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84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页,共5页绝密★启用前2018-2019初中物理物态的变化专项测试题考试总分: 14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60 分 )1.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 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 ) A. B. C. 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2.下列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冬天,树枝上形成“冰挂”D.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淞”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4.如图所示,正确反映“探究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是( )A.B.C.D.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C.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D.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6.以下是对常见温度值的估计,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D.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有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和熔化 B.液化和升华 C.凝华和熔化 D.凝固和汽化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凝华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 的冰和 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有一支刻度不准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通常情况下,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将它插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时,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 B. C. D.1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严冬,湖水结冰是升华现象第2页,共5页…………○…………订……※※请※线※※内※※答※…………○…………订……B.雪花落在脸上化成水是凝固现象 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是气化现象D.高烧病人擦酒精降温利用酒精蒸发放热12.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房间里,在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A.保持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13.对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凝华吸热,凝固、升华放热 B.凝固、升华吸热,熔化、凝华放热 C.熔化、液化吸热,凝固、汽化放热 D.熔化、汽化吸热,凝固、液化放热14.根据表格内有关数据信息,小明作出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B.电灯泡的灯丝是钨制成的,因为钨熔点高C.纯金掉在钢水里不会熔化D.南极最低温度为 ,可在该地使用水银温度计1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铁块变成铁水B.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苹果“冒汗”C.霜的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有点凉16.下面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 B.任何气压下沸水的温度都是 C.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也是可靠的 D.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17.妈妈在炖骨头汤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骨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18.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B.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都相同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不可以D.体温计需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下端泡中,而普通温度计不用甩动,其液柱会自动下降19.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都向外放热的一组是( ) A.凝华、液化、凝固 B.升华、液化、熔化C.凝华、汽化、升华D.蒸发、液化、凝华20.物理知识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许多自动化的设备,如下四幅图中均是利用相应的物理原理设计的自动化裝置,则下列关于它们的原理或结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了浮力、杠杆及连通器的知识B.利用了大气压的知识C.油量表为电压表改装而成D.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是水银,而不能是酒精卷II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2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________.22.如图所示:(甲)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此时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往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出现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金属盘的温度升高.说明这一物态变化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第3页,共5页………○…………装………○…………订…………○…………装………○…………订…学校:__________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一种即可)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这也是使气体变成液体的另一种方法.23.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小星要利用这一原理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水银和酒精两种物质(相关参数如表所示),他应选用_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__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他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 和 .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每一小格 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用这个自制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液面稳定后到达 处,则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 . 水银2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你看出图甲所示实验中的不当之处了吗?请写出你的改正措施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①水的沸点为________;②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________.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当观察到________ 时,说明水已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25.盛夏的晚上,小明在房间感到很热,他打开电风扇,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他抬头看见灯泡有点发黑了,又接着灯光看见寒暑表的温度是 .请你就上述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解答. 示例:问题:小明为什么能看见寒暑表的温度示数?答:因为光的反射. 问题 :________答:________. 问题 :________答:________.26.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________;铁水浇铸成零件________;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_.27. 图 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 ,读数是________ .27.如图 所示,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28.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_______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现象.2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30.(盐城市)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上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高/低). 三、解答题(共 1 小题 ,共 10 分 )31.(10分)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在夏天,当把装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请解释这个现象.…线……线…四、实验探究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32.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纠正错误后,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依上表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33.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34.小明同学发现湿的衣服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易干,湿衣服晾在衣架上比放在脸盆里易干.于是他提出一个问题: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现象,他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猜想二: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为了探究上面的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各滴一滴水(如图所示),其中一滴水用电吹风吹,发现用电吹风吹的一滴水先干,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及水的温度有关,且空气流动越快、水温越高,蒸发越快.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明同学发现湿的衣服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易干,湿衣服晾在衣架上比放在脸盆里易干.于是他提出一个问题: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现象,他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猜想二: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为了探究上面的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各滴一滴水(如图所示),其中一滴水用电吹风吹,发现用电吹风吹的一滴水先干,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及水的温度有关,且空气流动越快、水温越高,蒸发越快.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他在探究自己所提猜想时做的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请你根据上面的现象再提出一个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________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如果要探究你所提的猜想,请你简要写出探究的步骤.答案1.B2.B3.D4.A5.A6.C7.A8.D9.B10.B11.C12.A13.D14.B15.B16.D17.D18.B19.A20.C21.冷热程度物理量22.水蒸气液化放热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压缩体积23.热胀冷缩水银水银的沸点比水高(酒精的沸点比水低)24.给烧杯加个盖缩短加热时间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③有大量气泡产生,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水蒸气继续吸热25.小明打开风扇为什么感到凉爽因为转动的风扇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液体的热胀冷缩26.凝华;凝固;升华.27.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不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28.升华凝华29.热胀冷缩30.液化凝华高31.把装蔬菜的塑料袋放入冰箱后,塑料袋内蔬菜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塑料袋内侧形成小水珠;把装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在塑料袋外面形成小水珠.32.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了描点连线.第4页,共5页第5页,共5页故答案为: 小于33.在小烧杯内倒入一些酒精,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些酒精,然后取出,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了蒸发吸热.34.水的表面积湿衣服晾在衣架上比放在脸盆里易干。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3.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4.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6.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7.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8.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9.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0.如图所示的是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温度,在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3、“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4、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5、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秋天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草叶上常挂有霜,霜在形成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初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试题1.(2014•台山市模拟)下列自然现象中的“水”物质,都表现为固态的是()A.雨、露B.雪、雹C.霜、雾D.冰、露【答案】B【解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叫凝华.解:雪、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固态.雨、雾、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态.冰、雹是由水凝固而成的,是固态.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2.(2014•锦州)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答案】A【解析】要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就要先确定此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即判断该物质由什么状态变化到什么状态.解: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融化现象.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D、玻璃内壁结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的几种变化,要注意物质原来和现在的状态,也要区别汽化的“汽”和气态的“气”3.(2013•荆门)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答案】B【解析】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解:A、冰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关键是知道物质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4.(2012•宝坻区二模)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B.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答案】C【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吸热,故A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C正确;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5.(2011•丹阳市模拟)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答案】C【解析】根据物态变化的过程和吸放热情况判断.液化是指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的;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的.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吸热的.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的.解:A、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错误;B、错误,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C、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正确;D、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三态的循环.注意要弄清各个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6.(2008•南京)如图,我国云南省等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军向云层里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增雨.对增雨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小水滴.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答案】B【解析】首先要弄清干冰增雨的原理,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特点进行判断、选择.解:空军向云层里撒干冰,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吸热升华成气态二氧化碳,从而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从而达到人工增雨的效果;显然,小明的解释中,(1)正确,(2)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要注意的是,液化只是物质物理状态的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7.(2008•通州区二模)对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形成“露”是熔化现象B.形成“白气”是液化现象C.形成“雾”是汽化现象D.形成“霜”是升华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目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要判断自然现象的正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就行.“露”、“白气”、“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解:A、形成“露”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形成“白气”是液化现象,故符合题意;C、形成“雾”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形成“霜”是凝华现象,不符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目考查物态的变化,需要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并且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原理.8.(2008•玉林)今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冰雪灾害,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落下后凝华成的B.雪熔化时要放热C.雪没有熔化,却减少了是升华D.冰变成水是凝固【答案】C【解析】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B、熔化吸热;C、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D、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是雨水下落后凝固形成的.A说法错误;B、雪熔化时要吸热.B说法错误;C、雪没有熔化却减少了,是雪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C说法正确;D、冰变成水是熔化.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此题关键要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哪些吸热哪些放热.要知道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9.(2008•通州区一模)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输水管外壁出现小水珠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答案】ACD【解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A、冰化成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C、雾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D、冰块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10.(2007•西城区三模)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答案】A【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就会熔化为小水滴.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工降雨的原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态变化现象.。
初⼆物理试题物态变化(附答案)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们常说:“今天最⾼⽓温是摄⽒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2.重庆地区最⾼⽓温40℃,最低⽓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温差是______.3.某同学测量⼀杯⽔的温度,选好⼀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热⽔中后⽴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5.在松⾹、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6.液化的⽅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体液化后________缩⼩,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7.上物理课时,⽼师写下⼀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冰化⽔⽔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个共性是_________.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者区别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个标准⼤⽓压下,⽔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试管B装有热⽔,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法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10.烧开⽔时,看到壶⼝冒出的“⽩⽓”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压下放热时发⽣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_________;(3)0℃的⽔________;(4)100℃的⽔蒸⽓__________.13.⼈⼯降⾬是⽤飞机在⾼空喷洒⼲冰(固态⼆氧化碳)形成的,⼲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冰蒸⽓,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中的⽔蒸⽓变为⼩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滴,就形成了⾬,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4.下⾯关于常⽤温度计的使⽤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来测量超过它的最⾼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来测⽓温C.开⽔的温度是100℃D.⼈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温有较⼤差异16.⽤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盆沸⽔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银⾯经过28℃这⼀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的是( )A.房间⾥空⽓的温度B.沸⽔的温度C.温度计中⽔银的温度D.⽆法判断17.将⼀盆冰⽔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冰的温度升⾼,⽔的温度不变B.⽔的温度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和⽔的温度都不变D.冰和⽔的温度都升⾼18.夏天,⽤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A.冰块的冷⽓不容易传到外边去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19.冬天的⼀场⼤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车在路⾯上洒盐⽔.这是因为( )A.盐⽔从雪中吸热B.盐⽔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使雪温度升⾼到0℃D.盐⽔使雪的熔点升⾼20.体温计的使⽤与⼀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如,⼀只没有甩过的医⽤温度计指⽰的读数是38.2℃,⽤它先后来测两位病⼈的体温时,都没有先⽤⼒往下甩.如果两⼈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温度计上先后显⽰的读数分别是( )A.37.3℃和39.1℃B.38.2℃和39.1℃C.38.2℃和38.2℃D.37.3和38.2℃21.在室内,将⼀⽀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数将( )A.⼀直升⾼B.⼀直降低C.先升⾼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22.夏天出汗的⼈⽤扇⼦扇风感到凉快,⽤扇⼦扇⼀⽀⼲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数( )A.先降低后升⾼B.升⾼C.降低D.不变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加热的⽅法使⽔沸腾⽽除去⽔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增⼤容器内的⽓压,使⽔的沸点低于80℃C.⽤微⽕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D.降低容器内的⽓压,使⽔的沸点低于80℃24.下⾯是关于电冰箱的⼀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雾”是冰箱内⾷品蒸发产⽣的⽔蒸⽓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雾”是冰箱内⾷品凝华造成的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度分析是( )A.霜形成之前的⽓温⼀定⽐下雪后的⽓温低B.霜形成的温度⽐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温⼀定⽐霜形成前⾼,雪后⽓温⼀定⽐雪落到地⾯之前低D.霜在地上形成,⽓温必在0℃以下,雪在⾼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附近空⽓温度下降26.把⼀盆冰⽔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B.⽔可以结冰,但冰⽔的总质量会减⼩C.冰可以熔化,但冰⽔的总质量会减⼩D.冰的质量不变,但⽔的质量会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2所⽰,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压下进⾏,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28.某同学做“观察⽔的沸腾”实验:(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法如图3所⽰,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中观察到⽔沸腾的现象是:⽔中发⽣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量⽓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开来,⾥⾯的⽔蒸⽓散发到空⽓中.(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29.如图4所⽰,在透明塑料袋中滴⼊⼏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后⽤绳把⼝扎紧,然后放⼊80℃以上的热⽔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中拿出塑料袋,过⼀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30.(2分)写出下列⽅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臂浸在⽔中,然后向上举起来,⼿的哪⼀⾯感到凉,风就是从哪⼀⾯吹来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1)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4分)现给你⼀杯烫的开⽔和⼀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33.(10分)⼩明在烧⽔时,发现⽔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明想:是不是⽔烧开前和烧开后,⽔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酒精灯加热烧杯⾥的⽔,⽤两⽀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的⽓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烧开前,底部⽔温度升⾄低于100℃,⾸先变成⽔蒸⽓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温度仍不⾜100℃,他分析当⽔蒸⽓的⼩⽓泡升⾄低于100℃的⽔层时,就迅速变回⽔滴,这种先膨胀⼜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的振动,当⼤量的⼩⽓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都升⾄100℃时,蒸⽓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由⼩变⼤,到⽔⾯破裂.他分析这时⾥⾯的⽔蒸⽓散发到空⽓中,⽽不再发⽣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1)⼩明提出的问题是:(2)他进⾏的猜想是:(3)他看到⽔沸前发出嘶嘶声时,⽔中的温度情况和⽓泡情况是:(4)⽔沸腾时,⽔中的温度情况和⽓泡情况是:(5)他得到的结论是:五、计算题(共5分)34.有⼀⽀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在⼀标准⼤⽓压下沸⽔⾥时,读数为95℃,⽤这⽀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 “摄⽒度”单位不能分开读2. 42℃3. 温度计拿出了被测液体, ⽴即观察⽰数4. 凝固, 放5. 萘、冰、铁,熔化温度(熔点)6.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储存,运输7. 凝固,熔化,温度不变8. 灯管两端是否发⿊,旧灯管有灯丝升华后⼜凝华成的⿊⾊⾦属9. 对A容器加盖增⼤⽓压,对B试管内降低⽓压10. 汽化,液化11. 液化,凝华12. 降温,降温,凝固,液化13. 升华,凝华,熔化14. D15. A16. C17. C18. C19. B20. B21. D22. D23. D24. A25. D26. B27. 固,0℃,100℃,⽔,BC28.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剧烈,上升,膨胀(或变⼤),破裂,不变,沸点29. 膨胀,汽化,汽化吸热,变瘪,液化,液化放热30. ⽔蒸发吸热降温,空⽓流动越快⽽加快蒸发31. 利⽤蒸发吸热使热汤变冷,运动后出汗由于汗⽔蒸发吸热容易使⼈感冒32. ⽤两只杯⼦来回的倒⽔,⾼度越⾼效果显著,这样做是为了加快空⽓流动加快蒸发,增⼤表⾯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降温,很快冷下来33. (1)为什么⽔烧开前后声⾳不同?(或为什么“响⽔不开,开⽔不响”?).(2)由于⽔温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3)下部⽔温达到100℃,上部⽔温未到100℃,⽓泡由⼤变⼩,先膨胀后收缩.(4)⽔温都达到100℃,⽓泡由⼩变⼤,上升,到⽔⾯破裂.(5)由于⽔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出嘶嘶声,这是响⽔不开;⽔温都到100℃后,⽓泡不收缩,不再发出声响,这是开⽔不响。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40分)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3、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A.寒暑表B.体温计C.数字式温度计.D.温度计4、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5、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6、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7、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9、如下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10、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关于0℃的水和0℃的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B. 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C. 0℃的水比0℃的冰温度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教室里的温度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3.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4.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 500万立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5.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是( )A.塑料杯B.铜像C.冰雕D.铁画6.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9.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11.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是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到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1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14.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5.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 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固16.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用它测量温度时,液柱从A 上升到B ,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17.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18.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 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 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 操作是(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9.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它是根据 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 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 4 ℃,测量的结果是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20.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 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加快了水面 ,提高了水的 ,也可 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21.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 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 化的物质,它在室内 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 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2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23.在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的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往往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 (以上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填“内侧”或“外侧”).24.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零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2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填“吸热”或“放热”).26.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7.如图所示,在图甲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
初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试题1.(2014•和平区二模)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答案】B【解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低温会液化成小水珠,浮于空中或降落到地面,形成云和雨,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更低的温度会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有所了解,并对物态变化的特点要会运用.2.(2013•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答案】B【解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解: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3.(2013•兰州)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A.升华、凝华B.汽化、熔化C.凝华、熔化D.汽化、液化【答案】D【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解: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先汽化后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物态变化的分析,抓住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4.(2013•日照)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解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错;B、冰山上的积雪可以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故B错;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而汽化吸热,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5.(2013•道外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教材中的小实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图,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发生了水汽化放热和水蒸气液化吸热的现象B.盘子中装冰是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C.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盘中的冰不断吸热,发生了升华现象D.我们看到的“云”实质是水汽化形成的小水滴【答案】B【解析】分析整个实验过程:用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水的汽化,形成大量的水蒸气;盘子中放些冰,可以使盘子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盘子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A、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发生了水吸热汽化和水蒸气放热液化的现象,故A说法不正确.B、盘子中装冰是为了获得低温环境,使水蒸气能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和“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B说法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盘中的冰不断吸热,发生了熔化现象;故C说法不正确.D、我们看到的“云”实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知识及其应用,这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6.(2011•丹阳市模拟)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答案】C【解析】根据物态变化的过程和吸放热情况判断.液化是指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的;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的.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吸热的.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的.解:A、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错误;B、错误,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C、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正确;D、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三态的循环.注意要弄清各个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7.(2008•通州区二模)对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形成“露”是熔化现象B.形成“白气”是液化现象C.形成“雾”是汽化现象D.形成“霜”是升华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目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要判断自然现象的正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就行.“露”、“白气”、“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解:A、形成“露”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形成“白气”是液化现象,故符合题意;C、形成“雾”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形成“霜”是凝华现象,不符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目考查物态的变化,需要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并且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原理.8.(2008•通州区一模)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输水管外壁出现小水珠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答案】ACD【解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A、冰化成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C、雾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D、冰块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此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9.(2007•西城区三模)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答案】A【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就会熔化为小水滴.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工降雨的原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态变化现象.10.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____(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___(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__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______而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冰块/热水).(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填序号)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③蒸笼蒸馒头④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答案】酒精灯及其火焰铁圈小水珠降温液化冰块升高③【解析】解答:(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先固定好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八年级物理第二单元练习卷——物态变化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
B、用自来水冲洗
C、在沸水中煮
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3、夏天扇扇子,身上就感到凉爽,这主要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加速了身上汗水的蒸发
B、扇来的风将身上的热量吹走了
C、扇来的风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
D、扇来的风是凉的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是 ( )
A、雾
B、露
C、霜
D、雨
5、夏天有一中暑病人,体温升高至40℃,现需要使其降温,其效果 ( )
A、用冷毛巾包着冰块较好
B、用冰水浸过的冷毛巾较好
C、直接用冰水较好
D、都一样
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
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的水不会蒸发
B、100℃的水一定会沸腾
C、水0℃时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气态或固态
D、蒸发和沸腾都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8、已知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分别为-117℃和-38.8℃。
它们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别为
357℃和78℃。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A、体温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都可以
9、农民要使新收到的稻谷干得快些,下面方法错误的是 ( )
A、将稻谷放在通风处晒
B、将稻谷放在向阳处晒
C、将稻谷放在塑料大棚里晒
D、将稻谷摊得薄一点晒
1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烧杯和小烧杯中都盛有水,如图,有酒精灯在
下面加热大烧杯中的水,下列说正确的是()
A、大烧杯中的温度可以达到100℃,小烧杯中的温度将低于100℃
B、大烧杯中温度可以高于100℃,小烧杯中温度将是100℃
C、大烧杯中的水会沸腾,小杯中的水不会沸腾
D、大烧杯中的水保持沸腾一段时间,小烧杯中的水就会沸腾
1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的水也可以沸腾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2、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 )
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用“干冰”升华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下列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状态变化?
(1)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家具物品表面潮湿:;
(2)吃冰棒解热:;
(3)严冬,冰冻着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4)冬天早晨窗户上出现“冰花”:。
14、是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a)图为体温计,若用这支未经
下甩的体温计测一个体温为37℃人的体温时,则体温计的读数
为;(b)温度计的示数是。
15、我国现在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制成的。
16、物质由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做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温度
和体积。
17、近年来,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
为缓解旱情,我国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
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人冷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19、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热水的温度,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b.用手试一下热水,估计热水的温度;
c.检查所用的温度计,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d.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e.记下估计的温度值;
f.记下用温度计测量的值;
g.比较测量值和估计值的差别,形成对温度的初步印象;
h.整理仪器
正确的实验次序应该是( 填各步骤前的序号)。
20、如图所示是研究萘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温度—时间图象,仔细观察图象并回答以下问题:(1)萘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bc段表示萘的过程,该过程持续了min,
该过程必须热;
(3)萘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4)萘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21、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
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
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
他感到有些奇怪。
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
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
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
将现象记入下表.
(5)结论:_______ 。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
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
应尽量采用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四、综合题(每空2分,共16分)
2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
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
热棒的
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
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
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
入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在文中空格处填入物态变化名称。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吸热时温度可能不变
D、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2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不准确。
我们用下列办法检验:将它插人冰水混合物中,示
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示数稳定时为95℃。
将这支温度计插入温水中,结果示数是32℃,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25、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图象。
请根
据此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图象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由此可进
一步得出的推论是:水在4℃时,。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鱼却能在湖底自由的生活。
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水温约为℃。