(规定考试或考查类型、考试方式、平时成绩比例及组成等)五、教学总时数与课时分配表六、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彭剑锋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2、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二版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4、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5、《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
人力资源管理提纲单元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理论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了有效达成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般管理功能,即规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有关员工的招募、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整合与劳资关系的维持。
1. 管理性职能⑴规划功能,高层领导班子必须与人力资源部门配合起来,进行计划和预测机构未来所需的人才数目和素质,即人力资源规划。
⑵组织功能,人力资源部主管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的整体设计,从而了解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⑶领导功能,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运用人际关系技巧和奖励计划,激励员工为企业服务。
⑷控制功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监测人力计划和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2. 执行性职能⑴招募,吸引应聘者、选拔、保持员工档案记录、检讨员工离职原因⑵培训与开发,安排适合的培训课程、提供一般员工的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制订主管级人员的开发计划。
⑶薪酬,进行工作分析及工作评价,作为制订薪酬和福利制度的准则;制订奖金制度及计算方法;制订其他激励性报酬计划。
⑷整合,处理员工的考核和处分;处理员工的激励和士气;维系信息沟通和资讯系统;促进员工关系;⑸维护,提供员工的辅导及退休安排;防止意外的发生?单元二:人力资源的环境因素一、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功能的影响1. 政治和法律政治,不同政府有不同政治取向,政府可以制订不同政策鼓励就业,也可以强调国家政治取向要求企业遵照。
法律,政府法令规章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和执行。
2. 经济经济繁荣,企业招理想的员工困难,经济衰退,合格的求职者多。
经营困难时,人力资源调配战略:控制劳动力成本、控制员工人数、制订中长期人力需求计划、制订培训发展计划。
3. 科技⑴科技的变化会影响某类产品的销路,从而影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⑵科技的引进会导致结构性失业;⑶竞争对手的战略发展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一是应用新科技生产产品与劳务,二是对产品及劳务的新发明;⑷科技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⑸兼顾企业内部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担当起企业变革发起者的重要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大纲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需熟练掌握知识点]1、人力资源的涵义: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地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结构的定义。
[需重点掌握知识点]1、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构成社会经济运行的根本前提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2、人力资源与现代企业发展的关系。
3、建立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
[需了解的知识点]1、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的特性。
2、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基本原理[需熟练掌握的知识点]1、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是指在组织内形成、培养、配置、使用、周转、爱护、保全组织成员、建立组织与其成员间良好的劳动关系、挖掘组织成员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或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需重点掌握知识点]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效能。
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需了解的知识点]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性功能—常规性微观管理功能。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功能。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需熟练掌握知识点]1、人性的定义和人性的特征。
2、人本管理的涵义。
3、人力资本的涵义。
4、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
[需重点掌握知识点]1、麦格雷戈的“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及相应的管理模式。
2、人本管理的原则3、人力资本的特征4、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和内容[需了解的知识点]1、不同人性假设的内容及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
2、X理论和Y理论。
3、人本管理机制第四章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需熟练掌握知识点]1、工作分析的涵义和任务。
2、工作设计的内涵和要求。
[需重点掌握知识点]1、工作分析的内容。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从整体上系统把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掌握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等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的人性假设、不同的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人性假设理论的内容、激励理论的内容、不同的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本章教学难点: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三、教学内容:
本章分两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就是对人的本质所持的基本看法。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进行的管理,因而对人的基本看法将直接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管理方式与管理方法,人性假设也就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
1、X理论——Y理论
2、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
4)复杂人假设。
(二)激励理论
1、激励的基本过程
简单地说,激励就是激发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并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的行为密切相连,具体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因需要未满足,在人的内心产生不平衡,引起心理上的紧张,进而产生需要。
第二、个人以自身的能力为基础,来寻找和选择能满足其需要的现实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个人按照既定的目标去执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第四、组织对个人在实现目标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
第五、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
第六、根据奖励或惩罚重新衡量和评估需要。
第七、如果这一激励过程满足了需要,个人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激励过程就会重复,可能选择另一种不同的行为。
2、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种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
2)ERG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成就激励理论。
3、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行为是如何被引发、怎样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如何保持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
1)期望理论;
2)公平理论;
3)目标(设置)理论;
4、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
这类理论以美国哈拂大学心理学教授B.F.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最为典型。
强化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在于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不仅注重目标,还要注意过程;要及时发现员工的有效行为和不良行为并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以达到引导和纠正员工行为的目的;同时还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并不断强化,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5、综合型激励理论
本理论试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激励问题。
主要包括:
1)温的早期综合激励理论
B = f ( P×E )
这一公式表明,个人的行为向量是由个人内部动力和环境刺激的乘积决定的。
2)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由美国学者L.W. 波特(L. W. Portor)和 E.E. 劳勒(E. E. Lawler)于1968年提出。
在该模型中包括努力、绩效、能力、环境、认识、奖酬和满足等变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先有激励,激励导致努力,努力产生绩效,绩效导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